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020-08-21 檸檬遇上姜娃娃

今天一早,閨女出門上幼兒園之前,她特意跑到爸爸跟前說今天不想扎頭髮了。爸爸覺得不扎頭髮會熱,隨口還和閨女說,誰誰誰(閨女的幼兒園同學)都是扎頭髮的,閨女很不樂意地懟她爸爸說「我不要,我就是不想扎!」

是我,我就會尊重孩子的想法,既然她自己不願意扎,拿她就得自己承擔不扎頭髮熱的後果,我們沒有必要非要孩子避免這個後果,再說,閨女前些天因為不肯扎頭髮已經把頭髮剪短了,現在並不那麼長,真不紮起來也不會熱到哪裡去。



可她爸爸後來還是說服了閨女扎了兩個羊角辮,儘管小的不是那麼樂意,但爸爸可謂心滿意足,說不清看著自己扎的小辮子滿意還是覺得孩子聽話而滿意。

可我這當媽的,就是不太喜歡這樣的結局,閨女近期不愛扎頭髮時真的,有時從幼兒園回來老師給她紮好了她還有意見,告訴我她不想扎,但又不敢跟老師說。

在家裡,明明說了自己的想法,卻常常得不到爸爸的尊重。就像她不喜歡用水龍頭的水衝著洗頭一樣,和爸爸說了很多次了,爸爸就是不聽,後來也就不說了,只是每到我給她洗澡洗頭時和我訴苦,說爸爸就是不聽她的話,她不喜歡那樣洗頭爸爸非要那樣給她洗。



她爸爸的頑固我一時半會也難以說得通,經常自己還被氣到。他自己本身成長的過程中,就很少有人尊重過他,很多時候得到的愛都是被動式的,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很難做到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很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其實,在很多事情面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不管孩子本身的想法對與不對,只要事情本身的後果孩子可以承擔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大人很多時候想幹涉孩子的想法,出發點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少受點罪,少走彎路, 可是對孩子自己的成長而言,這樣的做法並沒有多大的幫助,因為大人的所謂的正確決定讓孩子不受罪了,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體驗生活的機會,而這些體驗本身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部分,沒有了這些體驗,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也就減少了很多。



一個人之所以成長,靠的是自己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產生的覺悟和經驗,沒有了基本的生活體驗,何來的成長,不是嗎?

孩子的人生是她自己的,她沒有必要以他人為標準活著。有些事,只有她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有深切的感受,這遠比你口頭上告訴她強一萬倍。

再說,我們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才能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否則孩子以後長大了也依然學不會如何去尊重他人,很容易造成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可見,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主要,不僅關係到孩子自身的成長,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

