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學家開發出超觸覺技術系統—新聞—科學網

2020-12-16 科學網

 

圖 一個裝在電視機後面的超聲轉換器陣列,能對用戶的手發出觸覺反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8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互動與繪圖」(BIG)項目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系統,能讓用戶在一個交互界面上體驗到多部位的觸覺感受(多點觸覺反饋),而無需碰觸或拿著任何設備。這種系統將在10月11日召開的「世界人機界面創新大會」上亮相,相關論文將提交用戶界面軟體與技術(UIST)專題討論會。

 

研究人員稱,這種多點觸控表面能讓人們在公共場合輕鬆互動,人們不僅能感覺到顯示屏上的內容,而且能在觸摸前接受到看不見的信息。

 

「目前這種集成互動表面能讓用戶一邊走路一邊徒手操作。」論文作者之一、該校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湯姆·卡特說,「該系統在設計中使用了置於聲波透射顯示器下面的超聲轉換器陣列,使聚焦的超聲波通過交互式表面投射出來,直接作用到用戶手上,同時生成多個反饋點,並賦予它們不同的觸覺屬性,用戶就能接到與他們行為相關的局部反饋。」

 

利用超聲輻射力向用戶發射觸覺感受還是一門新技術。該研究提出了一種超觸覺理論,即一種能在空中產生觸覺反饋的系統設計。卡特解釋說,在空中傳播的超聲波會產生不同的壓力,如果許多超聲波同時到達同一位置,就會在該點產生明顯的壓力變化。超聲轉換器陣列能對空中目標施加壓力,通過屏幕投射出觸覺感受,直接作用於用戶手上。一系列超聲轉換器發出頻率很高的超聲波,當所有聲波時間在同一位置會合,就在人體皮膚上造成了感覺。

 

經技術評估證明,該系統能在各個點產生反饋,超過人手所能感覺到的感知閾值。顯示面必須能透射40千赫的超聲波。根據來自兩位用戶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質的觸覺反饋點解析度很高,不同小範圍的觸覺能明顯區分開來,用戶經過訓練就能識別出不同性質的觸覺。

 

