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雙語:德國人不但提倡工匠精神,而且

2020-12-16 百家號

今日筆者與大家分享主題為: 德國人不但堅守工匠精神,而且肯花時間照顧好自己。在我們周圍常常看到有同事帶病工作,而且甚至於還會得到表揚。但在德國,如果有員工感冒或生病,上司是不允許身體生病的員工與同事們一起繼續工作的,必須回家休息,直至康復回歸崗位。他們認為高效工作除了要有工匠精神,還需要有健康的身體作保障,還需要花費時間對身體多加呵護。

Everybody knows the stereotype: the hardworking German with laser focus who gets things done. 每個人都知道這樣的刻板印象: 勤奮的德國人工作時全力以赴、專心致志完成任務。

When Germans speak of a wellness weekend they can either mean a spa getaway, or an actual location: a "Wellness "And really, that seems quite fitting Germans care deeply about self care.當德國人談論健康周末時,他們可能指的是溫泉度假,也可能指的是實際地點:實際上,這似乎很符合德國人對自我照顧的深切關注

Germans care deeply about self care, and one such manifestation is their singularly healthy relationship to illness at work. German colleagues meet a sniffly "Guten Morgen" with a stern directive to go home and rest-and don't come back until you're healthy!德國人非常注重自我照顧,其中一個表現就是他們能夠擺正工作與健康的關係。德國的同事們早安問候發現你感冒鼻涕聲音時,他們會嚴厲地指示你回家休息——在身體健康恢復之前不要回來。

The rationale is simple: you can't be productive if you don't feel well. What's more, rest is not the sole province of the sick. German employees count on four weeks of vacation a year, and also enjoy some of the shortest work weeks known to Europ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t's standard to devote only 35 hours work week the average full time employed. 理由很簡單:如果你感覺不舒服,你就不能高效工作。更重要的是,休息並非病人專屬。德國員工每年享有四周的假期,他們還可以享受歐洲人所知的最短的工作時間。在製造業,僱員每周標準工作時間只有35小時.

What Germans get right about work is this being productive requires more than just a strong work ethic it calls for taking time out to take care of oneself. That self-care might mean going home to nurse your cold having a weekend away at a Wellness, or meeting up with friends after work. 德國人對工作的正確理解是,高效工作不僅僅需要強大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還需要花時間照顧好自己。這種自我照顧可能意味著感冒回家休息治療,周末出去健身,或者下班後和朋友們聚會見面。

總之,德國人 Work Hard, Play Hard: What Germans Get Right About Productivity ,那是他們對生產力的正確理解。謝謝您的瀏覽,您在工作之餘做什麼呢? 愛護身體嗎? 健身嗎? 還是經常帶病工作呢?。。。

