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王在信中這樣稱呼乾隆, 乾隆大怒: 你不配

2020-12-16 騰訊網

1840年英國人用大炮轟開了清朝的大門,清政府顏面掃地,堂堂天朝上國被蠻夷打的滿地找牙,道光皇帝怒火中燒,但也是無計可施,只能把打掉的牙往肚子裡咽。他深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特別是他爺爺乾隆,因為四十多年前,乾隆在位時,英國人也曾來過,那時的乾隆威風八面,而此時的自己卻被打的割地賠款。

1792年,英國人派出了以馬格爾尼為首的團隊出使清朝,他們從英國啟程,準備在第二年乾隆生日之前,趕到北京,為乾隆祝壽。馬格爾尼的團隊包括了英國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有航海家,醫學家,畫家,甚至還有動植物學家,他們懷著一種崇敬心情從普斯茅斯港起航,經過九個月的航行,抵達了天津白河口。船隊包括一艘搭載六十門火炮的鐵甲艦,和兩艘東印度公司的民用船隻。

但是當英國人抵達天津後,隨後的一些所見所聞改變了以往對中國的印象,當他們把船上一些病死的家禽扔進大海後,讓人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岸上圍觀的清朝百姓爭先恐後的跳進海中,把死掉的家禽撈起來,帶回了家。

當使團到達定海時,馬格爾尼對定海總兵說:希望找一些熟悉路況的當地人給我們領航。總兵滿口答應,英國人以為他會去請一些百姓,有償使用,然後付一些報酬。然而讓英國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位總兵馬上派出了軍隊,去街上抓來了大批百姓,免費為他們領航。英國人記載:這些人跪在地上,雙眼無神,是我見過最悲慘的人了。

隨後船隊從白河口北上進京,途中所見的民居都是非常簡陋的茅草房,所到之處無不透露著貧困落後。他們崇拜的東方強國,馬哥波羅書中那個鋪滿金磚的北京城,居然是這個樣子,讓西方人大失所望。

馬格爾尼到達北京後,呈上了一封英國國王的親筆書信,經過翻譯之後,乾隆氣得立刻拉長了臉,原來這封信中,英國國王把乾隆稱為兄弟,說英國和清朝是兄弟般的國家。信末尾的署名也是,您的手足兄弟喬治皇帝親筆。乾隆皇帝一向視這些國家為蠻夷,現在蠻夷的君主居然敢和自己稱兄道弟,乾隆心想,你們不配。然後這位八十三歲的老頭駁回了馬格爾尼的一切通商請求,皇帝很生氣,想做生意?免談!

其實英王和乾隆稱兄道弟並不是對他的不敬,按照歐洲當時的外交禮儀,各國的皇帝之間,為了搞好關係,一般都是以兄弟或者朋友相稱。只是這位英王沒想到,自己的善意竟然被這位清朝皇帝看成了褻瀆,這是他始料不及的。

