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孩子抑鬱、焦慮、自殺?家長們一定要看完這篇

2020-11-16 素問軒米醫生

大家好,我是米醫生


這幾天門診,讓我很感慨,我發現很多患者都是十五十六歲的孩子



在大多數人印象裡,十五十六歲的孩子,應該是最朝氣蓬勃的,精力最好的時候


怎麼會需要治病吃藥呢?


看完下文後,你就會發現,在當代中國,不僅僅中年人身心疲憊,00後也身心疲憊




第一個患者剛剛進大學,他經常腹瀉,有時候一天要上3-4次廁所,入睡困難



詢問之下,他告訴我——他原本在美國讀大學,因為疫情,回到國內後,每天要日夜顛倒上網課


今年這樣的孩子我治過很多很多很多


他們的一天是從晚上開始的,半夜開始上課,上到凌晨2-3點,後面能不能再睡,要看情況,


然後第二天睡到下午再起來


中醫裡,晚上主靜,主陰,是人應該休養生息的時候


他們在學習,在興奮,在動腦子


白天主動,主陽,主升發的時候


他們在睡覺,躺著,陽氣是被遏制住的


長期以往整個生物鐘全亂了



去看他的舌頭,舌邊尖很紅很紅,心肝火旺,入睡當然困難,但中間一片寒溼,脾胃一塌糊塗,他當然會便溏腹瀉(肝旺克脾土)


今年國外留學的孩子很不容易

飛回來的,生命暫時安全了


可是,在國內上網課

整個作息混亂,日夜顛倒


另一方面——情緒壓力巨大,心情很忐忑(肝旺克脾土)


國外學校會有什麼變化?


論文,畢業怎麼辦?


什麼時候才能回去?


一切都在未知之中


而未知,是最讓人焦慮,擔驚受怕的


第二個孩子初二14歲,家人帶著他來看鼻炎的


給大家看一下他的舌頭


這竟然是一個14歲孩子的舌頭?


舌尖星星點點很紅,心火很旺


雙側齒痕很厲害,氣很虛


舌頭顏色很淡,氣血不足


舌苔白膩,溼氣很重


這個孩子脾胃運化功能很差


為什麼脾胃很差?


因為他肝氣不舒


一直有一把情緒的鐵斧,在死命敲打這個脾土


這個情緒的鐵斧來自誰?


一般來說,14歲的孩子看診,應該能與醫生無障礙溝通了


但這個孩子全程由父母代勞



我不知道他是不敢回答,還是不想回答


他的狀態讓我聯想到另一個孩子


那個孩子的父母都是銀行高管,父母很成功,也很強勢,從小對他要求很高


他曾經跟我說:他覺得父母和他說話都是命令式的,他覺得很壓抑,後面就放棄溝通了



再後來他幾次坐地鐵出現瀕死感,被確診有抑鬱症時,父母依然覺得他在裝病。。。。



如果日夜顛倒,恐慌是毀了孩子健康的第一個兇手


那來自父母批判式,高壓的教育,可能就是第二個


第三個孩子來自靜安區一所很好的高中,高一


是個女孩,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到什麼地步?


最誇張的時候,她可以一個月都在月經中,滴滴答答不停


給大家看一下她的舌頭


舌中舌苔偏膩,舌體齒痕胖大,氣很虛


氣是統領血的


氣太虛了,統領不住這個血,血放飛自我了,當然滴滴答答收不住


為什麼小小年紀氣會那麼虛?

她媽媽告訴我——孩子是班長,一直很忙,有時候要忙到晚上十一點半


除了忙學習,忙考試(有時候每隔一個半星期就要考試)


還要操心班級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像老師的歡送會,班級活動要用的等等等,孩子要操心很多


因為在班長的位置,有時候疏忽一點事情,都會坐立不安,心神不寧


發現沒有

他們所有的病因——指向情緒壓力


自己學業,未來的擔心

自己與家人關係問題

自己與學校,老師,同學,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青少年只要讀好書就行了,有什麼壓力?


可是發現沒有


成人要面對的工作,家庭成員的關係,社會的方面

他們同樣也要面對


只不過

他們的工作是學業

他們的「社會」是學校,是老師,是同學


那成人所有情緒壓力困擾

他們為什麼不能有?



我們總在強調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字——要學會調試壓力,調節自己的情緒


那青少年的世界裡就有容易兩字了嗎?

曾經有個孩子考試會檢查名字至少3000遍

有個孩子每天早上4、5點起床看書,不看會煩躁

有個孩子從世外到華二,每天拒絕去上課

。。。。


孩子們到情緒失控了


成年人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

更何況未成年的他們呢?


如今青少年抑鬱症, 跳樓的越來越多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有約10萬名青少年自殺身亡。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不知道還有多少孩子在試圖結束自己的生命。


總有人說——學生有什麼壓力?別沒事找事,他們才多大?


