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教育,是中年人的焦慮。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強調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而複雜的任務。」這就說明了學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眾所周知,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好學校可以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學習氛圍及影響力。而學校教育資源參差不齊,一所好學校,一個好老師帶來的不僅是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能拓展孩子的視野和見識,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因此「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僅是房地產開發商對於學區房的營銷口號,還是每一位家長關注焦慮的事。為了孩子爭取到好的教育環境,很多家長不惜四處奔波,多方打聽,花費重金,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天價學區房」。
荒誕而瘋狂的學區房,高房價背後的畸形衍生品
學區房是脫胎於「就近入學」的產物,指的是幼升小,小升初時的公立學校所規劃的吸收學生入學的學區內的房產。「就近入學」是指適齡兒童少年持戶口簿可在戶口所在地或家庭實際居住地就近入學,本意是為了教育的公平,然而在現階段不同地區的學校教育質量參差不齊,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情況下,家長為了送子女去優秀學校,對優秀學校所在地房子的需求激增,因此有需求自然有供應,「學區房」的概念也就隨之出現。
「學區房」原本只是教育的衍生品,對於家長「買的不是學區房,是孩子的未來」,但是對於房地產開發商卻是哄抬房價,賺取更多的利潤的好噱頭,這也導致了學區房房價不斷上漲,「天價學區房」的出現。
在今年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區作為優質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區域,突然發布了一則新規,表示了自2020年7月31日之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多校劃分」也就意味著學區房不再能鎖定優質的教育資源,就算你買到了這個片區的房子也有可能會分配到普通學校。
有網友預測學區房的末日要來了,已經廢掉了沒有未來。仿佛是家長們最後的瘋狂,在緊隨其後的「五一」假期期間西城區的交易量環比和同比增長均超過100%。雖然很多人都期望取消學區房,「天價」的學區房房價讓很多人望而止步,但是在去年已經實施了「多校劃分」的北京海澱區和東城區的學區周邊,原本周圍被忽視的房子又因為有了搖號上名校的機會,迎來了房價的漲幅。「多校劃分」反而製造了更多的學區房的出現,在這背後,充滿了高房價的荒誕和家長們的瘋狂。取消學區房,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幻想。
學區房還值得買嗎?
「多校劃分」遲早會推行到全國範圍,只是早晚罷了。而學區房是開發商,炒房客們哄抬房價的藉口,是購房家長們隱形思維裡的誤區「只要買了學區房,就能上好學校」。然而學校的招生計劃永遠都是根據學校的實際需求來制定的,學區房裡的學區是否可以就讀,受制於各個因素,如果學校招生名額招滿了,招生政策的改變都可以讓購買學區房的家長們白花錢財,勞心費力。學區房的價格體系十分脆弱,雖然說學區房房價的漲跌和學校規劃息息相關,但實際上是由開發商和炒房客人為控制的,他們售賣學區房無法對購房者的購房花費和目的作出保障,因此對於溢價過多的學區房,大多數人不值得購買。
李嘉誠說:「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這句話一直被房地產業界奉為金科玉律。「學區房」如果不屬於老破小,除了擁有學區之外,如果還有地鐵,商圈等配套的地段設施,購房者剛需自住還是值得購買的,因為這類地段的房子具有升值空間,而且可以伴讀,做好下一代的家庭教育。#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