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烏魯木齊博物館了解城市變遷

2020-12-22 天山網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王暢彤攝影報導)「同學們看這組照片,反映的是烏魯木齊市西大橋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的變化。」7月4日,烏魯木齊市博物館講解員魏薇為中小學生們介紹烏魯木齊市博物館的各類展品。暑假的到來,來自首府各中小學的孩子們成了博物館的常客。

  7月4日,市第24小學四年級(2)班陳一然(左)和呂籽俊在市博物館參觀館內展品。

  在「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教育展中,一組反映西大橋變化的照片吸引了市第24小學四年級(2)班陳一然和呂籽俊同學的關注。

  第一張圖片拍攝於上世紀40年代,圖片中的西大橋上只有幾輛汽車,橋兩旁光禿禿的幾乎沒有其他建築;還有一張攝於上世紀70年代,路上的汽車增多了,道路明顯拓寬,路旁也有了人行道和路燈;最後一張是現在的西大橋,橋面上車水馬龍,路旁的人行道上花團錦簇。「原來以前的西大橋這麼小啊,家鄉的變化真大。」陳一然說。

  「我前幾天還路過西大橋,一到晚上路燈亮起來可漂亮了。」呂籽俊說。

  雖說從小出生在烏魯木齊,但在參觀博物館以前,這兩個小夥伴還不了解家鄉的歷史。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讓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多的認識。

