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識字閱讀經驗貼-2:親子閱讀的套路你真的清楚嗎?

2020-11-13 夜子十三

之前我們說過

兒童的閱讀能力培養,不是在培養單純認字看書,而是需要按照年齡和認知發展特點,通過閱讀逐步完成以下的能力構建(劃重點):

l 0-3歲,觀察事物與事件的能力

l 3-5歲,感知體驗與理解加工能力,

l 5-7歲,自主吸收和擴大詞彙量的能力

l 7-9歲,學會積累並運用好詞好句的能力

現在我們可以把這些看起來很厲害的能力舉例說明下,你就會發現,一切都是套路!

l 0-3歲,觀察事物與事件的能力

有數據表明,親子閱讀家長的介入高峰區,就是0-3歲,

媽媽們的在孩子小的時候更容易對未來有豐滿的期盼,這種熱情讓他們從孩子一個平常細微的動作,都容易得出,我們家孩子就是天才,這麼小就懂這麼多的結論。

所以,你說現在誰家的孩子從小沒給買過繪本,家長沒給讀過繪本,基本不太可能了。但是看那些繪本,怎麼帶著孩子讀,是個講究活。

對於幼兒階段的孩子,認字不是目的,繪本閱讀是在鍛鍊他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能更好的幫助他們感知與認識這個世界的人或事。

當然,這種能力不一定是要靠閱讀來鍛鍊,對於孩子來說,他每天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著這個真實世界的所有事物和事件,繪本閱讀只是能促使他對於圖片中所畫出來的事物進行觀察,再和家長讀出來的文字所描寫出來的事物進行一一驗證。

比如這樣一張圖:

千萬不要只給孩子讀,現在是…..吃飯時間!,而是要充分調動兒童的感知器官,

如果是1-2歲的孩子,你要做的是引導她,可以問她:

狼外婆在哪裡?小兔在哪裡,小鳥在哪裡?

你有沒有看見一隻小鴨子!

小動物們的表情是什麼?是不是很吃驚?

什麼是吃驚呢?是不是嚇一跳,我們來做一個嚇一跳的表情吧!

如果是3歲的孩子,你需要問他:

是誰的吃飯時間?

他們吃的是什麼?

大家為什麼嚇一跳?你有沒有被嚇一跳過?誰嚇唬你的?

你能數一數圖中有多少個動物嗎?

努力讓孩子關注到畫面傳達的內容,情節,氛圍等細節。認字反而不是重要的事。

l 3-5歲,感知體驗與理解加工能力,

這個感知是感知什麼?感知情緒與思想,這才是閱讀書籍中的重要培養目標。因為接下來的小學中學漫漫大語文的考試路上,一定會出現的題目就是

「這段話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中心思想?」

而孩子到3歲,開始有同伴社交需求,表達需求,也有更好的共情能力了。

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 Allan N. Schore 研究稱:

人類的大腦皮層在出生後增加了其最終 DNA 總量的 70%,而大腦容量的擴張直接受早期豐富的環境和社交體驗的影響。

所以,感知和共情非常重要,感知到圖書傳達的情緒和思想,才是一本書能夠完全進入孩子生活的重要內容。孩子愛看的書,必然是能夠調動他們情緒或思想的書,讓他們容易產生足夠強大的共情心理和同理心理。

你想想,男孩們喜歡奧特曼,女孩喜歡索菲亞,是不是都是有道理的,只是我們家特殊一點,喜歡的是宋徽宗。

所以為什麼要看那些名家的作品?名家的作品有大量豐富細膩的語句,能夠把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片段寫得非常精彩,讓人很容易通過抽象的文字在頭腦中形成具體形象的事物印象,將這些印象同兒童本身的生活經歷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裡的一段文字:


《不一樣的卡梅拉》我想有顆星星

「快看!孩子們」皮迪克指著天上的星星說,「在我們的正前方的星座,像不像一直雄赳赳的大公雞,再看它閃閃發光的爪子,就像鑲滿了鑽石的尖刀,隨時準備與敵人一決高下,這個星座負責驅趕黑夜,迎接太陽……」

孩子一聽就會想到一隻長著閃閃發光爪子的大公雞的「具體畫面「」!為什麼呢?因為寫得詳細,具體。所以他們能馬上勾勒出一隻具體的大公雞形狀。

但是,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段話裡有他不能理解的詞彙,比如星座,比如雄赳赳

如果孩子沒有仰望野外清晰的夜空銀河,他會對星座為什麼會像公雞產生疑問,

如果孩子沒見過真實的兇猛大公雞,那他也很難對雄赳赳,一決高下,產生勇猛的共鳴。

這會因此,兒童只有見識的夠多,觀察得夠細,對真實環境有過一些體會,才能徹底理解這段描述的情緒和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

