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下山卻感覺比上山還累,寫了一首詩,其中的比喻讓人耳目一新

2020-12-16 騰訊網

相比其他時代的詩歌,宋代的詩歌當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時常在其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韻味。

不管宋詩當中有宋詞當中其實都是如此,這也就是宋代詩詞當中所特有的理趣之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在說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也是在說明道理。

而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古詩,其實其中也蘊含著同樣的理趣意味。詩人看上去只不過是寫下山時的感受。但其中卻蘊含了非常豐富的人生道理。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古詩就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裡的《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看題目似乎覺得不像是一首多麼有名的詩歌。但是詩人在詩歌當中對於下山獨特的感受,有非常精彩的描寫。

詩歌的一開始詩人就擺明論點。「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因為在很多人來看上山需要一步一步的攀登,肯定是很疲勞的,下山的時候理應要輕鬆很多。

詩人在這裡隨即對這個觀點進行了駁斥。「行人空喜歡」,已經非常清楚地說明了其中的道理。但是為什麼是「空喜歡」,其實詩人也埋下了伏筆,後面的詩句就是對這三個字進行解釋。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因為在下山的時候,就像是走在群山的包圍之中。你剛邁下過一座山,另一座山就立刻出現並且阻擋住你的去路。也就是說你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到山頂,下山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多少層的阻攔。

這首古詩之所以備受後世讚譽,其實主要在於最後七個字的擬人寫法。「一山放過一山攔」的形容,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

而這首古詩說說明了一個道理,也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人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對前進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充分的準備,不要為一時的成功所陶醉,畢竟行百裡者半九十。

