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去年這個時候,上高二的外甥辦了休學了。
表姐給我打電話哭訴,這孩子平時還挺相信我,於是我嘗試著著給他打了個電話,我們聊了2個多小時,但孩子就是「油鹽不進」。結果就是無論誰勸、怎麼勸,孩子就是堅決不上學,後來班主任出主意說先辦個休學,沒準哪天想通了還能回學校參加高考。
休學後的某天下午,孩子想跟表姐要被沒收的手機要聯繫他的小女朋友,表姐怎麼都不給,還劈頭蓋臉進行了一頓說服教育。這個平時就不善言談的孩子垂頭喪氣地坐在表姐身邊,悶了半天說:「媽,你根本就不了解我。」
這句話又讓表姐大發雷霆:「我養了你18年了,你說我不了解你?」孩子不敢說話了。從我的角度看,外甥說的這句話其實是很多處於孩子的心裡話。
孩子從進入初中開始不單單是進入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也是進入到一個新的人生階段——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生理髮育特別迅速,但是心理髮育卻比較緩慢,這就形成了一個身體和心理的發育矛盾,孩子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但其實他內心依然還十分稚嫩。這種矛盾帶給家長的最頭疼的叛逆行為便是厭學。
面對青春期產生的這種負面情緒,父母用更強硬的手段和情緒壓迫孩子再也不會收到期望的效果,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如果想要緩和孩子的負面情緒,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同理心,接受情緒。
首先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深入地感受這件事,嘗試接受孩子現在產生的情緒。然後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被我們接受而不是被否定,孩子會從內心接受你。這是讓孩子情緒平復、建立良好溝通的第一步,只有這一步做好了,接下來才有良好處理問題的可能。
2、找出事情的真相
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肯定是有原因的,找到孩子的癥結,才能夠對症下藥。就如同我的外甥,通過我與他溝通,他告訴我因為他一直學習都不好,班主任也一直不喜歡他,所以他覺得學校這個地方對他就是一個地獄,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太煎熬。
希望我們的家長們能夠擁有一雙火眼金睛,最好做到防微杜漸,在孩子剛剛出現厭學情緒苗頭的時候就進行這項操作,這時候很容易就能幫助孩子度過這一關。當然,如果你發現的時候孩子厭學情緒已經比較重了,那麼就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幫助孩子,並提供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孩子。
3、對症下藥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比如學科進度跟不上、同學關係相處差、不喜歡某位老師等等。原因弄清楚了,那麼我們就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如果孩子學科進度跟不上,重點檢查是上課時進度太快,導致孩子無法跟上進度,還是還是本身上課狀態就需要調整?進度太快,大部分孩子都跟不上,那就需要跟老師進行溝通,調整課程進度。若孩子自身課堂效率太低,就需要給孩子講一講每一科的學科特點,應該怎麼去學習、怎麼去聽課。
如果同學關係差,你可以多鼓勵孩子多多參與班級活動,也可以邀請同學來家裡或外出遊玩,多一些相處的機會,孩子們總會漸漸相處好。
如果是不喜歡哪一個老師,那麼家長要思考一下平時自己是否會當著孩子的面負面的評價老師?要知道老師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一定會有一些優缺點。家長要多與老師溝通,多了解老師長處,引導孩子對老師產生敬重感。如果可能,讓老師配合一下,平時多表揚一下孩子,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老師了。
4、等待
有效溝通渠道建立了,癥結找到了,也開始對症下藥了,那麼接下來就是靜待花開了。但是家長往往比較著急,一直嫌棄孩子變化的太慢,總想讓我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壞毛病都治好。我曾經接到過一個初三家長的諮詢,家長跟我提要求:「王老師,我的孩子還有一個月就會考了,但是現在我說一個字他都煩,我不敢管他了。能不能馬上讓他恢復正常狀態?」這種情況我一般都直接說:「對不起,做不到!」如果情緒剛剛出現,那還好處理一些,如果已經休學在家、而且已經很難迅速建立溝通渠道了,對不起,我也沒有特效藥。
最後還要囉嗦幾句,孩子在經歷各種事的過程中,建議家長們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要允許嘗試允許犯錯。我總跟我的家長們說,要鼓勵孩子良好的行為,有好結果就誇結果,沒有好結果就誇過程,沒有好的過程就誇動機。
(註:文章首發於本人的知乎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