任何人,不論年齡,都有不被公開羞辱的權利
其實很想在這裡放個投票:「你被父母逼得想死過嗎?」想想還是算了,我現在也是父親,看不了這個結果。
看標題,你們應該就猜到我想說的是「初中生教室打撲克被家長扇耳光後跳樓」的事。
我們再用最簡單的方式回顧一下網上流傳的視頻內容:一個初中生(據說是跟同學在教室打撲克)被叫來了家長(應該是媽媽),家長對高她半個頭的孩子扇耳光、掐脖子、大聲訓斥,引來旁邊的師生側目,然後老師勸走了家長,孩子在走廊呆站了幾分鐘後,轉身翻過護欄,從5樓跳了下去,旁邊的同學大概是看呆了,在他跳下去前沒有做出反應。
其實,教室打撲克牌,不是多大的事,我也遇到過一次。我把牌收了,說畢業再還他們。後來學生也沒再來要過,大概他們自己也忘了。
老師抓了打撲克牌的,要叫家長。家長這件事本身,也不能算錯。如果說老師做錯了什麼,那就是不該讓家長和學生在走廊上見面。
甚至做爹媽的氣不過,甩兒子一巴掌,雖然這樣不好,但也可以說是一種管教方式。
唯獨就錯在,這個巴掌你不能當著眾人的面,尤其不能當著兒子熟人的面甩。
因為,不能讓任何人這樣當眾受羞辱,不論他是個兒子還是個孫子。
現在網上鋪天蓋地的文章都是譴責這個家長的,我雖然看不上這個家長的行為,但是也不想再打落水狗了。現在她肯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已經死了一個人,又何必再死一個?
自稱是親歷者的回憶。來源:某乎
今年上海高考語文有一篇現代文閱讀,裡頭有這麼一句話:「中國古代並未發現『兒童』」。發現「兒童」,在原文語境下是說,沒有正確認識兒童在文學方面的心裡特徵和接受能力。不過從更廣闊的維度說,在我們的文化中,兒童或者說未成年人,是「香火」的傳承者,是教化的對象,卻不大被當做一個完整的「人」。
很多家長是不迴避,甚至樂於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家孩子的。孩子的屈辱和怨恨,他們是看不到的。
如果孩子表現出不樂意,在家長眼中,就成了不聽話,死犟:我指出你的錯誤是為你好,你不該虛心接受痛改前非嗎,還有臉不樂意?
未成年人既然連個完整的「人」都不算,那尊嚴什麼的,也是基本不在大人們的考慮之內的。
家長把孩子逼到跳樓的是極端情況,但是各種公開處刑卻很常見。
我想起幾周前的一個中午,我也見證了一次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聯合公開處刑」。
某個周日中午,我在某快餐店看到了一對母子和一位老師。這是個相當詭異的組合,雙休日老師跟學生一起吃飯就已經少見,還帶著家長,那更不正常。
學生是個小男孩,媽媽是個還算貴氣的中年女性,女老師與我年齡相仿。
聽完他們幾回合的談話,我基本理清了關係:
男生初一,學習上躺倒不幹,家裡父母奈何他不得,已經到了雞飛狗跳的地步。
老師是英語培訓機構的教師,被孩子他媽請來幫著教育一下。
他們的對話摘錄如下:
老師先問:以後想考什麼高中啊?
學生沉默。
老師再問:你現在心裡是怎麼想的呀?
學生目光轉向別處。
老師:你看現在這個成績,以後連普高都考不上了啊,那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怎麼辦?爸媽不能照顧你一輩子啊。
學生冷漠。
老師:你看現在這個樣子,媽媽也難受爸爸也難受你也難受,你要是自己好好學習,不就好了嗎。
學生繼續冷漠。
老師:(有點失去耐心了)你看你要麼表個態,今天起自己好好學習,爸媽不要再來管你,這樣你自己也不用煩了,否則媽媽這樣管著你你也不喜歡對不。
學生繼續冷漠。
老師:(壓不住火了)那既然你自己沒個主意,你以後不要搞了,你全聽你媽的,她要你幹嗎你就幹嗎,你說行不行?
學生繼續冷漠。
老師:你這樣還不如不來補課呢,你學校作業都不做,來這裡補課不是浪費錢嗎,你還不如把時間省出來做作業呢。
學生繼續冷漠。
……
這天顯然已經被聊死了。其實學生全程也不是完全一言不發,不過就是各種迴避各種顧左右而言他。而家長呢,在一旁時不時地亂入,跟老師用上海話交流自己帶孩子有多崩潰,孩子如何油鹽不進(廢話……油鹽能進你還需要請老師出馬嗎?)
我就在五米外看著這一幕,無數次按捺住衝上去把老師和家長教訓一番的衝動。
毫無疑問,這次談話是失敗的,而且必然要起反作用。
作為一個機構教師,願意額外跟學生、家長談心,甚至說出「出來補課還不如回去做作業」這樣的話,這個老師真的已經是業界良心了。
整段談話中,老師肯定也是崩潰的,她一開始也試圖了解學生的想法,結果換來了學生的消極抵抗。然後老師急火攻心,說出了自己原本不想說,而且也知道沒啥用的話。這些話說出口,與其說是解決問題,不如說是發洩情緒。
在這一刻,老師心裡想的可能是,難怪你媽拿你沒辦法,老娘(雙關)也崩潰啊!
其實這次談話在開始之前,就註定要失敗。
這樣的談話一定不能在他人的注視之下。商圈的快餐店,午飯時間,得有多少人熙熙攘攘?隔了五米,我基本聽完了談話內容,那其他人想必也聽了不少。
作為母親,作為老師,你們怎麼忍心讓一個男孩陷於這樣難堪的境地?
這段對話讓半個餐廳的人看到了什麼?一個男孩,成績麼一塌糊塗,管麼管不好自己,被兩個女人這樣訓,跟個死魚似的。
結論:這男孩子沒出息,心理上不是男人。
這對於一個男孩來說,是莫大的羞辱。你這樣談話教育能有用,才見鬼嘞!
更何況,現在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形成了夾擊之勢,孩子只會覺得,你們合起夥來訓我。小孩跟家長之間已經沒有了互信,現在對老師也有意見了。如果受教育者一上來就牴觸,那還怎麼教育。
如果這次談話可以避開人群,如果家長識相點自己躲開,孩子也許還有機會跟老師說說真心話。
甚至老師情商高點,跟孩子吐槽吐槽家長,效果會更好。
當然,麻木的家長不會意識到這點,在他們看來,孩子只不過是「不懂事」。
去年上海一個母親突然在盧浦大橋上停了車,然後下來指著後座上的兒子罵,兒子開了另一邊的車門,衝向橋邊,直接跳了下去。
那幾天,我在QQ空間看到很多學生在轉發一些文字(小孩愛用QQ空間,不愛用微信),內容是各種人回憶自己被父母逼得差點自殺的經歷。
我一個逗比學生也轉發了。我說,看不出你也會這樣。TA說,人活十幾年,總會有那麼幾個想死的時候的。這是我記憶中,他唯一一次那麼深沉。
他都這樣,別人更不用說了。
如果不是這件事,我永遠都不會知道,永遠都會以為TA就是個成天樂哈哈、沒心沒肺的傢伙。
我們公眾號讀者,25-45歲的超過了1/2,都是當父母或者即將成為父母的年齡。
所以,大家不妨先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有沒有被父母「公開處刑」到要崩潰的經歷。
自己做父母了,儘可能控制一下情緒吧,實在控制不住的,要打要罵,回家再說。
打人不打臉,打臉不公開。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