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偏離了粳稻和秈稻之間的「一哥」爭端?只是因為更好

2020-12-19 小蝦米其林

北方人喜歡義大利麵,南方人喜歡米飯,這是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常識。以我父親為例,一個徹頭徹尾的山東人當他不吃義大利麵時會感到不舒服,更不願意請他吃米飯。

雖然據說北方人喜歡義大利麵,但也有例外,即東北人:「我們這嘎達大米飯可是賊拉香啊!」

東北不僅米飯豐富,而且味道鮮美,武昌大米、香道米等知名品牌享譽海內外,除了這些地方,只要東北當地的米飯都好吃。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土生土長和東北的人一旦離開家鄉,就會發現南方的大米和他們小吃裡的大米不一樣,而且在家裡似乎也不好吃。

那麼東北大米和南方大米有什麼區別呢?這應該從中國水稻種植的歷史說起。

粳稻與秈稻的「一哥」之爭

水稻有兩種,一種是起源於中國的粳稻(Jīng)和印度秈稻(xin)水稻。從外形上的角度來看,兩者之間有著不小的區別,米的形狀很細很圓,而米的形狀又很細又圓。

記得我以前吃過粳米第一次看了很久,超市買了一袋泰國香米,因為我發現他和我以前見過的大米不一樣:「這大米咋這麼細長?」當時,我不知道我所有的零食都是粳米,泰國香米屬於秈米。

粳稻是由粳稻生產的,在中國種植歷史悠久,古代是中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可稱為土生土長的「一哥」。北宋初期,當宋太宗決定開發江南耕地時,強調種植粳稻

發言者說,江北民扎植諸谷,江南專門經營粳稻…江北諸州),並下令粳稻應在寬闊的水域種植,不得出租。

此時,北宋前期農業生產的官方文件中沒有秈稻的記載,因為還沒有正式引入中國,所以當朝廷大規模開發時,仍然種植粳稻。

直到公元宋真宗當政,秈稻才被引進中國,並開始在福建和江淮地區種植。詳細記錄在《宋史·食貨志》

公元大中祥符……年江,淮年,浙江省出現輕微乾旱,即水田不可用,江、淮和浙江省的特使不適合稻田,……分三個路線種植

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湛城稻比粳稻具有更強的耐旱性和適應性,這兩個屬性無疑更有利於宋代農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可以在《宋史》中看到湛城稻的記錄。沾城米,又名早河、湛河,是從湛城引進福建(位於越南中部和南部)而得名的,事實上這裡的湛城稻是從印度起源的秈稻。

隨著秈稻的推廣,在中國種植的水稻逐漸由粳稻向秈稻轉變,原來屬於粳稻的「一哥」位置被秈稻奪去。

秈稻耐旱,但不抗寒,只適合在中國南部種植,隨著粳稻的邊緣化,中國逐漸形成「北麥南稻」種植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了北方人愛面南方人愛米的傳統。

粳米的「柳暗花明」證明了美味更重要

當中國普及秈稻和粳稻被忽視時,兩國中國關係密切、朝鮮和日本也吸收了相關的水稻種植經驗,並根據各自的環境特點進行了改良。

早在唐代,粳稻就被引入日本,當時日本人稱之為「大唐米」,這意味著大米是從中國引進的。

在李氏王朝時期,著名詩人許筠(1569-1618)將中國水稻品種分為許筠(1569-1618)的《閒情錄》三類

中國南方早熟緊湊型秈稻;

晚熟香潤粳稻;

早熟與晚熟糯米色白粘。

此外,書中還對插秧作了描述,《閒情錄》完成後不到另一項朝鮮農業工作《山林經濟》詳細描述了各種水稻品種和水稻追肥。可以看出,當時朝鮮的水稻技術並沒有落後於中國,但不足以改變後來的水稻種植模式,真正的轉折點是日本在現代史上的崛起。

美國的黑船開啟了日本現代化的道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習慣吃大米的日本人開始追求大米的品質,因此香溼粳稻備受青睞,成為日本的主要品種。

在這裡基礎上、日本人開始利用現代技術改良粳稻,先後培育了「越光稻」、「秋田小町」等優質粳稻品種。在日本佔領朝鮮和中國寶島之後,引進本地水稻品種,並進一步進行篩選和改良,最後培育出適合朝鮮和中國寶島氣候環境的粳稻品種。

由於朝鮮與中國東北相鄰,因此朝鮮人在中國東北中播種,在此之前,中國東北幾乎沒有水稻種植。

在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後,開始進一步推廣粳稻,就這樣,在日本人的強烈幹預下,中國一直在下降的粳稻又回到了主戰場,藉助東北獨特的自然環境生產了更多的美味水稻。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北麥南稻」,東北卻富含大米。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推廣優質粳稻品種,是基於中國基礎上的殖民和入侵,以及情況下剝削中國人的目的。

