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資深電商操盤手的揭秘,新零售背後流量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2020-12-20 母嬰行業觀察

疫情之下,「宅經濟」催生另一種復工方式,電商又以其「雲」的優勢,賦能線下實體商業。說了幾年的線上線下融合,已然成為當下最火的商業業態,新零售也是一再刺激了新消費。在母嬰行業觀察系列線上實戰大課第17期論壇中,資深電商操盤手、唯觀創始人張濤,就如何打通線上線下新零售做了精彩分享,並就從業者的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是唯觀科技創始人張濤,很高興在這個場合跟大家做交流和分享。今天討論的話題是疫情之下,嬰童行業路在何方?就我個人而言,線上線下都操作過,近幾年主要專注線上,做電商業務以及新零售的整合。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疫情的發生對整個嬰童行業的衝擊還是蠻大的。據我了解,有些品牌由於線下商場不能正常營業,導致業績下降60%-90%,這個還是很可怕的。當然我們說的只是2月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還是要繼續關注疫情的發展情況。

從「坐商」到「新零售」,疫情之下高效觸達用戶

不可否認,疫情對電商行業或者說嬰童行業線上業務都是有衝擊的。以38節活動為例,我們可以看到,諸如童裝在內的一些行業,同比去年整體下降30%。確實,在疫情之下,消費者無法去到線下的商場、shoppingmall以及百貨店進行購物,對於母嬰消費者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更甚,在疫情期間,寶寶和兒童基本上都是在家裡隔離,生活場景變少,除了奶粉和尿片不太受影響外,嬰童行業的很多產品和消費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母嬰八大類目中佔比較大的童裝首當其衝被波及影響。我個人比較悲觀的一個估計是,春夏款童裝的處境非常危險,至少要到七、八月份甚至是秋季,業績才能回歸正常。而線上電商也是一樣,二月初由於快遞不能正常發貨,導致電商業務發展受阻。

疫情之下,行業內的眾多玩家都受到或多或少,或嚴重或輕微的衝擊,那麼該如何做呢?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回到了新零售或是說線上線下打通的話題上。但有句老話講得好,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傳統的線下品牌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讓導購狂發朋友圈、微商城、模特圖、產品圖等,帶上二維碼進行銷售。然而,我們個人的朋友圈中其實更多的是以同事為主,而終端消費者很難看到我們在朋友圈的宣傳,也就是說,關起門來放鞭炮,屋裡響,C端消費者是無感的。因此,在平時你沒有把用戶在線化,這個時候又想用戶在線上進行成交,或者是在線上進行商品的觸達和促銷策略的觸達,完全是沒有效果的。

加之,當下很多公司上到高管,下到門店導購,多是坐商思維,等著客戶上門。以往大部分商場、mall或者百貨裡真的是坐商,等到消費者進店挑選心儀商品促成交易,但是我們現在會發現,坐商思維並沒有主動和用戶做觸達和交流。舉例來看,我曾經接觸的一個線下品牌,公司一年大概10億規模,這個品牌歷史超過10年,但是線下積累的會員數只有25萬,可想而知,在坐商思維支配下的品牌是很難打好新零售之戰的,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徹底失去了和用戶之間的聯繫。

做好用戶在線化和多渠道融合,實現真正的品效合一

如何做好新零售?我們看到做得比較好的商家,其實是實現了人貨場三要素的在線化。眾所周知,傳統零售也叫人貨場,但現在其中兩個最大的因素人和場發生了變化。以「人」為例,聚焦母嬰行業,之前的消費者是70後媽媽和80後媽媽,現在則變成了90、95後媽媽。這種媽媽本身就是網際網路原住民,大部分的消費都在網上,無論是化妝品還是服裝包包,甚至是寶寶產品,她們都習慣性地去到網上進行消費,在疫情之下,為了免去被感染的風險,更是加速了線上場景的應用,導致了人和場的在線化。

另外,場的要素在這幾年的變化也非常大,尤其是在美妝界的應用更是十分廣泛。他們利用新媒體渠道做品牌,而不是傳統的線下渠道。例如,完美日記、花西子、半畝花田等這些快速增長的並且體量過10億的美妝品牌,他們都是通過小紅書、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渠道進行消費者觸達,然後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平臺進行流量的收割。

