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做得很好,但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肯自己拿起書來看

2020-09-05 情商媽媽

對孩子自主閱讀的渴望,藏於每個伴讀家長心中。

親子共讀做得再好,你也只覺自己是個苦苦栽培徒兒的師傅,唯有哪天孩子自個拿起書順順溜溜看下去了,才頓感欣慰,鬆口氣道:「這傻徒兒,總算是領進門了。」:)

因為我們都清楚,自主閱讀也是自主學習的基礎,一個能捧著書安安靜靜看半小時的孩子,會把同樣的專注投射到課業表現上。

可是,怎樣才能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呢?

下面我就結合教育研究的成果和自己經歷,分兩步來為你解讀:

第一步 解讀「自主閱讀」的3個標準,對照3個標準,孩子實現自主閱讀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你就一清二楚;

第二步 解讀家長具體怎麼做,可以幫孩子具備這些能力。

01

認清「自主閱讀」:3個標準

說到「自主閱讀」,你會想到什麼?

你的腦海中,或許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孩子獨自捧本書看,不再需要父母陪伴。

那我要多提幾個問題咯:

假設孩子不懂文字,他只是獨自翻看圖畫,還算「自主閱讀」嗎?

假設孩子讀著讀著,走過來問你問題,還算「自主閱讀」嗎?

現在,你腦海裡的畫面是不是變得不那麼確定了。:)

究竟該如何界定「自主閱讀」呢?

北大新閱讀教育研究的結果是:

「自主閱讀」,不是我們想像中,孩子完全不與家長互動,獨立地讀懂整本文字書。持有這樣的誤解,會讓你錯誤地覺得,自己孩子從來就沒有「自主閱讀」過!

區分親子閱讀和自主閱讀,一個基本原則是:

閱讀活動由誰主導。

由孩子獨立進行、自主掌控的閱讀活動,就是「自主閱讀」。

教育研究者將其總結為3個標準:

1、我想讀

孩子有閱讀及在閱讀中提問的意願,主動進行閱讀活動,不需由他人驅動或監督。(所以,孩子獨立閱讀途中有主動提問,依然屬於自主閱讀哦)

2、我能讀

孩子能自己選閱讀材料,獨立從閱讀材料中獲取信息,不藉助他人講解和轉述。

信息既包含文字也包含圖畫,對識字量足的大齡孩子來說,獨立閱讀文字是自主閱讀,對識字量少的低齡孩子來說,獨立讀圖,也是自主閱讀。

(所以,識字量不是自主閱讀的必要條件,獨立啃文字書是自主閱讀,獨立讀圖畫書也是自主閱讀,階段不同撰取信息不同而已)

3、我持續讀

孩子能相對長期地進行閱讀活動,並從中持久受益。(所以,孩子偶然獨自讀了本書,還不能稱為具備獨立閱讀能力哦)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34;的定義更加清楚了呢?

只要達到這3個標準,就說明你的孩子已經開始自主閱讀。

02

邁入自主閱讀:3個方法

對照上面3個標準,我們不難發現,實現自主閱讀需要具備的幾種能力:

「我想讀」,對應的是閱讀興趣;

「我能讀」,對應的是閱讀信心;

「我持續讀」,對應的是閱讀習慣。

那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孩子具備這幾種能力,順利邁入自主閱讀!

方法1 給孩子選書權(我想讀)

自主閱讀很重要一點是,孩子主動進行閱讀活動。

孩子的主動,八成從興趣開始,閱讀興趣的起始點在哪裡?選書。

想過渡到自主閱讀,得從允許孩子自己做些基本小事開始,比如自己決定讀什麼書,自己找到,自己打開。

以興趣為起點,先實現「我想讀」!

(例子中說的是大些孩子的文字自主閱讀,低齡孩子同理,欲培養自主閱讀,請允許孩子挑自己喜歡的圖畫書,哪怕他挑的不是經典獲獎作品)

方法2 給孩子讀的主導權(我能讀)

孩子選好書,打開了書,接著是什麼?當然就是自己讀下去啦。

很多家長有誤會,覺得孩子讀不下去,是因為識字量不夠。

前面我們已經破解這個誤會,讀文字是自主閱讀,讀圖也是自主閱讀。即使是不識字的低齡孩子,依然可以獨立完成圖畫書的閱讀。

那麼,讀下去主要受什麼影響?是閱讀信心。

一個孩子能從自己讀書中獲得成就感、自信心,他才會喜歡上自己讀書,才願意自己讀書!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親子閱讀的場景:

書拿在大人手裡,故事也是大人讀。

大人認字孩子不認字,沒法像大人那樣看書上文字。那就看畫吧?他從畫裡看到的東西,又常常和大人講的不同,而且大人往往認為,自己講的比孩子看到的更好。

你瞧,孩子看似主角,卻常常被排除在外,他不能掌控任何事。

如此,怎麼會有自主閱讀的信心呢?