馬格爾尼的請求遭到了清朝的拒絕之後,他帶著大量的賞賜,失望的離開了中國,在這次失敗的外交旅行過去四十多年後,英國人又一次來到了中國,不過那時他們帶的就不是禮物了,而是軍艦和大炮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英國人在信裡到底寫了什麼,會讓乾隆龍顏大怒,大呼朕意深為不愜
    但這場乾隆執政清朝以來最為重視的外交活動,最終卻以雙方都不滿意的結局而收場,特別是在英國使團達到熱河時,當乾隆看了那封時任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書信後,更是龍顏大怒,大呼「朕意深為不愜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字字都荒唐可笑
    在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有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大英博物館。其中33號展廳就陳列著中國展廳,包括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今天要講的就是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的信,也就是聖旨,976字,字字都荒唐可笑。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內容真是可笑,至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康乾盛世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清高宗乾隆帝作為盛世的最後一位皇帝,幾百年來也一直受到人們的敬重。乾隆皇帝全名叫做愛新覺羅·弘曆,在位時間長達60年,退位後又當了4年的太上皇,是皇帝這個職業中掌握實際權利時間最長的一位,同時也是最長壽的一位皇帝,享年89歲。
  • 乾隆看到「步步生蓮」為什麼會大怒?
    那麼延禧攻略中乾隆看到「步步生蓮」而大怒。這是為什麼?其實是情商和智商決定一切!步步生蓮有三個典故。一, 《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所以,你想想乾隆看到步步生蓮能不大怒嗎?另外兩個典故:《無量壽經》卷上載:「佛入世行七步,步步生蓮」。就是說釋迦牟尼剛出生就會走,走了七步,每一步足跡生一朵蓮花。這樣,自比佛祖當然更說不過去。
  • 清朝窮小夥流浪到泰國,兒子當了泰國國王,乾隆知道後大怒
    過去有這樣一個趣聞,說是一個鄉村中,有朱姓、項姓兩個大戶人家。朱家為了誇耀祖上功德,在祠堂前寫了一副對聯:「兩朝天子,一代聖人」,暗指朱姓出過梁太祖朱溫、明太祖朱元璋兩個皇帝,還有一個理學聖人朱熹。
  • 乾隆寫給英國國王的信,976字盡顯荒唐可笑,如今存在大英博物館
    清王朝的歷任皇帝確實一任不如一任,皇太極建立清王朝,順治皇帝心灰出家,康熙開創盛世,雍正不溫不火,乾隆之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清王朝的自大和驕傲最終讓國家和人民吃了虧,女人把持朝政最終滅亡。
  • 牛津教授:乾隆已經意識到英國可能侵華
    馬戛爾尼向乾隆遞交了喬治三世的信:希望兩國互通有無,允許英國派駐中國使節,禁止隨意加稅,保障傳教自由……83歲的乾隆給喬治三世回信,幾乎拒絕了對方所有請求。騰訊文化:你的講座主題是「1793年,乾隆皇帝寫給英國喬治三世國王的信」。據說這封信在英國很有名?沈艾娣:對,在西方,幾乎所有人都熟悉這句話:「我國從不稀罕你們那些奇怪而精巧的玩意兒,對你國製造的貨物也無特別需求。」
  • 乾隆給英國國王寫了道「聖旨」,字字透露著可笑、無知,現存海外
    歡迎來到百家號何方方說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乾隆給英國國王寫了道「聖旨」,字字透露著可笑、無知,現存海外。中國古代是一個封建的社會時期,人們的思想更是封建、頑固不化,我們都知道在清朝中後期,朝廷閉關鎖國,不接受西方的外來文化,認為本土的東西才是最好的,認為自己國才是最強大的,尤其是慈禧那時,還將西方稱為蠻夷,也正是因為這樣,清朝越來越落後,直到滅亡也沒能扭轉這樣的思想,而在乾隆時,他曾給英國國王寫了道「聖旨」,字字透露著無知,讓人啼笑皆非,也從中看到了是多麼的無知
  • 乾隆給英國國王下了道聖旨,現存英國博物館,喬治看後笑而不語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就曾經給英國的喬治國王下了一道聖旨,現在被保存在英國博物館,但是其中的內容卻讓喬治國王看完後笑而不語。這件事情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在乾隆皇帝過80大壽這一年,那時清朝的國力在世界上還算可以,那一時刻的歐洲已經開始掀起了工業革命,但是還未得出成果。
  • 乾隆給英國國王下1道聖旨,保存在英國博物館,內容讓人笑掉大牙
    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帶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產品,前往中國,他以給乾隆獻壽禮為名,希望將這些東西送給乾隆。 乾隆比較在意的一個問題是馬戛爾尼為什麼不下跪?在乾隆看來,清朝是天朝上國,而英國是蠻夷小國,一個小國的使者覲見天朝的皇帝,不行禮,不跪拜,這成何體統。
