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大案:功臣一句話兩塊免死金牌變成廢鐵,朱元璋:我說了算明

2020-12-10 憶史記

丞相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是最高行政長官的代名詞,丞相制度一直延續了數千年,一直到明初期才宣告結束。

但是丞相制度在中國的結束卻伴隨著一件驚天大案:當朝宰相和前任宰相均被處死,受牽連被處死的人更是達到了三萬人之多!

公元1373年,大明集團的首任總經理(丞相)李善長退休了,臨退休前他向董事長朱元璋推薦了胡惟庸擔任右丞相之職。

胡惟庸和李善長以及朱元璋同是安徽老鄉,都曾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其中,李善長由於勞苦功高,還曾被朱元璋授予"開國第一功臣"的榮譽稱號。李善長之所以推薦胡惟庸擔任右丞相,也是因為老鄉的緣故。胡惟庸的仕途比較順利,在左丞相汪廣洋被朱元璋罷免後,又順理成章的轉了正。

雖然都是老鄉,但是朱元璋對這些曾經跟隨他打天下的老夥計並不十分的放心。雖然朱元璋的疑心很重,但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對的。

胡惟庸的野心

胡惟庸雖然有丞相之才,卻無丞相之德,他在登上了丞相的寶座後,就開始為所欲為,嘗試大權獨攬。例如,但是上奏給朱元璋的奏摺,先要經他之手,但是對他不利的,通通扣下。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還好說,關鍵是胡惟庸犯了歷朝歷代的一個大忌,那就是結黨營私。他為了搶奪朱元璋手裡的權力,大肆籠絡官員,封官許願。

老胡的獨斷專行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有一次佔城(越南)派來了使者,還帶來了貢品。胡惟庸竟然敢不跟朱元璋匯報,自己堂而皇之的接見了使者,還私吞了貢品。

這事後來朱元璋知道後大怒,立即調查此事,但胡惟庸和時任右丞相胡廣洋卻推卸責任,打算讓禮部背這個黑鍋。禮部當然不想背,於是又把球踢了回來。

朱元璋很不高興,認為這是對他的藐視,於是立即令人逮捕了汪廣洋,並且將汪廣洋貶到了海南,不久又勒令他自盡。卻唯獨對胡惟庸沒有任何處罰。

老胡見朱元璋沒有處罰他,越發的肆意妄為,本著法不責眾的原則,他開始拉攏更多的人與朱元璋對抗,被拉下水的人甚至包括了李善長及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李善長是怎麼被拉下水的呢?

原來,李存義和胡惟庸是兒女親家,關係不錯,胡惟庸通過這層關係不斷的向李善長遊說,李善長無奈之下默認了,並且說了一句後來成為罪證的話:"我老了,等我死後,你們願意幹嘛幹嘛"。

胡惟庸之所以想要拉攏李善長,一是因為李善長作為元老級人物,在朝廷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二是李善長手裡有兩塊朱元璋發的免死金牌,雖然胡惟庸不能拿來用,但是只要老李不死,他胡惟庸就有最大的幫手。

但是老胡和老李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免死金牌是朱元璋發的,朱元璋說好使就好使,朱元璋說這是廢鐵,那就真的是廢鐵。

免死金牌這玩意就好比一張支票,而發行這張支票的銀行則是皇帝本人,銀行說你的支票過期了,你又能有什麼辦法?

朱元璋的計劃

胡惟庸認為他將是笑到最後的那個人,而朱元璋不過如此。歷史和事實證明胡惟庸很幼稚,張士誠、陳友諒、王保保,哪個不比胡惟庸厲害百倍?哪個又在朱元璋面前笑到了最後?

能做到左丞相的人智商居然這麼的低,也實在是讓人費解。這種人怎麼配做朱元璋的對手呢?

事實上朱元璋對胡惟庸的行為不可能沒有耳聞,但是朱元璋卻任由胡惟庸胡來,這實在是不正常。大凡有著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權力的熱愛,如果有人從中作梗,那這個人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有道是"欲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朱元璋大概也是這樣想的。朱元璋之所以無動於衷,是因為他在等待時機 等待一個可以徹底致胡惟庸於死地的時機。

這個時機很快就來了,一天,胡惟庸的兒子乘坐馬車外出遊玩,本是件高興的事情,不料卻樂極生悲:他兒子小胡從馬車上掉了下來,車夫來不及剎車,馬車從小胡身上壓了過去,還沒來及送到醫院,小胡就去世了。