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大家困在家中需要打發無聊的時間,男生可能打遊戲,女生更多的是看肥皂劇,或者是刷抖音、小紅書等。如果品牌方在這些場景下沒有展示和用戶的交流就沒辦法和用戶去做深入的溝通,更沒辦法進行銷售。因此,這裡說到的是我們要做全觸點互動,善於利用各種實用工具,包括企業的微信號、抖音、快手、直播、微商城等等,這些都是品牌方和用戶之間交流溝通的媒介和場景,是基於認知、興趣以及購買的整個關係鏈路的體驗,因此,全觸點互動和全鏈路體驗是品牌方一定要去做的。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抖音上找一些達人或者是自己做的抖音號去刷品牌的存在感,去做消費者的品牌心智教育,當他對我們的內容產生興趣,很自然地會跳轉到店鋪進行加購。那麼,如何去賦予用戶的忠誠度,刺激他再次回購呢?例如,可以做直播、拍攝短視頻,還可以請專家做一些乾貨內容的輸出,去和用戶做連結,加強用戶和品牌的粘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品效合一。

以往在傳統線下買賣或者做生意時,基本上消費者在購物之後便好難再實現交互,我們無法得知消費者對產品、對服務的滿意程度,也沒辦法通過消費者傳達的一些信息去優化產品質量和產品工藝,而以上講到的人貨場中,人是可識別、可觸達、可交互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用戶在線化和多渠道融合。

商品通+用戶通+服務通,打造線上線下強結合的新零售模式

如何打通線上線下做到新零售?第一,商品通;第二,用戶通;第三,服務通。首先是商品通,早年我在給安踏做顧問的時候,曾經問過丁總,線上的用戶是不是安踏的用戶?丁總給了我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是在當時,安踏還只是把線上當成下水道,更多的是清理庫存和尾貨,天貓和京東旗艦店不上新品的原因也是因為擔心會影響到線下的生意。因為畢竟早期的安踏還是以代理商和區域加盟為主,線上上新確實會影響到代理商。換個角度來講,安踏完全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新品同價或者對線下舊貨進行收編給到專供的渠道,一部分拿來做業績,一部分參與線上平臺的活動或者折扣的管控。因此,在這裡,首先要實行商品通。

第二是用戶通,因為用戶是品牌最重要的資產,所以要打通線上線下粉絲用戶,包括會員權益和積分兌換,只有在打通線上線下之後,才是真正把C端用戶抓在手裡。品牌方可以通過代理商或者是百貨和商場的門店賣給終端消費者,但是這其中品牌和用戶的互動和內容的觸達是非常少的,因此,在我看來,品牌方做的更多的是to B的行為,而不是真正地to C,同樣,對應的服務和輸出也是比較少的。

三是服務通,包含線上線下退換貨、積分兌換等一定要統一標準,這樣才能更好的去觸達到用戶,增強品牌的粘性。

因此在當下,品牌方在做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時候要清晰定位,列出來媒體矩陣,哪個平臺是做消費者教育和品宣的?哪個平臺是既可以做品宣又能交易的?哪個平臺是專門做服務的?例如,品牌的公眾號與微信商城做連結,但如果公眾號每天只是發商品和促銷活動,用戶會很快失去粘性。另外,微信和企業公眾號也可以做直播,把握好內容的宣傳節奏。例如,周一做商品售賣,周二是專家育兒教育,周三是時尚穿搭等等,內容要有層次性和遞進性,要有品牌辨識度和用戶忠誠度的交互,而不是一味地粗暴促銷。

現在很多品牌方都在做微信營銷,價格遠低於天貓旗艦店或是線下門店,這樣一來,很可能會削弱或稀釋品牌的價值力和價值感。在一切恢復正常的時候,用戶在看到正常商品折扣時並沒有購買衝動,極大可能會造成用戶的流失,這才是品牌方和商家需要注意的事情。

Q&A

1、本輪疫情過後,母嬰市場將發生怎樣的變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核心訴求會發生什麼變化?

