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未滿足的欲望(歇斯底裡)vs不可能的欲望(強迫症)-弗洛伊德的例子

2020-09-03 一個人的鄉村

為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考慮一下屠夫妻子的例子,弗洛伊德在《夢的解釋》中描述了這個例子,拉康在《治療的方向》中把它作為一個範例。弗洛伊德的病人(他可能只將其定義為「屠夫的妻子」)注意到她的丈夫,雖然他非常迷戀她,似乎對他們的關係在各個方面都很滿意,但他還是對一個完全不是他喜歡的女人有些興趣(她很瘦,他通常只喜歡像他妻子那樣豐滿的女人).在她向佛洛伊德講述的夢中(一個「反願望」的夢,她講述這個夢是為了反駁佛洛伊德的「每個夢都能實現一個願望」的理論),她認同——也就是說,從字面上講,她把自己放在了她丈夫想要的苗條女人的位置上。換句話說,她在丈夫身上發現了一種未曾察覺的欲望,並試圖成為它的客體(通過識別)。這給了她一種存在感,一種存在感——也就是說,是另一個人缺失的客體,是完成另一個人所需要的客體。

然而,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因素:為了認同她的丈夫,她自己渴望她的女性朋友。既然「人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她完全認同他的欲望:她的欲望和他的一樣,和他想要的一樣。他的願望為她自己指明了道路。「另一個女人」,通常在歇斯底裡症的討論中提到,是一個被另一個人所渴望的女人:複雜的「三角戀愛」(見圖8.4),歇斯底裡症以一個男人為中心創造或發展。歇斯底裡者作為欲望主體的地位依賴於他人的欲望;換句話說,這涉及到繞道而行,她像男人一樣渴望。歇斯底裡的人造就人,歇斯底裡的人扮演人的角色。她讓他成為現在的他,激發他的缺乏/欲望;同時,她篡奪了他的位置或為他扮演了他的角色。在屠夫的妻子的例子中,我們看到她認同她的女性朋友,作為她丈夫欲望的神秘對象,同時也認同她丈夫對女性朋友的欲望。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歇斯底裡者的問題的針對性,「我是男人還是女人?」同時認同兩種立場——既認同神秘的欲望對象,又認同在她丈夫明顯的滿足之下似乎神秘的欲望——歇斯底裡的她如何定位自己的性取向?

我並不是在暗示強迫症者對自己的性取向不感到疑惑,我並不是說強迫症患者對自己的性取向不感到困惑,因為正如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入門課中告訴我們的那樣,每個神經病患者都有同性戀傾向,正如他在《自我和本我》中告訴我們的那樣,孩子們總是在某些方面同時認同父母中的男性和女性(當然,當他們都在場時)。換句話說,「我是男人還是女人?」這是所有精神病患者都要問的問題。然而,對於歇斯底裡的人來說,這個問題更尖銳或更現實,就像對於強迫症人來說,「我是死是活」這個問題更緊迫或更侵擾。

讓我們再回到屠夫妻子的問題上。從弗洛伊德的討論中我們知道,她試圖保持她自己的某種欲望;事實上,她毫不含糊地告訴弗洛伊德,她喜歡魚子醬,但卻告訴丈夫不要為她買魚子醬,還「取笑」他。換句話說,她僅僅因為能夠想得到它,並且剝奪了它而感到快樂。(自我剝奪帶來的快樂在歇斯底裡症中是很重要的,不應該被低估,因為它在厭食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她很清楚地知道她有一個欲望,也就是說,這不是對未滿足的欲望的無意識的欲望。拉康將此稱為未滿足欲望的(前意識的)欲望。與此同時,為了保持她在丈夫欲望方面的地位,屠夫的妻子必須保持他的欲望,不斷地挑逗和刺激他,不允許他玩太多的滿足——因為滿足會壓制欲望。正如拉康所言,「欲望(在歇斯底裡者化身他人的人身上)只有通過缺乏(歇斯底裡者)作為客體溜走而給予他的滿足才得以維持。」考慮一下她對魚子醬的策略:既然她告訴丈夫她願意每天吃一個魚子醬三明治,她就會刺激他去買必要的魚子醬。但隨後她告訴他,她不希望他在她身上花那麼多錢(「她很吝嗇」)。她首先激起他的欲望(想要給予),然後要求他不要滿足!事實上,她每天都在取笑他,提醒他想要給予,想起她給他造成的缺乏。屠夫的妻子發現,她的丈夫對另一個女人——她妻子的女性朋友——有一種欲望,但如果她覺得有必要,她也能創造一個。歇斯底裡的人會在她丈夫似乎最滿足的時候,找到一種方法,激發他對別的東西的欲望,甚至是對別人的欲望。在屠夫的妻子的案例中,可以這麼說,另一個女人已經準備出手;然而,在其他情況下,歇斯底裡者似乎是有意的(儘管通常不是有意識的)去尋找另一個女人,並讓她的伴侶捲入或陷入一個三角欲望圈。