其實他們沒想到


人在15歲感受到的痛苦其實和在50歲是一樣痛的…


相關焦點

  • 為何焦慮、抑鬱、自殺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原因就在於大人們太忙碌!
    我在《大西洋月刊》5月刊上看到一篇文章,講了一個在美國發生的值得擔憂的趨勢:那就是在美國青少年中,有重大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齡越來越小。而這件事就和成年人的忙碌有一定關係。
  • 孩子自殺的越來越多,孩子為何自殺?老師和家長應該採取哪些策略
    孩子自殺的越來越多,孩子為何自殺?老師和家長應該採取哪些策略中國每年約有10萬的青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兩個死一次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這些孩子的年齡大約都在十幾歲左右,他們都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棟梁,為何卻在花季的年齡選擇自殺呢?為何在矛盾面前,沉重的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 中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率顯著提高:孩子成長中的焦慮情緒,一定要重視
    一個微博博主寫到,他剛剛刷到一個醫生複診患抑鬱症的孩子,小孩在看書,醫生說:「這孩子真用功」。然後孩子的母親,緊接著說了句「用功,假用功」。醫生急得跳腳:「又說了又說了......」家長們真的不理解,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甚至在確診之前,只覺得孩子是裝病、矯情、任性、逆反。雖然抑鬱症並不完全是家庭因素導致,但青少年確實在這方面獲得的支持極少。
  • 焦慮、抑鬱、自殺…有重大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驟增, 耶魯大學給出的「藥方」竟然是…
    畢竟,對於忙於打拼的上班族來說,平時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難免有疏漏,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周全細緻。不過,上班族的忙碌對於家庭的影響,可遠遠不止於孩子的安全問題。 前兩天,我在《大西洋月刊》5月刊上看到一篇文章,講了一個在美國發生的值得擔憂的趨勢:那就是在美國青少年中,有重大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年齡越來越小。
  • 30.4%北大新生厭惡學習,為什麼自殺、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
    這是個爆炸式的增長,我覺得這裡面有非常荒唐的事情。過去30年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我們這樣發病率,焦慮抑鬱的發病率也高速發展,發生了什麼?數據顯示:美國人比我們更抑鬱,他們的抑鬱症發病率是9.5%。我為什麼要談到美國,是因為好像過去30年我們受美國特別大的影響,當然我們有自己固有的文化。
  • 海歸女博士抱5個月女兒跳樓,為何產後抑鬱媽媽自殺要帶上孩子?
    看到《中國婦女報》報導的這則消息,跟蹤評論有人說,一定是抑鬱症嗎?也有人說,為何要把孩子也帶走?還有人在指責這位女士和她的家人。 為何要帶上孩子?這個問題很多的心理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我個人也發現了一個的現象,那就是抑鬱症媽媽自殺時懷抱女兒的數據要比帶男孩的比率高很多。當然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論證,所以不敢輕易下定義。 導致抑鬱症患者自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助感。也就是心理學上經常談到的缺乏「社會支持力度」。 什麼叫社會支持力度?最通俗的解釋是一個人感受到的來自於他人的關心和幫助。
  • 越來越多的孩子焦慮抑鬱,這其中的原因多半離不開父母,值得深思
    雖然現在的孩子都是受到父母和老師的百般關愛,但是他們也承受著家庭、社會所給他們的壓力,這原本是在孩子時期不應該承受的,所以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會難逃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而孩子最大的反應就是焦慮、抑鬱,這也促使了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很多人都非常的疑惑,孩子小小年紀沒有經歷什麼大的挫折,怎麼就能患上抑鬱症呢?其實這跟家長的一些行為是非常的有關係的。
  • 「我可能抑鬱了」,孩子經常這麼說,家長要怎麼辦
    其實抑鬱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難以治癒,至少終身患病率還很低,但是我們要知道抑鬱是一個很危險心理,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把孩子的抑鬱傾向掐滅在苗頭上。1,抑鬱的病因首先我們要說的是遺傳因素,畢竟產生抑鬱的很多因子以及基因都是通過遺傳來控制的。
  • 孩子青春期這幾個表現,有自殺傾向,家長別無知,孩子會做傻事
    文/可馨育兒在很多家長眼裡一般都會無視孩子的情緒,兒童抑鬱?家長認為不可能會發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那麼小的孩子知道什麼呀,怎麼可能會抑鬱。就算醫生說自己家的孩子抑鬱了,有很多家長也會不相信,但是當真的相信孩子抑鬱了之後,又會很焦慮。那孩子抑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樣能知道孩子是不開心了,還是抑鬱了。