我個人覺得這次疫情之後,母嬰市場整體還是向好,但線上線下比例會發生變化,線上份額會更大一些。比如,春節期間,媽媽們大多是通過天貓或京東進行購買奶粉和尿片,同時也會有一些童裝上的消費。有數據顯示,1、2月份電商平臺的嬰童服裝銷售暴漲。因為,嬰兒服裝更新頻率較快,遠不同於中大童服裝,因此這部分產品在線化是比較多的。至於消費習慣和核心訴求,我認為,對於0-1或者是0-3歲的嬰幼兒來說,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會更高。除此之外,在健康層面,母嬰消費者會更關注維生素、膳食添加及輔食。

另外,我們發現,在疫情期間,餐飲類產品上升的很快,因為小孩子沒開學,父母未復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寶寶,在「家」這個場景中,所帶來的的餐飲產品消費會被拉升。

2、一個母嬰新品牌在線上成功打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當下一個母嬰新品牌要想在線上成功打爆壓力還是比較大的。過去我服務過可優比,可以說它和babycare在線上已然形成了壟斷。在童裝領域,巴拉巴拉也是處在一個相對壟斷的地位。因此,一個新品牌在線上打爆必須具備的條件首先是產品力。例如,去年新加坡奶瓶品牌hegen,並不是利用低價切入市場,無論是產品顏值還是產品包裝完全迎合了90、95後媽媽的消費心理,因此,產品力是第一要素。

第二,區別於以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舊觀念,現階段新產品和新品牌一定要有大範圍的流量支持和曝光,比如抖音、快手、站內達人的直播等,對新品牌的曝光都是很有效的。第三點是你要有一個非常棒的團隊來承接流量,把你的產品通過消費者洞察更好的傳達和觸達到用戶。所以總結起來就是新母嬰品牌想在線上能打爆,至少具備優秀的產品力、很好的流量渠道以及很強的運營團隊。

3、疫情之下,今年618和雙11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目前來看,2月份很多平臺的活動都已經取消掉了,38節也做了不少調整,往年預熱4天賣3天,今年是預熱三天賣4天,平臺方也是急於把損失的銷售補回來。我個人覺得,今年各大平臺會有更多的促銷行為,因為平臺需要業績的抓手,品牌方也需要把貨及時變現。至於618和雙11這種官方比較大的活動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要注意的是,天貓在4月份有一個母嬰親子節,這個對母嬰線上的發展是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4、品牌種草的渠道有哪些?現在新渠道,如短視頻直播,實際種草拔草已經高度融合了。在這種趨勢下有沒有好的營銷策略?

種草渠道很多,比如抖音、短視頻、快手、小紅書,包括微信公眾號,都是要結合你的用戶去做。其實種草和拔草是高度融合的另外一點是什麼呢?其實在種草過程中,平臺的商業賦能並不齊全,購買鏈路和用戶的鏈路追蹤其實並不完整,我個人覺得天貓的數據銀行達摩盤是非常好的工具。

比方說,從抖音過來一個用戶進入天貓店,如果沒有成交、沒有加購、也沒有收藏,之後要如何去觸達?又該如何去監控他帶來的流量和轉化率?這時候就要結合我們站內和站外工具,包括數據分析、站內的付費通化工具,做二次的觸達和收割。因此,站內外融合的時候要做到無縫連接,在每個節點,你都要保證用戶數據鏈路的完整性。

5、線上運營的流量值相對好轉,用戶如何去盤活?

很多線下店其實是有客戶群的,只是很難激活。你如何通過微信群去和觸達用戶?如果只是簡單的發店鋪優惠券或者是單一的活動促銷信息,站在用戶的角度,你會不會很煩躁?會不會退群?會不會屏蔽群消息?當然,我們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賣貨,但是過程不能省。這個過程就是指和用戶的連結,要把用戶當成一個私人用戶而不是商業用戶。為什麼阿里做社交不行》因為他的商業味道太濃了,因此我認為,微信做社交是OK的,因為社交是基於熟人間的情感交流。在這裡,跟大家推薦下完美日記的產品,完美日記的社群玩法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6、很多人認為疫情結束後,線下門店會迎來爆發,但同樣是非典結束的時候,並沒有出現消費爆炸,您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如果線下出現報復性消費,我們如何利用這次機會提升銷量,更快地累積客戶?

第一,我不認為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比如,時間節點的問題,比如說服裝行業,當春天過去,春裝如何去爆發?第二,我個人認為今年的消費會被壓抑。疫情會導致各行各業不景氣,從業人員收入會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更多人會選擇理性消費,既然沒有爆炸消費,沒有更好的機會,那麼商家還是要穩紮穩打。

7、線下連鎖門店轉線上有太多選擇性,那麼,線下+小程序好還是線下+淘寶天貓好?還是說有更好的方式?

