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的心裡話:我們不敢賣慘,我們並不脆弱,我們需要尊重

2020-12-05 簡客心理GAKER

最近發布了很多關於抑鬱症這個話題的視頻,有很多讀者關注我,向我諮詢一些問題,希望我能分享更多我是如何走出抑鬱症的視頻和文章內容。

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抑鬱症患者。

同時也有很多人指責與謾罵,說抑鬱症患者本來就是因為自己內心脆弱才得這個病,為什麼還要過度營銷,博取他人的同情,難道用這樣賣慘的方式,抑鬱症就能好嗎?

首先我要說,抑鬱症患者這個群體,不是心理錯弱的代表。

我們之所以患上抑鬱症,也不是因為我們脆弱。

如果抑鬱症患者真的是脆弱的一群人,那麼就沒有多少人比我們更堅強。

抑鬱症患者常年忍受著生理痛苦和心理痛苦的雙重折磨。

除了抑鬱症患者,沒多少人能夠體會到長期失眠是怎樣一種痛苦,沒多少人能夠體會到長時間承受焦慮和恐懼是怎樣一種痛苦。

沒多少人能夠體會到長時間感受不到任何快樂是怎樣一種痛苦,沒多少人能夠體會到長時間心境低落,缺乏生命活力是怎樣一種痛苦。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長時間忍受別人的不理解,長時間遭受別人的鄙視,長時間承受別人的流言蜚語,長時間承受社會情緒和社會輿論給我們的壓抑。

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除了抑鬱症患者,有多少人能夠感同身受呢?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呢?

用度日如年來形容抑鬱症患者承受的痛苦,一點都不為過。

但是即便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痛苦煎熬之中,我們依然堅強地活著,依然努力地活著。

那麼多沒有嘗試過抑鬱痛苦的人,你們有什麼資格說我們是脆弱的群體呢?

我們比你們想像中要堅強太多太多。

其次我要說,我們抑鬱症患者真的不敢賣慘。

因為賣慘不僅得不到同情,還會遭受更多的流言蜚語,承受更多的社會輿論壓力。

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希望得到身邊人的幫助,我們希望能夠得到朋友們的理解,我們希望在抗擊抑鬱症的道路上能夠有人支持我們,最好是能得到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然而事實情況是,最不理解我們的就是自己家人和朋友,帶給我們傷害最多的也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我們懼怕社會輿論,因為總有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我們實施各種不公平的批判和各種異想天開的指責與謾罵。

我們承受的病痛不僅沒有得到社會的同情,反而會引來了更多的否定,我們還敢賣慘嗎?

最後我要說,抑鬱症絕非過度營銷,抑鬱症是一種社會性疾病。

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數量達到9500萬人,相當於你身邊沒15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

全球抑鬱症患者數量超過3.5億人,相當於美國的人口總量。這就是事實。

2016年我患上了抑鬱症,6個月的痛苦煎熬之後,我走出了抑鬱,用了將近3年時間才完全戰勝抑鬱症。

我想要分享我是如何走出抑鬱症的一些歷程,希望能夠鼓勵和我一樣飽受抑鬱折磨的人,我們相互鼓勵,互相支持,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

我們真的需要幫助,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理解我們,沒有幾個人可以幫助我們。我們只有互相幫助,相互鼓勵,彼此支持。

