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屏風之稱的日月山,劃分了農耕與遊牧文明,更有神奇的倒淌河

2020-12-20 優智旅遊

日月山是青海省內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是湟源去青海湖的路上。傳說文成公主進藏時,在此摔碎了無法照見家鄉的石鏡,分為日、月兩瓣,日月山因此而得名。它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40公裡,屬祁連山脈,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這裡有綠草,山巒綿延,山上還有很多經幡隨風飄揚,滿山的犛牛和小羊,景色很美。

位於青海湖東側的日月山,初唐時名為赤嶺,海拔最高點為4877米,歷來是內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 早在漢、魏、晉以至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轄區的前哨和屏障,至唐代時因是唐朝和吐蕃的分界線而使其戰略地位最為突出。日月山不僅有恢弘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它位於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是青海省內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劃分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故有西海屏風之稱。藏語叫日月山為「尼瑪達哇」,蒙古語稱「納喇薩喇」,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所以,日月山以東的湟水谷地在大的地理區域上屬於黃土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青海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區,也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能吹到的最西界。由於這種原因,日月山東西兩側自然景觀迥異,形成非常巨大的對比反差。日月山以西是一望無邊的茫茫草原,以東則是一派生機盎然的田園風光。

倒淌河位於日月山西側的倒淌河鎮,東起日月山,西至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裡。不見滔滔,不聞譁譁,像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其實倒淌河本來也是自西向東流入黃河的,只是物換星移,地殼變動,日月山隆起,連帶著倒淌河的源頭也抬高,於是向西流入青海湖。這本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因為神奇,就留下了很多傳說。

634年,松贊幹布遣使出使大唐,求娶大唐公主被拒絕,之後起爭端,641年,唐太宗封一宗室女為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文成公主由江夏王李道宗持節護送,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途經西寧,翻越日月山。日月山正好是個轉折點,自此將進入唐蕃古道往南走。文成公主在日月山這裡,回頭不見長安,往前看不到歸宿,思念家鄉之情油然而生,不覺淚如雨下,匯成一條河流,這就是倒淌河的由來。

確切說,倒淌河景區是人為營造的一個景點。一般途徑班車此地不停留。只能從車窗一掃而過,順便看幾眼。自駕或是包車可以停留,景區內民族服裝免費使用拍照。儘管說倒淌河是一個小景點,但非常吸引人氣。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站在山頂,向東眺望,一派田園風情,向西看,碧波蕩漾的青海湖一望無際。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如果您去了倒淌河,大飽眼福,令人心曠神怡,美不勝收。這樣的日月山和倒流河,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喜歡我們請關注全網同名自媒體號:優智旅遊,一個深耕旅遊的原創號。有一種旅行,不為跋涉千裡的嚮往,只為漫無目的的閒逛,不為人山人海的名勝,只為怡然自樂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則就是看心情。

