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了,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換一個「風水寶地」而絞盡腦汁。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成績好壞與座位有很大關係,甚至借用網絡熱詞「C位」來形容,仿佛孩子坐上「C位」,就可以一躍成為學霸。
那麼,家長心目中的「C位」在哪裡呢?
「中間,靠前,但也不要太靠前,第一排看黑板太近了,二三四排應該不錯!」二年級學生家長吳女士的說法代表了不少家長的心聲。
老師們說,家長會以各種理由來要求坐中間靠前位置,最常見的借口是:近視。
在大多數家長心中都有這麼一個「理想座位」,它往往位於教室的中部,靠近前排。
家長心目中的理想座位,真的能讓理想變成現實嗎?
班主任們異口同聲地回答:NO!
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提高學習成績,和位置前後沒有必然的關係。
老師通常對全班孩子一視同仁,並不會特別關注前排的孩子,上課時也會前後走動,不會只盯著前排的孩子看。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因為坐在老師跟前,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要在老師跟前好好表現。如此一來,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守規矩,好好聽課,肯定有利於促進學習成績。
按照資深班主任的經驗,學霸經常出沒的位置其實在這裡:
為什麼靠後排的位置反而是學霸聚集區?
老師分析:許多爸媽覺得:前排孩子受關照,這個觀點是個誤區。老師在教室裡轉悠時,往往是在後排停留時間略長一些。因為在後排老師站著不會打擾到其他同學,所以會多指點同學幾句。
而且學生座位基本是按身高從低到高排的,相對來說個子矮的同學,尤其是男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會略強一些,有時不太容易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建議。而坐後排的高個同學,似乎更陽光一些,聽得進建議和意見,進步會比較快。
不過老師也說,這張位置圖僅僅是相對而言,並不表示坐前排的同學裡就沒有學霸。
多所學校的老師表示,從學習理論上來看,坐在「C位」區域確實有利,可能老師兼顧得多些,但這樣的做法對其他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
成績好壞跟座位沒有必然聯繫。關鍵還是看孩子的領悟能力、行為習慣,要靠學生自覺,以及心裡是不是憋著那股勁。
其次,老師上課會有針對性地提問,也會走下講臺,孩子即使想在後排搞點小動作,老師也能及時發現。因此,所謂的「C位」不存在,也不存在成績好的同學坐「黃金座位」的做法。
以身高為主 視力成績也要看!
不同的學校做法不同,但大多數老師都表示,主要按照身高來排座位,綜合考慮學生的視力、行為習慣。成績優異和相對薄弱的學生穿插、自律性強的和調皮搗蛋的學生排一起、男生和女生混搭……開學初就排座位,一旦排好,絕不輕易調整,有特殊情況的學生會根據情況考慮。
現在教學電子顯示屏用得比較多,座位並不是越靠前就越好,也不會搞特殊座位。
多所中小學的老師都回答:NO!
「除了每周縱向換位,橫向也會交換,比如每個月,第一排跟第二排換等等,根本不存在什麼黃金座位。」這樣整體調動座位,可以兼顧到每位學生,有助於學生上課聽講和課堂效率。
醫生這樣建議
對於網傳的「黃金座位」,眼科教授醫生並不認同:孩子的視力正處於發育階段,坐在5米以外對視力是最好的,算起來也就是教室第四排往後的座位。
低年級的孩子都有一定度數的遠視儲備,坐得離黑板太近,遠視儲備消耗得越快,反而容易近視。
並且,坐在左右兩邊也沒有關係,只要不是長時間固定坐在那裡,就不會引起斜視。
家長們,請相信老師會盡心盡力照顧到每一個孩子,同時也要相信孩子會在他的「區域」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源:網絡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