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與其把他送進外教班,不如教會他這些能力

2020-12-27 啞鈴媽媽

|啞鈴媽媽

先前看過香港的一部紀錄片《贏在子宮裡》,講述的是香港父母在孩子沒有出生時,就已經為他們規劃好四分之一的人生。大到幼兒園的選擇,小到各種各樣的培優班,父母們細無巨細。

鏡頭裡,年輕家長們在學校外面緊張地等候,擁擠的人群孕育出種種希望。

一方面他們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隱形競爭。畢竟,每一個人都不願意輸。

這幾年各大城市的經濟蓬勃起飛,經濟帶動的不僅僅是發展效益,也喚醒了人們對教育的重視。

大陸孩子與香港孩子相比,也輕鬆不了多少。家長對孩子外語能力特別看重,所以有的孩子從上早教班就開始學英語。

拿幾個比較鮮明的例子,便可以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多迫切。

王詩齡十歲時的一幅畫,價值10萬,媽媽李湘發誓要把她培養成德、體、智均衡發展的小淑女,不到十歲,一口英文說得比當代大學生都溜。

她在《爸爸去哪兒》時已開始學習了。

黃多多更不用說,寫話劇、表演,在國外毫無壓力地用英文和外國人交流,畫畫、彈吉他等等。

這些優秀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沒有從小打下的基礎,不能有讓人驚豔的表現。

只有家長想不到,沒有別人辦不到。

普通人家雖然沒有大腕明星的雄厚資本,但他們也絞盡腦汁地把孩子送到好一點的學校,有的家長甚至使出渾身解數,趁孩子上幼兒園時,多給孩子報幾個外教班,只希望孩子能爭氣,有一個未來。

俗語有言,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家長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條件,卻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

《小美好》裡的方一凡成績平平,可性格討喜。有一回董文潔沒有經過方一凡的同意,擅自幫他報了三個特優班。

兩個人在來的路上就已經大吵了一架,方一凡埋怨媽媽連飯都不讓他吃,總是逼他做不喜歡的事!結果越說越來勁,在眾人面前甩臉色,氣得董文潔一直發抖。

相信大家對這個場景一定不陌生,家長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找不到好的辦法,只能不斷地往孩子身上施壓。

有些家長甚至在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已經幫他們找了好幾個外教班。

再看看孩子們,噘著小嘴,目光呆滯,嘴裡咿咿呀呀地蹦出聽不清的英文,身子搖來晃去

看到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麼做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那麼孩子上幼兒園前或者上幼兒園後,要不要給孩子報外教班,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呢?

與我而言,每一年齡段都有相對應的事可做,家長沒必要在孩子沒上學之前就報班,執意要報班,還不如幫孩子培養這幾個能力。

1、與其讓孩子動口,還不如讓孩子們動手

孩子離開溫室,到新環境求學,心裡多多少會有些彆扭的小情緒,再加上老師對他們一視同仁,孩子找不到可庇護的角落,更融入不了幼兒園。

而如果孩子有了動手能力,他在一個新環境容易抓到主動權。

2、為他們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這是因為到了新學校,老師不會只圍著一個孩子轉,教會孩子獨立吃飯和上廁所是必要的。在學校裡,懂事和優秀的寶寶惹人疼,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最受老師歡迎,有了老師的喜愛,寶寶的表現欲和積極性會更高。

媽媽們幫準備寶寶飯食的同時,可以為他們系上個圍脖,寶寶在吃飯時就不會弄髒衣服。

在孩子上完廁所時,媽媽可以慢慢引導孩子擦屁屁,怎麼衝水,最後穿褲子。一開始寶寶有牴觸情緒是正常的,寶媽們不用擔憂。

3、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也是重要的

寶寶的想法比較幼稚,有時夾雜著自私,帶著這種想法去交朋友,有很大可能性會碰壁,讓他們產生挫敗感和失落感。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一起做事時,可以詢問他們的內心感受。寶寶習慣了這種相處方式,在做決定時,會下意識詢問別人的想法,懂得照顧小夥伴的情緒。

西紅柿媽媽認為過早報班,只會激起孩子的厭學情緒。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還有共情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實際,這些可以直接應用在現實生活裡,並且給孩子帶來自信的暗示。

而理論知識一時之間不容易顯現,孩子和家長沒見到成果,反而會容易陷進焦慮圈。長時間面對沒有成效的東西,兩方裡總有一方要爆發!

