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有統計表明,在全球每年發生的猝死事件中,由心臟病引起的超過七成,而在這七成中,又有一半以上的病例與冠心病有關係。
傳統觀點認為,冠心病高發人群是50歲之後的男性,女性則要比男性晚發病10年。而事實上無論男女,冠心病發病均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是伴有吸菸、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的患者,發病年齡更明顯提前。據2007年歐洲心臟年會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已顯著高於男性。我國的流行病學資料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
本周,「名醫在線」院長系列第2輯特別邀請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副院長張邢煒,為您全面解讀冠心病。杭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設在市二醫院,該所由心血管內科和胸心外科兩部分組成,是杭州市心血管病的醫療、科研中心之一。
本周三(4月30日)晚上6:30-7:30,有相關問題的讀者都可以撥打健康熱線85052876提問。
【名醫名片】
張邢煒: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杭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疑難心血管病的診治,冠脈造影術,冠心病介入治療,冠脈內超聲術和冠脈內切割球囊手術。杭州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浙江省心血管病分會委員,杭州市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上午
【辨病】
何謂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
首先,我們可以把心臟比喻成一個泵,這個泵的一張一縮推動著我們全身的血液循環。不過,這個泵也是需要營養來維持它的動力的,而這些營養的來源主要依靠泵上的血管——冠狀動脈。
大多數人年輕時,冠狀動脈是通暢的,它柔軟富有彈性,把血液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心臟,讓我們的心臟充滿活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一些外部因素,例如飲食中的高脂肪、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發生,這條血管可能會因為血管壁沉積了一些「汙穢」而發生硬化或者痙攣。持續發展下去且不及時治療的話,冠狀動脈就很容易出現狹窄甚至阻塞,以及血栓形成,而這也就是醫生們常說的「冠狀動脈疾病」。
最可怕的是,冠狀動脈一旦完全閉塞,心臟沒有了養分,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十分嚴重的心肌缺血、電活動異常,病人會出現嚴重心絞痛、心肌梗死,更嚴重者會導致心臟驟停和死亡。
心慌氣短以為是更年期 56歲婦女差點心肌梗死
不久前的一個夜晚,56歲的王阿姨在兒子的陪同下趕到醫院急診室,說是胸口壓迫性疼痛,而且感覺胸口悶悶的,有點心慌意亂,呼吸也不順暢。但做了兩次心電圖,都未發現異常,化驗血清心肌酶、心肌損傷測試檢查都正常。
病人症狀很典型,經驗告訴醫生,這是一位冠心病的高危患者。畢竟近1/3的不穩定心絞痛患者做心電圖是可能沒異常的。但病人不願進搶救室觀察用藥,堅稱自己只是更年期到了,才會有這些症狀,之前已經有過幾次了,只要配點藥吃吃就好了。醫生反覆勸她留下來觀察,她才勉強到輸液室輸液。半小時後,老人再次胸痛發作,這次非常劇烈,再次心電圖檢查提示為典型心肌梗死發生,由於救治及時,最終逃過了死神的魔爪。
「多年來,我們一直強調冠心病是老年的、男性的疾病,忽略了對女性冠心病群體的研究。」張院長說,其實,女性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數是因宮頸癌、乳腺癌等癌症死亡人數的兩倍,而大多數女性仍沒有意識到心臟疾病的危害。
張院長說,50歲前,女性患冠心病的人數遠遠少於男性,因為女性絕經前,雌激素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由於這些特點,有些醫生對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的男性患者,首先考慮的可能是冠心病;而對相同症狀的更年期女性患者,多考慮為心臟神經官能症或更年期症候群。但50歲以後,女性進入更年期,雌激素逐漸減少,在絕經後,雌激素保護逐漸失去,患冠心病的機率就會越來越高。
張院長提醒,中年女性在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時,不要僅僅把它當作是更年期的症狀,不以為然,一定要及時就醫,排除冠心病。特別是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更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這些女性在未進入更年期時可能已經患了嚴重的冠心病,而症狀卻不明顯。
【提醒】
四大因素易導致冠心病
冠心病並不僅僅與年齡有關,它主要是由於血管硬化造成的。那麼,到底什麼原因會導致血管硬化?專家總結了年齡和遺傳以外的四大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對全身的血管都有破壞作用。很多醫生在為病人做冠狀動脈造影時發現,糖尿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遠比非糖尿病人的情況嚴重。
高血壓:高血壓可以損傷動脈內皮而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並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血壓水平越高,動脈硬化程度越重,死於冠心病的危險性就越高。
高血脂:尤其是總膽固醇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隨血液流動的血脂如同水裡的泥沙,邊走邊沉。沉積的量多了,便在血管壁上凝成粥樣斑塊,使血管變得狹窄。當有勞累、緊張等危險因素導致血管痙攣時,「結痂」的斑塊受力破裂,大量血小板聚集來止血,將斑塊圍成一個血疙瘩,形成血栓。血栓阻塞冠狀動脈血液的通行,病人就會因心臟缺血出現心肌梗死而突然死亡。
吸菸:吸菸雖然是非疾病因素,但這種不良習慣與冠心病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並使血壓升高。國外研究表明,男性吸菸者的總死亡率、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比不吸菸者增加1-4倍。
【小貼士】
冠心病徵兆自測
1.勞累或精神緊張時出現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或緊縮樣疼痛,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續3-5分鐘。
2.體力活動時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後緩解。
3.出現與運動有關的頭痛、牙痛、手臂痛。
4.飽餐、寒冷或看驚險片時胸痛、心悸。
5.睡眠時需要高枕臥位;平臥時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緩解。
6.排便困難時出現心慌、胸悶等不適。
7.聽噪聲有心慌、胸悶。
8.反覆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心跳過速或過緩。
上期回顧·市一醫院專場
嘉賓:市一醫院副院長內分泌專家張楚
陸先生:我治療甲亢已經有半年了,4月18日檢查時發現FT4、T4、TSH值都偏低,還出現眼瞼腫的情況,甲狀腺不是很大,想問問接下來應該怎麼治療?
張醫生:因為甲亢控制較快,甚至有時候容易控制過頭,所以有時候會導致甲減傾向,建議你減藥,適當增加甲狀腺激素。
陳女士:我去年體時檢查出患了糖尿病,服藥半年了,各項指標都控制得很好,想問能不能適當減藥?平時如何監測病情?
張醫生:初發糖尿病患者一開始血糖會控制得很好,因此會產生減藥的想法,建議不要停藥也不要減藥,把血糖控制好能減少產生併發症的可能。平時建議一周一次血糖監測,三個月做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做一次尿微量蛋白、血脂水平、肝腎功能、眼底檢查、心電圖。
莫小姐:我是甲減患者,前段日子檢查時發現各項指標在正常範圍內偏低,自己準備懷孕,請問要注意些什麼?
張醫生:懷孕前要控制好TSH水平,懷孕時每個月都要檢查TSH,,控制在2.5 mIU/L以下。
吳女士:我25歲,人偏胖,晚上經常做夢,感覺腰酸,月經紊亂。黃體生成素過高,睪酮也偏高,吃了藥好像也沒多大的效果,應該怎麼辦?
張醫生:初步判斷你可能是多囊卵巢症候群,目前首先要減重,飲食和運動都要好好控制,建議去內分泌專科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