胡惟庸聽說此事後悲痛不已,竟然把他兒子的死歸咎到了車夫身上,下令處死了車夫。朱元璋聽說此事後,要求胡惟庸必須當面就此事做出解釋。胡惟庸儘管大權獨攬,飛揚跋扈,但是他還不敢公開違背朱元璋的旨意。

於是他只好戰戰兢兢的去見了朱元璋,一見朱元璋就大倒苦水:自己的兒子是多麼的孝順,自己失去了兒子又是多麼的痛苦等等。

朱元璋是一個不喜歡廢話的人,面對胡惟庸的喋喋不休,朱元璋只說了四個字:"殺人償命!"。胡惟庸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但是故事遠還沒結束。

斬草除根

胡惟庸被處死後,昔日裡他籠絡的那一批官員也都倒了黴。當時有關部門向朱元璋報告,稱胡惟庸及其黨羽有謀反的意圖,而胡惟庸的黨羽多達三萬人。

朱元璋是一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人,他在聽完匯報後,並沒有對這個數字吃驚,而是很自然的說了一句:"那就都殺掉好了!"。

對於李善長,朱元璋並沒有過多為難,只是把他全家都搬到了崇明島。如果認為朱元璋真的不想殺李善長,那就大錯特錯了。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狠的人,他之所以暫時不殺李善長,是因為:第一,老李手裡是有他親自發的免死金牌的,而且是兩張,如果這時候殺了老李,那就等於打了他自己的臉。

第二,老李和他是兒女親家,朱元璋不能不顧及這一層關係;第三,最重要的是李善長在當時罪不至死,殺他同樣需要理由,時機還不夠成熟。

時機很快就來了:李善長和他的全家被朱老闆趕到崇明島後,住的是破舊的房子,時常漏雨。老李又不懂泥瓦匠,只好向在附近的湯和借人,湯和非常爽快,當即派了300名士兵過去幫助李善長修繕房屋。

但是湯和隨後就報告了朱元璋,而此時,李善長的一個親信因為犯法被抓,在獄中經不住嚴刑拷打,供出了老李和胡惟庸的過往細節,包括老李對李存義說的那句話,甚至編造了老李想要謀反的謊言。

朱元璋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立即下令,以私自調兵、意圖謀反的罪名將李善長逮捕入獄。罪名是有了,但是要殺老李還是不那麼容易,畢竟老李手裡有免死金牌。

令老李意想不到的是,朝廷上下聽說李善長被抓,紛紛檢舉揭發李善長的"罪惡行徑",甚至連八竿子打不著,主管天文氣象的欽天監也插了一腳,主管欽天監的官員上奏說:近日來夜觀天象,星辰有變,需要殺一個大臣免災,而李善長就是現成的。

於是李善長被滅九族,只有他的兒子李琪因為是駙馬而躲過一劫。至此,這場慘劇宣告結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前面我們提到過,朱元璋對於權力可以說是無比熱愛,絕不容任何人挑戰和染指。而胡惟庸和李善長被殺,也絕非是因為要謀反。謀反一說根本站不住腳,李善長和胡惟庸手裡根本就沒有兵權,拿什麼謀反?

所謂的謀反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朱元璋真正的目的並不是要剷除胡惟庸和李善長,而是要消滅延續了數千年的丞相制度。因為在他看來,丞相制度才是他通往權力巔峰最大的絆腳石。

胡惟庸被處死僅僅一個月,朱元璋就下令撤銷了丞相和中書省,這下朱元璋可以大權獨攬了。

但是因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朱元璋的工作量急劇上升,全部的奏章都要他一個人批,從早忙到晚,沒有休息日。但對朱元璋這樣的工作狂來說,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但是歷史卻和朱元璋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明朝中後期出現的內閣大學士比任何一個朝代的丞相權力都要大。