  • 生完寶寶焦慮、失眠、還抑鬱?醫生:產後抑鬱不是矯情,是病!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朋友變得越來越情緒化,情緒非常不穩定,時常突然間大哭起來,並且不願意和人交流,甚至連孩子都不願意看一眼。情況明顯不對勁,家人立即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她患了產後抑鬱症。像朋友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母親因為產後抑鬱,放棄了新生的孩子,放棄了家庭。
  • 臨床心理學博士:30.4%北大新生厭惡學習,為什麼自殺、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
    這樣的個案,我在過去三四年中經歷了很多,而且越來越多,讓我想到一個詞,叫做「空心病」。「空心病」是什麼意思呢?我徵得一些典型個案來訪者的同意,把他們寫給我、說給我的一些話,念給大家聽: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四分五裂的小島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要得到什麼樣的東西,時不時感覺到恐懼。19年來,我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活過。
  • 十幾歲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怎麼就抑鬱、焦慮了?
    可能很多家長點進來看這篇文章,是被標題中「抑鬱、焦慮」這兩個詞語所吸引,想了解為什麼青春期孩子會抑鬱、焦慮?但在這個標題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要什麼」和「有什麼」。我也想通過用這篇小文,和大家探討一下,作為家長在和孩子溝通中,我們的思維盲區。
  • 焦慮會讓孩子心浮氣躁,如何不讓家長的焦慮影響孩子?
    《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 北京 高健 我們的人生,終歸是自己的,請一切都自己來負責,不要讓別人來背負,我們不欠任何人的,任何人也不欠我們的。這是我看完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中的《別把焦慮轉嫁給孩子》最想說的。 這篇文章說到小學生小剛自殺的案例,他留下遺書對爸爸媽媽說,他覺得無論怎麼努力都達不到他們的期望,累極了。
  • 抑鬱媽媽用水果刀刺傷孩子!生完孩子,產婦出現這四種症狀要警惕
    02生完孩子,產婦出現這四種症狀要警惕!②興趣減退:比如以前愛聽歌,生完孩子後聽到歌曲聲顯得煩躁。③精力不足:除了帶孩子,其他時間猶如行屍走肉,每天無精打採,就想睡覺。④其他症狀:失眠、食慾下降、體重下降、緊張焦慮、暴躁等。
  • 為什麼現在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跟家長這一舉動很有關係,要注意
    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他們年紀輕輕就患上了抑鬱症,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跟家長的這些舉動離不開關係。不懂的孩子培養自信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我的前桌是一個特別沒有自信的人,每次上課的時候,他總是能很快的算出老師布置的題,但是當老師問全班同學誰先算完的時候,他卻不敢舉手。在我們一起吃午飯的時候,他也總是特別的不合群,不跟我們一起行動,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他不知道怎麼跟我們相處。
  • 李連杰女兒抑鬱症復發,學校複課後陸續有孩子跳樓自殺?兒童抑鬱...
    同樣是疫情後的複課,為何有的孩子開開心心上學去,有的孩子卻選擇結束生命,就此凋零。1 17歲女孩 抑鬱症復發著名影星李連杰的小女兒Jade,前不久在社交平臺發文透露,自己曾有一段長時間的抑鬱及焦慮,由於近日的隔離,抑鬱症再度復發。
  • 為何很多孩子上了高中,沒有初中那麼優秀,甚至焦慮抑鬱了?
    我女兒在高一時一度十分焦慮,初中的成績還不錯,考上了重點高中,但是班上的學霸太多了,成績就只能墊底。我們家長都跟她說只要努力學就行,考得好不好,我們不在乎。可是她就是自己給自己壓力,高一一年都是悶悶不樂的,反而現在高三好些了,好像自己也習慣了,沒有以前那麼的焦慮了,這大概就是成長吧!
  • 抑鬱不是成年人的「專利」!這3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留意
    一旦你的孩子或身邊有小孩出現上述情況,就需要警惕抑鬱症的可能。 三、懷疑孩子抑鬱了,何時就醫?醫生會怎麼診斷? 2、醫生會通過量表初篩、精神訪談確診 量表初步評估:醫生常選用兒童抑鬱問卷、兒童抑鬱障礙自評量表等,來初步評估孩子的心理狀態。
  • 產後抑鬱有多可怕?袁詠儀自曝:生完孩子看什麼都不順眼、愛哭
    女人患上產後抑鬱以後,到底有多脆弱?出演過多部影視作品的袁詠儀,曾經在綜藝節目上談到產後抑鬱,她說自己生完孩子的一段時間,看什麼都不順眼,情緒起伏也很大。有的時候,她媽媽買菜回來,她看見媽媽拎著菜就大哭起來,覺得媽媽太累,老公不貼心。
  • 產後抑鬱高發,如今的女人們越來越嬌貴?
    這意味著在1988年以前,相當一部分女性在產後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的,即使能享受到帶薪產假,56天只是也不到2個月的時間,相當於生完孩子很快就好投身到正常的生產生活當中。因為疫情的緣故,我的寶寶出生的時候是沒辦法探望的,出生一周之後才見到長輩們。這一周在醫院裡的緩衝,我自認為已經逐漸適應了媽媽這個新身份,但是當到家面對熱情的長輩時,我才明白,生產後,最需要適應的不是媽媽這個身份,而是如何適應家裡多了一個備受矚目的小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