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於澤:「停薪留職」待遇政府說了不算

2020-12-17 海外網

江西省日前印發《關於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其中規定:經單位批准後,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職工可停職領辦創辦企業,3年期滿職工可自行選擇回原單位就業或停職繼續創業。

這實際上就是過去人們耳熟能詳的「停薪留職」政策,對此,很多人說了很多好話。有人說,國企聚集了大量優秀人才,該政策激勵有才能的員工扔掉「鐵飯碗」,投身商海投身商海實現自身的價值。有人說,這項政策為創業者解決了後顧之憂。還有人「希望推廣到其他省份」。

現在搞「停薪留職」,客觀效果如何暫時不得而知,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項政策有違現行法律規定。現在國企和事業單位普遍實行合同用工制度,職工下海創業享受什麼樣的政策,主要受雙方勞動合同約束。特別是對於國企而言,我國已經建立較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享有自主經營權,在用人政策上政府無權越俎代庖。

這裡不妨列舉幾條現行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條規定:「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1988年施行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二條也明確規定:「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是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的經營單位。」

所謂「自主經營權」,是指企業依法對自身的機構、人員、財產、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等各方面事務自主經營管理的權利。如果國企員工想下海創業,國企給予何種政策回應,目前完全是有法可依。至於是否出臺「優惠政策」,屬於國企「自主」範疇,政府以文件形式要求國企給創業職工「停薪留職」待遇,完全是強加於人。

歷史地看,「停薪留職」政策的積極作用不容抹殺。1983年,當時的勞動人事部、國家經委出臺文件,明確規定了「停薪留職」政策,很多國企職工正是在「政策兜底」下下海創業,湧現出王健林、王石等大批知名企業家。

但我們應當看到,30年前「好政策」30年後重啟,就很可能變成「亂作為」。30年前中國政企不分,政府可以替國企作主;30年後,政府是國企出資人,但國企已經「獨立自主」,政府無權對國企自主範疇內的事務下指導棋。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國企和事業單位員工處身市場,他們下不下海創業,關鍵取決於他們對「體制內」和「體制外」收益預期的比較。政府能夠做的,應當是儘量減少民眾創業的制度性障礙,而非越權出臺優惠政策。

「停薪留職」政策看起來很美,但在如今的國企和事業單位現實中,很可能無法付諸實施。現在很多國企和事業單位早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如果有人「停薪留職」,企業留著崗位無人上班幹活,企業如何運轉?

政府與其越俎代庖、借花獻佛,不如從影響民間創業的制度方面找問題,通過消除制度障礙,打通民間創業通道。否則借花獻佛不成,而制度障礙依舊,那才是貽誤民間創業「戰機」。

(註:本文轉載自「楊於澤--新浪專欄」,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責編:牛寧)