相關焦點

  • 未滿足的欲望(歇斯底裡)vs不可能的欲望(強迫症)
    欲望的關鍵本質上在於不可能。----拉康與歇斯底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強迫症的特徵是一種無法實現的欲望。讓我借用Colette Soler的一個例子來很好地說明這一點。一個有強迫症的男人遇到一個非常吸引他的女人,他引誘她,並定期與她做愛。他在她身上看到了使他產生欲望的東西。
  • 陷入沉思(強迫症) 與 陷入原因(歇斯底裡)
    強迫者和歇斯底裡者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存在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在歇斯底裡和強迫中被調製的方式不同。歇斯底裡者關於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我是男人還是女人?」而強迫症者則是「我是死是活?」強迫性的人相信,只有當他有意識地思考時,他才是存在的。如果他陷入幻想或沉思,或完全停止思考,例如在性高潮時,他會失去任何存在的信念。
  • 拉康:分析中的強迫症患者
    強迫性的人在參加了幾周的弗洛伊德理論和實踐課程後,仍然會說:「我仍然認為人們應該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他可能在理智上接受了無意識的存在,但不接受沒有別人的幫助就無法進入無意識的概念。他意識到自己有問題,但只會做「自我分析」,記日記,寫下自己的夢等等。
  • 一則強迫症案例2
    許多強迫症為「唯一的真理」、「唯一的道路」、「正確的女人」等等而奮鬥,他們的理想是如此崇高以至於無法實現,任何人類可能的努力都顯得不夠偉大,不足以構成朝著理想邁出的真正的一步;因此,他們什麼也不做。羅伯特的理想似乎沒有某些執迷者所表達的那麼宏大,但同樣的惰性也源於他對這些理想的叛逆。
  • 《拉康精神分析辭彙》之歇斯底裡
    佛洛伊德是在1890年代治療歇斯底裡病患的過程中發展出了精神分析的治療方式(如自由聯想等等),而他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概念也開始形成。佛洛伊德的第一個精神分析個案史便是關於他對歇斯底裡女病患「朵拉」的治療。歇斯底裡的古典症候學包括諸如局部麻痺、疼痛、麻木等肉體上的症狀,這些症狀都找不出生理上的原因,它們是環繞著一套想像的解剖學而表述的,和真正的神經系統結構之間並無關聯。
  • 久治不愈的癲癇,與潛意識裡未被滿足的欲望
    諸多問題在腦海裡此起彼伏,翻江倒海的迴旋,女孩的內心被攪的像渾水裡的魚兒一樣難以平靜,混沌浮躁鬱悶,胸口感覺有一塊石板死死地壓住,讓她無法呼吸,甚至實在難受時會狠狠地在胸部砸幾拳,不知道這樣的狀況還能持續多久?
  • 克制欲望。
    在《勸誡全書中》有一段古訓是這樣說的:「欲不除,如飛蛾撲火,焚身乃止,貪無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原來沒有煩惱,當欲望之火被點燃後,煩惱就隨之而來了。「愛與不滿足」。>需求的產生就希望被得到滿足,在滿足的過程中,也就產生了「欲望」的大小。
  • 欲望辯證法(上)
    本文藉助《閱讀拉康導論》一書中的相關論述,結合弗洛伊德在夢理論中從元心理學角度對欲望的理解,試圖對「欲望」做出一點闡述。首先,眾所周知,弗洛伊德在《釋夢》等文本中談到,夢是一種「願望的滿足」。然而他很快就意識到這個說法似乎有些武斷。因為很多人,包括他同時代的人,以及當代人都會立馬反駁,因為很顯然,很多夢並沒有滿足我們的願望。於是,弗洛伊德試圖從元心理學角度引申「願望」這個詞。
  • 欲望辯證法(下)
    拉康在第六個討論班《精神分析的四個基本概念》中再次提到了弗洛伊德的「驅力」概念,並認為這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之一。他根據上述弗洛伊德對於驅力的討論,從中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觀點:首先,根據弗洛伊德的上述觀點,初級過程的滿足並不需要客體。因此拉康認為,驅力並不一定要得到客體才能滿足。
  • 欲望到底是什麼?延遲欲望的滿足是一種最好的心態嗎?
    2、不良的環境環境塑造人,不良的環境影響人。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燈紅酒綠磨滅心志,忘了初心,泛化欲望,最終走向不歸路。3、錯誤的認知誇大的認知會引發情緒,進而激發欲望。回到主題,延遲欲望的滿足是最好的心態嗎?欲望的弊是遠遠大於利的,延遲欲望的滿足終究還是有欲望,而且往往有補償心理效應,最終可能跌入欲望的深淵,不得善終。我們人類文明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在克制欲望泛濫的過程,而不是延遲欲望的滿足!
