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琴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距今已有約3000年的歷史,被譽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至今仍有伏羲、神農、蕉葉等古琴款式廣為流傳。
學習古琴,不僅可以練得一技之長,更重要的可以讓你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或心煩氣躁時,練練古琴,更是能讓你靜下心來,而且練古琴,經常活動手指,可以鍛鍊大腦,可以治療肩周炎、頸椎和滑鼠手,學古琴的時候,每天堅持練,反覆聽,潛移默化地,個人也會因為音樂的薰染會變得更加有氣質、更加有自信。
從古琴中流出的音樂,或孤獨,或清雅,或緊張,或悲涼。它不是用來表達輕鬆愉快之類的心情,而是用來表達清高、淡泊、或者孤寂。所以十多年前我沒選擇古琴而是古箏,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的改變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從而迷戀上了古琴,現在琴茶是我的伴侶,生活中必不可少。
彈古琴有很多好處,適合各類人群,且我覺得上手比古箏琵琶容易得多。
餘秋雨說,在這喧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地方,用來安放靈魂。也許是一座安靜宅院,也許是一本無字經書,也許是一條迷津小路。而對琴人來說,一床古琴即可。
一床琴,一壺茗,一宅院,時而一人獨處,時而三五友人相聚,聽琴喝茶話趣事。生活如此,人生大幸。
古琴可彈,可撥,可滑過琴弦,散音的清晰純美,泛音的空靈,按音走音的含蓄深沉,即使撫擦一根琴弦,那絲絲擦響,亦可表達一種心境,散發出一種韻。
古琴難不在技法,難在它的韻,沒有一定的修養和閱歷,彈琴者是不能彈出動人的琴曲,聽琴者也不能感受琴曲的感情。於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伯牙與子期以琴成知音,而嵇康,使廣陵散成為絕響。
古琴的美,不只在於音色,更在於其意境。古琴由於長期作為文人修身養性的「法器」,積澱了異常濃厚的哲學、文化意味,並因此而獲得特殊的魅力,而被專業人士稱作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之一。
雖然我們難為伯牙和子期,更難為嵇康,但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妨可以學學古琴,古琴載了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學習去傳承,除此之外,它也帶給我們一種美的生活的享受。
今日互動:如果有時間有空閒的話,你會不會給自己或者給自己的小孩報名學古琴?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