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墩子
圖:來源網絡
一塵不染的碧空讓人不經意地遐想。一陣風來,人像只欲飛的鳥兒,張開雙臂就要飛向天際。
自西寧驅車沿著109國道西行,出城不足兩小時,距離西寧市區100公裡左右,便到了日月山。汽車駛入崖口,登上日月寶亭,極目四望,眼前頓覺豁然開朗。東面來路,是萬山縱豁的黃土高原,五穀飄香,樹木翠綠,瓦屋齊整,田園犬嘶鳴。西去遙路,則是碧波如茵的青藏高原,青草戚戚,牛羊遍野,牛毛氈房星羅棋布,雄獅般的藏獒狂吠。
這裡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漢族與藏區的分水嶺。原名赤嶺的日月山擁有3520米的海拔,由於它是所有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因而也將其稱為草原門戶,又或是西海屏風。
藍藍的天空和大海有多像!一樣深不見底,一樣遙不可及,高處不勝寒……只有眼帘中的那片藍是真!青海湖的美讓人嚮往,眼下令人回味的莫過於倒淌河了。
駐足西望,東起日月山,西至青海湖,一脈清水,默默流淌,蜿蜒40多公裡。溪水在朝陽的映襯下像雨中的一束彩虹,又像夜空中的一條流動的星河,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倒淌河纖瘦潺弱,蜿蜒曲折,清冽淡泊,透明晶瑩,涓涓綿長,流動時的樣子,是水墨畫畫不出的一片春愁;她溫順的隨四季而變化,但又執著堅韌地朝自己的方向流向遠方,百折不回。
倒淌河擁有3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以及40公裡左右的長度,遠遠望去就像是一條在草原上呈現出蜿蜒曲折形態的飄帶。倒淌河河水的流動方向與大多數河流都不同,因為它的水流是從東往西倒流,這也是它名字的出處。跟一般的大江大河不同,儘管倒淌河這條小河只是流入青海湖水系的最小一支,但關於它的起源卻眾說紛紜。
對於倒淌河的傳說,人們眾說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說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聯,增進文化交流,將年輕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達到日月山時,回想不見長安,西望一片悽涼,念故鄉,思父母,悲哀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傳播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慧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著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
其實,不必去想那個傳說更權威,更正宗,每一個傳說都為它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當你走進她身邊時,會分明聽見汩汩之中有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萬種柔腸。所以,當接進倒淌河身邊,就頓悟:這是一條女性的河。
天空在變化。忽然間,薄如蟬翼的飄帶橫空出世,淡淡的長長的白雲緩緩飄舞,這位不速之客用自己的舞姿述說孤寂,湛藍的碧空是否以為這是個添亂的角色,畢竟她沒有帶來溫暖,天空也不是她的天堂!
倒淌河兩岸氣象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著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忽然噼裡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溼透,又轉瞬不見了;有時天氣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著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安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裡,河南岸卻下著如注的暴雨;有時深夜裡雷電交加,凌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披髮著一種潮溼的芬芳。就像一個率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感!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坐落著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面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茫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古代氣味的樓堂;說藏話的,摻雜著那麼多漢語詞彙,說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多少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斯對照赫然而又協調同一。這裡是交通要道,自從公主和親後,一半胡俗似漢家,這無疑是形成漢藏兩族交流滲透的「倒淌河文化」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青海湖大約在20到200萬年前是淡水湖,那時的它會通過倒淌河流入黃河水系。只不過,後來大約在13萬年前該地發生了所謂的新構造運動,這導致了青海湖周圍的地形發生巨大變化,不僅隆起了許多像日月山這樣的高山,同時也讓原本是要注入黃河的倒淌河也被堵塞,至此,倒淌河的河水便開始從西往東流淌進入青海湖。
然而,不知為什麼,這科學的斷語老是被人忘卻,遠古的神話,令人憧憬,使它永遠覆蓋著一層神秘。好像是給人們的志願尋找一個根據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麼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不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竟能夠把它譯成「有文明的女人川」。
當你滿懷著探索和尋覓的熱情來到它的身邊時,卻分明在汩汩之中聽見一聲嘆息,一陣私語般的呢響,一句溫婉的低訴,似乎有著萬種柔腸。不聞譁譁,不見滔滔」,其實就是對倒淌河水流最貼切的描述,靜謐而綿長。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百折不撓。昨天它開闢了奇特的倒淌河風氣,來日它必將發明更為燦爛的倒淌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