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河水皆向東,唯有此溪向西流,神秘倒淌河的兩個傳說

2020-12-20 上沙沃論壇

文:白墩子

圖:來源網絡

一塵不染的碧空讓人不經意地遐想。一陣風來,人像只欲飛的鳥兒,張開雙臂就要飛向天際。

自西寧驅車沿著109國道西行,出城不足兩小時,距離西寧市區100公裡左右,便到了日月山。汽車駛入崖口,登上日月寶亭,極目四望,眼前頓覺豁然開朗。東面來路,是萬山縱豁的黃土高原,五穀飄香,樹木翠綠,瓦屋齊整,田園犬嘶鳴。西去遙路,則是碧波如茵的青藏高原,青草戚戚,牛羊遍野,牛毛氈房星羅棋布,雄獅般的藏獒狂吠。

這裡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漢族與藏區的分水嶺。原名赤嶺的日月山擁有3520米的海拔,由於它是所有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因而也將其稱為草原門戶,又或是西海屏風。

藍藍的天空和大海有多像!一樣深不見底,一樣遙不可及,高處不勝寒……只有眼帘中的那片藍是真!青海湖的美讓人嚮往,眼下令人回味的莫過於倒淌河了。

駐足西望,東起日月山,西至青海湖,一脈清水,默默流淌,蜿蜒40多公裡。溪水在朝陽的映襯下像雨中的一束彩虹,又像夜空中的一條流動的星河,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倒淌河纖瘦潺弱,蜿蜒曲折,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流動時的樣子,是水墨畫畫不出的一片春愁;她溫順的隨四季而變化,但又執著堅韌地朝自己的方向流向遠方,百折不回。

倒淌河擁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以及40公裡左右的長度,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在草原上呈現出蜿蜒曲折形態的飄帶。倒淌河河水的流動方向與大多數河流都不同,因為它的水流是從東往西倒流,這也是它名字的出處。跟一般的大江大河不同,儘管倒淌河這條小河只是流入青海湖水系的最小一支,但關於它的起源卻眾說紛紜。

對於倒淌河的傳說,人們眾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聯,增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達到日月山時,回想不見長安,西望一片悽涼,念故鄉,思父母,悲哀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傳播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慧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著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

其實,不必去想那個傳說更權威,更正宗,每一個傳說都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當你走進她身邊時,會分明聽見汩汩之中有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萬種柔腸。所以,當接進倒淌河身邊,就頓悟:這是一條女性的河。

天空在變化。忽然間,薄如蟬翼的飄帶橫空出世,淡淡的長長的白雲緩緩飄舞,這位不速之客用自己的舞姿述說孤寂,湛藍的碧空是否以為這是個添亂的角色,畢竟她沒有帶來溫暖,天空也不是她的天堂!

倒淌河兩岸氣象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著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忽然噼裡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瞬不見了;有時天氣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著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安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裡,河南岸卻下著如注的暴雨;有時深夜裡雷電交加,凌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披髮著一種潮溼的芬芳。就像一個率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感!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著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古代氣味的樓堂;說藏話的,摻雜著那麼多漢語詞彙,說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多少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斯對照赫然而又協調同一。這裡是交通要道,自從公主和親後,一半胡俗似漢家,這無疑是形成漢藏兩族交流滲透的「倒淌河文化」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青海湖大約在20到200萬年前是淡水湖,那時的它會通過倒淌河流入黃河水系。只不過,後來大約在13萬年前該地發生了所謂的新構造運動,這導致了青海湖周圍的地形發生巨大變化,不僅隆起了許多像日月山這樣的高山,同時也讓原本是要注入黃河的倒淌河也被堵塞,至此,倒淌河的河水便開始從西往東流淌進入青海湖。

然而,不知為什麼,這科學的斷語老是被人忘卻,遠古的神話,令人憧憬,使它永遠覆蓋著一層神秘。好像是給人們的志願尋找一個根據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麼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不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竟能夠把它譯成「有文明的女人川」。

