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幾天前有新聞報導,稱中國英語在線教育的高速增長樂壞了鄰國菲律賓人民,因為多家國內教育機構都在請菲律賓做英語口語外教。互為表裡,據說有人在宇宙中心五道口聽到人高馬大的白人老外對著手機嘶吼:「你根本不愛我,和我在一起只是為了練口語!」新聞可查,段子難辨,但都從某種角度說明了我國英語學習行業的狀況。
從 15 年前學生在教室裡聽老羅在新東方教單詞,到 5 年前人們在電腦上和外教 1 對 1 練口語,英語學習從線下升級到線上,從一對多變成一對一。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浪潮和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起,英語學習這件事也迎來了又一次革新機會,英語流利說就是這次 AI+教育浪潮中的一員。
作為專注於英語教育的團隊,英語流利說(以下簡稱流利說)不僅用語音和語義識別研發出「中國人英語識別引擎」,而且將機器學習技術和先進教程結合,打造出以用戶為中心的英語學習教程,完成了對傳統英語教學的革新。流利說創始人王翌認為,AI 對教育的革新在於「以用戶為中心,以結果為導向」。
唱吧啟發語音場景學習利器
流利說創始人王翌是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曾在谷歌美國擔任產品經理,負責雲計算和谷歌分析等產品。回國後,偶然機會王翌試玩了一下唱吧應用,他迅速發現語音已經成為很有潛力的使用場景。同時,身邊同事抱怨英語培訓學費貴且收效甚微,也給了王翌很大啟發。王翌馬上與自己的同學,同樣任職於 Google 從事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林暉、以及曾任美國 Quantcast 資深軟體工程師的胡哲人聯繫,組建了流利說的最初團隊。
在選擇英語教育之前,王翌和團隊也考慮過金融和健康行業,但是分析下來團隊認為這個行業不僅入行門檻較高,同時受政策影響較大,並不適合初創公司。相比之下,英語學習方面市場足夠大,而且用戶的付費習慣已經養成,很適合用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來提升效率,完成逆襲。更重要的是,傳統的英語學習行業效率很低,而正是這樣的行業,在數據化後才能更凸顯出公司創造的價值。所以團隊最終選擇了英語學習作為創業切口。
對於任何使用機器學習技術的公司來說,數據都是重中之重,流利說在早期階段,憑藉一招「英語跟讀」功能收集到大量語音數據,由於用戶是照著文本讀出來的,所以這些數據天生就是「標籤數據」。隨著數據量的增加,目前流利說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中國人英語語音資料庫,團隊研發的英語語音識別引擎,也是在針對中國人說英語方面最強的。「單說中國人英語語音識別,我們做的比(科大)訊飛和 Google 都要好。」王翌說道,他認為這是深入行業所帶來的優勢。
數位化學習過程 AI+教育以用戶為中心
說起英語教育,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就是新東方,這家英語培訓公司的創建經歷後來甚至被陳可辛拍成了電影《中國合伙人》。如果按照網際網路模式來劃分的話,新東方以及華爾街等傳統英語培訓機構代表的是 1.0 模式,即擁有線下實體場所,教師一對多形式進行授課,用戶一次性購買一定量的課時。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英語教育也隨之進化,近年來以 51Talk 為代表的公司成為英語教育 1.5 模式的代言人。相對於傳統形式,1.5 模式的英語教育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從一個教師面對多個學生,變成了教師和學生 1 對 1 的形式,兩者的互動更多也更私人化。
而在流利說所代表的 2.0 模式的英語教育已經完全不同於前兩種傳統的教育方案,在前者的模式下,教師已經不再直接面對學生,而是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研發為課程內容,而這些內容將通過機器學習等算法,按照學生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發送,實現完全定製化的學習。
從本質上講,前兩種英語教育的本質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固定課時的形式售賣教師的時間。即便是 1.5 模式的 1 對 1 教學,學生依舊要購買並預約教師的時間。同時,傳統英語培訓模式是過程導向,即關心教學的過程(課時),而不能保證最終的結果(一定達到某種水平)。
王翌認為,流利說對於傳統教育最大的革新,在於將整個教學過程數位化了,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得以量化。而學習過程量化後,機器學習算法就可以為每個學生制定完全私人化的學習路徑,實現學習過程的「千人千面」,可以說 2.0 模式的英語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另外,學生不用再等待教師的時間,而是可以隨時隨地拿起手機就可進行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
同時,學生的學習成果是顯而易見的,機器算法會為學生在英語上的進步打分,而流利說的人工智慧評判英語水平的穩定性更勝真人教師。目前,流利說正在推「限時達標全額退費」活動。而在未來,流利說團隊設想推出「結果付費」形式,即用戶按照應用制定的課程學習,如果未能達到制定目標,流利說將會返還學費。而要做到這些,都是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數位化呈現給機器算法。
未來的教育:產品化知識共享
當下,共享經濟成為熱潮,從單車到汽車再到充電寶,無不可進行共享,這也讓人們想到共享時,首先想到的是物質上的共享。王翌認為,知識共享才是未來教育的目標。事實上目前國內已經有公司如知乎在嘗試「知識付費」,但仍停留在傳統的 1 對 1 和 1 對多的形式,而只有將這些知識通過產品形式分享給更多用戶,才算是真正的知識共享。
流利說團隊中,除了 100 多名工程師和計算機人員負責算法和產品外,還有約 50 多人的專業教學研發團隊,公司還邀請到多媒體英語教學方面的專家 Lance Knowles 做學術顧問。王翌認為,將這些頂尖專家的經驗做成產品推送給海量用戶,徹底顛覆了傳統教育的「販賣時間」的模式,而使用槓桿效應,讓更多的人以更低的成本獲得了高質量的教育。為了加強人工智慧技術,流利說也在矽谷開設分公司,尋求矽谷方面的技術人才加盟,實現團隊「頂尖 AI 教育公司」的目標。
同時,從用戶方面的收集到的數據,又可以訓練機器學習,提高系統的水平,更好地執導未來用戶的學習。王翌透露,流利說已經和國內知名教育集團合作,後者將全面接入到流利說的英語學習和口語評測流程中,相當於前者已經為自己的英語教育數據平臺開通了新的接口。
同時,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機器人和智能音箱也成為新的硬體入口。王翌坦承目前已經有不少機器人和音箱公司找到流利說尋求合作,對於這些新的應用場景,他認為這些硬體需要的是殺手級的應用,而教育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一個。
正如流利說團隊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和人工智慧,優化了人們學習的路徑,革新了傳統的英語教育行業。在即將於 8 月 5-6 日舉行的極客公園 Rebuild 大會上,將會有更多在「AI+行業」上做出實際案例的先行公司展示自己成果,如果你有興趣,請點擊下圖中的二維碼,報名參加極客公園 Rebuild 大會。
頂樓Top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