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這條路上, 新手父母總是顯的異於常人的焦慮, 怕我們自己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給孩子全面的照顧和教育,害怕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我們就開始了重新學習,學習各種育兒經驗和知識,給孩子做各種早教。但是網際網路上漫天的文章讓我們眼花繚亂。
缺乏體系的碎片化知識,特別容易讓我們覺得難記,記住了也做不到。想要全面深度學習,系統的看上幾本專業的書籍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更好的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從而變的從容。
這15本書籍,從理論、實踐到全局視野的開拓, 能讓我們有一個完整的思維升級。
01理論改變思維
做同一件事情、說同一句話,用不同的方法,結果完全不同。理解孩子的成長,了解相處之道,是一切的基礎。
《父母效能訓練》比爾蓋茨的父親說,「父母效能訓練是他人生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建議。跟孩子一切溝通問題,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父母效能訓練(P.E.T.)課程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於40 多年前創辦,專門向父母傳授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並循序漸進地提出建議,以解決家庭衝突,讓每個人在衝突中都成為贏家。
不管您家孩子是剛會走路正尋求獨立的幼兒,還是開始反叛的青少年,您在使用《父母效能訓練》時都會發現:P.E.T. 確實是一套體貼人心且卓有成效的辦法,它能幫助您養育一個具有責任心的孩子,塑造一個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庭環境。
《全腦教養法》讓你擁有一副透視眼鏡,透視孩子的大腦,發現情緒、恐懼、傷心的來源,對孩子升起同理心。
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在我們的父母還在為孩子報英語班、奧數班的時候,發展式教育的理念《全腦教養法》已經風靡美國,改變了萬千父母的教養方式。美國著名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的最新作品《全腦教養法》全面闡述了這一教養趨勢,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鼎力推薦。
孩子在該睡覺的時候卻站在客廳裡亂發脾氣,在本該乖乖聽話的公共場合突然亂發脾氣,無法跟兄弟姐妹或同齡夥伴正常相處,總是有各種莫名其妙的擔憂和恐懼——聽起來並不陌生吧?養育孩子的路上總是充滿挑戰。是孩子存心與父母作對嗎?不,是他們還未成熟的大腦在操縱著一切。讀完《全腦教養法》,你會恍然大悟。
《幸福的婚姻》婚姻教皇告訴你:每周花5小時,就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
《幸福的婚姻》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婚姻指南,任何夫妻都能從中受益。書中戈特曼博士用大數據還原婚姻關係的真相,並總結出使婚姻免於破裂的7個法則,引導讀者創建一樁高情商的、長久的婚姻。在戈特曼的愛情實驗室裡,通過長達40年的婚姻關係研究、近700對夫妻的共同參與,戈特曼博士在觀察和聆聽一對夫妻5分鐘的談話後,便能預測他們是否會離婚,且預測準確率高達91%!
有了孩子之後, 我們更是需要學習如何維持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
02方法改變行為
育兒不能只談情懷和理論,如何高質量陪伴、如何有效的啟發孩子在各個領域的興趣,是家長們討論最多、爭議最多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簡單的小遊戲,成就孩子一生的大能力,成為一個社會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主要講述了: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舒爾博士提出的「我能解決問題」法,以教給孩子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在全美各地以及許多其他國家,讓家長和孩子們獲益匪淺。
與其他的養育辦法不同,「我能解決問題法」不是由家長或老師告訴孩子怎麼想或者怎麼做,而是通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如何處理與朋友、老師和家人之間的日常衝突,以及尋找各種解決辦法並考慮後果,並且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從而與人和諧相處,成長為一個社會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
《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孩子的畫,要「聽」,不要「看」,這一聽一看的思維轉換,就是教育方式的升級。
該書是日本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的經典著作。作者在幼教領域積累了五十餘年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結合典型案例,通過樸實親切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分析孩子自然繪畫所隱藏的寶貴信息,幫助父母正確認識孩子的繪畫作品以及孩子作品背後所蘊涵的價值和意義,從兒童心理和生理全面發展的角度,來指導成人真正了解孩子塗鴉的內在需求,以及如何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引導與幫助,從而使教育者避免走入誤區。書中還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塗鴉表達的特點進行系統歸納和點評,並對父母和老師提出的常見問題進行解答,非常實用,是0—9歲孩子父母和老師們的必備用書。