歷史規律是不容違背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歷史規律辦事,必將自食其果。

相關焦點

  • 皇上賜給功臣免死金牌,他看了3天3夜,突摔地上說:這是在逼我造反
    皇上賜給功臣免死金牌,他看了3天3夜,突摔地上說:這是在逼我造反 在眾多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情節,皇帝賞賜給一些有大功勞的功臣一塊「免死金牌」,又名「丹書鐵劵」。是古代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憑證,是封建王朝特權的一種象徵,這一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
  • 免死金牌可以免死,當遇到尚方寶劍誰說的算,主要看皇帝的態度
    說起免死金牌,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裡看到這個。在傳統的印象中,擁有免死金牌後,犯罪之後不用被處死。很多人擁有這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和免死金牌相對的就是尚方寶劍。擁有尚方寶劍的人,可以說先斬後奏,可以斬殺任何人。那麼問題來了,當尚方寶劍遇到免死金牌的話,誰說的算呢?
  • 開國功臣被殺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清楚上面5個字
    起初,朱元璋不過是郭子興手下的小卒,不過後來卻成功逆襲,最終於1368年還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成功離不開如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這樣功臣的大力輔佐,不過他在坐上龍椅後卻對那些有功之人揮起了屠刀。如"胡惟庸案"就一口氣殺死了至少3萬多人,但當時其中有個涉案大臣卻多活了10年才被處決。他是誰,又為何有這樣的特殊待遇呢?
  • 朱元璋大肆誅殺開國功臣的動機是什麼?並非完全是為了鳥盡弓藏
    但朱元璋殺掉這麼多功臣也並非全是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單純的認為朱元璋是搞鳥盡弓藏那一套也並不準確,畢竟還是有功高如徐達、李文忠、湯和等善終的功臣,軍中威望極高的開國第一將徐達都能善終,只能說其他人沒能跟緊朱元璋的步伐。
  • 朱元璋問死囚:你姓什麼?死囚回答後,朱元璋:赦免,免死五次!
    朱元璋問死囚:你姓什麼?死囚回答後,朱元璋:赦免,免死五次 !在中國古代可是一個皇權至上的社會,皇帝的話是不了違背的,皇帝要你死,你就不能活,這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朱元璋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也是威信很高的,而且朱元璋也殺了許多開國功臣,能說什麼嗎,什麼也不能說,但是有一個人明明犯了死罪,但是朱元璋最後卻赦免了他,而且還給了他五次機會免死,這是為什麼呢?
  • 高官被斬首死前大呼:我有免死金牌!皇帝:不長眼,看背面咋寫的
    高官被斬首死前大呼:我有免死金牌!皇帝:不長眼,看背面咋寫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一說古代一個非常特殊的物件,叫「免死金牌」。這玩意兒現在可沒有了,畢竟咱現在是個法治社會,人人平等,不可能讓你有機會殺人放火卻不追究責任。
  • 御製皇陵碑顯出朱元璋的本色英雄,肝腸寸斷的苦難經歷,刻骨銘心
    現在都說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為了給皇太孫朱允炆,留下穩固的江山社稷,晚年不惜大開殺戒發動大獄,誅殺功臣宿將。這裡應該說所誅殺的是他的所有臣子,不論是跟他從龍的大大小小的功臣,包括以後的大大小小的各類官員,在他的統治期限內,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 通過李善長的死,就知道朱元璋鳥盡弓藏
    明初四大案也稱洪武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主導的四大案件,包括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藍玉案。朱元璋通過四大案將軍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自此明朝的中央集權及君主個人權力達到新的歷史高峰。
  • 劉伯溫為什麼死前要吃一口燒餅?其實跟朱元璋有關
    劉伯溫為什麼死前要吃一口燒餅?其實跟朱元璋有關朱元璋可以說是我國封建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從社會最底層一路爬上來,最終成為了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說到朱元璋,就要提到劉伯溫了。朱元璋能建立明朝,劉伯溫功不可沒。朱元璋是通過自己的手下胡大海認識的劉伯溫,朱元璋見劉伯溫才能突出,所以非常重視他。在劉伯溫的輔佐下,朱元璋成功地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經世致用」思想也是劉伯溫提出的,這個思想對明初新一代文風的興盛起到了奠基作用。劉伯溫具有很高的謀略才幹,也精通術數之學,可以說具有經天緯地之才。
  • 朱元璋要殺大臣,大臣卻趴在地上吃屎,朱元璋立馬說:饒他一命
