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知道我們單位要招人,父親的一位朋友想找我幫一下忙,說他兒子剛好大學畢業,讀的專業剛好跟單位招聘的專業對口,看能不能讓他兒子也來試試。
對於這種類似的「請託」,我一般都是儘量推掉,我不想為了個人的「私情」,去跟單位提什麼要求。當然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我知道做我們這行的「苦」,怕大費周章「搞」進來的人吃不了這個苦,突然撂挑子不幹了,兩邊都不討好。
但是後來我了解到,招人的名額還沒報滿,遂答應跟領導提提。沒想到一提,他們竟然爽快答應了,說可以先通知他來參加筆試,屆時再擇優錄取。
但是筆試的日子臨近,還沒見小孩跟我聯繫。後來終於在開考的兩天打電話給我,說要跟我面談。小夥子長得倒是蠻斯文幹練的,看到他幾次欲言又止,我嚴肅一點問他是不是真的想從事這行。他遲疑了片刻,支支吾吾,說其實這都是他父親的意思,他自己是不太想進入體制內工作。
小孩說還是想自己先出去闖闖,趁年輕出去拼一拼,檢驗一下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大不了混不好,再回來考個公務員也不遲。我認同了他的想法,年輕人就該有自己的計劃,想出去就勇敢走出去。
後來小孩去了廣州,在一家大型傳媒公司做新媒體,據說做得還不錯,大學讀的專業也沒有丟。而且從他父親嘴裡得知,前不久小孩還回縣城買了套房,讓兩個老人在縣城居住。
年輕的時候確實不能過早地選擇安逸,心中有夢就勇敢走出去追逐。既是增長見識,又能提高綜合素質,提升職業能力,為自己的命運前途暢通道路,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
最主要的還是,不要讓自己在回望青春、回首往事時悔不當初、徒留遺憾。而是會心的微笑,自豪的神情。
我的一位大學女同學,畢業聚餐那晚喝了些酒,帶著幾分醉意,說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說自己畢業後一定要到大城市去闖蕩,最好是北上廣一線城市,一定要在那裡混出個名堂來。
當時我們聽著都不以為然,畢竟你從一個小地方來,又不是名校畢業,去一線城市混,談何容易?瞧瞧那些「北漂」們,住著陰暗潮溼的地下室,吃快餐面吃到嘴麻,擠地鐵擠到臉變形,雖然吃了苦中苦,卻沒能成人上人,成功的人鳳毛麟角。
若干年後,我們大學同學聚會,當年那位慷慨陳詞的女同學沒來參加,還以為她是因當年誇下了海口而不好意思來參加。沒想到卻聽到組織的同學說,她要在一場特別重要的商業活動做主題演講,時間衝突了。現在在北京混得還不錯,是一家大公司的中層。
於是,很多當年不以為然的同學卻都羨慕起她來,佩服她有夢敢去追,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不是沒有夢想,不是沒有嚮往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我們連走出去的勇氣都沒有。
而那些想出去就出去,勇敢去追夢的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大都在大都市裡站穩了腳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像我的一個小兄弟,正規的書都沒念過幾年,但是敢闖敢幹,還特別喜歡「吟詩作對」,追求詩和遠方。
數年間,他不斷地轉移陣地、頻繁地換工作、不停地創業、持續地寫詩,硬是一路殺進了上海灘,成為浦東某棟寫字樓裡的白領,還經常看到他在朋友圈曬在江南水鄉作詩的動態。
他們的成功容易嗎?你看著是容易,你連跨出一步的勇氣都沒有,你就無法想像別人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別人的努力只道是尋常,而我們所謂的努力,只是停留在微信簡介和QQ籤名上:「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確實也只能感動自己而已,然並卵。
之前有一位同學在一所中師教書,後來不喜歡每天的按部就班和原地打轉,討厭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枯燥人生,於是辭了職跑出去「闖蕩」,以期讓自己的人生過得豐盈飽滿。
數年來他幹過業務員、銷售、策展人,買過醫療器械、大米、種子,自己也創過幾次業……在別人看來,他這些年儘是瞎折騰,沒有取得什麼驕人的業績。
