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媽媽,一個女兒。一個37歲,一個5個月。一個是海歸博士,一個是爛漫幼嬰。兩條生命從高樓墜下,香消玉殞。
看到《中國婦女報》報導的這則消息,跟蹤評論有人說,一定是抑鬱症嗎?也有人說,為何要把孩子也帶走?還有人在指責這位女士和她的家人。
這位海歸博士死亡,排除他殺,基本可以斷定是抑鬱症無疑。並且悲劇的發生一定符合以下幾條:
1,該女士抑鬱狀態已經持續了至少幾年時間,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該女士身邊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力度。
3,長期與該女士居住的家人情緒也不夠穩定,甚至有抑鬱情緒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凌晨是重度抑鬱症患者抑鬱情緒高發時段,這位女士5點死亡,也符合這個條件。
為何要帶上孩子?這個問題很多的心理工作者一直在研究。我個人也發現了一個的現象,那就是抑鬱症媽媽自殺時懷抱女兒的數據要比帶男孩的比率高很多。當然目前還沒有科學的論證,所以不敢輕易下定義。
導致抑鬱症患者自殺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助感。也就是心理學上經常談到的缺乏「社會支持力度」。
什麼叫社會支持力度?最通俗的解釋是一個人感受到的來自於他人的關心和幫助。假設一個人遇到一些事情,身邊有家人或朋友也可以是其他人能夠給到支撐,及時提供包容、理解和支持,這就是「有效的社會支持力度」。
網上指責女士本身或者其家人的也無非是因為惋惜和心痛,但指責本身也有不理解的成分存在,一般人不清楚抑鬱症患者和其家屬的痛苦,同時也覺得孩子是無辜的。
重度抑鬱有時會伴有焦慮,媽媽在產後因為孩子的影響抑鬱和焦慮值會增加, 哺乳的困難、孩子的哭鬧、對家人的不滿都可能直接引發女性的情緒。而家人因為工作或者生活的壓力本身也會有很多煩惱,孩子的出生,特別是二胎又會給家庭成員帶來一些不可避免的影響,因此家人可能會忽略孩子媽媽的情緒,不懂的正確安撫和疏導,從而讓媽媽感受不到力量。
而孩子是媽媽產後焦慮的引發點,媽媽從內心會對這個孩子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孩子是自己的血肉,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恨是因為孩子的出生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心情不好、睡眠不足、價值感降低、對未來喪失信心等等。
很多的產後抑鬱案例中,不止一位媽媽提到,曾經有過殺掉自己的孩子然後自殺的念頭。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攻擊性的體現,有對外攻擊也有對內攻擊。一方面媽媽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好的,留下孩子會很苦,不如帶走他。另一方面也有對家人不滿的報復。
這個時候的媽媽已經產生了心理問題,但卻沒有人懂,說出來更會增加家人的指責甚至謾罵。因為不懂心理的人都會覺得這個想法是天大的錯誤,是不該產生的。於是就把它壓回去。
情緒是需要出口的,否則身體就會替它表達。
很多產婦出現乳腺疾病和婦科問題,跟情緒和精神有極大的關係。而身體的不適又會增加抑鬱和焦慮,於是兩者相互作用,對女性會產生很大影響。
發生了事情之後,大多數人都會想,是什麼問題讓她自殺?是吵架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其實,所有問題的發生都不單單是我們看到的,而是很多問題的積累、壓抑、發酵。
永遠不要說:「你怎麼這麼想不開?要想開點嘛!」......類似的話語,因為對於重度抑鬱的人來說,這樣的話是指責,而不是幫助。
就像你對一個發燒40度的孩子說:你怎麼可以感冒呢?你不要發燒嘛!出去跑跑鍛鍊鍛鍊就好了。
如果每一個抑鬱症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幫助,全世界的自殺率會降低很多。
願每個人都被世界溫柔以待,願每個媽媽都能陪伴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