無論是報班還是教會某種能力,退一萬步講,父母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強,不過,在這麼做的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

如果在育兒過程中出現無心學習、沉迷電子產品、無法與孩子有效溝通等問題,【私信】我。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要教會他這些能力,否則以後會受到很多挫折
    但是仔細想想,一些好的習慣,確實能讓人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讓孩子從小就擁有這些好的能力,那孩子的成長之路想必會更加順暢,所以說,培養孩子還是要趁早。小琳家的寶寶今年三歲了,最近剛開始上幼兒園,這天小琳去幼兒園接寶寶放學,沒想到老師對小琳說:寶寶在幼兒園裡總是欺負其他小朋友,搶別人的玩具。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與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讓他有「還擊的智慧」
    所以很多家長都會非常糾結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欺負,要不要告訴他打回去?或者是不還手,直接告訴老師?但是其實「校園欺凌」這個事情是很複雜的,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說可以解決所有的欺凌事件。所以當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家長與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讓他有「還擊的智慧」。1。敢於用堅定地眼神正視對法,並且說「不」小孩子之間,其實問題來得快,但是只要解決方法得當,問題去的也會很快。
  • 三歲前,家長教會孩子這些本領,上幼兒園後老師會很喜歡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嬌豔的花朵,在父母的養育之下,他們茁壯的成長。但是到了三歲就要離開這個溫馨的家,去過幼兒園的生活,他們就要接觸這個小集體,去過那種沒有爸爸媽媽的學校生活。在這時家長們都非常的忐忑,孩子到底能不能適應這個新的生活環境呢?他會不會跟小朋友之間產生摩擦呢?能不能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喜歡呢?也許家長們心中的疑問要比這些還要多,那麼應該怎麼樣來解決這焦慮的心情呢?
  • 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要教會他們這些技能,讓他們更獨立
    但是,寶寶不能總是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寶寶3-4歲就要開始上幼兒園了,這是是每個孩子人生中必需要經歷的階段。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不是強制性的,不必太過在意。但幼兒園是孩子接觸社會的開始,每個班級都是一個小集體。讓寶寶體驗集體生活,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與人相處,學習一些基礎知識,鍛鍊自理能力,才是關鍵的。而必須具備這些技能,才可以輕鬆應對幼兒園。
  • 娃上幼兒園要給老師「送禮」嗎?幼師坦言:不如做好這些事
    幼師坦言:不如做好這些事於女士的女兒星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為了能夠讓星星在幼兒園順順利利地學習,於女士在挑選幼兒園之前進行了一番深思熟慮。她將本市的幼兒園進行了對比,從幼兒園的設備到老師的教育經驗,都在考量範圍之中。最終經過精心挑選,於女士給女兒選擇了一所近年來口碑不錯的幼兒園。這所幼兒園課程豐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能力和雙商。
  • 三歲前孩子脾氣暴躁難管教?與其學很多知識,不如教會他這兩件事
    導讀:三歲前孩子脾氣暴躁難管教?與其學很多知識,不如教會他這兩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三歲前孩子脾氣暴躁難管教?與其學很多知識,不如教會他這兩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要上幼兒園啦,這些事情需要孩子提前學會,家長收藏起來
    眼看著,暑假就到了,但是為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長可不能閒著,這不,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得忙著給孩子聯繫幼兒園吧,多番考查,看哪家合適,提交孩子的相關資料,帶孩子面試,審核等等。孩子要上幼兒園啦,這些事情需要孩子提前學會,家長收藏起來提起熟悉幼兒園根據過往的經驗,很多孩子剛入園的時候會哭鬧,感到很害怕,和陌生,這樣是因為孩子從家這個熟悉的環境一下子進入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會有陌生感。
  • 孩子3歲就該上幼兒園了?園長:沒教會孩子這3個能力,儘量先別送
    現在很多的家長要完孩子之後,都希望孩子能夠早點去幼兒園,這樣自己不僅可以去上班,還能夠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們往往只關注了孩子上幼兒園的好處,卻沒有想到太早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危害。由於孩子的年紀比較小,心智還沒有發育成熟,可能連最基本的活動都很難參加,而且孩子會經常哭鬧找爸爸媽媽,這對老師來說是非常麻煩的。
