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火鍋店老闆為節省用油成本,專門到重慶學熬老油技術被查,火鍋店老闆為節約用油成本,專門到重慶學習老油熬製技術,回收客人食用過的鍋底油熬製後添加於火鍋湯料內。為讓客人吃不出,此店在200斤老油中添加10斤新油,反覆使用。營業20多天總銷售額達29萬多元,熬老油節省成本約10萬元。目前2名嫌疑人已認罪認罰,法院將擇日宣判。
首先要明確的是,不論你監管做得有多嚴,「天網恢恢全都是洞」這是常識,尤其是有高利潤或者高成本堆在面前的時候,指望著依靠一紙條文或者偶爾突擊檢查,殺一隻雞給全國35萬家火鍋店看,震懾效果沒那麼大。
這種潲水油背後早就有成熟的產業鏈和操作流程了。
先是用濾網把油和渣分離開,然後用100到120度進行幹燒達到油水分離,然後補充香料和新油煉製,現在有些店為了更好的分離殘渣,還有高溫衝洗步驟。
這些如果是在店裡面直接做,那一抓一個準,就像這次新聞裡面的店主一樣,所以現在火鍋店基本都不這樣操作了。
而是換了一個模式,其實這更可怕,也是火鍋行業大家心知肚明的內循環。
按照場面上的說法,火鍋店的潲水油是有環保部門認證的公司來負責回收的,因為理論上來說是不能直接把這些油倒掉的,光成都每天就產生至少700頓的火鍋廢油,冷卻後就是700頓的厚重脂膏,進了下水道就是城市地下水道系統的災難。
把潲水油給這些公司,是要交處理費的。
相反,如果把潲水油交給一些「專業處理公司」,不光不用交處理費,每公斤還有5塊錢以上的收入。這些專業公司掛著的名號,有的是把潲水油拉去餵豬,有的是把潲水油加工成肥皂、潤滑劑。
但實際上這些專業處理公司,就是專門做潲水油重新加工的作坊,重新加工以後再換個皮,轉頭再賣給火鍋店。
火鍋店主也心知肚明,但是自己責任摘乾淨了,我火鍋油處理了,我買的是火鍋油商品,哪怕最後被爆出來這種「內循環」,我也是受害者。
你看,這個循環你怎麼破解。
火鍋行業白手套,了解一下。這是你在後廚裝多少攝像頭都沒辦法避免的問題,殺多少雞都震懾不了的問題。
你看這專家,是不是理想主義空想家,根本算不清楚帳。
荷蘭皇家航空的確是從中國收購餐飲業地溝油做出的0號生物柴油,然後再處理成航空生物煤油,讓飛機可以使用。
收購的成本,是每噸2000元,哪怕不算運輸費,能交到火鍋店手裡面也就是一公斤2塊錢。
你和市面上的收油專業處理公司給出的價格怎麼比……
而且用餐飲用油來提煉航空燃油的成本大約是標準石油航煤的3倍,噱頭的成分更大,沒有經濟上的可持續性。
至於說政府補貼,那就是用全民稅收去補貼火鍋店,你讓不吃川渝風格火鍋的地方情何以堪……
所以這次新聞,其實也是舊聞,地溝油事件一直存在,而且背後產業鏈的勢力挺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