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規劃師》給你一個從3歲開始的10年英語學習規劃,達到母語水準,學習過程有趣而無痛。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是寫給家長的一本英語教育科普書,作者蓋兆泉既是一位專業人士,也是一位實踐中的媽媽。她基於多年英語教學領域的編寫出版和育子實踐經驗,為國內3-12歲的孩子規劃了一條英語直線學習路徑。《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中引入了二語習得理論,澄清了英語學習誤區,探討了英語啟蒙方法,並推薦適用於各年齡段孩子的英語習得資源。希望《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中國兒童英語習得全路線圖》能夠幫助家長在紛繁雜蕪的英語學習亂象中找到最科學、最高效、最專業的英語啟蒙方法,幫助孩子從小輕鬆樂享英語學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要麼缺乏音樂培養,要麼變成辛苦的「琴童」,我們該如何做, 才能讓音樂滋養孩子的生命,陪伴一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名為《父母是最好的音樂老師》,意為儘量將我這許多年在教學、演出、比賽、指揮和演講中,所遇到各類有關音樂學習的問與答,收集整理成冊,並搜集其他國家音樂工作者的教學心得,以求有更廣泛、更多樣的看法及做法供讀者參考。雖然不可能解決所有有關音樂教育的問題,但求拋磚引玉,或許有更多的音樂工作者也能共襄盛舉,讓我們的社會因為音樂的潤飾,變得更祥和、更美好!——鄭又慧
鄭又慧是臺灣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專家,從事兒童音樂教育四十多年,在教學、演出、比賽、指揮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深得學生和家長喜愛,在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樂老師》中,她詳盡解答孩子音樂教育方面的種種問題與困惑,對指導孩子學音樂很有幫助。是家長和老師指導孩子學音樂的良師益友。
03視野改變格局
我們身處在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 我們的孩子加入社會是在十到二十年後, 不會為孩子展望未來的父母,做得再多也不合格。
《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帶你環遊世界,尋求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在全球學習戰爭中,如何在未來勝出。
學習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大從人類起源,小到個體生命的結束,學習都貫穿始終,並對個人及社會產生著持續且深遠的影響。那麼,我們為了什麼而學習?東西方學習的動機有什麼區別?什麼樣的學習才是好的學習方式?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都在怎樣學習?存在哪些同與不同?誰才是最會學習的人?未來的學習方式應該是怎樣的?
為了回答這些簡單卻又極具深度的問題,韓國KBS電視臺特別製作了《Homo Academicus》這一全球大企劃紀錄片。《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由這部紀錄片而來,致力於探尋不同文化圈之間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方法,進而解答「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這一問題。
通過透視各個文化圈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了解這些元素對各國不同學習模式的影響,《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深入剖析了東西方的學習差異和這種差異產生的根本原因。並在最後指出,人們夢想的能夠實現快樂學習和幸福學習的方法,即人們未來應該追求的真正的學習,其實就是和別人一起做,無論是做什麼。
閱讀《怎樣才是最好的學習?》,你不僅能了解各國的學習現狀,還能看到通向未來的學習之路。
《翻轉式學習》這是一場人類的工業化教育體系的革命,一個以自學為主的方式,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教育藍圖,也可能是我們孩子的未來。
翻轉式學習,即讓孩子先學,老師在課堂上通過提問,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再將進行教授。這一學習方式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本書作者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創辦了瑟谷學校。在這本書中,兩位作者為我們深入剖析了當今全世界教育面臨的巨大問題:後工業化時代已來臨,而我們的教育模式還停留在工業化時代的樣子,把學生培養成為工業社會服務的、馴良的標準化的產品。他們用深邃的洞察力展示出,當今 「工廠式」學校的顛倒、錯誤與可笑之處。告訴我們,對個人教育有幫助的內在工具和外在環境是什麼;構建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理想教育的藍圖。
