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選自付希業律師知乎live《律師錘鍊與進階》,live內容很豐富,可點擊閱讀原文參與。
在中國,包括在美國,人脈也是決定案源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不是說中國純粹搞關係,不僅中國是這樣,國外也是這樣。那我們說人脈圈都有哪幾個圈?
第一就是同學圈,特別是高中、大學的同學圈,這種稍微這個比較不錯的同學。這個純真建立起來的這種友情,一般來說比較鞏固。在我們的社會中,這個同學的人脈圈是比較穩固的。
第二就是同事圈,原同事原來在別的企業工作過,現在有做律師了,那原來同事是同事也是你的圈子。比如你當過兵,一個部隊,一個戰壕裡的這些戰友圈。還有最常見的,我們的朋友圈、親戚圈等等。比如你的親戚他開了公司,現在有糾紛啊找你等等。還有一些黨政工團,社會組織,還有一些興趣小組,這種圈子大致上可能就這幾類。
有一些是無法改變的。比如我本人以前是學電力系統自動化的,我是電力圈。我的同學根本就不在法律圈,我做律師沒有人能幫我,。假如我是人大法學院的,那我的很多同學可能在公檢法,包括公司的法務啊等等等等。他幫助你會比較便利,而我這種可以改變嗎?改變不了。你是個北大法學院畢業的,我是在下面一個二本學校法學院畢業的,那我的同學雖然也都是法學院的同學,但是人大那些名校現在基本上都在比方說知名的城市裡面的知名的法庭,知名的公司裡面做法務等等等等,這個不可比,當然也不可複製。包括同事親戚朋友,這些人脈,其實是已經定了難以改變的。
那有些可以改變,比方說組織申請的加入,那這個可能你通過努力可以加入進去,但大家一定有很多組織的加入,不是加入了,你是會員,他是會員,你們去成為你的人脈圈,不是這樣。那為什麼剛才說同學也好、朋友親戚、老鄉也好,等等,它這個是比較鞏固的,這是有我們的文化。如我們那個時候是有交往,甚至有老一輩兒之間的交往,同學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交往,他有交往了,所以自然會親密。比方說你加入某個協會,你根本沒有交往,你也去開會,他也去開會,雖然都是那個會,但你並沒有打開這個圈子。
好了。說了這麼多,咱怎麼著咱一定要做增量。不是做存量,什麼意思?你有幾個同學比方說我,我同學都在電力系統,根本沒有做法律的。那我怎麼辦?那我在那坐以待斃嗎?我要存活下來,就要做到優秀,而我要做到優秀怎麼辦?那一定要拓展人脈,那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講的這個問題。怎麼拓展?
人們就用中國話說,怎麼搞關係?在這裡呢我就給大家說說我的個人感受。找到人生的貴人。為什麼?只要貴人認可你了,他會把他朋友介紹給你。然後呢別的朋友看到,你跟她是朋友,她對你很信任了,可能做水到渠成之事。那你收穫的案源就是一片。所以說我給大家說,這是我這幾年來拓展案源的一個最大的分享。這個很關鍵,那麼怎麼能夠找到這個貴人?