當你滿懷著探索和尋覓的熱情來到它的身邊時,卻分明在汩汩之中聽見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著萬種柔腸。不聞譁譁,不見滔滔」,其實就是對倒淌河水流最貼切的描述,靜謐而綿長。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百折不撓。昨天它開闢了奇特的倒淌河風氣,來日它必將發明更為燦爛的倒淌河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有一條「倒淌河」,天下河水向東去,唯有此河向西來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在最美好的時光,做想做的夢,去想去的地方」,在很多人看來,旅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無論寒冬酷暑,都無法阻止他們去探索世界的腳步,在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得很有道理,但不外乎有例外的存在。
  • 青海獨一無二的倒淌河,河水逆著流,不但奇特顏值還高
    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裡,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的仔湖——耳海(俗稱小湖),故名倒淌河。藏語稱「柔莫湧」,意思是令人羨慕喜愛的地方。登上日月山西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順山勢而下的河流,與湟水相背而流,倒淌流入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這條河流就是奇特的「眾河都東流,唯我獨西去」的倒淌河。倒淌河最富有魅力,即使你來到她的身邊,恐怕也是「難見廬山真面目」。我們溯河進入山谷,十餘裡,東西寬南北狹,山色青黑,頂峰積雪,雖時夏半,照樣冰封。
  • 天下奇觀,倒淌河的水,為何能倒著流
    我萬萬沒想到會有這樣一條河,它高貴雍容,神秘地逆流。天下河水皆向東,唯有此溪向西去。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河水普遍是自西向東而流,古人有詩為言:「一江春水向東流」。但是有沒有爆款呢?有,那就是青海的倒淌河!行人至此,有種地理錯位感,一時分不出東西。對於方向感很差的人來說,也無所謂河水流向了。
  • 淚珠匯成倒淌河,自古向西不向東
    青海湖環湖周邊共有50餘條大大小小的河流,日夜不停地向湖內注入雪水和溪流。但在民間傳說中,唯獨倒淌河是當年文成公主的淚水匯成的小溪,它像瓊漿玉液由東向西注入美麗的青海湖。正是由於這個群眾耳熟能詳的美好傳說,才使倒淌河聲名遠播,舉世皆曉。人們常說「過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因為日月山是青海省溫暖的東部農業區和廣袤無際的西部牧業區的天然分界線。
  • 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裡
    倒淌河發源於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裡,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故名倒淌河。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不僅河流蜿蜒曲折,而且河水清澈見底,看上去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飄落在草原上。
  • 青海倒淌河:這是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透明晶瑩!
    倒淌河東起日月山,西至青海湖,海拔約3300米,全長約40多公裡,自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因此得名倒淌河。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見底,看上去猶如一條明亮的緞帶飄落在草原上那樣神奇迷人。
  • 大美青海行之三:在倒淌河,捧起文成公主淌下的一汪思鄉的淚水...
    據傳,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眼淚滴淌而成的河。文成公主在日月山擲碎那個不能望見故鄉的「寶鏡」後,繼續西行。但思念故鄉的真情時時縈繞心間,公主傷心地邊走邊哭,就在今天的倒淌河鎮,公主的落淚化成了一條河。公主望著向東流淌的河水感嘆地說:「天下河水都是向東而流,而我卻註定往西走,天不憫我!」誰知,公主話音剛落,只見向東流淌的河水突然改變方向朝西而去。
  • 唐蕃古道遊:倒淌河的傳說,文成公主的淚匯成了倒淌的河
    唐蕃古道遊:倒淌河的傳說,文成公主的淚匯成了倒淌的河宗喀巴的傳說——塔爾寺藏語稱「袞本賢巴林」,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文成公主的眼淚——倒淌河倒淌河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脈清凌凌的水,靜靜地、悄悄地、溫柔地流淌著,蜿蜒四十多公裡。
  • 山海經|騩山就是日月山,倒淌河是一條淚水河
    在唐代以前,日月山並不叫日月山,而是叫做赤嶺,它遠看如噴火,近看如染血,因遠望高山「土石皆赤,赤地無毛」而得名。《山海經》中也記載,騩山上面無草木而多丹粟,丹粟就是硃砂,紅色的砂石,可以做顏料。那赤嶺從什麼時候開始叫日月山了呢?這得從一個傳說講起。
  • 日月山倒淌河是文成公主的淚匯成的河嗎?
    日月山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是湟源、共和兩縣的交界處,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是青海農區和牧區的分界線。海拔3520米,是遊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初唐時名赤嶺,為唐朝和吐蕃實行物資交流和兩地使者往來的中轉站。相傳,文成公主遠嫁頌讚幹布時曾經過此山。
  • 日月山旁邊,河水從東往西倒流,班車也不在這裡停,怎麼回事?
    倒淌河擁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以及40公裡左右的長度,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在草原上呈現出蜿蜒曲折形態的飄帶。倒淌河河水的流動方向與大多數河流都不同,因為它的水流是從東往西倒流,這也是它名字的出處。跟一般的大江大河不同,儘管倒淌河這條小河只是流入青海湖水系的最小一支,但關於它的起源卻眾說紛紜。關於倒淌河的來源有3種說法,在日月山以東,這裡流傳最廣的便是:作為漢藏兩族關係建立重要橋梁的文成公主,由於她當年離鄉原價松贊幹布時太過思念家鄉,而在這一路上所灑下的眼淚便凝聚成了這條向西流動的小河。
  •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為什麼古詩詞裡的江水總是向東流?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河流好像都是向東流的。比如:我們都會唱的「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啊!」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當中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漢樂府的《長歌行》裡說「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所有的河流都向東注入了大海,你看什麼時候流回來過?
  • 新疆有條河從東往西,跨3國流入北冰洋
    我國海拔西高東低,河流自西向東流仿佛已是共識。確實我國大多數河流都是從西向東,跨過高山,越過平原,流入大海,比如黃河、長江。但,凡事皆有例外,大河向東流也有例外,我國還是有河流自東向西流,那自東向西流的河流有幾條呢?
  • 大河向東流啊!大汶河啊,向西流
    自古江湖河流皆東流入海。登巍峨東嶽泰山放眼南望,如玉帶蜿蜒之奇觀就是由東而西倒向流淌的大汶河。 走近明石橋,知當年修橋工匠選址頗顯智慧,橋建於此突出了明石橋的空間地位,成為東嶽泰山與大汶河縱橫風水體系的唯一支點。
  • 西海屏風之稱的日月山,劃分了農耕與遊牧文明,更有神奇的倒淌河
    傳說文成公主進藏時,在此摔碎了無法照見家鄉的石鏡,分為日、月兩瓣,日月山因此而得名。它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40公裡,屬祁連山脈,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這裡有綠草,山巒綿延,山上還有很多經幡隨風飄揚,滿山的犛牛和小羊,景色很美。位於青海湖東側的日月山,初唐時名為赤嶺,海拔最高點為4877米,歷來是內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
  • 中國唯一向西而流的河,全年都禁止打撈,河內藏有眾多「寶藏」
    遊行途中,記得到哪美麗的額爾齊斯河當中看一看,這條河是中國僅有的一條向西流的河,河水裡魚蝦遍地,但卻禁止捕撈,主要還是因為盒內藏有大量寶藏。額爾齊斯河的神秘之處大江大河往往都有一種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感覺,中國所有的河水都自西向東,緩緩流入大海。一路奔波,一路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