  • 低級欲望靠物質滿足,中級欲望靠煎熬滿足,終極欲望的滿足這樣做
    富農回答:為了養更多的牛……在欲望的驅使下,人們思維無限膨脹得隴望蜀欲求不滿,逐漸忘記了停下腳步去享受生活,他們總是覺得自己不幸福,不幸福的原因在於這個世界不能夠滿足他無休止的欲望,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認為幸福存在於你的感知中,幸福存在於你內心衝突消逝後的寧靜中,幸福存在於你的意識中。但首先要做的你就必須變得自律。
  • 分享書籍欲望心理學。
    第01章了解欲望,人生除了快樂和痛苦還有欲望為什麼會做夢?家弗洛伊德曾經指出眠。」「夢是願望的達成。」如果人不會做夢,則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心靈及個性上的紊亂問疑難甚至影響思維靈感的發揮。夢曾在無夢睡眠不僅質量不好,而且還是大腦受損害或有病的一種徵兆。床醫生發現,有些惠有頭痛和頭暈的病人,常訴說睡眠中不再有夢或很少做夢,經診斷檢查,證實這些病人腦內輕微出血或長有腫瘤。
  • 強迫症的剖析舉例
    前面介紹了強迫症的大概的來龍去脈,這裡呢,開始介紹一點關於強迫症的具體的症狀的表現和分析。強迫症的壓抑的表現:強迫症的發病很多人比較早的開始基本上都是初中時期,那個青春懵悸動的年紀。其實那個東西就是性衝動。力比多要尋找滿足的欲望。青春期的人很常見。比如某一天,你看了一個女生,你想入非非,然後滿腦子的憧憬畫面。
  • 弗洛伊德理論精華
    弗洛伊德希冀此模型能放諸四海皆準,故轉求古典神話和當代民族志為比較素材。弗洛伊德戀母情結一詞,原名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即取自著名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裡斯之名作《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弗洛伊德說:「我從自己身上發現對我母親的愛,對我父親的妒。如今我認為此乃孩童遍存之現象。」弗洛伊德嘗試於心理動態層面落實此發展模式。
  • 情緒是失控的欲望,管理情緒就是識別欲望,並適當滿足欲望和要求
    情緒通俗的說法,「情緒是失控的欲望」,為此積極、消極情緒就是欲望的滿足與否,由此通過行為判斷欲望最關鍵,這個技術就是讀表情。表情是情緒外部表現,尤其面部表情,要長眼神、看臉色,「讀出表情就是讀出欲望和需要」,牢記做了什麼不重要、滿足對方需要才重要。不能只是付出不看人家需要,所謂「低頭拉車抬頭看路」看路就是看需要。
  • 強迫症是什麼 出現這些現象要謹防強迫症
    強迫症是什麼?很多的人在做事情的事情都會有強迫症但是不影響生活,但是有些人的強迫症已經是非常的嚴重。強迫症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困擾。到底什麼是強迫症呢?強迫症的表現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強迫症吧。近年來統計數據提示強迫症的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有研究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2%,約2/3的患者在25歲前發病。強迫症因其起病早、病程遷延等特點,常對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的全球疾病調查中發現,強迫症已成為15~44歲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負擔最重的20種疾病之一。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原來沒有煩惱,當欲望之火被點燃後,煩惱就隨之而來了。,一切動物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和「存在」,簡單來說就是「愛與不滿足」。,只要是生命,每時每刻都在產生需求,需求的產生就希望被得到滿足,在滿足的過程中,也就產生了「欲望」的大小。
  • 認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在《勸誡全書中》有一段古訓是這樣說的:「欲不除,如飛蛾撲火,焚身乃止,貪無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原來沒有煩惱,當欲望之火被點燃後,煩惱就隨之而來了。「欲望」的控制,對一生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利用好「欲望」可以助力我們成長,甚至成就人生,一旦無法控制自身的欲望,則會發生悲劇。1.什麼是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