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 還在被抑鬱症困擾嗎?「行為激活」帶你走出抑鬱

2020-08-28 嘀嗒棧長

「我知道我應該去洗碗、洗衣服,但是就是動不起來,什麼都不想做。」

「我太累了,和朋友們出去會讓他們感覺到壓抑的,而且我也不會開心的」

「運動?我做不了,會讓我很累!」

「我每天都很難過,沒有人理解我,他們都說我懶!」

在諮詢中,總是能夠聽到來訪者抱怨自己的生活一片漆黑,看不到希望,充滿了無助和無望。

抑鬱、哀傷,就像為我們的生活帶上了灰色濾鏡,看不到生活的意義。糟糕的心情,無人理解的苦悶,沒有動力的機械化存在,讓呼吸都變得困難。

半夜醒來,無盡的黑夜,安靜的只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再也無法入睡的苦惱,甚至驟增驟減的食慾。

抑鬱,讓我們的生活顛倒,再也找不回平衡,讓我們深陷情緒和生理問題中無法自拔。

家庭的變動、突然的哀傷、工作的壓力都會為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可是如果長期沉溺於哀傷之中就非常容易導致抑鬱情緒的出現。

藥物的治療、心理諮詢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擺脫這種糟糕的情境。但是更重要的,是依靠我們自己,拯救自己。

抑鬱的人群,之所以會被誤認為「懶」,是因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那些會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愉悅感的事情。


他們逐漸開始依賴於某種「靜止化」的行為舉止,如躺在床上、坐著沒事做。

當人們開始不斷地增加和維持這種會讓自己更加煩躁和不安的行為時,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情緒導致了行為的終止,而情緒上的感受是不能被改變的。

如何幫助抑鬱情緒中的人們,讓他們變得更活躍,讓他們為自己的付出感到開心,讓他們承認自己是很棒的,就成為了幫助他們走出抑鬱的關鍵因素。

所謂的行為激活,就是幫助來訪者找到一項或者幾項,會使他們產生愉悅感的事件,並「激活」來訪者在生活中主動去進行這樣的行為,以獲得愉悅感。通過愉悅感的增加來幫助他們逐漸脫離抑鬱、無望、無所適從的狀態。

怎樣對自己進行行為激活

1、回想在過去的生活中,什麼樣的事件會使你產生愉悅感呢?

找到在過去讓自己開心的活動與事件,這些活動可能與工作、學校、家庭、朋友、鄰居、運動、愛好、家務、自然或其他方面相關的。

將這項事件找出來,體驗自己當時的情緒反應。那些在過去讓我們產生愉悅感的活動,很可能在未來也帶給我們愉悅的體驗。

2、在我現在的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對我很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我可以做的,並且會讓我感覺好一點。

通過找出那些能被目前的自己所掌控的事件,在生活中實踐的同時,找回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並以此來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3、當自己在完成了某一行為的激活後,不要忘記,獎勵自己。

適當的鼓勵和獎勵都能夠進一步促使自己繼續這一行為。

道理我都懂,可是做起來好難

很多人都在抱怨最難的不是理解這些概念,而是怎麼讓自己真正的動起來。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小技巧:

1. 從小處著手,改變會更容易發生。

小A發現,過去曾經自己在唱歌的時候會讓自己更快樂,於是為自己定了目標,每天都唱--一首歌。剛開始,唱歌所帶來的的愉悅感只有2-3分,但是慢慢的愉悅感逐漸上升到7-8分。

2、按照計劃,而不是情緒來安排活動。

當我們被抑鬱情緒所籠罩的時候,什麼事情都不想做,總是想著心情好一點再去做吧,可是當一個人抑鬱的時候,他想要做的事情也必然會減少,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行動,即使心情不佳,即使缺乏動力,也請立即去做。

3、建立自己的日程活動記錄表

將每天的時間按照小時劃分,記錄自己在生活中產生愉悅事件的頻率和程度,可以幫助我們看到自己進行行為激活的效果。

活動的減少會使得人們缺少獲得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以及愉悅感的機會。進而導致情緒失落、挫敗、生活無望,從而會引發我們更多的負性思維和想法(「我什麼都做不好」「大家都不喜歡我」),這些負性的想法,又加重了自己的煩躁不安,活動更加的減少,使人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中。


最後,如果你身邊有抑鬱症的朋友,請你一定記住

1、抑鬱症不是懶,他們只是心理生病了

2、陪伴他,不要試圖去改變他,強迫他。陪伴,給予關注、尊重、接納和愛就是對他最好的治療。

3、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你的身邊有被困擾的朋友嗎?把這篇文章分享給ta吧!抑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被人理解!