所以,想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父母就要學著放手,你得把讀的主導權交給孩子,讓他成為讀的主角,從中獲得信心。

具體怎麼做?

比如,通讀之後,孩子對故事熟悉了,你就要有意識地減少講內容,多講連接詞

邊講邊問:「然後呢?接著呢?真的嗎?哇,之後又發生什麼了?」

你越講內容越少,到最後你幾乎不說內容,只負責講連接詞。

這時候你會發現,閱讀的主角變成誰了?孩子。

又比如,鼓勵孩子去尋找點什麼

哪怕從一堆文字中認出個「一」字,或者在畫面中發現一些隱藏的小細節,都很好。

千萬別吝嗇你的誇獎致辭,儘管去肯定他的小發現。

要知道,每一個自己獲得的小發現,都會讓孩子驚喜,經常體會到這種成就感,孩子就會愛上自己看書。

這就是以主導權為契機,讓孩子相信「我能讀」!

方法3 給孩子閱讀榜樣(我持續讀)

實現「我想讀」和「我能讀」後,孩子基本可以做到時不時自己讀書,但為了把偶然行為變成習得能力,我們還需助孩子抵達「我持續讀」。

說到這兒,我想先問問大家:

我們早上起床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你會說:

當然是洗臉刷牙啊。

那麼,洗臉刷牙是我們精心考慮的嗎?

不是的。

鬧鐘響了,你睡眼惺忪地爬起來,眯著眼睛走到洗手間,左手拿牙膏,右手拿牙刷,擠出來,往嘴裡一塞,就開始刷牙。

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大腦根本不用思考,因為習慣了。

習慣怎麼形成的呢?

第一步 看到別人這麼做,比如爸媽刷牙,自己也學著刷;

第二步 爸媽的提醒,起床要刷牙哦;

第三步 爸媽的讚賞,寶貝自己能刷牙了,真棒!

這就是說,孩子至少要有個模仿對象,然後不斷地重複刺激,大腦才會形成固定迴路—習慣。

所以,建議大家:

1、與孩子商量一個固定時間作為每天的閱讀時間,不用太長,10分鐘20分鐘都行,貴在堅持;

2、給孩子樹立榜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固定閱讀時間,孩子讀書,你也讀讀自己喜歡的書。爸媽愛看書,孩子更容易養成閱讀習慣。

以榜樣為帶動,助孩子養成習慣,最終實現「我持續讀」!

以上就是自主閱讀的定義和方法。

看完之後,你內心的疑惑有沒有變得更清晰呢?

我猜,此時此刻,仍會有家長半信半疑地問:

「自主閱讀真的這麼簡單嗎?只要孩子自己選書,每天堅持自己讀一讀,哪怕讀不懂文字只讀圖都可以?」

是的。

孩子真正的自主閱讀,都是隨意的、自由的、沒有各種要求懸在頭頂的。如果我們能調整要求,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會更加順利。

不用擔心這樣「降低」要求,孩子自主閱讀有沒有收穫。

你若把孩子的自主閱讀當成語文考試做閱讀理解題那樣功利,的確沒有想像的收穫。

但如果你把閱讀看成一個有益孩子人生發展的終身習慣,那麼用心引導、輕輕放手,給孩子獨立自由閱讀的時間,就是幫了他大忙!

參考文獻:

