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選課的時候肯定會參考父母的建議,這裡面有的是和父母商量著來的,也有的是父母硬性規定的。
我們這一屆同學就有很多是父母逼著選的,我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同學由於不知道自己到底想選什麼,就聽了父母的建議。
也有的同學本來自己打算想選某個組合,但是拗不過父母最後也妥協了。
到了高二,這些同學有的就出現了問題,這也給廣大的家長朋友們提個醒:不要盲目自信了。
一、選課到底應不應該聽家長的建議?
說實話,選課關乎到學生的終身大事,家長提建議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對於家長提的建議,學生應該怎麼去對待,這很關鍵。
有的家長自認為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學習的情況,於是就幫孩子拿定了主意。
在李老師看來,很多家長其實還是不懂怎麼選課。他們大部分的觀念還停留在文理分科時代。
有的家長想當然的認為理科好就業,文科不好就業,於是就逼著孩子選了物化生。
實際上,今天各種組合既能覆蓋理科也能覆蓋文科,為什麼非要選物化生呢?
孩子後悔以後還能怪誰呢?期中考試之後,家長拗不過孩子,只能陪著孩子去想辦法改科。
所以,李老師說,家長的建議可以吸收,但不能全盤吸收,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切實情況去有針對性的選課。
二、學生如何聽取父母的建議?
有的家長是比較理性的,只是給孩子提幾個參考,剩下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做。
我認為這樣的家長是聰明的,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是對的。
也有很頑固的家長非得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如果遇到這樣的家長學生應該怎麼辦呢?
我建議:學生可以通過老師和家長進行交流說服家長不要固執。
我們有些家長也是非常懂得選課的,他們向專業機構進行了諮詢,也向其他家長或老師進行了了解。
只要是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幫孩子出出主意,這種家長建議可以聽聽。
對於這些聰明的家長,作為學生也不要盲目排斥,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畢竟家長們也大多都是高考過來的人,多少還是比孩子有經驗。
任性的家長有,任性的學生也有,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少一點任性,多一點理性,和和氣氣,選出最棒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