  • 阿睦爾撒納領兵進攻清軍,乾隆大怒下令血洗準噶爾
    阿睦爾撒納領兵進攻清軍,乾隆大怒下令血洗準噶爾阿睦爾撒納,清代前期西域準噶爾王國最後一位國王,西藏和碩特汗國壬拉藏汗的孫子。拉藏汗的兒子丹珠是準噶爾國王策吒阿拉布坦的女婿,策旺阿拉布坦對西藏早就懷有野心。
  • 乾隆曾寫給英國女王的信曝光,全文976字,字字透露出大清的愚昧
    1753年,英國倫敦建立了大英博物館,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集了來自各地的文物和珍品,也收集了偉大科學家的手稿。其中有一封特別的信,令中國人都為此汗顏。《史記》中記載了夜郎自大的故事。漢朝使者去往夜郎國,夜郎國的國王問使者:「漢朝與夜郎國哪個更大?」實際上,夜郎國都比不上漢朝的郡縣大。這個成語後來指的是驕傲膚淺、自大又自負的人。時過境遷,乾隆沉浸在自己建立的豐功偉績之中,自認為「十全老人」,也如同夜郎一般坐井觀天,依舊覺得清朝舉世無雙。一個國家的掌權者狂妄之大情有可原,可再怎麼樣也不應該在見識了別人的高科技之後,依舊一葉障目狂妄之大吧!
  • 馬戛爾尼出使中國時,乾隆皇帝為什麼會拒絕英國的請求?
    最後乾隆皇帝寫了一封致英國喬治國王的信,信中對英國朝貢的「恭順」表示讚許,但所提的要求全部拒絕,該信被稱為英國外交史上最屈辱的信函之一。那麼馬戛爾尼使團究竟提出了哪些要求呢?主要是開放幾個通商口岸,在北京設立洋行買賣貨物,劃一個小島歸英國人使用,給予一定的免稅等。乾隆皇帝為什麼會拒絕馬嘎爾尼的請求呢,主要是涉及到免稅和割地。
  • 乾隆寫給英女王的信,現存大英博物館,短短976字,字字荒謬
    那就一定要說清清清乾隆皇帝。我國歷史上,乾隆皇帝的聲望一直較高。他執政期間。這六十年來,在乾隆皇帝統治的前期,全國仍然呈現出比較繁榮的景象,儘管,他把康乾盛世推到了一個頂峰,但到了後期,由於盲目自大,逐漸在歷史的發展中,落後於世界的步伐,最後,還把我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那也是清朝末年列強欺壓百姓的重要原因。公元1711年九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誕生了。
  • 乾隆寫給英女王的信,現存大英博物館,短短976字,字字荒唐可笑
    那麼就必須得說一說清朝時期的乾隆皇帝。在我們整個的中國歷史上,乾隆皇帝的知名度是比較高的。他在位的期間。整整60年,在乾隆皇帝統治的前期,整個的國家還是呈現出比較繁榮的景象,不過,所以說他將康乾盛世推薦了一個頂峰,但是,在乾隆皇帝統治的後期還是一步步的變成了固步自封的狀態,因為自己的盲目自大,逐漸的在歷史的發展下,落後於世界的腳步,最後,還將我們國家和西方的差距拉的越來越大。
  • 英國人不遠萬裡送來一個改寫歷史的機會,卻被乾隆視為垃圾
    公元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朝最有福氣的皇帝乾隆本有一次改變帝國命運的機會,可惜被他像垃圾一樣扔掉了。這個機會是英國人派來的。一七九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由英國樸茨茅斯港三艘軍艦組成的訪問團。此次使團規模空前,包括外交官,青年貴族,學者,畫家,音樂家,技師等,共計700多人,馬戛爾尼領銜。
  • 乾隆曾給英女王寫過一封信,至今保存大英博物館,976字盡顯荒唐
    這封信是乾隆在英國人派使者過來之後他回復英國女王的,現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館,976字的信件卻盡顯荒唐與幼稚,也揭露了清朝「落後挨打」的根本原因。清朝與外國人的直接交往早在康熙時期就發生了,因為康熙割讓了一大塊土地給俄國人,俄國人當然也得表示一下對「天朝上國」的尊敬了——順帶談下商業合作。1720年11月,俄國人來到清朝的皇宮,卻像晚清一樣因為跪拜禮的原因與清朝發生了衝突。
  • 身為乾隆長子,永璜為何二十多歲就死了?原來是乾隆對他放了狠話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
  • 十八世紀英國人眼中的「乾隆盛世」,與《馬可・波羅遊記》的描述...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國派出的第一個訪華使團到達中國。英國人對這個神秘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們相信,中國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然而,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
  • 若乾隆答應馬嘎爾尼的通商要求,向英國學習,清朝會變強嗎?
    英國之前也多次攻打尼泊爾,都沒有成功。因此,英國不敢直接與清朝產生正面衝突,而是派使者訪華要求通商。1793年,馬嘎爾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率使團訪華。關於馬嘎爾尼訪華的過程,大家都比較了解。雖然馬嘎爾尼在中國磨蹭了兩年,但乾隆最終還是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