    朱元璋出身於草莽,小時候受了很多苦,青年時代也受到了很多無情的打擊,朱元璋也深知百姓的嫉妒,在做了皇帝之後,一直致力於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同時由於他年輕時候吃過太多的苦,所以對於兒子們也非常寵愛,想給他們最好的生活,朱元璋非常痛恨那些不好的官員,一輩子殺了無數的官員。
  • 明王朝世代永繼,朱元璋空前加強中央集權
    朱元璋還大興文字獄和製造大規模株連的冤案為子孫削棘。朱元璋認為太子柔弱,難以駕馭桀驁不馴的功臣,他要在死前為子孫剷除障礙。太子老師宋濂,早年追隨朱元璋襄贊軍事,立有大功,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朱元璋藉故殺他,太子見老師問斬,流著眼淚替老師求情。朱元璋為了開導太子,就拿來一根滿是棘刺的木杖放在地上,命太子去拾取。太子面有難色。
  • 大明第一功臣說的這句話,換誰當皇帝都得殺,何況是朱元璋
    年少時讀書有智謀,元末朱元璋攻克滁州後,李善長投奔朱元璋,從此一直效力軍中,算是資格最老的功臣之一了。李善長其人善於調護諸將,因才用人,朱元璋任太平興國大元帥時,李善長為元帥府都事。朱元璋任江南行中書省平章時,李善長為參議,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由他裁決。後來,樞密院改為大都督府,李善長兼領大都督府司馬,升任行省參知政事。
  •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
    朱元璋稱帝後殺光所有功臣,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至正十五年(公元一三五五年)朱元璋帶領大軍渡江作戰的時候,家屬都留在和州。和州是後方基地,馬大腳親率將士鎮守,照管家眷,使軍隊作戰無後顧之憂。這是小編今天所講故事的背景。
  • 古代皇帝賜的免死金牌,真能免死嗎?若是這個罪名,照樣格殺勿論
    當然,事無絕對,免死金牌的效果是不是一定就有效果呢?還真不一定,若是持有免死金牌的人,出現了某一件事,照樣是格殺勿論。 免死金牌在漢高祖劉邦時期就出現了,它的本名並不是叫做「免死金牌」,而是叫做「丹書鐵券」,「免死金牌」相對來說,只是一個俗稱而已,方便讓人跟為直接的理解其含義。
  • 功臣的夫人對皇后說:我家不如你家!朱元璋知道後派人將她殺了
    徐達「持重有謀,功高不伐」並且「破虜平蠻,出將入相」,是明初開國功臣中功高不矜的存在,他是朱元璋的老鄉,在朱元璋回鄉招募兵員的時候就報名參加了起義軍,然後和朱元璋並肩作戰,並最終成為朱元璋身邊最得力的大將軍。當然,朱元璋也很是倚重徐達,所以徐達也一路高升,官至太傅,封魏國公。徐達有四個女兒,其中三個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其中就有朱棣的徐皇后。
  • 1390年,朱元璋為何要賜死已經賦閒在家,77歲的李善長?
    在這汗馬功勞下,朱元璋稱帝後便封李善長為左相國,宣國公、太子太師、上柱國,後來更是賜給李善長免死金牌,說以後要是發生點啥事,憑藉著這塊免死金牌,可以免李善長兩死,還可以免李善長的兒子一死。嗯,說是這麼說,但最終的解釋權還是在朱元璋的手中,不過也能看出朱元璋對李善長的器重。
  • 朱元璋設宴功臣,吃青菜豆腐平安,吃燕窩兔肉都被殺,這是為何?
    歷來每個朝代的更替,新任君王坐擁天下,在實施新的治國政策之前,總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對待與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不同的君主面對朝政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古來有宋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有劉邦殘殺功臣韓信、樊噲。
  • 朱元璋為震懾勳貴,將倆兒子以命炸船的馬三刀處死
    胡軍版《朱元璋》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時為了破壞其強大的戰船,組成了一隻敢死隊乘小船用火藥炸毀陳友諒的戰船,馬三刀獻出了兩個兒子,無一生還,而他自己則撿回了一條命。明初朱元璋授封完功臣之後,馬南山也得到了一個免死鐵券。
  • 朱元璋看中大臣妹妹,員外郎:此女已許配給人了,朱元璋勃然大怒
    再加上朱元璋忌憚跟隨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害怕太子朱標壓制不住,殺了很多功臣;廢掉丞相制度的時候,又大開殺戒。不過估計他也想不到後來會出現一個內閣吧。總之朱元璋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比較殘暴的人。在明人筆記《國初事跡》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小編下面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姑且作為談資。朱元璋打算挑選女子當宮人,他得知一個姓熊的宣撫使有一個妹妹,年輕貌美,就想選擇她。
  • 朱元璋邀請功臣吃飯,群臣紛紛誇讚,劉伯溫指著菜說大家都要死了
    後來,朱元璋帶著自己的隊伍南下滁州,一個叫做李善長的名人來拜見他,兩人一見如故,李善長也成為了他協調將士關係的法寶。1360年,朱元璋勢如破竹,已經和張士誠等人形成鼎立之勢了,這時候劉伯溫被朱元璋邀請過來,隨後被任命為謀臣。受盡了千辛萬苦和沒日沒夜的行軍打仗之後,朱元璋終於能雄鷹展翅,展現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