對於連鎖門店而言,你賣的貨可能並不是一個品牌的貨,因此轉天貓是不太可能的,只是白白給品牌方貢獻流量。我個人覺得,線下連鎖可以通過微信和微商城進行連接,再通過微信直播和微信公眾號直播去做,在這裡,建議大家要先做好內容,不要純粹做銷售。特別是對於社區母嬰店來講,可以先把小區的用戶請來做插花藝術或者是烘焙培訓,然後再倒到小程序或者微商城成交。

8、您怎麼看待這次疫情對母嬰電商的影響?

這次疫情對電商其實也是有衝擊的。首先看品類,如果是剛需,比如奶粉、尿片,這個量是不會減少的,可能是從線下轉到線上去消費了;童裝童鞋,或者嬰兒推車,這種出行場景裡邊比較常見的產品,他們的消費會被壓抑。所以做產品的商家或者品牌,還是要做好及時止損和清倉的準備。這個時候,商家要加強內部供應鏈的快反能力,做商品的快速流轉,要去做內功。所以,這次疫情對我們母嬰電商的影響也是分品類的,對於一些耐用品和服裝類的相對影響比較大,而對於奶粉、尿片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9、新媒體或者新渠道給公司帶來很大挑戰,內容部成為重要部門,您怎麼看公司組織架構和思路調整?

我自己的公司是從去年開始做調整,加強了新媒體和內容部門,這個部門也是我親自在帶。我們傳統的認為媒體就是做POP廣告、推文,或者海報。其實現在的新媒體和新渠道,更多的是和用戶做交流。內容是AIPL用戶鏈路裡非常重要的一環,且內容本身就是流量。

比如薇婭和李佳琦的直播帶貨,內容本身就能帶貨,這就是內容和新媒體的重要性。當下,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傳統電商平臺的廝殺已經非常劇烈,以往的流量分發機制更多的是靠搜索。我們作為一個弱勢品牌或是一個品牌力並沒有很強的品牌,我們的商品成績無法排在最前面,我們的流量一定是被一些大品牌截胡。

另外一部分是手淘首頁的流量,這裡的流量是免費流量,是根據你這個商品的成交熱度和轉化熱度進行匹配的。如果是一個新產品、新品牌或者是腰部品牌,並不會有很好的曝光,也就是說,在傳統電商平臺,新品牌還是處於劣勢地位,而對於內容電商或者新媒體來講,則相對公平,所以這是你的矩陣陣地。因此,我覺得新媒體和新渠道一定要樹立更高的高度,當你的業務發生變化,組織架構一定要先發生變化,即業務變革、組織先行。

10、ROI多少還算可以?

這個要看站內站外,另外要看你用什麼推廣工具,比如說你用直通車,你的ROI可以做到1:2,但是你的直通車帶來搜索,這個也是同樣是ok的,所以這裡面不能單獨看ROI,還要看相應的權益或者流量。

11、現在社群滿天飛,一個媽媽估計都有幾十個群,大家會不會對群越來越麻木?

如果一個品牌方只是天天在媽媽群裡邊扔廣告,是不是會被屏蔽或者退群?所以你要知道媽媽的痛點和需求點在哪裡?我們可以請醫院專家或者當地婦幼保健院的兒科主任,在媽媽群裡用直播形式做乾貨分享,也可以增加一些線下體驗活動,比如瑜伽、插花藝術等。所以你不要只是進行商業行為,因為你是商業行為,消費者也對你是商業行為,我今天沒在你這裡享受到優惠,我就離開你這個群了。所以需要大家把社群激活,把內容跟新媒體結合起來,最終才能實現賣貨。換句話叫軟的更軟,硬的更硬,那硬就是我們零售或者商業,軟就是我們的內容,我們和用戶溝通的姿態和體態要更柔和。