  • 你以為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這些潛規則家長一定要知道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幼兒園之前 家長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幼兒園是孩子在正式上小學之前有一個適應過程的地方,也是孩子開始集體生活的地方。親貝網小編最近了解到,現在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在跟同學的相處以及溝通和自我保護方面不是很強。所以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一下,在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 與其追求「完美」教育,不如培養孩子「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能力
    與其追求「完美」教育,不如培養孩子「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能力原創/靜月荷一年一度的高考終於結束,十年寒窗也告一段落。學子們總算可以痛痛快快地踢一場球、看一場電影、逛一次街,可以好好享受一下難得的輕鬆時光。其實,人生又豈止「十年寒窗」?從幼兒園開始,孩子稚嫩的身體便開始背負起父母給予的厚望。
  • 哈佛研究發現: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差距不止半年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寶寶有什麼差距?3歲孩子只是剛剛具備自我意識,對父母太過於依賴了,基本上一到幼兒園分離的時候就會哭個不停,而4歲孩子相比較起來,思維就變得成熟多了,知道自己去幼兒園是為了什麼,所以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會哭著喊著要回家,能夠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環境。
  • 孩子缺乏4項能力,去幼兒園等於「受罪」,家長一定要「未雨綢繆」
    有些孩子,在第一次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在幼兒園門口和父母上演"離別"的苦情大戲,為什麼小孩子會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呢?原因就是,第一次上學的孩子還沒有正確的認知,覺得自己要和父母"斷絕來往",再也看不到父母了。
  • 娃上幼兒園要不要給老師「紅包」?幼師現身說法:不如做好這些事
    相比給老師「塞紅包」,家長倒不如把該做的事做好。還有些家長擔心,不給老師送禮,就不容易和老師搞好關係,害怕孩子在幼兒園不被重視不被照顧。其實,如果你做好下面這幾條,不送禮照樣能和老師關係融洽。1)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老闆最喜歡能力強事少的員工,同樣,幼兒園老師也最喜歡自理能力強、少讓他們操心的孩子。
  • 娃上幼兒園要不要給老師「紅包」?幼師現身說法:不如做好這些事
    於是,很多家長都考慮,要不要給老師塞個紅包呢?還有些家長擔心,不給老師送禮,就不容易和老師搞好關係,害怕孩子在幼兒園不被重視不被照顧。其實,如果你做好下面這幾條,不送禮照樣能和老師關係融洽。1)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老闆最喜歡能力強事少的員工,同樣,幼兒園老師也最喜歡自理能力強、少讓他們操心的孩子。所以,與其擔心老師照顧不好孩子,不如提前把孩子訓練好。
  • ​幼兒園裡有3類孩子易被排斥,家長要注意了,難怪他不願意上學
    開學已經有一個月了,不知道你家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情況如何?每天早上送我家丫頭去幼兒園時,大多數小朋友們都是高高興興地和家長再見,還有個別小朋友哭鬧著不願意進幼兒園,其實一般情況下經過了一個月的適應,孩子不該再那麼鬧騰了,如果你家孩子還是這樣,那家長們就要多注意了。
  • 在孩子具備這幾項能力之前,千萬別送他去幼兒園
    雖然教育專家一般認為孩子上幼兒園的最佳年齡是2歲半到3歲,但主要還是看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如果孩子沒有具備這幾項能力,就千萬別著急送他去幼兒園。如果孩子連獨立上廁所的能力都沒有,家長就早早的將其送進幼兒園。那麼在幼兒園裡肯定會經常尿褲子,不僅孩子受罪,父母和老師也會心力交瘁,更有可能受到同學的嘲笑,從而影響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
  • 真正疼孩子的家長,不會把娃送進這樣的幼兒園,影響孩子一生
    導讀:真正疼孩子的家長,不會把娃送進這樣的幼兒園,影響孩子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真正疼孩子的家長,不會把娃送進這樣的幼兒園,影響孩子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與其讓孩子學會失敗,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成功
    其實,當父母去教育孩子學會失敗的時候,不如去教會孩子如何成功,因為成功比失敗更具有挑戰性。 與其讓孩子學會失敗,不如教會他們如何成功 我國的胡海嵐教授,在第十二屆國際腦研究組織的凱莫裡國際獎中獲獎,其中研究的標題就是勝利者效應的機制
  •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總生病?別總找老師「茬」,家長要好好反思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3-6歲寶寶社會情感發展還沒完善,因此他們對於情緒的掌控能力薄弱,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會哭一會笑的情況。3歲左右時,寶寶就會被爸媽送進幼兒園,而一到幼兒園孩子卻總是生病?3、不好好吃飯(臭毛病)另一點也與家長有關,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飯,挑食等。這些臭毛病都是被家長慣出來的。因此,也會造成愛生病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