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鄉感悟:農村人「攀比風」盛行,有了面子,失了裡子

2021-02-18 鄉村專欄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鄉村專欄」,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大年初五,春節假期不知不覺過的差不多了,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年」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又要為新的一年生計而四處奔波,還要繼續遠走他鄉。不過很多人不解,距離春節假期還有幾天,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為何農民這麼著急要離開?

筆者一發小就是如此,他說:「春節在家太壓抑了,才回家幾天就花了近一萬元。再不進城打工,口袋裡的錢只會越來越少。」發小還表示,他租的車子回來的,一天就要小千元,一天不還回去損失就非常大,因此即便是捨不得家鄉,也要回到城裡。

發小表示,在農村處處都要為了面子、虛榮心考慮,逢人就要遞上一支煙,煙的檔次還不能低,不然拿不出手,也顯擺不了自己的身份。平日裡他抽的是10元左右的煙,但春節期間最少也要30元以上,每天都要一兩包煙,實際上自己沒抽上幾根煙。

如果還要在家裡待下去,每天都要上百元的花費,時不時被人叫去打牌,又不能說不去,但每次小玩幾把就是上千元輸贏。與其在家裡霍霍錢,還不如去城市裡打工。

發小的一番話引來了共鳴,確實,如今的農村攀比風氣盛行,這幾天回鄉明顯感覺到渾身不自在。大家在一起攀比房子、車子、孩子教育等,儘管人人都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可依舊無法釋懷。

1、轎車真的需要嗎?

大年初三筆者去給姑姑拜年,結果到了姑姑家氣氛不對勁,姑父和表弟之間鬧冷戰,這讓我不解,大過年的為啥這樣呢?

姑姑見我疑惑,說出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原來,表弟畢業3年了,月收入5000-6000元,但卻遲遲沒買車,每年回家都是坐車回家。然而,表弟村裡的鄰居,一個個開上了小轎車,車子看起來很是豪華,在村子裡轉悠也顯得有面子。

姑爺坐不住了,他認為自己面子全無,讓表弟年底前回家一定要買輛車回家,好給他長面子。然而,表弟除夕這天才趕回家,但依舊是坐車回家。

姑父很是生氣,說:「你畢業幾年賺的錢都去哪裡了?人家不上學的幾年前就買上了小轎車,你這個大學生怎麼還沒買車。」結果爺倆之間一直鬧矛盾,鬧到了初三。

表弟表示,他不是沒錢買車,只是他計劃在城裡買上一套房,現在首付還沒攢夠,如果買車自己的計劃就會被打亂。

表弟說:「轎車真的需要嗎?」現在大城市裡交通方便,地鐵、公交都比較便利,反而開車到哪裡處處堵車,連停車位都沒有。且車子是消耗品,一年最少也要花上萬元。平日裡很少回家,上班時又不用,買車不划算也不實用,因此他才想著先買房,不盲目攀比買車。

農村買了車不用的太多了,很多人的車放在那裡,出去玩開開,平時幹農活也用不到,就是個擺設,還要花錢養車。

2、壓歲錢上千,對孩子真的好嗎?

說起壓歲錢,很多80後、90後都有美好的回憶,過去人們的生活不是太好,壓歲錢也不過5元、10元,到了後來漲到了50元。對孩子來說,壓歲錢多少並不在乎,只要能領到一筆歲錢就好,這樣一年都有好運和福氣。

然而,如今很多人都害怕壓歲錢,走親訪友出門就要掏錢。老王就遭遇了這樣的事情,他表示春節期間兩個閨女前來拜年,3個外孫輩,一人給1000元,再加上自己的孫子孫女,5000元沒了。

老王表示,自己在家裡種地,一年也就賺上10000元左右,平日裡再打點零工,根本就沒賺多少錢。子女平日裡不給生活費,到了春節時自己反而要給孩子壓歲錢,給的少了兒女們還不高興,這讓他很難辦。

其實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如今親友們之間壓歲錢上千元,看似面子上有保證了,但給錢的一方並不是真的高興,畢竟誰家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而上千元壓歲錢,對孩子並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這筆錢會被父母收走。

3、城裡買房有面子?