相關焦點

  • 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
    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為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
  • 尊重孩子的想法
    最近在看樊登的《陪孩子終身成長》,稍有感悟。對於孩子,永遠不要給他威脅,讓他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也不要和他們交換條件,讓他們覺得我們愛的是他們的學習,而非他本人。可晚飯後他都沒主動找我商量,我有點著急想讓他立即關電視, 想想強制的制止不一定有效,就試著和他先談談,問問他的想法和時間安排,他回復我是想看一會兒電視,8:45再開始和我一起分析寫話,9:30去洗澡,9:45上床睡覺。我半信半疑,但沒有表露出來,就答應他,按照他的計劃來實施。8:40我偷偷看了一眼電視,沒說話,心裡嘀咕了一下,我繼續在旁邊看我的書,也許是習慣看著看著就忘記這回事兒。
  • 即使是雙胞胎,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對其進行差異化教育
    其實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讓她們可以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每個孩子的想法都是不同的,都有著自己的獨立的思維,這時的家長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我們要做到發現孩子的特長,培養孩子的愛好。在很多雙胞胎的家庭的當中,當很多家長發現一名孩子的特長時,就會下意識的以為兩個孩子都具備這樣的條件,這時就是對兩個都進行同樣的教育方式,而這種思想是錯誤的。
  • 提倡尊重的教育理念:如果孩子的想法太「離經叛道」,要怎麼辦?
    也有一些家長直呼:黃磊的這樣教育理念,不適合普通工薪家庭,孩子不要太早接觸這些東西為好。有這個顧慮的家長,是因為了解黃磊自己能力優秀,作為明星經濟也條件好,就算染髮也不會妨礙她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反觀很多普通家庭,都不具備明星家庭的環境,害怕孩子「跑偏」。提倡尊重的教育理念多年,我們也明白了尊重孩子想法重要性。
  • 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別人
    在現代教育中尊重孩子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是基本的原則。美國的父母不會過分的宣揚子女的過錯,他們懂得維護子女的名譽。他們知道如果當眾宣布孩子的過失,會使孩子無地自容。當著外人打孩子是中國家長普遍的做法。而這種做法恰恰最傷孩子的自尊心。
  • 孩子的看法和自己不同:不要著急否定孩子的想法,學會傾聽孩子
    1.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與家長關係越來越遠。如果家長老是否定孩子與自己不一樣的看法,可能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的想法,永遠覺得自己是個幼稚的孩子。有的時候可能父母也很委屈,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卻覺得父母管的太多了,一點也不在意自己。
  • 尊重孩子也要分情況,孩子總是胡攪蠻纏,尊重就等於百依百順
    她從來不反駁孩子的意見,看上去事事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實則被孩子牽著鼻子走。現在小陳的孩子也是壞毛病,壞習慣養成了一大堆,但是小陳卻完全沒有幫孩子改正的想法,因為小陳覺得孩子成長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為主。但是孩子的成長也需要家長的敲擊,這樣才會把孩子引向正路。
  • 《楊絳傳》:活得更像自己不可缺少的秘訣——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
    人生之路,就是不斷地選擇,楊絳的選擇從來都是尊重自己的內心,所以,她活得肆意瀟灑。011935年,錢鍾書在光華大學工作滿兩年,有資格參加出國留學(公費)的考試了,結果高分通過。但他捨不得楊絳,想讓楊絳和他同去英國留學。
  • 教育孩子的首要前提是「尊重」,父母一定要謹記,尊重孩子很重要
    當父母無法尊重自己的孩子時,孩子又怎麼能夠了解到尊重的真正含義呢?所以,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無法學會尊重。而不懂得尊重的孩子,在這個社會中只會處處碰壁,無法成功。這其中所付出的巨大精力和心神,父母覺得自己必須要從孩子身上獲得回報。而有的父母將這種回報視作自己擁有對孩子的控制權力,對孩子擁有過強的控制欲,不願意尊重一個依附於自己成長的孩子。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尊重孩子的感受就能讓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
    如今想來,那是一種在應試教育下出現的悲哀現象,不僅把孩子的思維桎梏在這幾個高大上的名詞中,如一隻坐井觀天的青蛙;更讓孩子對其他的職業產生偏見,留下削足適履的自我誤導。作為父母,儘早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家庭教育,又遵循了孩子思維發展階段的規律,讓孩子對職業,對他人都能夠學會尊重。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 懂教育的家長,從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作為父母,要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盡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 比如上邊的例子中,大人不愛看動畫片,但是小孩愛看;大人喜歡按時吃飯,但孩子並不在乎。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喜好,或者採取適合的策略去影響孩子。
  • 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合理引導很重要,尊重孩子物權才是關鍵
    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心裡只有自己,從來不考慮其他人。即使所有人都在水深火熱中,也要讓自己舒服生活。 在真正自私的孩子眼中,世界上只有他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人都不被放在眼裡,並且都會被他認為是自己的競爭對象,從而想要打壓對方。
  • 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尊重很重要
    也有家長會說,我會有點害怕,我的想法是我就是不想去做,你越是對我兇我越不想去。還有的家長說,我的決定是我不理你,看著能把我怎麼樣,或者好吧,你很兇我只好去了,但我會更加磨蹭。孩子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父母都是愛孩子的,誰也不想每天和孩子過得劍拔弩張、窮追猛打、兇神惡煞似的,而且在母親說出上述話的時候當下心裡肯定是著急、難過的,心裡也不好受的。
  • 尊重孩子的興趣,別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娃身上
    把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寄託到了孩子身上,這一現象發生在很多家庭,並且很多家長都不自知。舉個例子:青青的媽媽從小就覺得彈鋼琴很優雅,也很羨慕能彈琴的女生,但是自己從小家庭條件不允許,所以她在孩子還沒出生就買好了鋼琴,讓孩子學鋼琴。
  • 懂得尊重孩子,才是高情商的父母
    孩子和你對著幹,對你大喊大叫,完全不尊重你的感受,有些父母育兒越來越感到心力交瘁。這往往是父母在於孩子 的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孩子造成的。一、不尊重後果 很多父母愛孩子,總是「愛你不商量」,將自己的意願,想法強加給孩子,忽視了孩子成長中必有的權利。
  • 讓孩子在尊重中成長
    自尊,在孩子年幼時就形成了。當孩子的想法被媽媽尊重了,那麼,他會覺得自己很快樂。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也就此開始了。當家長多次反對孩子的決定,孩子在以後有了想法也就不想說出來了,因為他會認為,即使說出來了,媽媽也會反對,還不如不說的好,又或者說,「你說行就行,你說不行就不行」的態度。媽媽強硬的態度,久了,甚至會讓孩子感到厭倦。
  • 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能幫助其建立自信。童年時代建立起來的自信,對其一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自信心,孩子便難以取得成功。  因此,爸爸應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當作第一任務,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小尊重孩子,把小孩子當成年人一樣去對待,去尊重。
  • 家長過度比較孩子,易讓孩子形成「酸葡萄心理」,尊重孩子更重要
    04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1、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兩歲之後會有自己的意識和想法,這時父母不能像以前一樣對孩子包辦所有,更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了解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才能讓他們有更好的發展。3、尊重孩子的選擇有的父母出於專制或者是對孩子的保護,總是想方設法的為孩子打理好一切,不讓孩子去嘗試,剝奪他們選擇的權利。因為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去走,才能夠儘量的少走彎路,才能夠離成功越來越近。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的態度很重要,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
    現在的孩子普遍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經常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多數家長在面臨孩子犯錯的行為時,總是忍不住對孩子進行吼罵,雖然心裡明白這種教育方式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但就是控制不住的自己的脾氣,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式。但長期以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很可能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愈發嚴重,從而做出一些極端的事情。
  • 獨裁式教育:以自己想法為中心,教導孩子不可取,4方面進行改善
    ,孩子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和意見,孩子自己想法通通被扼殺;如果孩子不順從父母,那麼等著他們的就是嚴厲的斥責、無盡的嘮叨等等。父母不可能永遠當孩子的保護盾,不能永遠做那個替他們撐起一片天的超人,父母也會老去、會離開,所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因此,父母要懂得放手,該放手就放手,不要讓自己的佔有欲把孩子變成一個啃老族,社會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