這個階段介入指讀的方式,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完成漢字的圖音結合,我這裡說的是圖音結合,不是字音結合。

對孩子來說,他的記憶方式是圖形記憶,這種識字方式,是目前我了解的識字方式中,最人畜無害,啊,呸!母子和諧的識字方式了。

l 5-7歲,自主吸收和擴大詞彙量的能力

自主吸收和擴大詞彙量,這個階段,拼的就不是家長了,拼的是孩子了。

不是,也不對,孩子是什麼樣的,家長還是決定因素,有的人就是會生,能生出來一個天賦好的,咱們也只能看著羨慕。

學的好的孩子,分2種,一種是學的快,就是有些孩子記憶力好,理解能力高,所以學的特別快;還有一種是學的好,這種孩子注意力專注,性格認真。

在5-7歲的時候,孩子到底怎麼樣在家長不全程陪同的時候,還有興趣去主動翻看書呢,

有幾個切實有效的辦法「

利用孩子的興趣點,引導至相關圖書閱讀,並且鼓勵或者培養孩子的興趣點拓展和衍射

舉例說明,朋友家的男孩很喜歡玩植物大戰殭屍遊戲,我送了一套中少社改編的《植物大戰殭屍》系列爆笑漫畫,後續孩子除了爆笑漫畫,又看了成語篇,百科篇,歷史篇,然後愛上百科,後續又開始看十萬個為什麼,再後來,就看朋友開始買DK兒童了。

蝌蚪的興趣點,也差不多,她對古文的興趣,在讀古詩階段並沒有什麼特別,

但是,有一次看了一套漫畫國寶,裡面介紹了一些知名字畫,於是開始對宋徽宗感興趣,

然後從宋徽宗看到宋朝,從宋朝看到宋詞,從宋詞看到蘇軾,從蘇軾看到古文觀止,世說新語。

進而到古代史。

我能做的就是她提出問題後,幫著她一直找答案,找資料。宋徽宗為什麼最喜歡是清明上河圖而是千裡江山圖,這些圖在哪裡,陝博的何家村寶藏的主人是誰。

我們也幹過2天往返千裡,就為了去看一個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看完在博物院門口吃碗鴨血粉絲湯這種事。

第2個階段裡面,我們提到理解能力,那孩子不理解的怎麼辦呢?幼兒階段的兒童讀物,基本都是兒童作家用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去描述, 插畫師也會儘量還原文字描述的畫面,幫助孩子理解,但是隨著孩子長大,識字量的增加,家長慢慢就要學會放手,不要再事無巨細的詳細解讀文字,而要讓孩子自己去閱讀和體會了。

你比如說下面一段文字:


小雞們像拾穗者一樣在地上撿著麥粒,高粱,榛子,松子,還有結了霜的蘋果。

孩子會想到大家一起在地上撿著食物的「具體畫面「」!為什麼呢?因為寫得直接,具體。

畫面裡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小雞們打著燈,彎腰從地裡揀拾著食物,所以即使不知道麥粒和高粱是什麼,從松子和蘋果,他們也知道這是在地上撿吃的。

但是,這裡面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彙,比如拾穗者,一定會對他理解這段話的情緒和氛圍有阻斷。如果他沒有看過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拾穗者》,沒有參與過農村秋收,也就不能get到,農婦們在田間辛苦找尋著那一點零散的,僅剩的糧食,那種疲憊而心酸的情緒。

故事後面的走向,確實在強調小雞們沒有多少收穫。

l 7-9歲,學會積累並運用好詞好句的能力

常用漢字大概也就3000字,不管你雞娃與否,在小學階段教材要求絕對能達到3500的水平,3500字的詞彙量,已經夠用來表達平常生活中的場景了,但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掌握不了如何自如運用的法門,為啥?

因為字詞不是死的,它最終需要成為我們用來記錄生活體驗人生的一個重要工具。

它是一個工具!

這也是閱讀的最終目的,閱讀和識字,都是工具,都是帶有目的性的。孩子必須把這些看到的書,看到的句子,跟自己的生活,跟自己的感受相結合,然後再去表達運用。否則,閱讀終究只是閱讀而已。

怎麼結合,怎麼運用呢?

首先,閱讀的時候,可以適當進行關鍵詞訓練,比如帶目的性的提問,

這一段講了什麼?

這本書講了什麼?

找出人物,地點,動詞,形容詞,量詞....

找出人物描寫,動作描寫,情節描述.....

那怎麼結合呢?第一條件是,他讀的書夠豐富了,第二條件是,他生活中生活體驗夠豐富了,寫作能力出色的孩子,除了閱讀量可能很大,很大程度也是經歷的夠豐富。

有趣的事,有趣的人就算用最平實的語言描述,也不會枯燥。

所以除了看書,提示孩子生活常識積累和生活場景經歷是關鍵,

這也是家長能做的最後一步了, 我個人的美好願望是,9歲以後,在閱讀和寫作這個事上,就可以放手再也不用管了....