我曾經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現在是一名抗擊抑鬱症的戰士,如果你也被抑鬱症困擾,你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加油,幫助更多的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戰勝抑鬱!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患者的心裡話:我們不敢賣慘,我們並不脆弱,我們需要尊重
    同時也有很多人指責與謾罵,說抑鬱症患者本來就是因為自己內心脆弱才得這個病,為什麼還要過度營銷,博取他人的同情,難道用這樣賣慘的方式,抑鬱症就能好嗎?用度日如年來形容抑鬱症患者承受的痛苦,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即便長時間生活在這樣的痛苦煎熬之中,我們依然堅強地活著,依然努力地活著。那麼多沒有嘗試過抑鬱痛苦的人,你們有什麼資格說我們是脆弱的群體呢?
  • 為什麼我們正在對抑鬱症患者失去包容
    (來源於「百度百科」)放到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需要通過不斷的提高個人單位價值,來獲取社會價值。就是以前你在社會上獲取社會價值需要的是有一技之長,那麼放到現在,你可能需要二技、三技甚至多技之長,才能獲取等同於過去的社會價值。
  • 「我們不脆弱、不矯情,比誰都更努力地活著。」| 聽抑鬱症患者說
    這些留言與信件中,既有飽受多年精神肉體折磨的抑鬱症患者,又有已經走出抑鬱症的康復者,既有感性的控訴,也有理性的審視。其中一位讀者@依依紫蝶發布了近4000字的留言,希望分享自己多年來的心路歷程,給正在罹患抑鬱症的孤獨孩子帶去一點啟示。我們整理了大家的留言,篇幅所限,只能摘編部分留言。我們相信,每一位親歷者的講述,都值得被聽見與被看見。
  • 真正的抑鬱症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什麼?
    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不重視抑鬱症,如果對他置之不理,那麼抑鬱症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對患者家人也有影響,當然,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抑鬱症患者無法承受生活壓力等等而出現自殺的想法。所以大家一定要對抑鬱症重視起來!
  • 淺談抑鬱症,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心理學中抑鬱症被歸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有著「心理頭號殺手"「心靈感冒」等稱號,抑鬱症是由於多種因素所引起的(例如:遺傳因素、生活環境、生理周期、個人的性格特徵等)就像邱吉爾曾說過:「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一樣,抑鬱症一旦患上就不好擺脫。
  • 別讓你們的無知,成為傷害抑鬱症患者的藉口!他們更需要我們關愛
    根據央視網的消息,抑鬱症患者逐漸增多,它正在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二大殺手,僅次於癌症。在全球範圍內,可預計的抑鬱症患者約為3.5億人。但是現在有許多家庭裡的孩子,知道自己可能「生病了」,卻都不敢跟自己的父母提起這件事。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也會覺得抑鬱症就是人太矯情了,之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也沒聽說這麼多事兒,都是慣出來的毛病!!
  • 我們應該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我們這些健康的人,是無法真正理解抑鬱症患者的感受的,他們的傷心,恐懼,無助,絕望,我們永遠體會不了。所以,我們很難知道,對於他們,怎樣的言辭才是適當的。所以,我們也很難知道,什麼時候,出自關愛的言辭,會變成刺穿他們內心的利劍。
  • 抑鬱症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
    但很多人並不知道的是她的小號最後一條微博是醒醒,我們回家了2018年9月4日在峨眉山跳崖的女孩也曾留下遺言我不是脆弱,只是病了但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以為抑鬱症患者的內心是難過的、傷心的往往給抑鬱症患者打上心態不好、脆弱、矯情的標籤
  • 我們為什麼要儘量避免對抑鬱症患者說這6句話
    然而,儘管我們的本意常常是好的,我們的言語對一個抑鬱的人的傷害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大。我們經常會對抑鬱症患者說一些安慰的話,但這些話實際上反而會傷害他們。我在下面把這些話都列了出來。1.所有這些都是抑鬱症的生理症狀,這會使抑鬱症患者很難進行普通的日常活動。5.
  • 我們應關愛身邊抑鬱症患者
