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家學寶」並設為星標 ◆◆
◆◆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家學寶主筆團 | 彥廷
前陣子,我領著一群小朋友去戶外公園遊玩。
我帶來了羽毛球、桌球、以及各種玩具,但孩子們之間並沒有興高採烈的玩耍,反而多半的時間都在低著頭扎堆玩手機,嘴裡會不時吐出一兩個字,幾乎沒有眼神的交流。
這樣的現象,雖然屢見不鮮,但每每親眼所見之時,我的心裡依然存在一種擔憂。
平日裡,我對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控制較嚴,他跑過來問我:
「為什麼別的小朋友都可以玩手機?」
這一問,讓我頓時語塞,看著小外甥那股埋頭鑽進手機的專注勁兒,我的脾氣立馬就上來了,我一把奪走了他的手機。
結果小外甥蹬著腿「哇」地一聲哭了起來,無奈之下,我又把手機塞了回去,哭聲戛然而止。
手機早已經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哄娃神器」。
孩子不好好吃飯,給手機;孩子太吵太鬧騰,給手機. 能用手機解決的事情,都是小問題。
正因為這種愛省事兒、圖輕鬆的思想,讓手機成為了孩子的靈魂伴侶,更像是在吸食著一種「精神鴉片」,一旦離開了它,整個人都不好了。
隨著電子設備普及,兒童使用這些設備的時間不可避免地增多。
關於兒童屏幕時間的研究,又有了新的成果。最近,加拿大一項新研究顯示「屏幕時間」與兒童發育之間存在關聯,且過量的屏幕時間可能會影響兒童發育。
美國兒科學會曾發布指南,建議:2至5歲幼兒每天「屏幕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這樣有助於保證兒童有充足的時間參加其他有益於他們健康和發育的活動。
所謂的屏幕時間,就是人在手機、平板、電視、電腦等設備上花費的時間,其中最為普遍的就是手機。
CBS 電視臺的《 60 分鐘》欄目報導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可能會進一步加重人們的擔憂。這項研究試圖解決屏幕使用時長是否會對兒童大腦發育造成影響這一問題。
分布在全美 21 個地方的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了 4500 名 9-10 歲兒童的大腦,結果發現:每天使用電子設備超過 7 小時的兒童,大腦結構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大腦皮層提早變薄了。
在英國的《微波理論與技術》期刊研究中也表明,兒童的顱骨厚度顯著低於成人,對輻射的吸收率明顯高於成人。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
這幾年出現「假性自閉」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與人交往能力偏差,很大一部分和接觸過多電子類產品而缺乏與人交流有關。
已有研究證實睡前屏幕時間會影響青少年的睡眠時長和質量,以及思維方式、生長發育等。
屏幕時長這四個字已經到了罪不可恕的地步。
但是你知道嗎?蘋果手機之父的賈伯斯,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
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產品對孩子的傷害之大。但是,有太多的人都對此不以為然。
還有一種聲音就是屏幕能夠改變教育。
前段時間冰點周刊寫過一篇名為《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通過一根網線,一塊屏幕,就能將學校、家庭不同,在十幾年間堆積起學生能力、見識、習慣的巨大差異連接起來。
那種感覺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丟下繩子,井裡的人看到了天空,才會拼命向上爬。
雖然「這塊屏幕」依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但這種方式確實讓很多處在教育環境匱乏的孩子走了出來,他們渴望這塊屏幕的時間,能越長越好。
那些新時代產物已經徹底將我們的生活進行了「升級」,即便偏遠落後的地區也用上了「屏幕教學」,讓孩子遠離這些代表著當代前沿的科技,並非就是健康的。
更何況你看,雖然有那麼多的研究告訴了我們:屏幕時間不好,但屏幕卻已經深入到了孩子的生活中。
你不讓孩子玩手機、平板、電腦,他在你的眼皮子底下或許會暫時聽你的,但是他的同學們會討論遊戲和網絡,就連學校也經常布置需要在手機或者電腦上完成作業。
在無形之中,孩子已經被屏幕包圍了。
在這樣一個時代下,讓孩子不接觸「屏幕」,幾乎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在「屏幕時代」保護我們的孩子?
1.多陪伴孩子
龍應臺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為什麼孩子偏偏就喜歡玩手機、玩平板電腦呢?
一方面受父母影響,看見大人們都在玩手機;另一方面,缺少父母陪伴將手機作為精神依託。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帶孩子散步旅行,見世界;讀萬卷書,書中可以見眾生,更可以見世面。優秀的父母,一定會陪伴孩子,帶著孩子玩。
父母的陪伴影響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也影響著孩子社會化的行為。
好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陪伴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2.以身作則
不想讓孩子戀上「屏幕」,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如果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萬遍道理,都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
最好的家風就是父母的教養,好的家風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朋友的一個孩子,也喜歡玩手機,有一次他很生氣的奪走了孩子的手機,並說:
「天天就知道玩手機。」
沒想到孩子立馬反駁了一句:
「你不也一樣?」
朋友啞口無言,一語驚醒夢中人。
所以,以身作則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手段。
3.對時間做出約定
適當的接觸「屏幕」,娛樂消遣也未嘗不可,之所以讓家長們頭疼,是因為孩子為此而上癮。
孩子上癮的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臨時起意,沒有對孩子限制時間要求。
其實我們可以事先和孩子約定好,比如,做完了作業才可以玩半個小時的電腦,一定要遵守約定等。
當約定的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或者時常而發生矛盾。
一個「屏幕」,既是時代對我們的恩惠,也是對我們的考驗。
你是怎樣看待「屏幕時間」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
延伸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原文
歡迎留下評論與我們交流~
看完文章有收穫的話,也請分享到朋友圈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