相關焦點

  • 家人如何幫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
    而有心理障礙的朋友,更容易感到孤單和寂寞,這個時候家人的陪伴是特別重要的。生活中無論人們得了什麼病,他都需要一個安靜,舒適,有愛,和諧的環境來修養。而抑鬱症患者在這一方面的需求更為突出,他們更需要關愛。可因為有很多人不理解抑鬱症的病理,無意間冷落了我們的患者朋友,這也會給他的心理又添加了一絲陰雲。
  • 抑鬱症患者分享:環境變了,心境沒變!換了環境我也沒能走出抑鬱
    在我抗擊抑鬱的日子裡,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因為即便我換了一個環境,也沒能走出抑鬱!01 換了環境,我依然抑鬱2016年12月,我確定自己患上了抑鬱症。造成這種後果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人們對抑鬱症患者的偏見,第二個原因就是人們不太喜歡抑鬱症患者的一些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環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可以讓我們抑鬱,同樣,我們抑鬱之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相互作用。
  • 身患抑鬱症,每天焦慮不安,五個方法讓你從抑鬱中走出
    常年飽受抑鬱症的困擾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關於抑鬱症,其實很多人並不了解,對於一些因抑鬱症自殺或自殘的事情會不可思議。有些人還會誤以為是很可怕的精神疾病,會很抵抗,不願去了解。其實抑鬱症並不可怕,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親人或朋友患上了抑鬱症,都要正確去認識並接納它,始終要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它,因為是有辦法能夠治癒的。如何正確去認識抑鬱症,首先要知道抑鬱症是什麼。
  • 暢銷書作家、抑鬱康復者馬特·海格:走出抑鬱,先學會面對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有人說你想體驗真正的絕望,最低成本是患一場抑鬱。24歲的馬特·海格就不幸成為了抑鬱症患者,在最痛苦的時候,他差點走上懸崖結束自己的生命。13年後,他成功走出抑鬱,正常生活結婚生子,還寫了一本鼓舞了無數人的書《活下去的理由》。
  • 《走出抑鬱症》:抑鬱症很可怕,但能救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經歷了自我掙扎、自我懷疑、自傷和自殺行為以及在絕望中到北京求醫的多個歷程。最終藥物沒有帶給自己根本的改變,卻給了他另一條路,他開始了自我探索,開始跑步、結束自我封閉的狀態、主動聯繫朋友、為自己做行為訓練。終於,他逐漸地走出了抑鬱的泥淖,接受現實並開始學會快樂,享受生活,最終戰勝了抑鬱症。
  • 「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你可曾有過情緒低落、快樂明顯減少?你可曾有過食慾明顯下降,體重至少減輕了百分之五?你可曾有過睡眠障礙、易怒或情緒鬱悶?你可曾有過經歷不佳每天疲憊不堪?你可曾有過無價值感、缺乏信心或是有負罪感?你可曾有過放棄一切的念頭?如果你至少有其中四個以上症狀的話,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 悲傷難過=抑鬱?專家教你如何科學判斷抑鬱症,是否有4大表現困擾
    看到了近期因抑鬱症自殺的新聞而愈發恐慌:"不會我得抑鬱症吧?"經過心理測試和心理諮詢的評估,張先生只是過度關注睡眠而引起的焦慮情緒,並未達到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的程度。待心理醫生為其進行了疾病教育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張先生終於鬆了口氣:"原來我不是抑鬱症,只是有些正常水平的焦慮抑鬱情緒。"
  • 幫你走出抑鬱的15條有效建議|心理諮詢師說
    甚至於專門有一通過動物幫助抑鬱患者的療法,叫做「動物輔助療法」,其中最常見的是「馬輔助治療」。當然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養一匹馬並不現實,不過毛茸茸的小貓或者小狗也是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的是,重度抑鬱患者是沒有能力飼養寵物的,如果你身邊有人受到了重度抑鬱的困擾,還是等TA恢復一些時再送TA寵物為好。
  • 走出抑鬱最關鍵的點,把抑鬱症當作普通生理問題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事實證明,我們的確可以做到帶著抑鬱生活,換句話說有時候不是抑鬱讓我們無法生活,而是我們總在追求那種絕對健康的想法本來就有問題。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每個人都有各自問題,他就算沒有抑鬱可能也有其他疾病,比如肝病、胃病、心臟病等,難道有疾病就不能生活了嗎?
  • 戰勝抑鬱症:嘗試做這3件事,容易又經濟,幫你走出抑鬱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不過就算成為了抑鬱症,我也有辦法幫助你走出來,今天給大家介紹3個即實惠又容易的走出抑鬱症的小方法,你可以學習一下:鍛鍊身體關於運動和健身我已經說了無數次,在《走出抑鬱》這本書中,作者就提到運動對輕度至中度的抑鬱症狀有一定的益處。
  • 看52歲姐姐,如何乘風破浪,教你七步走出抑鬱症困擾!
    此書是一本簡單、實用的抑鬱症治療指南,書中描述了走出抑鬱的7站式旅程以及我們該如何對自身生活加以控制從而發現希望和快樂的具體步驟。該書是每一位受抑鬱症困擾者的福音!第七站:回歸有一天,當我們最終從抑鬱情緒的怪圈中走出,旅行歸來時我們將如釋重負,就好比很多故事中的主人公,為尋找價值連城的珠寶或可愛美麗的新娘。他不怕跋山涉水克服千難萬險也要找到他心中那份最美好的事物。