有的時候啊咱們這些年輕律師,我也給你講講,都喜歡上微信,有的律師加我微信,我一看微信朋友圈放的不是吃的,就是玩的,再就是淘寶。朋友們,我不但不會給你點讚,我看你的朋友圈,我就知道你的品格是什麼,你的專業程度是什麼,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我們的客戶也好,你要去拓展人脈的好,你不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專業的形象,你裝也要上檔次。你要是把今天上淘寶買的炸雞就興奮的不得了,類似這種微信圈,或者說你吃碗牛肉麵都是朋友圈。那你不可能和客戶建立起信賴。客戶會覺得你是小戶,你不能做大律師,大案子就不會交給你。我順著剛才話題順道講了這個微信朋友圈,那我再繼續講,拓展人脈,其實就是找貴人。
我這麼給大家說,大家聽過一個成語叫千金買骨,這是戰國策裡面一個故事。當時有個士臣,他的君王呢想買千裡馬,結果呢他說好我去給你買,他拿了很多的金銀珠寶,最後買回來了千裡馬的骨頭。君王非常的憤慨,說我叫你拿錢去買千裡馬的,你給我買骨頭幹什麼?士臣說,你都願意花重金買千裡馬的屍骨,那可見你渴望或者是對於人才的重視了。天下的千裡馬必然來至。
我給大家說這個的意思是剛才講到貴人其實是我們拓展人脈的一個關鍵,或者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學問。所以,你也要對你的貴人這樣做。如果你對這個貴人,無論是待人接物給他做什麼事,都是那樣子畢恭畢敬,用盡你的千辛萬苦,一件小事你都做的很好,一個芝麻點的事,你就做的都跟做一件重大的案子一樣認真細緻。那我給大家說,這就是千金買骨帶給我們的故事,那你還愁不會有大的案子嗎?你小案子你都那麼認真。大案子還會遠嗎?所以這個是我給大家講這個典故的一個原因。第二,搞人脈就要多走動,一回生二回熟。你只有用心的去維護這種關係的時候,這個關係才能緊密。認識還要加上時間維度,才可能成為一個比較可靠的朋友。對吧?為什麼大家說我跟誰誰認識很多年了,那是你有時間的維度,我對你這麼多年來始終如一的堅持,這說明你夠朋友,我對你了解深透。所以這個呢就是一定要多走動。
有人說,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有千萬種。這也同樣適用於律師行業,幸福的律師生活大概都差不多,而正在爬坡的律師可能都有不同的困惑。
給大家講一講有一個定律,這個定律可能不是官方認定的規律,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世俗進階年限定律。這個定律就是說我們這個行業,對於律師成長年限有一個所謂世俗看法,就是三年的律師應該成手。五年的律師應該成尖,八年的律師應該可以發達。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從事律師行業三年,三年還不能成手,你還是在苦苦的掙扎,還沒有成為一名小所裡的普夥或者是成為一名資深的律師,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那可能別人就會認為你不太適合做一名律師,或者說你做律師不會很成功。
為什麼成長要有個年限呢?我五年發展起來,十年發展難道不可以麼?當然,也不是不行。然而世俗對你有期待,你達不到的時候就會認為你能力有問題或者其他方面有問題。那麼這樣呢,就和我下面要講到的你建立你的朋友圈也好,客戶資源也好,對你有期待,但是你沒有達到這個世俗的期待,人家就覺得你能力不行,或者很難建立信賴,這樣就會惡性循環。下一步你拓展案源的時候或者事業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所以我們每個年輕的律師一定要記住,一定不要錯過這三年發展期,一定要踏上節奏。
大家讀過三國,裡面有一個呂蒙的,有個典故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無論你朋友也好客戶也好,當年見你是普通小律師,三年之後他應該對你刮目相看,覺得你就應該成為他認為比較資深的律師,否則的話,你很長時間沒有進步,他可能覺得你沒跟上發展的節奏。
人家看你的名片還是助理或者是律師的,客戶看你幹了那麼多年還是沒有進步,還是沒幹什麼大業務什麼的。那樣真的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跟大家說這個,對現在一些年輕的律師真的會對拓展案源和拓展人脈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每個人應當在三年,五年,八年的期限內完成你的自我蛻變,我們就叫進階。
為什麼要進階,你想想我們在學校的時候,什麼人願意在一起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學習好的人喜歡湊在一起,原因是他們覺得你有能力,我有能力,就很容易聚堆。這就是所謂的惺惺相惜。如果是你幾年還發展不起來,你想去結交一些高大上的客戶,他根本就看不上你,他覺得你的能力不行。
然而,如果你在短時間內迅速的成長,成為一名知名律師,那人家覺得你能力很強、超強,那這些特別是那高層次的這種客戶,人家一看你不簡單,願意與你為伍,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下一步再拓展人脈拓展案源的時候真的就形成了良性循環。所以我把這個叫做世俗進階年限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