《如何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

《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探究》

《中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探究》

相關焦點

  • 自己閱讀等於自主閱讀嗎?【走出親子閱讀的誤區】
    我做親子閱讀推廣已經快七個年頭,公益故事會也做了上千場,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隨著繪本的普及和大眾認知的加深,親子閱讀的概念也漸漸深入人心。從最初的覺得買一本繪本太貴,認為這本繪本不知道怎麼講,到現在已經開始可以去熟練地挑選孩子喜歡的和適合的繪本,以及去分辨正版和盜版繪本。
  • 喵爸親子閱讀:開展親子閱讀的孩子,為什麼學習成績好?
    大家好,這裡是喵爸親子閱讀。每天一篇文章,分享親子閱讀經驗與知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 最近大概中斷了有十幾天沒有發文了,因為新的一期親子閱讀訓練營開營了,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在於你對親子閱讀重要性的認知、在於是否用心去做這件事了。你應付,孩子就應付,我們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目的就難以達到。就訓練營裡的表現來說,有些孩子每天在用心閱讀,有些孩子逐步愛上了閱讀,有些孩子始終徘徊在閱讀的大門之外。假以時日,差別會越來越大,這個是必然的。我們一直都說,我們希望要孩子愛上閱讀,不要抱著功利心。
  • 想讓孩子獨立閱讀,試試親子討論和參加讀書會
    我已經厭煩做人肉複讀機,怎麼讓孩子趕緊獨立閱讀,提高閱讀量?這每一個擔心也都是我的現狀,是我的焦慮,那些媽媽讀著書時就把字認了、愛上獨立閱讀的孩子,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我家的蝸牛小妹可以盯著文字看很久很久呢?別人家的孩子有很多,蝸牛小妹蝸牛小弟的也不算特殊,所以陪伴共讀文字書的這三月,見證了她慢慢邁開了獨立閱讀的一小步,真的是件鼓舞我的事,說不定也可以鼓舞下家有蝸牛小妹小弟的爸媽。
  • 寶寶明明困得要死,為什麼就是不肯睡覺?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麻麻,我想喝水了……」「尿尿....」「麻麻,再講最後一個故事吧。」(講得時候就不認真聽!)看得出孩子很困了,但是他總是找各種理由不睡覺,到底是為什麼啊?!◆ ◆ ◆困得要死還不睡對於小嬰兒來說:除了某些生理原因,寶寶有時候是害怕睡著後失去意識的感覺,認為睡著就見不到麻麻了。所以即使再困都僵持著不肯睡,在心理和生理反應上都做著抗爭。對於大一點的寶寶來說:先來想想我們成人對睡覺這件事的心態。「啊,忙了一天,終於要休息了!」但身為成人的我們,就那麼心甘情願去睡嗎?
  • 《閱讀手冊》:從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延伸到自己
    從而避免被外界裹挾,有自己獨立的人生。就像如今的消費主義,很多人寧願借錢也要搶一雙幾千塊的鞋。在我看來,是被外界裹挾,原因就是閱讀太少,沒有培養成自己的消費觀和價值觀。4.父母應有的「宏觀」閱讀理念,著眼全局紙質書才是高品質智慧淨化的載體(高品質),有針對性閱讀網上碎片化信息(時效性)。
  • 親子閱讀≠念故事!恆信東方幫你避開這些「雷區」
    好不容易擠出時間陪孩子閱讀孩子卻不買帳,各種不配合 為什麼明明自己讀的聲情並茂01 拿起書就給孩子讀了親子閱讀之所以沒效果,大概率是因為家長,拿起書就給孩子讀!對孩子來說,剛開始肯定是混沌的狀態,後面的故事再精彩,都聽不進去了。所以,想真正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啟發,別忘了關鍵性的一步——激發背景知識。首先,父母應提前熟悉內容,提前了解書本傳達的主要知識。
  • 「我家孩子不愛閱讀」:因為你親子共讀的方法不對
    有這樣觀點的人還不少,她們一面羨慕別人的孩子愛閱讀,一面對自己的孩子束手無策,於是給娃報各種補習班,閱讀班、作文班等等,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文的能力。那麼,被大家趨之若鶩的寫作班有沒有用呢?多多少少還是有點用的,可是,從長遠來看,作用並不大。
  • 《如何再次拿起書》:如何重拾閱讀樂趣?
    那麼這個時候人很容易就懈怠,在懈怠的過程裡可能就不會再去讀書了,這就是這本書名字叫《如何再次拿起書》的原因。所以作為一個離開體制學校的成年人來講,想再次拿起書去閱讀,這是大多數人的一個想法。但是真能夠去買了很多書,然後從頭到尾很愉快的去讀,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多讀書,這就是答案 | 海豚親子閱讀訓練營(證書班)即將開營
    最近,有很多家長私信問我:「為什麼看著別的家庭的親子閱讀既溫馨又感動,我和孩子的共讀卻很糟心毫無交流感?」「閱讀選書無根無據,到底該怎麼給孩子選書才能真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給孩子讀書完全就只是單純講故事,毫無閱讀技巧,親子共讀全看緣分。」
  • 親子閱讀分享稿