研究人員還探索了可能讓超觸覺大展身手的3個新領域:空中手勢指令、觸覺信息層和可視化限制顯示器,並為每個領域編寫了應用程式。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超觸覺技術系統:一個交互界面的多部位觸覺感受
    原標題:英科學家開發出超觸覺技術系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8日(北京時間)報導,最近,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互動與繪圖」(BIG)項目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系統,能讓用戶在一個交互界面上體驗到多部位的觸覺感受(多點觸覺反饋),而無需碰觸或拿著任何設備。
  • 科學家破譯老鼠「語言」—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首次破譯了老鼠在追逐、打鬥等社交行為中發出的這些超聲波。相關成果2月17日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老鼠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與同伴交流。科學家很長時間裡都在嘗試解釋這些人耳無法察覺的超聲波「吱吱」聲,但卻一直未果。部分原因在於,將一隻老鼠發出的聲音與另一隻老鼠的行為聯繫起來存在技術挑戰。
  • 英媒:英國科學家創建出「萬有觸覺定律」模型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們利用地震波創建了一種觸覺通用尺度,為打造具有高度真實感的虛擬實境鋪平道路。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12日報導,伯明罕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接觸感受器進行數學建模,推導出「萬有觸覺定律」。
  • 科學家聯手開發出負載型雙金屬納米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王光輝、江河清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通用型的納米反應器新技術合成該技術將液相中的種晶生長法成功運用到固相中——通過化學配位作用將Pd納米簇種晶和第二元金屬前驅體均勻地引入到固相載體中,在還原過程中實現雙金屬的固相種晶生長,最終獲得雙金屬納米粒子尺寸及組成可控、負載均勻的雙金屬催化劑。研究成果發表於《今日材料》。
  • 科學家開發觸覺感應系統 讓機器人摸東西有反應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用現成的材料和零件做成一套名為Fingervision的系統,雖然這套系統看上去不起眼,但它卻賦予了機器人粗略的觸覺。研究人員Aaghiko Yamaguchi開發這套系統之後,把它安裝在機器人Baxter的手臂末端,讓它完成一系列抓取的動作,比如剝香蕉皮等。
  • 科學網—英開發流感快速檢測新技術
  • 把小行星塵埃帶回地球—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希望研究小行星「龍宮」上的塵埃能幫助人們加深對太陽系形成的理解。圖為降落在南澳大利亞沙漠中的「隼鳥2號」。 JAXA太空系統專家津田雄一(Yuichi Tsuda)表示,這一操作對項目組和JAXA而言都具有裡程碑意義。據《自然》報導,這是科學家們第二次從小行星中帶回有關物質。JAXA公布的聲明中,提到了科學家已經觀察到收集室入口處的沙質物質,但目前還未向收集室內部查看。 「龍宮」是富含碳的小行星,科學家認為該小行星上可能有來自46億年前的有機和水合礦物質。
  • 27位聯合發文的科學家都有誰?—新聞—科學網
    COVID-19並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和科學促進協會(AAAS)原主席,現為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Larry Madoff 麻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傳染病和實驗室科學局醫學總監,研究傳染病 Jonna Mazet 新發大流行性威脅(EPT-2)計劃
  • 中國科學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機器」—新聞—科學網
    其中,「光系統II」位於最上遊,極其重要,其結構解析的難度非常大。 5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系統II-捕光複合物II超級膜蛋白複合體(PSII-LHCII supercomplex)的高精度三維結構。
  • 摸一摸,嘗一嘗—新聞—科學網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果蠅通過機械力感受機制選擇「產房」的秘密。 喜軟怕硬,憑什麼? 「一直以來,研究動物嗅覺和味覺的工作很多,而研究觸覺的則比較少。」論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張立偉告訴《中國科學報》。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 這就是「觸覺」技術未來的樣子
    而通過在人機互動當中引入觸覺,我們也有望進一步增強機器人控制、身體復健、教育、導航、通信甚至是在線購物的體驗水平。 南加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家Heather Culbertson表示:「過去,觸覺技術一直專注於通過手機震動、手柄震動或者其它設備中的震動元件實現淺層次的人機互動。
  • 中國科協發布2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如何建立虛擬孿生理論和技術基礎並開展示範應用? 10個工程技術難題為: 如何開發新型免疫細胞在腫瘤治療中的新途徑與新技術? 水平起降組合動力運載器一體化設計為何成為空天技術新焦點? 如何實現農業重大入侵生物的前瞻性風險預警和實時控制?
  • 科學家完成最長線性聚糖化學全合成—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首先在二糖水平上解決了其中難以構建的β-D-甘露糖苷鍵的合成問題,開發了可以大量製備的正交保護的二糖砌塊的方法。同時,把該二糖砌塊製備成給體和受體,通過較容易控制的α—鼠李糖糖苷化反應得到四糖;然後通過相應的迭代組裝得到了全保護的8糖、16糖、32糖、64糖和128糖。其中的糖苷化連接使用了該課題組發展的一價金催化的「俞氏」糖苷化反應。
  • 國際專家支招可持續發展—新聞—科學網
    國際專家支招可持續發展
  • 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命名儀式舉行—新聞—科學網
    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選帶領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研製成功新中國第一個中文信息處理系統——漢字信息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掀起了我國「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的印刷技術革命,為資訊時代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漢字信息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為漢字走入數位化時代搭建了橋梁。
  • 復旦大學校史館全景導覽系統上線—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校史館全景導覽系統」5月26日正式上線。廣大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可以打開「復旦記憶」微信公眾號或通過掃碼連結,便可足不出戶,「雲參觀」校史館,了解學校校史,感受復旦的精神與魅力。 復旦大學校史館開館至今已有15年。館內展有千餘幅圖片,近四百件實物及影像資料,立體呈現復旦大學百餘年的發展歷程、辦學成就及學校特色。
  • 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卵巢衰老分子標記物 1月31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製了食蟹猴卵巢衰老的單細胞圖譜。通過這一圖譜和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的聯合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徵之一。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光慧、曲靜,北京大學教授湯富酬及美國索爾克(Salk)研究所等研究團隊合作完成。
  • 日本開發觸覺系統使機器人擁有類人感知,可輕柔地抓住蛋糕果凍
    而真正的觸覺技術是在抓握時表現出來的「柔韌性」。就像人類在用指尖觸摸後感知事物,輕輕地抓住柔軟度不同的物體一樣。近日,豐田通商集團的先端電子有限公司及其集團公司先端系統設計有限公司(NSD)共同開發了一款可以使機器人擁有觸覺的系統,此款系統將配備モーションリブ株式會社的ABC-Core晶片,通過觸覺回放模塊為使用真實觸覺的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
  • 淺談當下觸覺反饋技術的應用與未來的發展
    想像一下在你漫遊在虛擬實境世界中的時候,你能夠感覺到觸覺反饋的情景。這就是觸覺科學,技術和觸覺的交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觸覺體驗只限於在手機的嗡嗡聲,或者是遊戲控制杆和方向盤上的「力反饋」。但觀察家認為,由於更快的處理器,更便宜的傳感器和VR頭顯的誕生,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觸覺反饋技術終於準備好迎接屬於自己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