相關焦點

  • 2020炬鼎力電商增長大會!500餘位電商流量頂級操盤手深圳聚會!
    淘寶天貓的店鋪只是一個有信任的成交的載體,而商家自己要有獲取客戶、經營客戶的能力。也許其它某一個渠道的打通,帶來的收益會遠超在電商平臺的苦心經營。電商行業正在發生變化,接下來是電商操盤手的時代電商的核心只有流量和轉化兩個方面。
  • 眾多國際大牌幕後的操盤手 看它如何玩轉電商新零售
    原標題:眾多國際大牌幕後的操盤手 看它如何玩轉電商新零售引言:網際網路環境日新月異,消費者、品牌、渠道在不停革新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如何讓商家變的更有智慧,抓住越來越聰明的消費者,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是所有行業都在探討和研究的話題。如狄更斯所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 買貓爪杯的第n個理由:揭秘星巴克真正的底層邏輯
    從某種意義上說,星巴克的貓爪杯,是整個新零售領域今年春天最吸引眼球的一大營銷案例。貓爪杯營銷的底層邏輯首先,我們要使用一個內容營銷框架,方便理解貓爪杯營銷事件的底層邏輯。內容營銷框架的邏輯分為4層:給商業注入產品基因;給產品注入內容基因;給內容注入社交基因;給社交注入商業基因。
  • 新零售的「歸真」之路
    儘管玩法有了升級,但是,流量依然是玩家們的終極目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新零售的發展依然是以流量的獲取和激活為終極追求和驅動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會質疑新零售依然是披著新零售的外衣,做著電商的買賣,同樣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新零售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之後,依然沒有跳出電商的怪圈。
  • 師瑾:2大底層邏輯,讓你掌握流量思維,從此永遠不缺流量
    沒有流量,你想賺錢是絕對不可能的,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個體創業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學會搞流量的能力!可是你是不是在引流之前,也從來沒有思考過引流的底層邏輯,而是直接去開幹呢?結果是又忙又累可是還是缺流量……因為沒有系統思維,布局思維是無法做好任何事的!
  • 從流量邏輯到價值邏輯,大時代老光用喜兔重新定義社交電商新零售平臺
    社交+電商是新時代網際網路下最受熱捧,討論最火爆的話題。馬化騰說:再小的個體也有品牌,大的平臺商更需要經營自己核心的粉絲群,通過社交平臺、電商平臺和完美的物流供應鏈來支持。馬雲說:未來2年,中國將會有30%~45%的人從事社交電商,也就意味著,每個家庭將會有80%的人以社交電商的形式創業。
  • 直播帶貨,開闢電商通向新零售的新通路
    直播帶貨浪潮的來臨將電商行業的發展推進到了新的高峰,這是一場全新的獲取流量的方式。同傳統電商時代依靠渠道的廣泛來獲取流量不同,直播帶貨真正開始將獲取流量的方式從廣而散的狀態帶入到了少而精的狀態裡。對於極端依賴流量的電商行業來講,直播帶貨的出現極大地彌補了紅利退潮,新發展尚未開啟的短板,最終讓電商與新零售銜接了起來。
  • 對話2020:新物流變革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
    來源:運聯智庫隨著品牌商和電商平臺的競合關係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狀態,新商業概念應運而生。而商流的變化,需要精準、敏捷、柔性、高效的物流作為支撐。全渠道零售創造了更碎片化的物流需求,消費體驗成為主要戰場,商流變革如何驅動物流之變?新物流概念提出後,很多企業也在探索著。而新物流到底新在哪裡?企業該向哪個方向發展?
  • 帝君社群心商學:掌握成功布局社群底層邏輯,讓小白也擁有自動化流量 六
    昨天我們講了維度的定位和理解,我們回憶一下昨天的內容核心是什麼:思考的維度下達行動指令,行動的動作產生結果;不同的維度下達的行動指令不同,不同的行動動作產生的結果不同。今天我們直接進入主題,我們拆解社群成功布局背後的核心底層邏輯的目的是什麼?
  • 一個數學公式揭秘投放底層邏輯
    此篇源於幾天前,與一位我非常尊敬的知名前輩探討流量,啟發而作。很多人對投放這件商業行為缺乏根本性認識,所以在寫內容乾貨之前,我得先從底層邏輯分析,為什麼這些乾貨很重要。本篇將通過一個數學公式,先從底層邏輯解答三個問題:1、什麼是成功的種草?ROI高就是帶貨?
  • 李佳琦1年賣貨50億,背後投資人揭秘其帶貨的底層邏輯