謝謝您的瀏覽,樂英語筆者今日跟大家分享就到這裡,關於英語學習您有什麼想法呢? 真誠期待您的關注互動。本文及圖片來自於網絡,由樂英語作者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工匠精神:德國和日本製造業的成功秘訣
    答案就是: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德國人的那種嚴謹是一種精確,縝密,程序化,而日本人的嚴謹更傾向於細緻,周全,極致化。「德國製造」,「德國工藝」本身就是意味著一種品質的保障,一種「精緻」的代名詞,很多產品願意打著「德國工藝」的招牌就是因為「德國製造」確實深入人心,值得消費者信賴。
  • 為什麼要提倡工匠精神,看到最後那位媽媽說的話,你就明白了!
    弘揚工匠精神,彰顯中華風度。關注我,每天一個工匠知識,做你的靈魂擺渡人)工匠精神,可謂是萬古流傳!不論是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還是現代文明的信息化時代,工匠精神都未曾遠離我們。我國大約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完成了從青銅文明到鐵器文明的過渡,這一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飛躍性突破,各種偉大工程層出不窮。接下來,請大家通過以下2張圖片,來猜一下它們分別是什麼?
  • 【研究】楊生文:大國工匠精神是什麼?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沒有能夠得到有效傳承。  意識到這一點的中國,現在也正在重拾工匠精神。  2016年3月5日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明「工匠精神」已經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 工匠精神不只是嚴謹細緻
    摘要: ■如果沒有附著在勤奮能幹之上的科技創新因素,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許早就成了「空中花園」。 我想,如果沒有附著在勤奮能幹之上的科技創新因素,德國和日本的工匠精神或許早就成了「空中花園」。
  • 為什麼中國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國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術工人的待遇卻遲遲沒有改善,導致國內的製造業,似乎目前後繼無人,很多小工廠招不到人,很多這一行的人紛紛轉行。這一行,累,髒,窮。培養一個熟練的人,需要三到五年,高級人才需要十年以上,人才的流失,這一行在失血。「為保持經濟競爭力,中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支撐「中國製造」的工業技師)。」
  • 【知性語文】|2017高考作文熱點專題之一:工匠精神
    皇權不但可以隨意剝奪產權,甚至可以隨意剝奪人權。「窮不和富鬥,富不和貴爭」,在富人面前,窮人的私產沒有保障,在官員面前,富人的私產又沒有保障了。私有產權缺乏保障,那麼當官玩弄權術就成為獲取和保護財產的最好手段,社會就會退化為「權力技術型」社會,而不是進化為「科學技術型」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文化就不可避免。
  • 技近乎道:對編輯工作中工匠精神的思考
    工匠精神的精髓也是在細節處得以體現,每處細節的極致完美都能夠對產品整體產生重要影響,這是因為細節彰顯產品本質。每解決一處細節中的問題,都離成功更近了一步,通過所有細節的完善,使產品達到最完美的狀態;再次,精益求精指的是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追求對某項技能或者工藝的極高追求。在我們的工作或者生活中,普遍提倡精益求精的態度,使其發展成為日常習慣。
  • 美國德州一學區取消英漢雙語項目 華裔家長煩惱
    美國德州一學區取消英漢雙語項目 華裔家長煩惱
  • 公益人有了自己雙語詞典 ——《公益與發展英漢漢英雙語詞典》出爐
    公益人有了自己雙語詞典 ——《公益與發展英漢漢英雙語詞典》出爐 2017-07-11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高文興 近日,由中國發展簡報編撰的《公益與發展英漢漢英雙語詞典》在京發布。中外公益領域的踐行者和研究者亟需一套常用的、並已達成共識的雙語工具書,以此為基礎進行溝通、互鑑和創新。《公益與發展英漢漢英雙語詞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 國家需要工匠精神,學習工匠持之以恆,認真嚴謹的態度
    失去的是工匠精神,成批的工業製品從流水線上走下來,沒有人的參與,一件物品就像失去了靈魂。相比十年前的家具,當初是實心木,現如今是各種複合板,雖有輕便,但不夠耐用,經流水線下來的產品,經過廠商一次又一次的壓縮成本。許多東西變得脆弱。
  • 《尋訪行家》德國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
    我讀這本書時有個感覺,把這些不同的人連接起來的,是行家們的職業態度,德國人的工匠精神。這也是本文要和你聊的: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麼,是怎麼來的?在我看來,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和日本人還不完全一樣。而這本書裡的德國行家們,持的是不同於日本人的現代化工匠精神。這種精神,不是簡單的技術標準、工作規則。我覺得,凡是能稱為精神的東西,背後是一定有文化成分的。德國和日本的工匠有類似的職業操守,但精神來源不同,就是因為內在文化不同。不過,我得一點兒點兒給你說,一下子扎到文化那邊去,離書裡的故事有點兒遠。
  • 德國工匠精神:用8000萬人,打造830家百年企業,2300個世界名牌
    而工匠們則是那個不斷提升自己的手藝,對作品精雕細琢,並享受產品在自己手中升華的那個人,這種精神,便是「工匠精神」。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工匠精神」,越來越少出現在我們的身邊,每當大家說起「工匠精神」時,總會先想到德國、日本、瑞士等等,特別是人口僅8000餘萬,卻打造出2300多個世界名牌的德國,它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 那麼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德國工匠精神」?
  • 免費領:有聲有色的雙語故事,英漢對照,抓住孩子外語啟蒙黃金期
    這次給大家分享的是:《有聲有色的雙語故事》,英漢對照,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高清彩色PDF,可下載列印。近幾年,雙語早教、雙語幼兒園等各種雙語教育機構的出現使家長意識到讓孩子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對提升他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都有大幫助。
  • 造就工匠精神!德國雙元制教育為何如此成功?
    本文結合國家人才發展的需要,面對亟待解決的職業教育問題,對德國雙元制教育的各個領域進行了分析,不僅可以使你更接近真正的德國雙元制教育,而且也能清晰地發現我國職業教育所急需改進的方向。人才是產業的核心,作為世界公認的製造業強國,德國技能人才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德國製造的質量。
  • 國家提倡「工匠精神」,但高校論文抄襲和剽竊現象不斷,你怎麼看
    當前,國家提倡「工匠精神」,但高校論文抄襲和剽竊現象卻不斷被曝光。談談你的看法。自主創新需要全社會付出艱苦勞動,更需要一大批認真做科研的工作者,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只有將抄襲和剽竊之風剎住,形成優良的學術環境,才能有利於科研工作的完成。
  • 深刻理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
    喬東 蕭新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強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產業工人愛崗敬業、甘於奉獻,培育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可見,新時代職工文化建設是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有力抓手。
  • 幹部書房 | 閔師林:《工匠精神》讓我「一見傾心」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引出了我更多的思索。工匠精神是擁有一種改造現實甚而世界的長久激情。因為擁有這種激情,平日的奇思妙想會層出不窮,而且在對實踐的執著探索中,往往會泉水一樣噴湧,霞光一般奔瀉。也會有雲開日出、柳暗花明的轉圜突變。創新,源於不滿,也源於完美,但終究是源於眾生芸芸的生活。
  •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彙編
    工匠之術——用的方法,創造價值「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瑞士的頂級名表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不僅專業、而且專注。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
  • 中國人為何缺少「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而且在我看來工匠精神還是一種信仰。我前面講現在的企業這套制度竟然是從新教倫理裡面脫胎而出的,他就和宗教有關,宗教是一種信仰。這裡我要引用20世紀大作家沈從文先生的一句名言:「文學之於我,不僅是興趣,而且是信仰。」這句話我看到以後,有一種觸電一樣的感覺,要支撐你從事一個專業,樂此不疲地受到各種挫折還願意鑽研下去,與它終身為伴。
  • 不但能吃,而且提倡吃
    事實上,大豆不僅是優質蛋白,而且還有比肉類更豐富的營養成分,如大豆異黃酮等。適量食用豆製品,對於慢性腎病患者是有益健康的。何謂大豆?大豆是黃豆、青豆、黑豆的統稱。何謂優質蛋白質?優質蛋白是指所含的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比較適合人體需求的蛋白質,如牛奶、雞蛋、豬肉、牛肉等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