而且,他之前從教的那所學校跟高校整合升級,成了一所大學院校,原先的同事們也跟著升級,搖身一變,都成了大學講師或副教授。不僅「有點錢有點閒」,社會地位也得到提高。很多好朋友都替這名同學不值,認為他辭職是錯誤的選擇。
可他本人並沒有這樣想,他說,現代社會是多元的,不能只是一種價值標準,不要什麼都以名利去衡量。選擇自己喜歡的,那才是有意義的,也才是最值得的。而且他在省城和市裡都置了房產,也算是混得不錯啦。總之,他沒有後悔當年的選擇。
其實,不管是追逐驚濤駭浪,還是選擇平穩安逸,都只是個人的選擇而已,沒有高低貴賤和是非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選擇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外人都無權也不應該對別人的選擇橫加幹涉和評判。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是自己的,誰也無法代替做選擇,因為沒人能保證你選擇的道路,就再也不會有任何煩惱。但如果心中有著強烈要「走出去」的願望,就應該遵循自己的內心的召喚,大膽走出去,有夢就去追。
之前有一位入職沒多久的男同事,看到了傳統媒體正在走下坡路,就選擇去考公務員。當上了公務員後,又覺得工作單調又枯燥,於是選擇了辭職下海,現在搞金融得心應手,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雖然未來還有未知的不確定性,但他從來就不曾後悔自己的選擇。
沒有人知道未來會怎樣,也不確保選擇了的就是對的,也不一定付出了就會有收穫,但如果你對現狀不滿,你一不選擇,二不努力,那就是錯的,你會越過越憋屈,越活越沒趣。而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道路,好好努力一把,全力去拼搏一番,就有可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雖說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安逸,體制內有體制內的穩定,但是小城市的生活果真就能輕鬆自如?體制內的工作就真的毫無壓力?其實並不見得。
這世界上,有房的地方就有高價,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一直在小城市裡裹足不前的我們,也並沒有比大都市裡風風火火打拼的那些人輕鬆到哪裡去!「壓力山大」是全國工薪階層共同的口頭禪。
所以,在小城市裡看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我們,都會有過這樣那樣的困惑,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這樣度過,但又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果斷地辭職,還是像忍者神龜那樣熬下去。
工作雖難受不能忍,但一想到去了新環境還得重頭開始,重新認識人,重新搞關係,鬧不好還要遭遇新的辦公室政治,於是就算了。
生活中覺得環境不夠宜居,嚮往大城市的智能高效、活色生香,但是想想天文數字的房價,看看電視畫面裡逼仄潮溼的地下室,還不如現在自己租住的小單間呢,於是就算了。
看到別人做自媒體風風火火,自己也想做,但一想到又要拍攝又要剪輯,還要遭受日曬雨淋,把平時煲劇和聚餐的休閒時光都犧牲掉了,自己不想過勞死,於是就算了。
不想改變、不想突破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安全圈、舒適區,於是,我們只好活在了對別人的羨慕嫉妒恨與吐槽抱怨生活的不得志中。
很多時候,我們為什麼嫉妒別人成功?正是因為知道做成一件事不容易,自己不願意去做,然後又對自己的懶惰和無能產生憤怒,便只能靠嫉妒和詆毀來平衡。
如果你對現狀不滿,不甘於這輩子,就應該大膽果斷地走出去。那些正在走出去或者已經走出去的人,幾乎都沒有後悔的。雖前程未卜,但未來可期。
都說出路出路,只有「走出去」才會有路。其實「走出去」,不一定非得走到什麼地方去,而是走出我們怨恨的情緒和不滿的現狀,用滿腔的熱情和全新的姿態,去追逐自己心懷的夢想,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