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個人在工作上很出色,你首先想到的是不是這個人很有能力,專業技術也過硬。
但是日本的一位作家美崎榮一郎卻說:職場達人和普通職員最大的差別在於做工作筆記的方法。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作者認為大家做著相同的工作,之所以會拉開差距,因為善於做工作記錄和總結的人,一直在不斷成長。
這些人會把自己的經驗轉換為豐富的資歷,把失敗和進展不順利的情況記錄下來。
然後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還可以通過記筆記,把握工作的整體狀況,有效管理每項工作所花費的時間,從而有效掌握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不會從經驗中積累的人,不善於做筆記總結思考的人,總是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一次次的重蹈覆轍,所以差距就這樣拉開了。
一、為什麼做筆記這麼重要的呢?
小時候我們就聽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記筆記是防止遺忘最有效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做到及時複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觀察曲線,你會發現,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後,如不抓緊複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就減少。
人們可以從遺忘曲線中掌握遺忘規律並加以利用,從而提升自我記憶能力。
人們是善於遺忘的,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聽完一個演講的20分鐘後,大部分人會忘掉演講內容的47%,78天之後會忘掉78%的內容。
在演講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不做筆記的學生只記得10%的內容,而做筆記並且回顧筆記的學生,會記住80%的內容。
研究人員發現,記不記筆記有如此大的不同,這是因為:
如果不記筆記,大腦會把所有聽到的信息放進記憶區域,但是,它無法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是重要的。如果記了筆記,大腦在記筆記的時候,就開始把聽到的信息進行過濾和組織,這個重組的過程會幫助我們記憶。
為了避免遺忘,我們要做到及時複習,記筆記非常有利於我們及時複習,比如領導開會做的提議方案,你當時在腦袋裡記得很清楚,如果不用筆寫下來,很可能散會後就忘記了。
二、為什麼要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記筆記呢?
1、便攜性
在現在這樣一個社會,你可能會認為用電腦和手機做筆記不是更方便,效率更高,其實不是這樣的。
有一項研究表明,人腦在用筆書寫時,會更好的迸發出創意和靈感。
比如在開會時,腦海中會突然迸發出一個靈感,如果不隨時記錄下來,很可能一會就遺忘了。如果你想把它記在腦海裡,就無法集中精力開會。
我在專注讀書時,是有過這樣的體會的。腦海裡會浮現出一些事情和想法,如果不把這些想法清理掉,我就無法繼續專注讀書。
所以,在讀書時,我會手邊放一張紙,把這些想法清理出來,然後繼續讀書,效率會很高。
人腦都會偷懶,用做筆記的方法把事情記錄下來,會促使大腦進行思考。
2、儘量選擇高檔筆記本
水野俊哉在《「法則」的使用說明書》中指出,使用高檔的筆記本可彰顯自己作為商業精英的形象。能激發人的幹勁,也能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根據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買一個小的高檔的筆記本完全不是問題。
3、做筆記是一項基本的必備的工作技能。
提到記筆記大家首先可能想到的就是「康奈爾筆記法」,康奈爾筆記法把一頁紙分成了三部分:
右上最大的空間是我們平時做筆記的地方,你按照平時的習慣記錄就行了。
左邊那豎著的一條空間叫做「線索欄」,是用來歸納右邊的內容的,寫一些提綱挈領的東西,這個工作不要在做筆記的時候做,而是在上完課之後馬上回顧,然後把要點都寫到左邊,這樣一方面馬上複習了內容,另一方面理清了頭緒。
下面那橫著的一欄是用來做總結的,就是用一兩句話總結你這頁記錄的內容,這個工作可以延後一點兒做,起到促進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筆記內容的極度濃縮和升華。
這個筆記方法我之前用過的確很不錯,康奈爾筆記法更適合我們做學習筆記。
在《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一書中,作者給出了一個「金三角」筆記法,教我們如何做工作筆記。
三、職場人士為什麼要用3個筆記本做筆記?