相關焦點

  • 長期停薪留職,退休前回原單位上班,對退休後待遇有什麼影響嗎
    機關事業單位的停薪留職政策已經全面停止。長期停薪留職不上班,會被認定為「吃空餉」行為,如果拒不上崗,會被組織人事部門開除公職。事實上,按照之前各地方政府自行實行的「停薪留職」政策規定,雙方要籤定合同,規定傍薪留職期間的權力與義務。
  • 長期停薪留職的事業單位職工,對退休待遇的影響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事業單位停薪留職是上世紀90年代最為流行的方式,我在90年代初也是辦理過停薪留職手續的,後來由於政策不允許繼續停薪留職了,沒有辦法自己只好辭職離開原來的機關。你到現在還能長期停薪留職是非常幸運的,這說明你們單位的領導對你格外關照,到現在還允許你長期停薪留職,也說明你在停薪留職期間事業發展比較順。停薪留職對你有好處。
  • 長期停薪留職,退休前回到原單位,退休後的待遇有影響嗎?
    眾所周知,長期停薪留職的公務員,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都會被定義為「吃空餉」,如果拒不上崗,就會被組織部開除公職崗位,以後和公職崗位再也沒有緣分。按各地自行實施的 「停薪留職」 政策規定,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還要籤訂合同,規定停薪留職期間的權利與義務。
  • 關於專業技術幹部停薪留職的管理意見
    第二條 各科研設計機構、高等院校、政府機構及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的各類專業技術幹部,凡願從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城市到農村鄉鎮,從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到企業,從大型企業到中小型企業,從全民所有制單位到集體所有制單位和鄉鎮企業、個體企業的,均可申請停薪留職。
  • 網民反映停薪留職後待遇差異大 四川官方為其解答
    按照《勞動人事部、國家經濟委員會關於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勞人計〔1983〕61號)第三條「職工停薪留職期間,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規定,停薪留職人員與在崗人員的養老金臺帳和公積金基數就會有差別,出現了網民反映的養老金與住房公積金比在崗少的情況。
  • 停薪留職政策爭議 - 網易新聞策劃
    「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通知》規定,停薪留職時間一般不超過二年。停薪留職期間,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因病、殘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按退職辦法處理。停薪留職人員在從事其他收入的工作時,原則上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勞動保險金,其數額不低於本人原工資的20%。該政策自此風行,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 鼓勵「停薪留職」創業,有違公平原則
    有人質疑,國企員工創業竟可享受「超國民待遇」;有人叫好,認為該政策能刺激有才能的職工扔掉「鐵飯碗」,激活體制內的人才資源。     社會公眾的質疑主要集中在《意見》「鼓勵扶持創業」條款中的相關表述上——「3年內不再領辦創辦企業的允許回原單位工作,3年期滿後繼續領辦創辦企業的,按辭職規定辦理(辭職的經濟補償金按《勞動合同法》等規定執行)」。
  • 「停薪留職」30年後「重出江湖」
    停薪留職2.0版政策更優,保留待遇可進可退「停薪留職」對很多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來說並不陌生。1983年的《通知》規定:停薪留職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年;停薪留職期間,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因病、殘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按退職辦法處理。停薪留職人員在從事其他收入的工作時,原則上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勞動保險金,其數額不低於本人原工資的20%。
  • 1月28日:停薪留職創業 誰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對此,有人憤憤不平,質疑國企員工創業竟可享受「超國民待遇」;也有人拍手叫好,國企內聚集了大量優秀人才,該政策刺激有才能的員工扔掉鐵飯碗,投身商海實現自身的價值。(1月27日《中國青年報》)  豈能沒有後顧之憂?
  • 打工仔也可「停薪留職」
    回來後原來待遇不變,已有一百多人在厚街這間私營企業辦理過這樣的手續  本報東莞訊記者黃玲、通訊員單輝強報導:在工廠打工,想請長假也可以,只要寫個申請,工廠就給辦理「停薪留職」手續,批准後不用交任何費用。回來上班,一樣享受原來的待遇。
  • 專題:2016年關於停薪留職的規定
    根據現行規定,民營企業職工不適用「停薪留職」的相關法規,也就意味著沒有「停薪留職」的說法。談到「停薪留職」這一話題,藉此這個機會,將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做一梳理,與大家共享。一、停薪留職政策的前世今生1983年6月11日,當時的勞動人事部、國家經濟委員會聯合下發《關於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
  • 檢察日報:鼓勵「停薪留職」創業 有違公平原則
    有人質疑,國企員工創業竟可享受「超國民待遇」;有人叫好,認為該政策能刺激有才能的職工扔掉「鐵飯碗」,激活體制內的人才資源。 社會公眾的質疑主要集中在《意見》「鼓勵扶持創業」條款中的相關表述上——「3年內不再領辦創辦企業的允許回原單位工作,3年期滿後繼續領辦創辦企業的,按辭職規定辦理(辭職的經濟補償金按《勞動合同法》等規定執行)」。稍作分析,不難發現上述政策規定確實有違公平原則。
  • 事業單位「停薪留職」重現廈門,你有興趣嗎?
    小編昨天早上從海西晨報看到,政府為了鼓勵大眾創業,啟動了「停薪留職2.0」版,如果你想創業,可在3年內停薪保留人事關係。該文件的主要內容全文如下:在不影響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單位在崗專業技術人員可個人申請離崗創業。
  • 追憶「停薪留職」一族的五味年華
    後遺症:沒有工作,沒有福利待遇。    「停薪留職」,一個烙有時代印跡的名詞,一次能讓人脫胎換骨也能讓人陷入困境的機會,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歲月洗禮?為求解「停薪留職」現在的狀況,記者走進有關部門——    ■ 部門說法    停薪留職    政府不會再提倡    1983年以來,隨著改革工作的發展,一些企業的少數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去從事個體經營。
  • 停薪留職是什麼東東?
    停薪留職其實是指為了使特定職工有期限離崗停薪並保留職工身份,它一般由用人單位和職工籤訂停薪留職合同(協議),具體約定停薪留職期間雙方相互權利和義務
  • 停薪留職的概念及歷史
    所謂停薪留職,是指企業富餘的固定職工,保留其身份,離開單位,從事政策上允許的個體經營。  停薪留職是80年代初的事物,《勞動人事部、國家經濟委員會關於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停薪留職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二年。停薪留職期間,不升級,不享受各種津貼、補貼和勞保福利待遇;因病、殘而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可按退職辦法處理。
  • 停薪留職有違"市場決定論"-國有企業 停薪留職 擔風險 停職 吃空餉...
    (1月29日是《中國青年報》)  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地方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停薪留職,那還情有可原;因為,那個時候,個私企業很少,大家都爭著端「鐵飯碗」,吃公家飯的怕擔風險而不敢下海。如今,前前後後,市場經濟搞了30多年,民營企業、個體戶比比皆是,現在,地方政府還出臺停薪留職政策,實在是一種「不合時宜」。  停薪留職,一開始就是一個怪胎。
  • 員工停薪留職重現暴露國企改革尚有空間
    (1月27日《中國青年報》)  「停薪留職」本是計劃經濟轉型時期的產物,主要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當時推行「停薪留職」政策有兩個目的:一是消化企事業單位富餘人員,二是鼓勵創業,推動私營企業及第三產業發展。此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以及企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職工在崗才能有薪,不在崗不但沒有薪酬,連職位也難以保留,「停薪留職」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 停薪留職手續辦理
    1、職工應提出書面申請,經企業批准,並籤訂停薪留職協議書。如果作了停薪留職申請,卻未經企業批准就擅自離職的,企業要按違反勞動紀律來做處理。  2、停薪留職協議書的內容有: 在停薪留職期間,企業停發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停止享受勞保福利等待遇;職工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待業保險基金、養老保險基金及其他費用;停薪留職期間按期繳納費用的職工可計算連續工齡;職工在停薪留職期滿前即未辦理復工手續,又未辦理辭職、調動手續的,企業待職工停薪留職期滿後可按自行離職處理,並發給離職證明書;停薪留職期限,由企業根據生產或工作需要與職工具體商定
  • 關於「停薪留職」
    有讀者諮詢停薪留職相關問題,以下為部分法律知識: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九條規定:原固定工中經批准的停薪留職協議書的內容有:在停薪留職期間,企業停發工資、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停止享受勞保福利等待遇;職工應按月向原單位繳納待業保險基金、養老保險基金及其他費用;停薪留職期間按期繳納費用的職工可計算連續工齡;職工在停薪留職期滿前即未辦理復工手續,又未辦理辭職、調動手續的,企業待職工停薪留職期滿後可按自行離職處理,並發給離職證明書;停薪留職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