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愛學習聯合騰躍校長在線發布的《K12教育培訓機構疫情影響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顯示,90%以上機構在疫情期間選擇了與第三方合作轉型線上,應對轉型選擇的線上教學形式類型中,採用最多的形式是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其中,64%的機構採用了在線小班,35%的機構選擇了在線雙師課堂。
在線網課五花八門, 最受歡迎的為什麼是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
疫情期間為了留住學員和搶佔流量,轉型線上培訓的機構採用了各式各樣的網絡課堂形式,比如在線直播課、在線錄播課、在線大班、在線小班、在線一對一,和在線名師、在線雙師、在線輔導等等。
在線一對一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個老師對一個學生,教學模式簡單。一對一教學可以快速見到學習效果,但是對機構來說可容納學員數量有限,對教師數量要求也太高,越多學生需要配備更多的教師資源。從長期看,一對一模式是規模不經濟的。
疫情期間,在各大廣告平臺和版面,頭部教育機構爭先恐後推出的大型公開直播課和在線大班,通過各種手段和廣告渲染吸引家長眼球,這些大型公開課報名學員動輒超數千萬,在線大班學員也是至少以千百計。這些學員規模較大的網課,通常是安排名師主講,一個老師講課,無數學生同時在線聽課。但其實聽課學生的知識水平各不相同,各地方的考試大綱也不一樣,大型直播課很難同時與所有學生在內容難度和學情匹配度上相吻合。並且,這些大型免費直播課,基本以鞏固複習內容為主,對於一些有差異化需求的,和需要做考試重難點鞏固的,以及短期快速拔尖和提分的學生來說顯得毫無意義。
總之,在線大課收割流量一時爽,但無法滿足全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家長反饋情況看,一定程度造成了學員時間成本浪費。
對於中小機構,一面應對外部同行競爭,一面要利用自身有限資源搶佔本地有限生源,還要保證私域學員留存率和轉化率。機構首先要分析自身資金、師資、課件和工具的供需情況,及時補足短板,其次要在內容、服務、宣傳等方面建立差異化競爭優勢,形成品牌口碑。
在班型設計上,中小機構採用在線小班授課可以在個性化服務上形成優勢。巨頭機構的商業模式通常具有大投入追求高收益的特點,以最大化利用各項資源,更多採用重名師而輕互動的大班授課是必然。而中小機構的在線小班,則可以讓老師給予對學員更多親密溝通和個性輔導,讓每位學生都能夠享受VIP式服務。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反饋和激勵,家長獲得更多有效溝通和信息,最終也更容易轉化為忠實顧客,持續購買其他服務和長期課程,甚至轉介紹更多家長同往報班。
在教學方式上,中小機構採取在線雙師課堂,選擇與名師資源豐富的第三方合作,則可在名師效應方面增添新亮點,還能遠程服務更多遠距離學員。機構通過在線雙師的名師授課,可以發揮名師效應,又能通過機構輔導老師增進師生之間強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打出客戶高滿意度的教學效果。同時,在線雙師還能將機構老師從網課中解放出更多精力去做好課外服務。
在線小班最接近線下授課,但對線上授課教師的水平和數量有更高要求,如果機構同時採用第三方在線雙師,則二者能夠相輔相成,對機構來說可以實現標準化運營,對學員來說又能夠在個性化方面達到滿意。
好產品+好服務+高感知,從教學細節到全鏈條打造優於線下的線上課堂
在線教育的本質依然是教育,藉助新技術比如AI、大數據等,教育機構通過網際網路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在線小班或在線雙師,不只是強調形式上的小班開課或搭配雙師,而是要用這樣的形式服務於優質的教學內容,以及在每個教學細節上做到用戶體驗的人性化,直到教學管理全鏈條每一環實現用戶的高感知。否則弄得不好,「雙師」變成「雙失」。好產品+好服務+高感知,是衡量教學服務效果的三個關鍵點。
疫情期間,堅持S2b2c戰略路線中的愛學習集團,向全國數萬家機構提供了在線雙師和在線小班產品。愛學習平臺負責人介紹,愛學習在線雙師是採用在線雙師「主講+助教」的教學模式,以愛學習自主研發的在線教學平臺為支撐,幫助機構實現教學、輔導、學生上課全面線上化。愛學習在線雙師實現了平臺+內容+優質師資一體化輸出,教學經驗豐富的清北名師在線站立式授課,機構輔導老師同時在線全程輔導伴學,實現本地化教學服務。
圖:愛學習在線雙師課堂場景
機構老師在採用愛學習產品後反饋,在線雙師課堂模擬真實課堂場景,學生擁有沉浸式學習體驗。直播間內老師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做到課上問題課上解決。課堂互動形式多樣,擁有實時連麥互動、留言區答題反饋、舉手上臺、答題器設置、在線獎盃鼓勵等強大的互動功能。老師還可以可直接在愛學習APP中布置線上作業。
機構校長認為,愛學習在線雙師的優勢不僅在於解決了機構在線教課的問題,愛學習平臺和配套的教學系統、教輔插件還能夠幫助家長、主輔老師三方線上督學,及時掌握學情,實現在線學習效果可視化,讓家長基於數據而對機構產生信任和依賴。老師利用愛學習教學系統可以進行學生作業系統批改、個性化點評,並生成電子學情報告。另外,學生學習效果可視化,讓學習任務和過程盡在掌握;學生課堂筆記形成教學成果可視化;課後作業與群內輔導形成學習效果可視化;學情及時反饋與督學溝通形成教學服務可視化。
由此可見,優質的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產品,甚至能夠創造出超越線下的教學效果。
聚焦未來教育新場景,中小機構急需OMO教育組合拳
從近幾個月實踐效果看,疫情爆發促使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在中小機構圈火了。從時間軸看,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逐漸成為線上教學的主流方式,並且具備長期發展的內在基因。
根據目前各地公布的開學時間預測,春季末到暑期將迎來機構線下教培復工,屆時機構也將陸續開始再次轉型。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將有超50%的機構會在疫情結束後轉型OMO,在原來紮根本地的線下教學繼續發展同時,會有更多教育機構進入OMO教育賽道。而機構想要通過OMO模式佔有更多市場份額,必然不能忽視OMO教育新場景下那些最能創造最佳用戶體驗的教學形式。
近期愛學習副總裁、雙師課堂負責人溫鑫老師給出建議,各大機構應提前準備OMO教育組合拳預案,以靈活而安全地應對課時被腰斬的春招,以及被壓縮的暑期。他還建議,在公立校開學後和春暑補課期間,中小機構可以採用在線小班和在線雙師來解決學生周中、周末在家上課問題,到了暑期放假的黃金時期,機構應該增加採用3階課和面授雙師,來滿足學生線下上課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只有採取OMO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機構才能夠保證高質量地連續性開課,以及保持與用戶之間的長期粘性,進而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所有時間點創造更多現金流。
面對OMO教育新場景,教育行業未來將會生產更多創新性的OMO教育服務和產品,幫助千萬教育機構更加精準地彌補與用戶之間在空間層、時間層、信息層的錯位,讓教育變得更加簡單。正如愛學習教育集團創始人兼CEO須佶成先生所說,OMO會達成兩個方面的教育結果,一方面是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均衡,另一方面隨著AI及在線教育產品的發展,教育會更精準化、個性化。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