鄰居家8年前在縣城裡買了房子,當時縣城買房的人少,他家面子上有光,走到哪裡都很神氣。而如今村裡很多人都在縣城買房,鄰居也沒法顯擺了。

不過今年春節,鄰居三句話不離房子,原來他又在省會城市買了房子,一套房300多萬元,為了買房將縣城房子賣掉。大家聽說他在省會買房,紛紛表示很羨慕。

然而,鄰居家的二嫂卻無奈和我媽說:「好什麼好,一個月房貸6000元,貸款30年,等貸款還完了兒子也已經60歲了,生活壓力這麼大,有什麼開心的。因貸款比較多,兒子找媳婦反而成了問題,別人一聽省會有房,眼裡放光,一聽幾百萬貸款,瞬間沒了興趣。」

確實,看似城裡買房更有面子,但多數農村人都是靠貸款購房的,生活壓力比較大,每個月都要為房貸犯愁,不敢輕易消費,生活質量差。

看似農村人的生活條件好了,但多半是靠「貸款」支撐的繁榮,實際上大家的幸福感並不高,正所謂有了面子失了裡子。希望今後大家都能改掉攀比的壞習慣,這樣生活壓力才能大大減輕。

好看的人都點了【在看】👇👇

相關焦點

  • 農村結婚彩禮「行情」暴漲!攀比風何時能止?
    近年來,經濟發展越來越好,農村老百姓收入高了,日子也滋潤了,但隨之而來的農村攀比風也開始「抬頭」,特別是結婚攀比之風,現在的農村結婚彩禮「行情」可謂一日一變,上漲幅度超乎想像,已經和農民收入增長幅度嚴重脫鉤,導致一些農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出現了因婚返貧現象,情況堪憂。
  • 賀歲迎新年 交行過年送賀歲金,面子裡子全齊了
    來源:長江商報賀歲文化是中國人最看重的一種迎接新年的方式,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良好的群眾基礎。而禮贈是賀歲文化裡不可或缺的一環,年底禮尚往來高峰期,送禮又成了一門大學問,送交通銀行《金牛開運》賀歲金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 【踏青記】「面子」靚 「裡子」美 託縣的農村變樣了
    【踏青記】「面子」靚 「裡子」美 託縣的農村變樣了 2020-12-15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沒有裡子 何來面子
    因為有了自尊心,一個人的脆弱、自卑、敏感和無用,都有了最好的藉口和掩護。《孟子》裡有個齊人乞食的寓言。一位齊人在墳墓前乞食祭品充飢,卻在自己的妻妾面前誇耀,說有錢有勢的人常常請他吃飯。 酒足飯飽,回到家一副醉燻燻的樣子,罵罵咧咧,頤指氣使。時間長了妻妾開始懷疑,便跟蹤他,最後看到的,他不是在富人的酒宴上,而是在東郊墓地跟人家討要餘下的祭品吃。
  • 放下父母的面子 保護孩子的「裡子」
    孩子不是父母攀比面子的工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得體面有尊嚴,望子成龍也是人之常情。只是作為父母,如果把孩子變成攀比面子的工具,就是一種不可取的觀念和做法了。當然孩子如果很優秀,父母引以為榮很正常,而如果自家孩子偏偏沒有那麼優秀,甚至某些方面還落後於人,這時就很考驗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初心了。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面子與裡子
    勵志老人轉觀念,很快,村裡幫忙申請到財政部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資金,圓了老人的心願。相守是一種幸福,幹活時夫妻倆既是搭檔又是幫手。換成窗明几淨的新店,兩位加起來近150歲的老人常常樂開了花。他們偷偷告訴中國三農發布的記者,希望更多的人能用上自己的老手藝。
  • 談「香蕉人」背後的「面子與裡子」
    【環球時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趙益普】在電影《一代宗師》裡,「面子」和「裡子」反覆被提到,高深莫測的武林高手中,總有人當面子,有人當裡子。面子,世人皆可看見;裡子,則指內涵和底蘊。「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香蕉人』啊!」A君開著玩笑說B君。看得出來,B君有點自卑,儘管是別人眼中的「富二代」,但自己心裡卻有「無根木、無源水」的感覺,對中文重視不夠,現在有點追悔莫及。《一代宗師》中「面子與裡子」的橋段讓我想到,新加坡幾乎人人會講英語,但也有越來越多的華人不會講中文,這何嘗不像「面子與裡子」?