    分享|霍中彥 編輯|韓俊傑、YH 來源|饅頭商學院「ID:mantousxy」 如今,網際網路紅利消退,電商的獲客成本持續攀升,整個市場陷入流量短缺的焦慮之中。此外,富裕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群體強勢崛起,他們的文化和精神追求,在消費中的權重越來越大。
  • 深度訪談9位操盤手,總結內容電商的9大秘籍與3個共識
    我們不妨從這 9 位操盤手的「戰地筆記」中汲取一些乾貨。這 9 位操盤手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有專業優化流量的極創美奧,有頭部MCN機構遙望,還有新榜平臺電商業務負責人,巨量引擎平臺的抖音營銷專家,以及來自於信良記、燕之屋、紐西之謎等一個個網紅爆款的品牌方。他們從產業鏈的不同視角出發,總結了一些經驗和知識。
  • 電商平臺流量購買邏輯的背後,如何賦能GMV達到高增長?
    李佳琦三分鐘帶貨600萬元,薇婭2018年銷售額27億元……帶貨大V背後是直播電商的火爆,直播電商背後則是平臺公司對流量變現的饑渴。 站內流量的學問 站內流量怎麼買?有什麼工具?阿里是流量體系最豐富、玩法最多樣、變現最成熟的公司,以阿里為例,打開淘數據,你會看到以下幾種常見標識:
  • 淘寶改版,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在「逛逛」頁面的左上角,也有一個「相機」符號,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生產內容,分享的門檻很低。「希望淘寶不光是一個琳琅滿目的貨架,也是一個人來人往的場所。」平疇說。信任的下一步,將帶來增長。智能推薦將帶來商品轉化的增長,而訂閱、逛逛,又將帶來不同的消費場景。背後,都是商家收益的增長。
  • 新零售電商是什麼意思?新零售模式概念、運營技巧及意義
    在2016年的時候馬雲提出了「新零售」之後,該模式迅速發展。新零售電商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多人布局新零售模式呢? 新零售電商是什麼 專業解釋:通過科技手段對線下零售店面的客戶進行類網際網路大數據分析,然後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更加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實現零售的效率充分化。 通俗說法:把實體店和電商進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實體店也能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為實體店賦能。
  • 「天貓雙11」1682億背後的新零售邏輯:線上線下一體化...
    「天貓雙11」1682億背後的新零售邏輯:線上線下一體化...1682億創新高,其背後的新零售邏輯又是什麼呢?   「雙11」究竟給中國零售業帶來什麼變化?   「每年的『雙11』變化都非常大,機制的變化、節奏的變化、競爭環境的變化、消費者的變化等等,促使流量爭奪得更加激烈。」凱絡中國數據與電商營銷負責人許煒崇表示,「今年是第九個『雙11』,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對付費流量更倚重了,電商平臺對商家來說已經從一個銷售為導向的平臺變成了整合營銷的中心。」
  • 社交新零售,新型移動電商的未來
    2018年,是傳統電商企業尋求轉變的一年,也是新零售電商探索新突破口、敢於試錯的一年。 在社交新零售成長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借著這一波市場熱度順勢而上,贏得了豐厚的利潤。但是也有很多企業因未能轉型成功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甚至於倒閉。
  • 新零售社交電商要做什麼
    新零售社交電商要做:1、構建社交電商新零售平臺,並通過多元營銷方式整合,招募微商;2、通過微商自身的流量開展社交營銷全面拓客;3、通過與線下多元實體門店合作,線上線下相互引流拓客。
  • 社區電商佰草極疏社交新零售移動電商的未來
    但即便如此,經過2019年的沉澱和洗牌,2020年依然是社交新零售的黃金一年。 隨著傳統電商企業線上流量成本的提升,私域流量已經成為新一輪電商角逐戰中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 可以說,誰掌握了私域流量,誰就能在社交新零售行業內稱王,立於不敗之地。
  • 以「網紅」嫁接新零售:後流量時代的「微辣」模式
    隨著電商平臺的不斷升級和科技進步,網絡零售營銷模式迭代速度加快,淺層的「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已不能夠激發消費者對商品的渴求,「沉浸式體驗」「紅人帶貨」日漸成為新零售的營銷砝碼,而能凝聚粉絲眼球的職業網紅,搭檔深諳新零售運營的專業團隊,就是「後流量時代」網店做大做強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