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京新街口,北有德基、東方,南有大洋,東有中央、新百,西有金鷹。對於南京周邊城市來說,不少人喜歡駕車來南京德基、金鷹購買世界名牌產品。而對於土生土長的南京人來說,中央、新百才是心頭愛。那麼,隨著友誼廣場的開業,新街口七大商場,到底哪個才是你的「菜」呢?
年輕人的選擇
沒錢逛大洋,有錢逛德基
今年23歲的田小姐,從事行政文員工作。對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她來說,平時更喜歡網購。不過,閒暇時和朋友逛街,她還是首選大洋,因為相較於新百、中央,大洋裡的服裝和飾品更時尚。
同時,大洋門口就是公交車站,來往非常方便。在價格方面,大洋有些商品價格雖然比其他商場略高,但是經常會有贈券活動。由于贈券全場通用,拿著券再買衣服,還是很划算的。
與田小姐年齡相當的周先生,月收入要比田小姐高得多。不過,對於生活在鎮江的周先生來說,每次來南京更青睞逛德基。
周先生告訴記者,在新街口商圈內,德基、金鷹算是高大上的代名詞。由於地域的局限性,很多大牌產品在鎮江買不到。因此,周先生和家人經常會開車到南京來購物。與金鷹相比,德基更能滿足年輕人吃、喝、玩、樂的需求。同時,德基停車也更方便。
老南京人最鍾情中央、新百
與年輕人不同的是,上了歲數的人對中央、新百始終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今年50多歲的張阿姨告訴記者,不論月收入高還是低,在新街口購物首先都會想到中央和新百。
張阿姨說,中央商場是南京的第一家商場,從上衣到鞋子,從內衣到外套,應有盡有。自打工作後,她每個月都想攢錢去商場買東西。張阿姨說:「在90年代,生活物資遠不像現在這麼豐富,商場也不是遍地開花,那時候說自己衣服是在中央買的都是一件特別驕傲的事。」
隨著市場越來越開放,競爭越來越激烈,新百也越來越走進老百姓的視野。張阿姨說,由於地理位置相近,商場的定位也相同,中央和新百一直都是競爭對手。不過,這樣的競爭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一直到現在,她和家人都保持著相互比價的習慣。
和張阿姨略有不同的郭阿姨,除了喜歡中央、新百外,還喜歡逛東方。據了解,郭阿姨是位歸國華僑,平時吃、穿、用都較為講究。郭阿姨說,2001年回到南京時,只有東方商城能買到高檔貨。
雖然現在在金鷹、德基都能買到奢侈品,但是郭阿姨認為這兩家店無論是購物環境還是商品品牌都略顯花哨。而東方商城一進門就有一種老牌高檔店的感覺,櫃檯的擺放也很整齊,需要哪個牌子一下就能找到,不需要繞來繞去。
商場定位不同
吸納不同消費群體
作為地鐵樞紐的新街口站,代表了南京商業的繁華,1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目前已經集中了7家綜合購物商場,近千家商店。雖然人流密集,但是想要在「中華第一商圈」內站住腳跟,並非易事,需要用自己的特色留住消費者。
據了解,2000年之前,中央、新百以及萊迪構成了新街口主要商圈。而2000年10月,南京東方商城正式成立,以經營國際化、時尚化的高檔商品定位成為南京最早的高檔百貨店。
隨後,2003年1月,大洋百貨南京新街口店正式開業,商場定位以經營時尚、流行的中高檔商品為主,成為當年南京最大的單體百貨商場之一。而2006年6月26日,南京唯一一家城市中心Shoppingmall——德基廣場對外宣布正式開業。
10年過去了,不同消費能力的群體都有自己心中商場的首選。高收入群體喜歡在德基、金鷹、東方購買國際一線品牌,中收入者喜歡中央、新百,而中產階級的小資青年則更偏好於大洋。
那麼,在新街口商圈內,到底是貼近平民的商場銷售額高,還是國際品牌更受青睞呢?根據今年1月公布的2013年全國重點市場購物中心銷售額排行榜,南京德基、南京中央百貨、南京金鷹購物中心分別以58.9億元、43.6億元、40億元躋身全國銷售額十強。
南京新街口百貨以33億元位居第21位。同時,在榜單前25位商場中,記者看到銷售增速在兩位數的只有5家。其中,南京德基、南京新百分別增長14.1%、11.1%,而受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影響,南京金鷹購物中心營業額卻下降了3.4%。
無論哪種商業定位
符合老百姓口味最重要
儘管德基、中央、金鷹、新百、大洋、東方幾家商場之間的競爭已經如火如荼,與金鷹全生活中心僅一街之隔的友誼廣場也來「湊熱鬧」。不過,與以往商家開門迎客不同的是,改造了近四年的友誼廣場,開業時僅負一樓美食廣場營業。
據了解,金盛集團全資收購友誼後,近年來斥資數億對其進行全方位改造。未來,商場以高端主題特色百貨為主,以精緻食品、多元特色快餐、大餐飲及休閒會所為配套。那麼,在具有「中華第一商圈」美譽的新街口商圈內,如何才能與成熟的大型綜合商場形成競爭,不被淘汰?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開放的市場經濟中,老百姓自由選擇商場,只有根據老百姓不斷變化的消費習慣和口味調整經營模式,調整品牌定位,才能吸引更多客戶的目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商場會根據末位淘汰制、銷售成績等進行品牌調整。末位淘汰一般調整幅度不會超過10%。而在市場競爭激烈時,商場的調整力度可能達到50%以上。
商場之所以加快品牌調整幅度,主要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對經營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在消費需求日新月異的變化中,能對消費者需求定位越來越精確。
(來源:江南時報)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站採編中心:0571-87015503-809,郵箱:zhousongping@soup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