    【我們應關愛身邊抑鬱症患者】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抑鬱症患者還是挺多的,120提醒大家:大部分人在遇到困難、挫折後,會出現難過、悲傷的情緒,但這種情緒一般是短暫的,多數人很快就能走出來,重新擁抱生活的美好。然而,有些人似乎找不到出路,持續地感到悲傷、低落、消沉,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精力體力下降,喪失生活的動力,無法學習,不想工作,不願社交,甚至無數次想到離開這個世界,這可能就是抑鬱症的表現。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如同高血壓、心臟病是因為血管、心臟出了毛病,抑鬱症是大腦情緒調節出了問題,多種因素參與了疾病的形成,並不是「性格軟弱」 「想不開」 「抗壓能力差」等。
  • 抑鬱症,是大腦在告訴我們「快逃」
    另外,許多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的死亡率都高於一般人群(Cuijipers & Smit, 2002; Cuijpers et al., 2014)。較高的死亡率並不僅僅由自殺所導致,還與抑鬱症可能引發或加重其他疾病相關。
  • 抑鬱症離孩子和我們並不遙遠【早班車802】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11%,而我國目前抑鬱症的患病率約為6.1%,這樣算下來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多萬。而據統計我國每年至少20萬人因抑鬱症而自殺。「抑鬱症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在西方抑鬱症常常被稱為『心靈感冒』,說明它很常見,但它極難發現。
  • 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登機,抑鬱症患者:我們做錯了什麼嗎?
    某大學研究生於實驗室自殺、某航空公司拒絕抑鬱症患者登機...這兩天關於「抑鬱症」的話題頻繁登上熱搜,說實話我現在的心情是複雜的,有那麼一點開心,但更多的還是沮喪。有說春秋航空歧視抑鬱症患者的,有說春秋航空這麼考慮是對的,紛紛擾擾,莫衷一是。這是我今天最不願意看到的信息了。不論怎樣,抑鬱症患者真的挺脆弱,但其實也挺堅強的。不過抑鬱症被拒登機這件事會讓他們想:我們做錯了什麼嗎?為什麼會這樣?
  • 「那個逗我們笑的脫口秀演員,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變化抑鬱症,近年來,已經是個常見的心理問題。常見到,提起抑鬱症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賣慘」,反感。他們需要被肯定,被接納,卻又因為他人的不理解,而陷入不安全感之中。看過一個短視頻,是幾個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在讀微博:「沒吃晚飯,加班到一點,到家整個人都是暈的,好希望有個人可以看穿我的內心,明白我的感受,不離不棄的陪伴我。」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 也不是精神病"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
  • 抑鬱症患者最不願意聽的4句話,親朋好友卻總是掛在嘴上!傷人啊
    當抑鬱症患者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是很受傷的,因為他感覺到自己被否定了,並沒有得到尊重。他會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感覺到自己承受的痛苦竟然成了別人的笑話。這對抑鬱症患者來講,是多麼大的傷害啊。因為這句話會讓抑鬱症患者感覺到特別無助,感覺到自己不被理解,甚至是覺得自己被排斥,被孤立,被看不起。我們的內心本來就充滿了對自己的否定,充滿了焦慮與恐懼,我們需要的是來自他人的鼓勵與支持。我們最害怕的,是自己被鼓勵,被排斥。
  • 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自測呢?
    生活的壓力,繁重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些都在侵襲著我們脆弱的神經。有時候我們單純的以為是暫時的情緒低落,殊不知這是抑鬱症的前期徵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吧!微笑抑鬱患者隱沒在每天的繁忙與喧囂之中,笑臉迎人,沒有人知道,此刻患者的內心早已和抑鬱開始了搏鬥,而且鬥爭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刻。如何自測是否患有微笑抑鬱症呢?
  • 抑鬱症患者是脆弱的群體嗎?
    抑鬱症患者會被人理解為是意志相對薄弱,內心不夠強大,甚至是矯情的群體,其實,每個人都有患抑鬱症的可能,有句話叫鬱結難解,抑鬱症的產生和形成,就在這個「結」,如若心結可解,往事隨風,雲淡風輕,如若不解,則鬱鬱寡歡,時間長了,身體氣血淤阻,危害身心,重者抱恨終身。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達5400萬人。
  • 你眼中孩子的「不乖」竟是求救信號,青少年抑鬱症就在我們身邊
    ,國家近些年對於抑鬱症的普及,讓這個詞慢慢走向了公眾的視野。>,看似只會出現在當下社會壓力以及家庭壓力比較大的成年人當中,但這也並不代表兒童以及青少年群體就能倖免於此。這個例子恰恰反映了當下社會青少年的心理疾病並不被重視,與社交媒體上大眾愈發熱情高漲地探討相反,當下,我國抑鬱症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