相關焦點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今天,我們翻閱古籍,一塊來看看那些寫過很多詩,但你只背過他一首詩的詩人。唐代:駱賓王、孟郊「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如果列一個七歲兒童必背詩清單,定少不了《詠鵝》,一同上榜的還會有《靜夜思》《登鸛雀樓》《春曉》《憫農》等作品。
  • 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但創作過程也是苦中作樂,一首詩歌得到廣泛傳頌,一篇文章膾炙人口,作者當然心滿意足,也不枉費了很多心血。 古代很多文學家創作時非常投入,幾乎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他們不僅想像豐富,而且善用比喻。例如,杜甫寫公孫大娘舞劍的英姿,白居易描寫琵琶女彈奏的聲音,都是筆歌墨舞、妙喻聯珠。下面介紹分享蘇軾的一首詩,4句話用了7個比喻,令人讚不絕口。
  • 言輕莫勸人,杜牧一首很貼心的詩,結果卻惹惱了薛濤
    有一句俗語,叫「言輕莫勸人」。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說話沒有份量,就不要講大道理去勸別人。怎樣才叫做「說話有份量」呢?至少要能了解對方,說話能說到對方心坎上。杜牧寫給薛濤的一首詩,就是反面案例。大唐女詩人薛濤走紅以後,同時期的名流才子紛紛與她詩文酬唱。晚唐大詩人杜牧,也想得到才女的青睞。
  • 宋朝最「懶」的詩人蘇麟:一首詩只寫2句卻流傳至今
    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更是一種人情社會,也即所謂的「人熟多吃四兩鹽」,用一句書面語來形容,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意思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其實,「近水樓臺先得月」是出自宋代一位無名詩人的一首詩,之所以說詩人無名,是因為他一生只為後世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還只有兩句,因而,此人堪稱中國文學史上最「懶」的詩人了。這位「懶詩人」,就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範仲淹同時代的蘇麟。蘇麟,公元969年出生,宋朝時期杭州的一個縣巡檢。
  • 一首詩寫盡詩人高雅清高,張九齡《感遇·其一》深度翻譯和賞析
    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詩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 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
  • 唐詩裡一首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孤獨,讀了令人百感交集!
    當然唐詩的各類非常的多,各種各樣的題材都有,譬如有的詩人專門描寫田園風光,有的詩人則是喜愛描寫愛情,有的則是喜歡描寫自身的一個遭遇,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了詩裡,這樣也就使得唐詩,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力。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唐詩非常孤獨的詩,詩人寫得無比的孤獨,一開篇便是令人感受到了詩人筆下的孤獨,那便是柳宗元的《江雪》。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首寫春天的小詩並不出名,卻蘊含著哲理韻味
    但是在其中蘊含著說理的趣味,倒也讓人耳目一新,至少是非常別致的選擇。我們之前品讀過朱熹的《春日》,將孔孟之學的發揚光大比喻為春天的萬紫千紅,看上去非常的簡單,但其中蘊含著對儒家學說的哲理追求,讀來讓人意味深長,意猶未盡。
  • 杜牧最有趣一首詩,誇了杜甫贊了韓愈,但這比喻確定是認真的嗎?
    而他的詩也和他的人一樣,世人用「英發俊爽」四個字來形容,在小編看來,他的詩豈止俊,更是有趣得很。「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惟妙惟肖;「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誇張得離譜;「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把朋友調侃地無地自容。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正是杜牧最有趣的一首詩,名叫《讀韓杜集》。
  • 古人大多寫詩讚美牡丹,但宋朝有一位詩人卻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一直以來都是深受大眾的喜愛,尤其是在古代,很多的詩人都寫過詩,高度讚美的牡丹,例如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元稹等等,這些偉大的詩人,那都是在自己的詩作中,專門寫過牡丹這種花。可是到了宋朝,卻是有這麼一位詩人,他卻是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當然在這裡所說的貶低並不是真正的貶低,他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反人們喜愛讚美的心態,通篇都是在描寫牡丹劣勢。那麼寫詩貶低牡丹的這位詩人,便是宋朝的王溥,他還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所寫的詩作,便是他的《詠牡丹》,從這題目的字面上來說,這是在讚美牡丹,可是通篇卻把牡丹描寫的一無是處。
  • 此人寫了一首拍馬屁的詩,只有短短的兩句,但其中一句成為名言!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宋詩裡一首別具一格的詩,很多人認為是一首拍馬屁的詩,那便是蘇麟的《斷句》,這首詩儘管只有兩句,但是其中一句更是成為了成語,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都使用過;當然這首詩,除了寫得很棒之外,它詩句中也是充滿了哲理,很是值得大家一讀。
  • 清朝詩人鄭板橋一首詠雪詩,其意境不輸於唐詩,寫得非常唯美
    其實除了唐詩之外,各個朝代 ,那都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有一些詩人的詩作,同樣的也是寫得非常不錯,例如宋詩也就有很多充滿哲理的詩作,不過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清朝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詠雪詩,其意境不輸於唐詩,那便是《山中雪後》,同樣的寫得非常的唯美,很是值得一讀。
  • 唐代詩人在夏天寫的一首詩,短短四句,清新自然,寧靜悠閒
    豔陽、高溫,僅僅是五月天,就有盛夏的感覺了,冷飲、冰激凌、空調、電風扇,哪一種最能為夏天帶來涼爽呢?「即使太陽讓我黑三度,我卻依然愛夏天」古代詩人們也很喜歡夏天,在他們的筆下,有許多夏天的經典詩作。「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讀著這些詩,你也能感受到「無風自清涼」的夏日美景。
  • 時刻在享受著梧桐山上山跟下山時的那種感覺
    深圳騎行回來後有兩個星期沒出去爬出山了,時刻在享受著梧桐山上山跟下山時的那種感覺,那種累並快樂著的快感是金錢所換不來的。最近群裡新加入了很多新的車友,個個不止熱情十足,看來我們的隊伍在一天一天的壯大。就是這種新菜鳥的渴望,舊菜鳥的衝動,更多的是想懷念下騎車爬坡的記憶,所以約上了菜鳥群裡的16人(第一次有這麼多人出車,而且第一次有MM出車,呵呵)來一次南樓寺騎行。
  • 詩人耄耋之年童心未泯,寫一首兒歌似的詩,歌頌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古代的詩人喜歡寫柳樹,因為它的形態,也因為它的意象。在眾多寫柳樹的詩詞中,最著名、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柳樹因為婀娜多姿,常常被人形容成美女,在賀知章的筆下,柳樹成了一位美人,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個描寫十分高超。「碧玉」是指「小家碧玉」這個成語。
  • 母親節系列之古代最孝順的詩人,寫了一首最感人的歌頌母愛的詩
    再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她們的愛不需要理由,她們不求回報,日復一日的付出,沒有索取,只有默默的愛著。母愛是苦口婆心的規勸;母愛是遠行時殷切的叮嚀;母愛是孤苦無助時的微笑。母愛如此偉大,可是最近卻有很多關於「弒母案」以及和母親發生爭執而自殺的新聞,這樣的人間悲劇令人心驚膽寒,本該最親近的母親和孩子卻成了仇人。當然這樣的事情只是極其個別的,畢竟人間自有真情在。
  • 唐朝有一「懶」詩人,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
    不過,唐朝有一「懶」詩人,他的一生只留下兩首詩,雖然作品稀少,但其中一首卻冠絕全唐,甚至有人稱其為全唐時期最好的詩作。二. 張若虛的千古絕詩這位詩人就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張若虛,在語文課本上我們也學過他那首著名的古詩,也就是《春江花月夜》。張若虛一生就只寫過兩首詩,一首是人們不太熟悉的《代答歸夢還》,另外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
  • 博爾赫斯:連一個比喻都寫不好,還怎麼配稱詩人
    天上的星星正往下看」並不會讓我們感到溫柔;相反的,這個比喻留給我們的印象是男人一代接著一代辛勤地勞作,以及滿天星空傲慢冷漠的注視。 讓我再舉一個不同的例子吧——我不會活到老得看不見壯闊夜色升空, 天邊有一片比世界還大的雲 還有一個由眼睛組成的怪獸。
  • 一首悼念亡友寫的詩
    隨後,毛澤東筆鋒一轉,以雁聲、湘濱、南城隈這些平日和摯友齊聞同見的景物,與思友之情交融在一起,寫得真切動情。之後進入第二個主題「別友」。人死不能復生,毛澤東以「城隈草萋萋」入筆,敘說自己淚水浸頰、孤身隻影、零落不知所思,點出「永訣」的話題,如泣如訴,感人肺腑。一首輓詩只有「思」和「別」是不夠的,更在於「悲悼」。
  • 6歲時,他寫了一首五指山的古詩,後世詩人讀後都「埋怨」他
    作者:海軍山 前不久,「社會與視界」尋找有關於描寫五指山的詩詞時,在國內一個著名的詩歌論壇上看到了一位小有名氣的女詩人吐槽,自己最近遊了一趟五指山後,回來很有感覺,想寫一首讚美五指山的古體格律詩,可一查有關於五指山的詩詞後
  • 讀艾青《詩論》:詩寫得晦澀,是因為詩人沒睡醒,別怪讀者讀不懂
    我們都知道艾青是一位著名詩人,很多人都讀過他的《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名篇,並對其中的一些名句耳熟能詳。其實,艾青的詩寫得那麼好,與他對詩有著獨到的見解不無關係。他的《詩論》也是詩歌理論的名作,對詩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