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凌晨5點,湖南某女子抱著出生僅5個月的女兒從高樓跳下,當場身亡。
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我都會感到很惋惜,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女子自殺的原因疑似是產後抑鬱,或許是因為丈夫的關心和照顧不夠,也或許是因為女生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
但這樣患產後抑鬱的母親自殺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總有人把「產後抑鬱」這件事情,歸結為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輕描淡寫地說一句:「別人生孩子不都這樣嘛。」
更有人把產後抑鬱和女生的學歷和年齡掛勾。
有年輕的媽媽產後抑鬱自殺,說她就是太年輕;有學歷不高的媽媽產後抑鬱了,說她讀書讀的少;當一個年齡比較大,學歷很高的媽媽患了產後抑鬱,就開始說到底是心態不行。
但事實上,患產後抑鬱這件事,與學歷和年齡都無關,更與女生的心態沒有關係。
上文提到的湖南某女子,37歲,是一名海歸女博士,那個五個月大的女兒是她第二個孩子,大的孩子已經7歲了,正在上小學。
在事發當天,丈夫因為加班,一直到凌晨 4 點才回到家睡覺,凌晨 5 點就已經發現事發。記者過去的時候,看到死者丈夫在門口的走廊上踱來踱去,他一邊哭泣,一邊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語,&34;。
在一旁的親屬稱:&34;
或許她向身邊人求助過,她用自己的行為,告訴身邊人:我病了。可是在事情發生之前,沒有人把她的求助當一回事,最後她只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獲得解脫。
沒有人知道,她經歷了怎樣的掙扎,才會選擇做出這樣的決定。
沒生過孩子的人,或許不知道生孩子到底有多痛,有多驚險;但紀錄片《生門》卻將赤裸裸的現實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這部紀錄片一播出就在豆瓣上獲得了9.5的高分,它記錄了女性在生育中經歷的痛苦。
《生門》的導演說過:「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夏錦菊則是這個記錄片中的人物,曾懷孕六次,生產兩次,已有兩個女兒,但為了再生一個兒子,她還是懷了第三胎。
她在病床上輕鬆地說笑著:生孩子這事兒我也不是頭一回了,有啥好緊張的?
看似樂觀的夏錦菊,其實早就被診斷為兇險性前置胎盤,在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大出血危及生命。
孩子順利降生後,她突然出現大出血,心跳連續停了兩次。
醫生為了保住她的性命,提議切除子宮,可是只有33歲的夏錦菊不想這麼做,她不想失去再做母親的機會。
在夏錦菊生孩子的時候,老公在廣東做生意,不能回來,手術室外陪著她的是爸爸。當得知女兒病危的時候,果斷同意醫生的治療方案,切除子宮。
最終,夏錦菊脫離了生命危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由於懷孕和分娩期間出現的併發症,每天有約830名婦女死亡。我國的孕產婦死亡率是23/10萬,也就是每4000個孕產婦中就會有1個死亡。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把孩子生下來,產婦隨著面對的則是育兒難題,日夜顛倒的狀態,照顧小孩時的辛苦,以及家人的忽視都有可能造成她的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症,從學術角度來說,指女性於產褥期出現明顯的抑鬱症狀或典型的抑鬱發作,與產後心緒不寧和產後精神病同屬產褥期精神症候群。
發病率在15%~30%,也就意味著100個人有15-30人患病。
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一份數據調查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比例高達50%-70%,超過10%的人如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
每一個生育之後的女性都有可能患上產後抑鬱。
著名歌手那英,曾在生產後也患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她回憶稱,當時自己不知道怎麼了,看到兒子的樣子,就莫名的抓狂,甚至想過自殺,好在身邊有親友陪伴,開導,走了出來。
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袁詠儀就在節目中談到了自己產後抑鬱的這段經歷。
她說那段時間看到什麼都不滿意,看到媽媽買菜辛苦,大哭了,丈夫張智霖多說了一句話,她又大哭了,每天都在哭泣中度過。
在娛樂圈有不少明星都患過產後抑鬱症,現實生活中患有產後抑鬱的媽媽,更是數不勝數。
得了產後抑鬱症的媽媽們,經常會被緊張、疲憊、失眠、內疚、焦慮等各種負面情緒和狀態所折磨;
嚴重的,甚至會絕望到離家出走,輕生,甚至傷害孩子。
但你要知道,媽媽從來不是什麼超人,母親的身份之下,她們也是需要人疼愛,憧憬浪漫和驚喜的小女孩。
所以請給那些患了產後抑鬱的媽媽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耐心,多陪陪她,聽聽她說的話。
病總會好起來,生活也是。
- End -
作者:鄧木木,聽過很多愛情故事,也嘗過人間冷暖,只希望以後難熬的日子能陪你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