  • 農村過年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有必要嗎?為何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每到過年總少不了煙花炮竹的聲音,似乎這成了一種年的象徵,中國有句老話「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燃放鞭炮也預示著新的一年來臨,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連過年也禁止了煙花爆竹,為什麼禁止農村燃放煙花爆竹呢?一、農村過年不讓放炮誰提出的?
  • 永和人的日子從「面子」美到「裡子」
    村風質樸、鄉風文明,生活充實、精神滿足,「永和人」的日子從「面子」美到「裡子」。變化背後,「五好」評選是讓村民集體點讚、叫好的抓手。「別小看這塊獎牌,這可是全村人羨慕的榮譽。」永和村黨支部書記周桂海說,幾年來,永和全鄉獲評「五好」的個人和家庭,只有100個。鄉黨委、鄉政府特別重視這項評選,不但統一製作頒發光榮牌,還在全鄉5個村所有的文化活動廣場展板處張貼人物照片和人物先進事跡。鄉黨委還在全鄉農村工作會、黨建工作會及其他大型會議上對獲獎的個人、家庭進行隆重表彰和獎勵。
  • 莆田市秀嶼區迎來一股清新溫暖的過年風氣
    拒絕高聘金、評選「光榮村民」、同學聚會為母校捐款……今年春節期間,莆田市秀嶼區迎來一股清新溫暖的過年風氣 別樣的新風,一樣的年味 改革開放後,秀嶼區人民外出務工經商,荷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社會風氣卻走了「下坡路」——逢年過節,大擺筵席,大放鞭炮,攀比之風盛行;年輕人的婚姻大事以聘金高低為決定因素,聘金動輒達到50萬元、100萬元,給普通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還有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陋俗。新風首先吹向了婚事。
  • 用心讀書,讓你在所有人面前有面子也有裡子
    讀書,尤其是用心地、認真地讀書,會讓你看盡長安花,讓你在世人面前有了大大的面子。很多人只看到了這樣的面子。其實,裡子更重要。不信你看陳道明的經歷。正是靠著好學、肯學這些裡子,陳道明賺了面子。 其實,很多人讀書也認真讀書,但並沒有真正得到書的精髓。或者說沒有真正理解書的內容。在麥肯錫幹了十幾年的赤羽雄二介紹了他在短時期內記住內容的若干方法。其中,我認為讀完後整理筆記對理解書的內容會有幫助。
  • 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回家過年?難道是不想家嗎?這9個原因是關鍵
    無論是在外打工的農民朋友,還是學生都要回家,而在農村務農的農民朋友則準備過年的年貨。但是今年小編看到很多不願意回家過年的朋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1、春節放假時間短說是過年,不過年假也只是一周,回家近的在路上耽擱兩天,在家的時候掐頭去尾也就三五天,時間不可謂不緊迫。況且是冬天,天短夜長,一晃就過去了,關鍵有時還未必能搶到回家的車票,整日上班也沒心思。
  •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攀比成風?農民說的話,很現實
    現在農村人的攀比心理特別重,會影響社會風氣,其原因在於自古以來的問題——面子文化。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但有時因為各家各戶的情況不一樣,在一個村兒裡都能看到有明顯的貧富差距。再說,大家都住在一個村子裡,基本上都是熟人。
  • 過年農村突現「怪象」:男人見面就散煙,為啥拿出來的都是好煙?