但願,美好願望可以達成吧!

相關焦點

  • 響象智能書櫃:3歲的幼兒不識字,真的就不能閱讀了嗎?
    響象智能書櫃:3歲的幼兒不識字,真的就不能閱讀了嗎?響象智能共享圖書櫃是一種無人值守智能圖書櫃,由軟硬體系統組成,通過線下智能圖書櫃+微信小程序+物聯網+雲端閱讀大數據,實現24小時自助借還。主要特點包括:1.
  • 幼兒識字閱讀經驗貼-1:2歲指讀/3歲識字/5歲雙語自主閱讀
    ,分別為:《啟蒙閱讀的能力培養》《英語分級閱讀的經驗分享》《古文啟蒙的入門訣竅》當然最重要的意義是,給看著小妞逐漸遠去背影的老母親一點慰藉吧。先說下,為啥總有人詢問我,如何帶孩子讀書,這裡面有2個原因:一,利益相關,我曾經數10年都在幼兒出版相關工作,比如繪本創作,幼兒圖書報刊編輯,做策劃編輯,報紙執行主編,幼兒園教材教研編寫,也是國內比較早期的一批兒童插畫師,合作出版社大概有十幾家。
  • 繪本是識字工具嗎?淺談親子閱讀中的指讀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親子閱讀時,到底要不要指讀。首先我們了解一下,什麼叫指讀?指讀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用手指隨著文字移動,邊指邊讀。有人會說我家孩子最近對文字特別感興趣,剛好繪本上有字,我用指讀的方式,孩子既閱讀了繪本又認識了文字,不是正好一箭雙鵰嗎……實際上,我完全不建議閱讀繪本時用指讀的方式。
  • 把握好幼兒前閱讀前識字的「度」
    早期閱讀是學前教育必不可少的課程,是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與小學語文(特別是低年級識字、閱讀、書寫)教學活動有密切聯繫,對幼兒今後獨立閱讀和未來學習與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 孩子還不識字怎麼閱讀?家長需要知道的不識字幼兒的啟蒙閱讀法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針對孩子還不識字的時候進行的啟蒙閱讀。啟蒙閱讀一般在指的是孩子在嬰幼兒到幼兒時期,父母對孩子進行的繪本閱讀。它在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影響。"小小的種子進入幼兒的心靈後,在漫長的歲月曆經各種經驗與思索的過程中發芽、發展以及成長",這是著名的繪本理論家松居對繪本的作用所進行的解釋,這裡的種子就是繪本。
  • 從零開始的中文識字和自主閱讀怎麼破?嘔心瀝血的經驗全分享!
    我和她學到了不少的技巧,而且現在Suki的中文識字開始上路,也是因為雲璟推薦了「思展基礎500字」給我,姐妹倆都享受其中。我請求她和我的讀者們多分享這些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巧的是,她已經寫過了非常詳細的「中文自主閱讀經驗全分享」(之前發表於公眾號:合璧兒),這篇文章很有價值,我看完以後對孩子的中文啟蒙更加胸有成竹了,相信也會對你有用!
  • 周兢:早期閱讀不等於早期識字,培養幼兒閱讀習慣有法可依
    早期閱讀,不等於早期識字在人們普遍比較重視兒童語言學習和早期閱讀的時候,社會上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認識,主要是將早期閱讀和早期識字等同起來,用識字來代替閱讀,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和做法。我們要強調的是,早期閱讀不等於早期識字,更不等於把大量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學習的識字活動。
  • 幼兒閱讀的好處及重要性: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如果父母幫助孩子從幼兒開始喜歡讀書,孩子上了學有一定識字量後,就可以自己獨立閱讀大量書籍,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這對於孩子將來的成才及各科學業成績,都至關重要。要讓孩子喜歡上看書,挑選非常重要。選書時注意兩個原則,一是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二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因為嬰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角色、背景和題材都應該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
  • 幼兒閱讀的好處和重要性
    如果父母幫助孩子從幼兒開始喜歡讀書,孩子上了學有一定識字量後,就可以自己獨立閱讀大量書籍,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這對於孩子將來的成才及各科學業成績,都至關重要。要讓孩子喜歡上看書,挑選非常重要。選書時注意兩個原則,一是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二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因為嬰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角色、背景和題材都應該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
  • 孩子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就別談自主閱讀了
    對於幼兒中文啟蒙,特別是學齡前孩子家長們來說,先識字還是先學拼音這個問題向來眾說紛紜:有的孩子家長驕傲的說,我們家孩子就喜歡識字,兩歲多就識上千字了;有的家長說過早識字會影響想像力;還有的家長說先學好拼音吧,這樣就可以自己看注音書了;也有的家長說學拼音會和英語字母混淆,結果兩個都學不好…