添加:

除了文中提到的粳稻、秈稻和糯米外,水稻的分類也越來越詳細,在這裡,為了方便敘述,別無選擇。例如,大米也分為早稻、中稻和晚稻,根據栽培方法和栽培地點,可分為水稻、旱稻和旱稻。

(晚上)

參考資料:

《宋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宋史》

《閒情錄》許筠

《山林經濟》

相關焦點

  • 粳稻和秈稻的「一哥」之爭,日本人為何拉了偏架?只因為更好吃
    記得吃慣粳米的我第一次在超市買了一袋泰國香米時還看了半天,因為就是發現和自己以前見到的大米都不一樣:「這大米咋這麼細長?」當時的我還不知道自己從小吃的都是粳米,而泰國香米則屬於秈稻。粳米產自粳稻,在中國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一直以來是古代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算是土生土長的水稻「一哥」。
  • 您知道秈稻和粳稻的區別嗎?
    秈稻和粳稻是由於適應不同溫度條件而演變來的兩種氣候生態型,其稻米分別為秈米和粳米。秈稻主要分布在低緯度、低海拔的溼熱地區,如:華南熱帶和淮河以南亞熱帶地區。粳稻則適於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栽培,分布範圍更廣,從我國的東北稻區、華北稻區和西北稻區,到南方的高寒山區、雲貴高原到秦嶺均有栽培。秈稻最早由野生稻演變成栽培稻的基本型,粳稻是人類將秈稻由南向北、由低緯度向高緯度引種後,逐漸適應低溫氣候下生長的生態變異型。
  • 中晚秈稻、粳稻、糯稻接下來走向如何?
    筆者以為,中晚秈稻,尤其是優質中晚秈稻向上的趨勢並沒有改變,只是這種趨勢將會轉變為平穩向上的趨勢了。  從下圖12月18日的最低收購價稻穀拍賣的成交統計表上可以看到,質量較好的主產區安徽、湖北19年中晚秈稻成交率都在70%以上,安徽的最高成交價達到了2845元/噸,加上出庫成本和運輸成本到廠價至少在2900元/噸以上,可見優質優價現象依然表現的非常明顯。
  • 2018年中晚秈稻和粳稻整體質量好於上年
    2018年新收穫中晚秈稻、粳稻質量調查情況的報告 為掌握2018年新收穫中晚秈稻、粳稻質量狀況,我們組織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8個中晚秈稻主產省區(以下簡稱省),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等5個粳稻主產省(以下簡稱省),按統一要求
  • 這20個品種脫穎而出,分獲秈稻和粳稻十大!
    為促進超級稻品種品質改良提升,加快優質超級稻品種選育與示範推廣,近期全國農技中心開展了2020年超級稻品種品質鑑評活動,H兩優991、揚粳4227等20個超級稻品種脫穎而出,分別獲評2020年十大優質秈型超級稻品種和十大優質粳型超級稻品種。
  • 您知道為什麼東北地區不種植秈稻嗎?
    東北寒地主要種植粳稻,南方主要種植秈稻,朋友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這主要是由品種特性和北方地區的收穫現狀決定的。1、秈稻具有耐熱、耐強光的習性,最低發芽溫度一般要達到12℃,主要分布在我國熱帶、亞熱帶的平川地帶,在低緯度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產量更高,生長期更短。南方的秈稻品種引到東北種植,因光溫反應強烈,常表現為生育期明顯延遲,影響安全成熟;粳稻品種耐寒性、耐弱光性更強,最低10℃就可以發芽,所以粳稻更適合在氣溫較低的地區種植。
  • 國糧局:2016年全國新收穫中晚秈稻、粳稻質量報告
    為掌握2016年新收穫中晚秈稻、粳稻質量狀況,指導稻穀的託市收購,我局組織稻穀主產省(區,以下簡稱省份),按統一要求,在收穫後的第一時間採集了中晚秈稻和粳稻樣品2838份,開展了質量集中會檢。會檢樣品均為村級混合樣品,涉及12省139市的511個主產縣(區)和黑龍江農墾總局的6個分局。
  • 研究揭示秈粳稻根系微生物組與氮肥利用效率的關係
    亞洲栽培稻分為粳稻與秈稻兩個主要亞種,它們在形態、發育與生理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徵。此前,儲成才課題組研究發現,水稻中基因NRT1.1B的自然變異導致了秈稻比粳稻具有更高的氮肥利用能力。「NRT1.1B編碼一個硝酸鹽轉運蛋白,同時也是植物氮的感受器,它可以調控硝酸鹽的吸收、轉運和同化等各個環節,秈稻和粳稻NRT1.1B具有一個胺基酸的差別,從而導致其具有不同的氮肥利用效率。」儲成才說。在自然環境中,宿主植物與根系微生物群的協調是植物生長的關鍵。
  • 市場可能出現供應緊張局面 粳稻期貨有望走高
    此地種植雙季稻時令緊張,大部分是單季秈稻種植,小部分是雙季種植,麥稻輪種。該區域近年並未種植粳稻,主要品種為常規秈稻和雜交秈稻。其中,雜交秈稻畝產較常規秈稻高約20%,種植成本明顯低於常規秈稻,其市場價格較常規秈稻低約10%,但總體收益較好。長豐縣不種植粳稻的主要原因是麥稻輪作時令緊張,粳稻生長期較長,趕不及下一季種麥。