  • 018期抑鬱症研究簡報:激活大腦海馬新生神經元可緩解抑鬱樣行為
    患者的高抑鬱水平在核心抑鬱症狀以及相關的SF-36心理健康和活力量表體現出了有限但顯著的影響 (SMD=0.29,95%CI [0.12-0.45]) 。抗-IL-6抗體(SMD = 0.8,95%CI [0.20-1.41])和抗IL-12/23抗體(SMD = 0.48,95%CI [0.26-0.70])在與其他藥物類別相比之下對抑鬱症狀有較大影響。
  • 抑鬱情緒≠抑鬱症!9種抑鬱症表現,你中招了嗎?
    每天努力上班、學習的你,連同呼吸的空氣中都帶有一絲壓抑的氛圍,經常莫名其妙的哭泣、流淚,每次為自己努力打氣,這樣的偽努力持續不了多長時間之後,開始懈怠,心理更加累,整個人更為疲憊,這是典型抑鬱的表現。那麼抑鬱症和抑鬱症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感到沮喪,你如何判斷它是情緒抑鬱還是抑鬱?
  • 為什麼抑鬱症容易反覆復發,3個方法教你走出抑鬱
    據大量資料顯示,首次出現抑鬱發作的患者,第一次停藥後復發率為50%;第二次停藥後復發率約為70%-80%;第三次停藥後復發率為100%。發病年齡越大,復發次數越多,復發風險越高。 據大量從抑鬱症中恢復過來的人說,那些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不健全的人很可能導致第二次復發。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對疾病與健康的共識被稱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它的主要內容是:人不僅是先進的生物,而且具有社會屬性,受文化倫理因素的影響。因此,在抑鬱症的康復過程中,社會和家庭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 三億人受抑鬱困擾 五個方法預防抑鬱症
    世界衛生組織23日發布的關於全球抑鬱症與其他常見精神障礙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超過3億人受抑鬱症困擾,約佔全球人口的4.3%。那麼,如何預防抑鬱症才好呢?  世衛組織將今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聚焦抑鬱症。據該組織估計,2005年至2015年,全球抑鬱症患者的人數增長了18.4%。  世衛組織指出,抑鬱症的發病率高峰出現在老年人群,其中55歲至74歲的女性患病率高於7.5%,高出同齡男性2%。同時,抑鬱症導致的自殺行為是15歲至29歲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讓更多林嘉文走出抑鬱的孤島
    華商報記者證實,林嘉文因抑鬱症跳樓自殺。其患抑鬱症半年多了,並且一直在進行治療。(華商報2月24日)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遠非如媒體所曝出的名人個案,其發病率其實已達到6%,完全可以視為常見病了。2010年至2014年,我國抗抑鬱藥市場銷售額從25.1億元增長到47.8億元。
  • 抑鬱症:捆綁心理,殘害身體!臨床推薦1藥,助你走出抑鬱漩渦
    他說他感到很抑鬱,說生命太嚴苛太殘酷,說他覺得自己在危機四伏的世界裡感覺孤身一人。醫生說,『處方很簡單。今天晚上最偉大的小丑帕格裡亞齊在城裡有演出,去看看吧,應該會讓你心情好起來』。這個人突然痛哭失聲。他說,『可是醫生……我就是帕格裡亞齊。』」抑鬱症在旁人看來常常是無法理解的。一個看起來事事遂心生活美滿的人,為什麼突然就抑鬱了?
  • 你或你熟悉的人正在被抑鬱症困擾嗎?這幾件事讓你徹底擊敗抑鬱症
    然而,一段失敗的戀愛使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大三,當同學們已經在考慮未來的出路時,杏子不得不走進了心理諮詢室接受心理治療。彼時,杏子的學業也開始一塌糊塗。她覺得異常空虛,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沒有學習能力,腦子不好,已經不再有未來。
  • 你身邊有患有抑鬱症的人嗎?怎樣幫助他們走出抑鬱
    抑鬱症又稱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近幾年,網絡工具的存在讓我們了解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他們不希望被區別對待,但他們需要來自身邊的人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小編身邊也出現過患有抑鬱症的人,但是現在他們也都過得很好,有自己喜歡的工作,或者要奮鬥的目標。因為陪在他們身邊,並且親眼見證過他們的變化,所以想寫這樣一篇文章。當你身邊出現患有抑鬱症的人,怎樣能幫助他們走出抑鬱。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小A同學是我第一個認識的人,我們一個宿舍,平時一起吃飯,那個時候我們倆關係最好。
  • 抑鬱症為什麼更青睞內向的人?內向而抑鬱的我從這3方面詳細闡述
    作者|簡客GAKER抑鬱症真的和一個人的性格有直接的關係嗎?答案是否定的!很多人都持有這樣一個錯誤的觀點,就是認為抑鬱症和一個人的性格是有直接關係的。同時,以這個錯誤的觀點為依據,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基本都是內向性格的人,外向性格的人是不會得抑鬱症的。然而事實情況是,不管是內向性格的人還是外向性格的人,都有可能被抑鬱症困擾,只不過內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被抑鬱症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