作者所主張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國內一流中小學校所接受,並在不斷推廣之中,而大規模網上學習課程的湧現,進一步加快了這一過程。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被譽為「全美最佳教師」雷夫老師?是如何用道德教育,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這是一個普通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和教育同行用心品讀的教育書。 雷夫·艾斯奎斯,一位美國的傳奇教師,他三省其身,教學更育人,他結合理論創新了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他設立的「終身閱讀」,「生活中的數學」、「以運動為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立刻實踐,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 此外,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優質的教學成績,謙遜有禮、誠實善良的學生,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是雷夫老師運用了「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老師深信:著力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對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雷夫老師的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也成為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這間不斷創造奇蹟的第56號教室。
04自我成長
當你看透這家庭能量傳遞的因果關係,從而實現自我成長,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成熟的父母》自己走向成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首先要做的事,是從我們自己的那不成熟的父母身邊獨立。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時
渴望與父母親密,卻常常被疏遠和拒絕;
有什麼優點或成就,都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讚賞;
父母只照顧他的基本生活,卻不關心他的情感和想法;
感到沮喪時尋求父母的安慰,得到的只有冷漠;
經常感覺孤獨、空虛、無價值、被背叛或被拋棄;
……
那麼,這並非孩子的 錯,而是他的父母有問題。這樣的父母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長大,形成了不成熟的人格和人際交往模式:或情緒極其不穩定,或控制孩子的生活,或逃避自己的責任,或拒絕和疏遠孩子。
為了取悅不成熟的父母,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嚴重扭曲。這種傷害並不會止於童年,而是會延續到成年之後:他們可能會缺乏自信,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與和父母類似的人結婚,對下一代的教養也在無意識重複父母的模式。
不成熟父母問題專家琳賽·吉布森博士提供了豐富的真實案例和實用方法,幫助童年受傷的成年人認清自己生活痛苦的源頭,發現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重建自己的性格、關係和生活;也幫助為人父母者審視自己的教養方法,學做更加成熟的家長,給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正念的奇蹟》當給你擁有了這種東方智慧叫做:正念「,那麼你生活當中,幾乎不會有什麼困難了, 希望把這些智慧傳承給我們的孩子
一行禪師,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梁文道受其影響走上真正的修行之路。
每一天,我們都置身奇蹟中,那些連自己都未認知到的奇蹟:藍天,白雲,綠草,孩子黝黑而充滿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們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蹟。
《天才兒童的悲劇》原生家庭的問題,就像遺傳一樣, 在潛意識作用下,會傳給自己的孩子。唯有直面自己童年的痛苦,才能走向超越。
《天才兒童的悲劇》作為一部經典兒童教育心理學著作,探討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即童年有傷痛記憶的人,靠著麻木自己,適應了甚至是最難以描述的殘酷經歷,而這種童年的殘酷經歷對於成人人格心理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
《超越原生家庭》揭示原生家庭的內部運作機制,幫助你擺脫過去原生家庭遺留的問題,從而在新家庭中過的更加幸福快樂,讓下一代更加健康成長。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其中的生活經歷對我們的一生往往具有極大的影響。這種經歷的影響和作用並非僅限於我們的童年時期。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對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們的整個世界觀,都由原生家庭的環境所塑造。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各種觀念也會伴隨我們一生。
大多數人都會離開自己的原生家庭,在心理上卻很少能夠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對這種影響的應對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有些人會壓抑自己的感情,按照父母的吩咐行事。
有些人的所作所為故意與父母的期望相反,永遠是叛逆者。
有些人希望證明父母是不稱職的,並且希望他們能夠改進。
有些人則希望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很少返回或聯繫原生家庭。
即使你與原生家庭遠隔重洋,或者離開後再也沒有返回過,但是你在自己建立的新家庭中,仍然會重複原生家庭的各種機制和規則。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從心理和感情上擺脫早期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再重複原生家庭中的一切,也不刻意去做與之截然相反的事情。
本書的目的是揭示原生家庭的內部運作機制,幫助你學會應對原生家庭影響的全新方法,擺脫過去原生家庭遺留的問題,從而在新家庭中過得更加幸福快樂,讓下一代更加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