去旅遊,想不想一年內免費民宿隨便住?關注我們吧。

相關焦點

  • 日月山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淚匯成的河嗎?
    日月山位於西寧市湟源縣西南部、青海湖東南部。日月山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湟源、共和兩縣的交界處,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是青海農區和牧區的分界線。
  • 日月山,一個象徵民族團結的矛盾體
    我們的青海之旅也是從環青島湖開始的,我們在西寧租了輛轎車,好像是三百多元一天,然後開始環湖,第一站就是去著名的日月山,這座山位於青海湖東側,海拔近5000米,因山體呈紅色,所以古代一直被稱為赤嶺,歷來是內地進入西藏的咽喉要道,有西海屏風和草原門戶之稱。至於日月山的來歷,還得從一個傳說說起,相傳,唐太宗為漢藏人民世代和好,將自己的宗室女兒文成公主許配給藏王松贊幹布。
  • 天下河水皆向東,唯有此溪向西流,神秘倒淌河的兩個傳說
    原名赤嶺的日月山擁有3520米的海拔,由於它是所有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因而也將其稱為草原門戶,又或是西海屏風。藍藍的天空和大海有多像!一樣深不見底,一樣遙不可及,高處不勝寒……只有眼帘中的那片藍是真!青海湖的美讓人嚮往,眼下令人回味的莫過於倒淌河了。
  • 日月山旁邊,河水從東往西倒流,班車也不在這裡停,怎麼回事?
    跟一般的大江大河不同,儘管倒淌河這條小河只是流入青海湖水系的最小一支,但關於它的起源卻眾說紛紜。關於倒淌河的來源有3種說法,在日月山以東,這裡流傳最廣的便是:作為漢藏兩族關係建立重要橋梁的文成公主,由於她當年離鄉原價松贊幹布時太過思念家鄉,而在這一路上所灑下的眼淚便凝聚成了這條向西流動的小河。
  • 一圖一景:青海湟源日月山
    日月山 日月山位於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境內,屬祁連山脈,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最高海拔4877米,青藏公路 日月山自古以來就是歷史上「羌中道」、「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日月山曾經是會盟、和親、戰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等重多歷史事件的見證。日月山不僅有恢宏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它位於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是青海省內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劃分了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
  • 青海有條河倒著流淌,著名地理奇觀,以神奇魅力吸引大量遊客
    藏語稱「柔莫湧」,意為令人羨慕喜愛的地方。倒淌河是青海湖流域千百條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但很美很著名,不僅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更主要的是突出「倒淌」,我國的河流,多是從西至東,「大河向東流」、「滾滾長江東逝水」,都是河流東去的真實寫照,但倒淌河卻是往西流淌。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 山海經|騩山就是日月山,倒淌河是一條淚水河
    錞於西海,也就是蹲距在青海湖畔。這裡的西海指青海湖,而不是刀郎所唱的《西海情歌》中的西海。刀郎唱的西海是指可可西裡。書上說騩山就是今天青海西寧的日月山。日月山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四十公裡的地方,隸屬於祁連山脈,全長九十公裡,是青海湖東部的一道天然水壩。
  • 唐蕃古道遊:倒淌河的傳說,文成公主的淚匯成了倒淌的河
    唐蕃古道遊:倒淌河的傳說,文成公主的淚匯成了倒淌的河宗喀巴的傳說——塔爾寺藏語稱「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文成公主的眼淚——倒淌河倒淌河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裡。
  • 中國有一條「倒淌河」,天下河水向東去,唯有此河向西來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在最美好的時光,做想做的夢,去想去的地方」,在很多人看來,旅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無論寒冬酷暑,都無法阻止他們去探索世界的腳步,在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得很有道理,但不外乎有例外的存在。
  • 雨後日月山
    雨後日月山蔡章田雨後的日月山格外清新,格外寧靜。天湛藍湛藍的,草地經小雨的滋潤一片綠,這雨後的日月山是這樣的神奇,像高原美人散發著誘人的美。日月山在高高的青藏高原上,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承受日光和月華最多。初秋時節,我來到神秘的青海。從青海的塔爾寺到青海湖一路走來,真有些朝聖的感覺。日月山在西寧到青海湖之間。日月山是青海農業和牧業的分界線,也是當年文成公主西嫁和親回望故土的回望嶺,山上立有回望石和文成公主紀念館。日月山以東,玉米青蔥,生機一片。
  • 自駕青海湖 倒淌河 文成公主進藏
    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係,促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念家鄉,思父母,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文成公主進藏,經過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使它聞名於世,成為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秘的河。
  • 細細感受日月山的美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裡,屬祁連山脈,長90公裡,海拔最高為4877米,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為海拔3520米,是青海湖東部的天然水壩。日月山不僅有恢宏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日月山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日月山,歷來是內地赴藏的咽喉,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
  • 初冬時節西北行之:青海湖的冷,日月山的雪
    異域風光,讓人流連忘返,風土人情,感受頗多,收穫滿滿——靜靜的青海湖青海湖,當地人稱「西海」,位於西寧以西70多公裡,是海拔3600多米的高山湖泊。上午八時,天剛朦朦亮,旅遊車到達青海湖景區。左窗外是茫茫青海湖,右窗外是白雪覆蓋的山峰,山腳下有枯黃的草場,黑色的犛牛,雪白的綿羊。離青海湖不遠,車停下來。導遊小王說,這裡有個景點叫「倒淌河」 ,「倒淌河」又稱女人河。眾人很茫然,下車除見雪地裡一遍枯黃的草場外,連水也沒有,哪裡有什麼河流呢?小王說,腳下這道溝便是「倒淌河」,冬天水枯,夏天成河。
  • 大美青海行之三:在倒淌河,捧起文成公主淌下的一汪思鄉的淚水...
    寫在前面的話——倒淌河鎮,距日月山37公裡,是去青海湖的必經之地。據傳,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淚滴淌而成的河。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擲碎那個不能望見故鄉的「寶鏡」後,繼續西行。但思念故鄉的真情時時縈繞心間,公主傷心地邊走邊哭,就在今天的倒淌河鎮,公主的落淚化成了一條河。
  • 日月山: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nbsp&nbsp&nbsp&nbsp關於日月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駐足在日月山口,山間牛羊如雲,旌旗在呼嘯的冷風中招展。文成公主回首東望,故都長安的種種景象歷歷在目,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公主百感交集,拿出臨行時皇后賜予的「日月寶鏡」,想到自己遠嫁和親的重任,毅然將寶鏡拋下山,寶鏡摔成兩半,摔在東的是日鏡,摔在西的是月鏡,形成了今天的日月山。
  • 行經日月山、倒淌河*
    乏計君王枉稱聖,成名公主實堪憐。忍拋寶鏡無東顧,赫赫大唐難守邊!*傳說唐文成公主和蕃行經青海時,思念故國心切,竟令西去之水為之東流,後人遂稱其為倒淌河。公主離京時,太宗賜其寶鏡曰:若思親可自鏡中視之。公主途中取鏡而無所見,怨而擲於地,鏡片分化為日月兩山,公主遂矢志而西。
  • 萬裡長城矗立在農耕與遊牧文明的交界線,彈唱著一曲滄桑悲壯之歌
    或許只有長城,綿延萬裡,歷經兩千多年,從時間上,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歷史滄桑;它矗立在農耕文明和和遊牧文明的分界線,從空間上,最能展示民族獨特的文化魅力。望著這道萬裡長城,我陷入了沉思:長城是如何興起的?為什麼放棄長城的漢唐,反而更強大,依賴長城的王朝,反而風雨飄搖?長城是如何悲壯地結束了自己軍事防禦的使命,然後又是如何成為民族精神文化的永存?
  • 青海獨一無二的倒淌河,河水逆著流,不但奇特顏值還高
    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裡,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的仔湖——耳海(俗稱小湖),故名倒淌河。藏語稱「柔莫湧」,意思是令人羨慕喜愛的地方。神秘奇特的倒淌河。走到最深處,沙罅滲流,有幾股小泉相匯,淙淙流淌,清澈見底。河源中有梅花鹿群,因系馴養,見人不驚。誰能想到名噪河湟的倒淌河的源頭竟是這樣一股甘露般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