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開學之際,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的哭鬧聲,看到孩子和家長拉扯的畫面。看到這樣畫面真讓人揪心! 有的孩子能在一個星期左右慢慢恢復正常,不再大聲哭鬧,以小聲嘟囔為主。但還有些孩子一直處在一進幼兒園,就死拽大人衣服不放的狀態。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孩子因離開家人感到極度不安而產生了分離焦慮現象。
孩子從被無微不至的關懷的環境到偶爾被關注到的環境,孩子肯定一時適應不了。這需要家長和老師一起配合 ,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如何幫助讓孩子度過這段充滿焦慮的日子呢?
1、首先在入園前半年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如:獨自玩玩具,獨自看書。在孩子獨處時家長可以在另一個房間裡,如在廚房裡。
2、家長要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如:自己穿外套、脫外套,自己如廁,自己吃飯。雖然在幼兒園老師會給孩子一定的幫助,但一個班級的孩子都需要老師幫助,老師肯定幫助不過來。所以常常有孩子入園後不久就生病的情況,就是因為中午起床沒有及時穿上衣服所致。還有小班孩子入園不久常常有尿褲的現象。因孩子不會自己脫褲子,又不會事先告知老師要如廁,等老師發現時,已遲了。種種現象的發生,讓孩子感到在幼兒園孤立無援,急需爸爸媽媽幫助。所以孩子會越來越想家。常常有第一天孩子還很高興地去了幼兒園,第二天就死活不願去幼兒園,就是因為這種原因。
3、家長要培養孩子主動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如:孩子主動找小朋友說話,主動找小朋友一起玩。這樣孩子在幼兒園就不會感到孤單,不會總處在想媽媽狀態,不會總處在等媽媽來接的狀態。主動告訴老師要喝水,要如廁。生理需要解決了,孩子就會感到這裡很安全,他就能比較舒服地參加活動了,不會長期處在囧態,焦慮不安。
4、要培養孩子睡午覺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睡午覺,那麼午覺的兩小時對孩子來講就是煎熬。因兩小時不能說話,不能哭,怕影響其他小朋友睡覺,他會在抽泣和胡思亂想的狀態下度過午睡時光。所以如果孩子平時有睡午覺的習慣,到了幼兒園,午睡時上了小床會很快入睡。那麼孩子就不會感覺在幼兒園裡那麼難熬,那麼痛苦。
5、讓再見變得簡單和甜蜜。家長要找到一種合適的說「再見」的方式。不說再見就溜走的行為要堅決杜絕。讓孩子記得你的笑容,而不是你溜出去的背影。儘量讓你的再見表達的簡短而甜蜜。你的勇敢和自信表現將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可以跟他說「這裡有很多小朋友和新玩具,你試試和他們一起玩玩。當我下班了,我就會來接你,那時你可以跟我說說玩了什麼新遊戲,交了幾個新朋友,好嗎?」如果孩子不讓你離開,不要生氣。試著將情緒溫度降低,只是堅定地說你需要現在離開。在你離開之前,把孩子交給老師。
6、這時老師們要做的是,一、對一般哭泣、不舍離開大人的孩子,可以拉到身邊,與他交流,然後讓他參加班級的晨間活動。二、對抱住家長不放的孩子,可以先交流,然後抱過來。再交流,並與他一起玩玩具。三、要時時關注到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需求及時給予反應。使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們的關懷和溫暖。
總之,通過家長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孩子們會很快度過孩子人生中第一段分離階段。並能在此過程中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