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高考的選課是目前困擾很多高一新生的一個大問題,選課不慎,沒有高考之前就輸在起跑線上實屬不該,但很多家長和孩子由於對新高考選課了解不透徹,進而出現選錯科的情況,近期一位家長問小編,當前他們省還屬於3+文綜/理綜模式,孩子成績中等,選了物化生,是否就成了炮灰了?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新高考的選科說起。
第一種就是上面這位學生目前的老高考模式,即3+文綜/理綜模式,選擇物化生也就是選擇理科,未來報考的專業相當多,屬於典型的理工科選項,而選擇政史地只能讀文科專業了,文理科大學招生比例一般是四比一,如果選擇理工科競爭反而比文科要小得多,畢竟理科招生人數比文科要多得多,尤其大家在每年招生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考某一高校,文科全省位次比理科高得多。
第二類就是3+3新高考模式了,該模式有20種選擇學科的方式,屬於學科最具多樣性的模式,目前有浙、滬、魯、津、京、瓊等6省市採用這一模式。如果成績一般的選擇物化生的話,物化兩科肯定是炮灰了,因為除語數外之外的6個學科高考是根據賦分計入總分,選擇物理化學的學霸相當多,成績一般的就會墊底,賦分相當吃虧。
比如從2017開始,浙江就是採用這一模式的試點省,選擇物理的大多是學霸,成績中等選物理在賦分中就成了學渣,選地理的學渣也多,因為高考賦分等級越靠前,高考成績就也高,大學錄取也是以賦分成績計入總分,所以成績中等的要和高手pk,當然賦分就會更低,計入高考的成績也低,吃虧也是必然的了。對此為了保護物理選擇的人數太少,很多省市紛紛出臺保底政策。
第三種就是3+1+2模式的省份,目前有冀、遼、蘇、閩、鄂、粵、渝等8省市,這種模式與第二種的區別是,把物理和歷史提出來,二選一,其它剩餘四科則是四選二,有12種選擇,物理以實際分數計入高考,不採用賦分制,那麼選擇化學進行賦分和學霸pk,學渣完敗,畢竟政地化生四科當中,化學最難,選化學的也都是學霸,這也是某30萬考生只有3萬人選化學的原因所在。更有家長希望也要對化學保底。
因此我們在選課的時候,一定要研究前幾年實行新高考的省市學生選課的情況,從而更好地安排自己孩子進行選科,想讀理工科,選擇物生地、物政生、地化生更好,大家對於學習中等的考生選擇物化生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