    首先,非常感謝圖書館開展這次親子閱讀活動,也很感謝幼兒園和班級老師的鼓勵和信任,讓我和女兒有幸參與其中,我們受益匪淺。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幾點感悟:一 做一個讀書給孩子聽的爸爸媽媽,越早越好,當然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我們都知道猶太人被稱為最喜歡閱讀的民族,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會在書上塗抹蜂蜜再給幼兒啃咬。
  • 陪伴閱讀共成長 | 選對書,親子閱讀更美妙
    小愛家嬰幼兒託育中心 熊妍:《選對書,親子閱讀更美妙》親愛的家長朋友,大家好:我是小愛家嬰幼兒託育中心的熊老師,很高興利用這個時間和大家一起談一談「親子閱讀如何選書」這個話題。大家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但是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卻有不少困惑:我該如何挑選書籍?
  • 這樣做,讓親子閱讀更有趣
    對於學齡前的小朋友來說,親子閱讀的過程是否具有足夠的趣味性,決定著孩子能否愛上閱讀。親子閱讀,不一定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如何去閱讀,而是用快樂的經歷讓孩子越來越渴望閱讀。這種渴望,終將成為孩子一生的財富。如何為親子閱讀時光增添樂趣?
  • 從親子閱讀到讓孩子自主閱讀,父母只需這樣做
    常常聽到身邊的家長,有這樣的困惑:「天天帶著孩子讀書好累啊,一個故事能讓我講上七八遍,都快變成『複讀機』了……有什麼辦法能讓孩子自己看書呢?」「從小給孩子讀書,可為什麼上小學了仍然不能自主閱讀?」「現在都上二年級了,讓他自己讀書,不讀。
  • 為什麼要加強孩子的閱讀?優秀的人,都有足夠的知識積累
    不少的父母都不太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覺得孩子還小,等到大一點了自己就知道多看書了。其實,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是越早越好的,從小就應該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即便是學齡前的孩子,不認識字,也可以通過繪本看圖倆增加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親子共讀,也能增加孩子和父母的感情。
  • 把握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從親子閱讀開始
    0-6歲是閱讀的黃金階段,7-12歲是白銀階段,12歲以上就是青銅階段了。在白銀階段,想要改變一個孩子的淺閱讀狀態,必須要改變的其實是他閱讀的素材,如果一直只給他看故事類的課外讀物,同時還想要他改變只看故事情節,不關心人物的這種閱讀習慣,其實是基本上不可能。因此,親子閱讀尤為重要。
  • 4大原因8大方法,讓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針對這個問題,如果還未學拼音的孩子,主要還得靠家長帶著親子閱讀,等孩子的識字量達到一度程度後,再引導孩子自主閱讀。如果是已經學過拼音的小朋友,識字量也有了一定積累,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儘量購買帶拼音的故事書,偶有不認識的字,孩子自己可以拼拼音,就能夠順利地閱讀。孩子只要閱讀沒有障礙,能夠從閱讀中體會到快樂,他就會願意閱讀。
  • 親子閱讀: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培養愛讀書的孩子,讓孩子因書受益
    如今的孩子很幸福,記得我小時候僅有一個繪本,且大部分書頁都粘上了膠布,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當下有很多父母說:孩子對繪本不感興趣,坐不住,不愛閱讀。那麼家長們,你們是否掌握了正確的親子閱讀的心態和方法呢?
  • 親子閱讀如何做:把握兩大「關鍵因素」,尊重孩子的節奏
    有的是從孩子能坐得住開始培養,有的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甚至有的在孕期就進行了。不過不管從何時開始,關於「親子閱讀」這件事,很多父母在實踐過程中有著太多的困惑與崩潰,比如:「我給孩子讀繪本,可是他小動作不斷,有時甚至直接跑開!」「這本故事書我都重複讀了好多遍了,但孩子就是只讀這一本。有那麼多書,就偏偏只要重複讀這一本!」
  • 親子閱讀,我這樣做
    我從孩子三歲開始堅持親子閱讀,現在孩子九歲了,我們還在堅持睡前閱讀。我想用這六年的經歷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是怎麼做親子閱讀的?我最想推薦給朋友們的一本書。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家庭的親子閱讀也會各不相同,我只是針對自家情況進行分享,如有不當,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想讓孩子放下手機,你得用好親子閱讀三大策略,照著練很有效
    這就是我們要堅持親子閱讀的原因。而想要做好親子閱讀,我們又該注意些什麼呢?1.親子閱讀三原則想讓孩子愛上閱讀,最關鍵的一點是你要給孩子營造閱讀的氛圍。如果你家裡沒有書,還想讓孩子愛上閱讀是不可能的。對照孩子的年齡,多買些孩子能讀懂的書,並且讓他在書籍的封面寫上名字,讓孩子做書的主人。在美國說到最傳奇的總統,林肯絕對算一位。因為繼母帶來的一小摞書,打開了少年林肯的視野,他也成了閱讀的受益者,最終當上了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