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才是關鍵
準備3個工作筆記本
①儲存靈感的記事筆記本
這是記筆記的第一個階段
準備一個便攜的小記事本,可以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靈感,和一些零散的信息。
在工作中使用PDCA原則進行記筆記,即計劃、實施、檢查、改善,遵循這4個步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能夠做到計劃和實施的人有很多,但是檢查和改善才是關鍵,做到的人卻很少。
當工作進展順利時,成功的原因在努力?當工作開展不順利時,原因又在哪?這些都很重要。記錄後進行反思,總結,運用到以後的工作中。
策劃案怎麼記?
同一策劃案的相關內容要記在同一頁。
在做策劃案時,分為以下3個階段:設想階段、實施階段、收尾階段,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對這3個階段進行區別記錄。
會議筆記本怎麼記?
用3W和康奈爾筆記法相結合:
3W:何時(when)、誰(Who)、做什麼(what),在開會之前,先思考著3個問題,可以一邊聽取會議內容,一邊記錄信息。
康奈爾筆記法:把筆記本分為3個部分:會議記錄、疑問點、關鍵詞;總結會議要點。
②集合信息的航母筆記本
這是記筆記的第二階段
航母筆記本是工作上需要的重要筆記本,因為商談結論、會議內容、工程進度管理、策劃案底稿經過第一階段的記錄,要整理到航母筆記本上。
首先使用記事筆記本記錄零散的信息,然後利用航母筆記本進一步充實,最後使用電腦整理成電子文檔。
③管理日程安排的筆記本
這個與時間管理和工作進度有很大的關聯,就是我們每天的計劃和日程安排,寫到這,我們不得不提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
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是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對個人時間進行定量管理而得名的。
這種方法建立在數學統計的基礎之上,重點是對消耗時間的記錄進行分析,使人們能正確認識自己的時間利用狀況,並養成管理自己時間的習慣。
具體使用方法:
⑴記錄:運用各種各樣的耗時記錄卡準確地記錄時間耗費情況。工作記實表,真實準確;
⑵統計:每填完一個時間區段後,對時間耗費情況進行分類統計,看看用於開會、聽匯報、檢查工作、調查研究、走訪用戶、讀書看報等項目的時間比例有多大,並繪成圖表。
⑶分析:對照工作效果,分析時間耗費的情況,找出浪費時間的因素。
浪費時間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做了不該做的工作;做了應該由別人做的工作;
做了浪費別人時間的工作;犯了過去犯過的錯誤;開會和處理人事關係時間過長等等。
⑷反饋:根據分析結果制訂消除浪費時間因素的計劃,並反饋於下一時段。
通過記錄時間,可以準確的了解時間的開銷,以及每項工作任務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以便於下次進行優化。
這是記筆記的第三個階段,這3個階段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階段,就是我們的草稿,及時記錄下來生活靈感,工作要點或會議要點,加上自己的意見進行補充說明。
第二階段,進行歸納整理和修改,捨棄無用的,把有用的運用於工作與生活,留存電子檔。
第三階段,是對自己的時間和工作進度進行一個監督和管理,達到最優化。
《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的作者美崎榮一郎說,「我每年都會將我做筆記的方法升級。踏入社會以後,要想在工作上成為骨幹,做筆記是一項最基本的技能,公司是不會教你的。你應該自己學習,而且應該下大力氣去學。
要想漲工資,必須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要想休假,必須提高工作效率。不管你踏入社會多少年,都要不斷磨鍊和提高自己做筆記這一項基本工作技能。」
四、關於記筆記的一些小技巧:
①根據時間順序進行記錄,標註日期方便日後查找;
②充分利用便籤,可以讓我們很快的檢索到自己要查找的內容;
③使用符號,記關鍵詞,列要點,每點之間空行;
④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區分內容;
⑤用自己的話總結要點。
記筆記能夠提高我們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我們的專注力。很多著名的矽谷投資人都一直保持著隨手記的習慣。
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也能開始行動起來,養成這個讓我們終生受益的好習慣:記筆記。
註:「康奈爾筆記法」和「柳比歇夫時間統計法」參考百度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