    距離農曆新年只有十天左右的時間了,在外打工的農民大多都已回到了老家,不管在外一年掙了多少錢,該回家過年還是要回家的,最主要的還是要多多回去陪陪自己的家人,在外掙了不少錢的回去該炫耀還是要炫耀一下的。但是也有些人為了面子會打腫臉充胖子,眾所周知,農村一直都有見面就散煙的這個習俗,也就是只要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後面過來的人,往往都會自覺的將口袋裡的煙拿出來,就算是平常不抽菸的人,往往在過年這段時間裡都會在兜裡揣包煙。
  • 在外打拼的農村人,過年卻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臨近春節,無論是在外打工,還是定居於大城市的人們,都會回到農村老家,和家人一起過年。以前,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會回家等著過年。然而現在,春節假期較短,人們都是在年跟前兒匆忙的趕回家,在有限的時間裡和家人朋友團聚。每年春運都十分繁忙,但仍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什麼原因呢?人們經常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是很多人沒賺到錢,真的不想回家過年。
  • 很快要春節了,沒有車回家過年會不會被人瞧不起,覺得沒有面子?
    春運已經啟動,大量在城市務工上班的人員已經開始或者正在準備回老家過年了。以前春運最大的特點就是火車站人山人海,汽車客運站也是人頭攢動。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開小汽車回家的人越來越多了。能有自己的私家車開回去在汽車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是倍有面子的事情,誰有車子就會被人自覺不自覺地高看一眼。
  • 攀比之風在幼兒園階段就盛行,為了娃的身心健康,智慧父母這樣做
    但是,如今很多幼兒園的日益盛行的攀比之風,就著實對孩子的成長十分的不利。說著說著,兩個孩子之間的較量不斷升級,如果孩子之間比的不是一些好的方面,而是小小年紀注重物質的攀比,這著實讓很多老師和父母都有一些無奈。如今,其實在幼兒園的這種攀比現象比比皆是。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這也造就了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春運」,春運雖忙,但是你會發現,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話雖這樣說,但是一年下來,沒掙到錢,有的人真不想回家。現在的農村,攀比之風確實讓人望而生畏,我們先不說在和親戚朋友聚餐時的炫耀攀比,就說一個村裡面,各家各戶似乎都在鉚著一股勁地比,比誰家孩子有出息,比誰家孩子工作好賺錢多,比誰家孩子找了對象,比誰家兒孫滿堂,比誰家汽車更高檔,比誰家城裡買了房,比結婚時誰家彩禮數更長,比見面時誰發煙更張揚……這樣的風氣在農村真的很常見,明裡暗裡都能感覺大家在比較,聚餐時的飯桌上,閒聊時的村頭暖陽下
  • 農村颳起「偽富」風,老農直言這4類人是假富,這類人才是真富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來源:農業大實話現在的農村,經濟發展了,基礎設施也完善了,農民進城打工後收入也大幅提升,正因為如此,農村的年輕人為了實現夢想,也會選擇在城市打拼或上學,還有很多進城打工農民靠著自身努力,積累了財富,在城裡也有了房,有了車,為了續根還選擇回到農村建房,日子也逐步邁入小康。
  • 回鄉過年「兩不動,一不碰」,這句農村老話要牢記
    ,農民也都回家了,農民去城裡打工,一年也就過年的時候會去一下,所以每個農民都帶了很多東西,有給老人的,也有給小孩的,能帶多少就帶多少,老人也早早準備好了年輕人回家要用的地方,年輕人回來要蓋的被子,老人也會常常拿出去曬一下,就想著他們回來可以住的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