  市博物館管理部主任馬俊說,只有學好新疆、烏魯木齊的歷史才能更好地認識這片土地,了解這片土地,假期來參觀的中小學生佔大多數,我們也正突出重點,推出「文物讓我知新疆」博物館小志願者培訓、「我在博物館修文物」體驗、新疆壁畫臨摹小課堂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感受、學習新疆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新疆60年成就展:烏魯木齊火車站展現城市發展變遷
    烏魯木齊火車南站作為連接新疆和內地重要的交通樞紐,也作為往來者認識和了解城市的窗口,它承載的不只是運輸,還承載著城市文化,記錄著城市的變遷。近日,「在祖國的懷抱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成就展」展出的一組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的老照片讓前來觀展的市民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烏魯木齊記憶」。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參觀成就展的各族群眾絡繹不絕。
  • 走進鄉村博物館 了解松陽的歷史過往
    「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就去那裡的博物館看看」松陽的鄉村博物館,是傳統文化認同與傳承的有機體,展現著松陽農耕土地上生活百態。部分建築作品先後在德國柏林Aedes建築論壇、威尼斯雙年展、維也納「鄉村變遷」建築展等國際舞臺亮相,向世界講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松陽故事。
  • 記者探訪上海地鐵博物館 交通變遷見證城市巨變
    中國江蘇網訊 長三角新媒體聯合報導組記者羅鵬6月6日報導:當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在英國倫敦開通運營時,可能多數人不曾想到,這個在地下呼嘯飛馳的「大傢伙」,如今正成為城市交通的「血脈」,承載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使命。
  • 烏魯木齊南站:見證一座城市的發展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烏魯木齊南站的外觀(本報資料圖片)。 這是1984年12月6日《新疆日報》一版刊發的消息《烏魯木齊火車站新候車樓投入使用》中的部分內容。 建成於1962年的烏魯木齊火車站(現烏魯木齊南站),曾經是連接新疆和內地重要的交通樞紐。改革開放後,社會大潮湧動,40年滄海桑田,新疆火車從慢到快,高鐵從無到有,烏魯木齊南站見證著烏魯木齊乃至新疆數十年來的滄桑巨變。
  • 烏魯木齊的這個地方,烏魯木齊博物館你去過嗎?
    烏魯木齊文廟座落在市區前進路,自治區黨校北側,文廟是全疆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清代風格廟宇建築群,它靠街而立,門前楊樹成行,綠業成蔭。烏魯木齊文廟原系上帝廟,後監修於民國十一年(1922年),主祭上帝,配享孔子。1945年改修為孔子大成殿,1979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講述光陰的故事|1.4萬件藏品 超300幅圖片亮相烏魯木齊市博物館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5月27日,烏魯木齊市博物館一樓展廳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主題教育展,迎來送往著一批批遊客。走進博物館一樓展廳,序廳、「多元一體·融合之城」廳、「砥礪前行·奮鬥之城」廳、「和諧共居·首善之城」廳、「融情聚力·團結之城」廳依次串聯,通過圖片、文字及藏品相結合的方式,詳細了解首府各族人民踐行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該主題展自2017年開放以來,已吸引了50萬人次參觀。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
    新疆的博物館最具異域風情的博物館兩層,一樓是新疆民俗展,有各種新疆的民族樂器、服飾、生活用品,還用蠟像展示了新疆人民的生活。第二層是新疆博物館的重點乾屍(因尊重逝者沒拍)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彩繪泥塑鎮墓獸文物,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烏魯木齊博物館隨拍。
  • 烏魯木齊博物館迎來參觀高峰
    烏魯木齊博物館迎來參觀高峰 2016-02-19 09:57:42 來源:新疆日報 姚剛    2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烏魯木齊市阿勒泰路的自治區博物館
  • 「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區北關小學
    通訊員 馮璐 報導晨報訊 近日,「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區北關小學,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據了解,這是「流動博物館」開啟的第六十六次展覽活動,讓在校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淄川的歷史文化,感受淄川魅力。
  • 烏魯木齊將全面爆發!其他城市要羨慕死了!
    從「南控、北擴、東延、西進」的城市發展戰略,到烏魯木齊土地供應量大快速增加,老城區更新改造、一個個新區快速崛起,每一個變化都堪稱重磅,也將深刻影響烏魯木齊未來的發展。
  • 「流動博物館」走進淄川蓼塢中學
    通訊員 馮璐 近日,淄川「流動博物館」走進蓼塢中學開啟了第六十次展覽活動。此次活動,講解員帶領學生們回顧淄川這塊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故事,了解淄川當地的民風民俗和人文風情等,與學生們一起感知古般陽的人文歷史。
  • 奇妙博物館|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博物館
    每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寶物的生命軌跡都值得世人為之嘆服。有一句話說得好,認識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地的博物館。今天,本小川就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四川的各大寶藏博物館,來一場文化之旅吧。
  • 新疆烏魯木齊火車站正式改名為烏魯木齊火車南站
    今日起,烏魯木齊火車南站進行網絡系統升級正常售票,票面正式出現「烏魯木齊南」字樣,烏魯木齊南站也將陸續對車站揭示牌、指引牌、站名等標識進行逐一更換。  1日,記者來到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看到,高大雄偉的三層建築上五個紅色大字「烏魯木齊南」,此建築就是烏魯木齊火車南站旅客候車及購票、進出站等功能為一體的大樓。烏魯木齊火車站更名了,以前的站名多了一個「南」字。
  • ...關註明天7:30北京城市廣播《城市文化範》「5.18國際博物館日...
    01:00來自北京文博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縮影,走進博物館,如同登上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列車,我們懷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去觸摸城市輝煌的歷史,探索文化的變遷。2020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北京地區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資源特色鮮明,這些博物館如何攜手同行,展現平等多樣的觀點,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又如何以包容、開放的姿態,與不同社會背景和年齡層次的公眾展開平等對話、暢談古今?讓我們一起開啟今年的博物館之旅吧!
  • 西域最大城市烏魯木齊,玩的地方很多,哪個才是遊客心裡的地標?
    不少來新疆旅遊的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覺,不管是坐飛機還是火車,基本上都要在烏魯木齊進行中轉,烏魯木齊是南北疆和東疆的綜合樞紐,如果是自駕來新疆,烏魯木齊也是首選的補給站。烏魯木齊作為西域最大的城市,基礎設施還是很完善的,那麼,這個城市的地標是哪一個呢?
  • 烏魯木齊周邊旅遊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烏魯木齊周邊旅遊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其實並不難烏魯木齊周邊的旅遊景點有很多烏魯木齊向來是以一座休閒城市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在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你都可以感受到她休閒的生活節奏,來到這座城市你很容易就能被同化,甚至你很容易也很自然的鬆散下來,細數這個城市的美景。
  • 新疆烏魯木齊博物館舉行大型文物珍品展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9日專電(記者 李曉玲)為集中展示新疆古代歷史文明的魅力,烏魯木齊博物館28日舉行大型文物珍品展,140件文物珍品亮相。    在700多平方米的展廳內,記者看到,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的文物,包括吐魯番出土的刺蝟形木盆、羅布泊地區採集的玉斧、伊犁河谷出土的青銅武士俑在內的140件珍品文物吸引了眾多觀眾。
  • 展示淄川豐富文化資源 「流動博物館」走進魯泰洪山小學
    文/圖 通訊員 馮璐近日,「流動博物館」走進魯泰洪山小學,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課。據了解,這是「流動博物館」舉辦的第六十四次展覽活動,讓在校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淄川的歷史文化,感受淄川魅力。
  • 臺北探索館:走進臺北城市記憶
    中新社臺北9月21日電 題:臺北探索館:走進臺北城市記憶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想要了解臺北的城市記憶,要論直觀、親切的嚮導,當屬位於臺北市政府內的臺北探索館。  即將迎來十周年慶的臺北探索館,被視為「了解臺北的窗口」。近10年來,該館持續以互動與趣味性的「探索」精神,鼓勵觀眾親身聆聽臺北的脈動,感受臺北的美好。
  • 烏魯木齊又上榜了!
    烏魯木齊的幾十年歷史巨變 隨著時代的變遷, 烏魯木齊也不斷的擴建和發展 2008年,昔日的河床已經成為今天城市交通大動脈 烏魯木齊的榮譽 烏魯木齊是中國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