  • Cell:粳稻緣何比秈稻更耐寒?
    2015年3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cell發表了他們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cold1基因對於粳稻(japonica水稻)的耐寒習性非常重要,cold1編碼產物能夠調控
  • 2019年中晚秈稻、粳稻質量監測報告出爐,整體質量為正常年景水平
    1月15日,國家糧食與物質儲備局公布了《2019年新收穫中晚秈稻、粳稻質量監測情況的報告》。總體上,2019年8省中晚秈稻整體質量狀況為正常年景水平;其中,河南、廣東2省整體質量較好,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6省整體質量為正常年景水平。
  • 豫南粳稻豐產栽培技術,科學措施很重要,幾個問題要上心
    近年來,隨著糧食供求關係的根本改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米消費量大幅度增加,而豫南的秈稻大量積壓,稻穀價格低,加上農資價格一再上漲,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稻積極性,因此,發展粳稻生產再次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 安徽中晚秈稻拍到2945,漲創新高
    12月29日,年內中晚秈稻最後一拍,總投放量依然保持在100萬噸左右,截止到上午11點左右安徽拍賣結束,而且價格讓人驚豔。本期安徽投放379353噸左右,成交量218132噸,成交率57.5%周比下滑近4個百分點,最高價2945元/噸創新高,成交均價2636元/噸。
  • 除秈、粳稻外,秈粳雜交稻有優勢
    水稻品種分為秈稻和粳稻品種,秈稻品種中高產的品種多為雜交水稻,口感好的品種以常規秈稻居多,雜交水稻近兩年在口感上也取得很大的突破;粳稻品種多是常規稻,極少是雜交粳稻,在食味方面較秈稻好,所以既高產又口感好的品種也有不少;還有新一代水稻秈粳雜交稻,具有極強的超親優勢,選育的品種大多具有產量高
  • 糧販:粳稻有希望,總體大漲無望
    2、秈稻 近期秈稻行情還算穩定,在剛上市時秈稻的漲幅很大,稻價達到了1.35-1.45元每斤,隨後國家也啟動了臨儲拍賣,從11月27日的拍賣表現來看
  • 刺身、壽司是日本的舶來品?揭開和食與漢食千絲萬縷的聯繫!
    我們光顧日料店時,經常會點的菜品有刺身(生食海鮮)、壽司、天婦羅、味增湯等,這些也是日本料理的經典菜品代表。品嘗美味之餘,不禁要思考日本料理的起源。看了徐靜波著的《和食》一書,很多疑問便被解開,還可以了解到和食與漢食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 很多人還是不懂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銷售的大米品種逐漸增多,包括粳米、糯米、秈稻等,不同的大米不僅營養價值不同,而且有一定的口感和口感。通常,很多人買大米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看形狀,有些人喜歡吃圓米飯,所以買的時候會選擇圓米飯。有些人更喜歡吃長粒米,所以在選擇的時候,他們會選擇長粒米。其實,大米的不同形態也意味著他們的品種不同,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食用方法和用途。
  • "龍稻"長粒耐冷 黑龍江4個粳稻品種獲中國金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別為粳稻和秈稻鑑評專家組組長,30名水稻專家經過四輪鑑評,最終選出金獎品種。會上公布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金獎名單,10個粳稻品種和10個秈稻品種上榜。獲獎的10個粳稻品種中,有4個來自黑龍江。省農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歷時11年選育的「龍稻18」,填補了黑龍江省國標一級米水稻品種的空白,成為黑龍江省首個達到國家標準的一級米粳稻品種。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寒地早粳稻優質高產多抗龍粳新品種...
    然而該稻作區生態條件特殊,種植品種為寒地早粳稻生態型,存在著生育期短難創高產、稻瘟病和低溫冷害頻發難以穩產、優異種質資源匱乏、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導致日本品種長時間佔主導地位,嚴重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該項目組在國家863和省部重點計劃支持下,從新品種選育、關鍵優異種質創新、育種理論探索與技術體系創建與完善等方面歷經20多年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