  • 幼兒喜歡閱讀和不喜歡閱讀,讀完幼兒園後到底差距有多大?
    對於幼兒閱讀問題,家長們存在不同的看法。家長1認為:幼兒閱讀應該從小做起,抓住孩子語言和行為發展的關鍵期。家長2認為:我家孩子才2歲多,不認識字怎麼閱讀嘛!家長3認為:我給孩子買了很多卡片和繪本,平時有時間就給孩子讀。
  • 自己閱讀等於自主閱讀嗎?【走出親子閱讀的誤區】
    絕大多數的家長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是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還是認為親子閱讀只是為了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幫助孩子在小學之前達到一定的識字量,而且有一些家長會認為大班的時候我開始學習拼音孩子就可以自己閱讀表面看起來孩子好像是在閱讀,實際上卻是在拼拼音,根本沒有閱讀的流暢性也沒有閱讀的樂趣。這樣是自主閱讀嗎?不是。
  • 識字的精髓在於「回歸閱讀」
    研究顯示,3-6歲是幼兒識字的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內幼兒的識字效率較高,記憶效果也好。選擇一種科學的早期識字方法,讓孩子抓住3-6歲這個識字關鍵期儘早識字、大量閱讀,是家長能為孩子做出的好選擇。對幼兒來說,興趣的重要性就更為明顯。由於3-6歲幼兒有意識記憶的能力較弱,無意識記憶佔主要地位,而無意識記憶的產生和保持是以興趣為基礎的。只有採用科學的方法,激發幼兒的識字興趣,才能讓孩子輕鬆愉快地識記漢字,開始大量閱讀。
  • 親子閱讀要怎麼做?
    所以選擇繪本應該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去做選擇,而你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東西,這個只有家長你自己清楚別人的推薦是建立在自己的喜歡和感受上,並不代表孩子會喜歡經驗可以借鑑,但不要照搬。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多讀,讀多了就知道怎麼做,就會形成一種經驗知道自己需要選擇怎麼樣的,在親子閱讀上無需聽別人說什麼,而是去找到自己的感覺慢慢就知道孩子愛看什麼繪本了 親子閱讀會帶來什麼好處?
  • 親子閱讀——黃石井後小學附設園幼兒親子閱讀活動報導
    親子閱讀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習興趣,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增廣見聞,培養想像力,養成獨立思考能力,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筋思考問題
  • 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方法策略、實戰經驗和所需書單
    其實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還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今天這篇,咱們就把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這件事聊透。什麼是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是指孩子在有了一定識字量和閱讀量的基礎上,能夠獨立積極的選擇自己愛看的書,並通過讀字來閱讀理解書中內容的行為。自主閱讀和親子共讀有哪些區別?
  • 親子閱讀做得很好,但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肯自己拿起書來看
    對孩子自主閱讀的渴望,藏於每個伴讀家長心中。親子共讀做得再好,你也只覺自己是個苦苦栽培徒兒的師傅,唯有哪天孩子自個拿起書順順溜溜看下去了,才頓感欣慰,鬆口氣道:「這傻徒兒,總算是領進門了。」:)因為我們都清楚,自主閱讀也是自主學習的基礎,一個能捧著書安安靜靜看半小時的孩子,會把同樣的專注投射到課業表現上。可是,怎樣才能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呢?
  • 早期閱讀 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
    有些孩子適應能力慢,又沒有閱讀經歷,課上跟不上老師講課的步伐,課下不能理解作業題目要求,考試時難以清楚地將自己的答案表達於卷面上,惡性循環,步步落後。因此,樹立早讀觀念,為孩子入學學習鋪平道路已迫在眉睫。
  • 識字多不等於閱讀理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是這樣的
    今天親貝網小編在寶媽群裡看到有位媽媽感嘆:鄰居家的孩子,2歲就識字,還會說好多英語單詞,4歲會背好多古詩,結果上了一年級,卻連最簡單的看圖說話都完不成。另個媽媽接上了:識字多不等於閱讀理解,孩子早期需要的是父母親子閱讀,可不是簡單的認幾個漢字。這下可熱鬧了,有人問:孩子到底幾歲開始閱讀呢?
  • 天鵝閱讀:你知道親子共讀在幼兒教育的意義嗎?
    對於已經能夠識字、能自行閱讀、小學階段的小朋友,家長仍然要維持親子共讀的習慣,因為陪伴學齡後的孩子閱讀,才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關鍵!親子共讀不僅限於學齡前很多家長聽到我這麼說,都驚訝地張大了嘴:不會吧!都自己會看書了,還需要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給他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