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做筆記是為了「記住」,職場高手做筆記是為了……

2020-12-14 愛啃骨頭的貓咪

文/愛啃骨頭的貓咪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對筆記都不陌生。從語數外到理綜文綜,我們學過多少科目就記過多少科的筆記,有時候一學期一個科目筆記都要用好幾個筆記本。為什麼我們在學生時代要記筆記?

因為記不住。

老師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背十遍不如你多寫一遍記憶更深刻。

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考試之前熬夜背書,第二天進入考場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這是因為我們在用大腦記住某事時,被「海馬體」過濾掉了部分信息,所以想記的東西不一定都能記住。經研究發現,人類的記憶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上面這種情況正好屬於記憶的第一種類型——「陳述性記憶」,即「用大腦記住」類型的記憶。

與之相對的是記憶的另一種類型——「動作記憶」,即「用身體記住」類型的記憶。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學騎自行車時,一開始會摔倒很多次,但是當我們的身體記住了騎車的方法後,就算以後很多年不騎車也不會忘記騎車的方法。

而「記筆記」這個行為,正好是完美利用了大腦和身體的合作提高了我們的記憶力。所以老師才鼓勵我們多動筆多抄寫。但是,當我們畢業之後進入職場,「記筆記」這件事就不單只是因為「記不住」了,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工作,筆記變成了一種「思考的工具」。

通過做筆記提高工作效率

開會,是每一個身在職場的人都會遇到頻繁且重要的工作日程。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做會議紀要既佔用時間又花費精力而且經常費力不討好,畢竟會議紀要完成後是要發郵件給老闆過目,並且通知相關人員確定會議中任務分配情況的。如果你做的會議紀要亂七八糟,沒有格式沒有重點,別人看了之後一頭霧水,那這份會議紀要就是非常失敗的,甚至老闆還會質疑你的工作能力:怎麼連會議紀要這麼簡單的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呢?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高效率完成會議紀要的方法——子彈筆記術。

這種方法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的博士後杉野幹人,他在新書《子彈筆記》中提出學會使用子彈筆記術,能夠幫助你提升收集和提煉重要信息的能力,從而快速識別關鍵問題,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很多人不喜歡開會,是因為很多時候開會是不可控的,臨時性問題和主題跑偏的現象經常發生,而做會議紀要的那個人面對各種雜亂的信息更是相當頭痛,發愁會後如何整理出一份清晰、明確的會議紀要。

作者杉野幹人在《子彈筆記術》一書中寫到,除了把想傳達的內容羅列出來之外,一個好的子彈筆記還需要滿足3個條件,即條理化、劇情化、信息化。

1.條理化:把內容整理出層次感,將想要表達的內容按照主幹和分支整理好。

舉個例子。你在做會議記錄的時候可能是按照發言者的順序記錄內容,但會後,你需要把主發言者在會上提出的問題、涉及到的人員、解決方案等進行梳理和歸類。比如產品研發方面,涉及到的產品經理、技術人員都有誰,產品上線截止日期是什麼時候;產品推廣方面,涉及到的推廣人員、運營人員都有誰,活動什麼時候開始等等。

2.劇情化:在內容中製造誘餌,使其更具有吸引力。

作者杉野幹人給出了劇情化的一個技巧是使用專有名詞。專有名詞指特定的或獨一無二的人或物(人名、地名、國家名、景觀名)(來自百度百科)。因為在會議上大家已經明確溝通過具體內容,所以當你在寫會議紀要時相關人員會只注意跟自己有關的那些「專有名詞」,比如產品經理會對「產品」、「上線」「迭代」等詞彙更為關注。

3.信息化:拋棄正確的廢話,讓你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有意義。

不寫正確的廢話,不堆積無效的信息。作者杉野幹人提到了3個小技巧,我們在這隻說一個:使用數字讓子彈筆記更清晰。還拿我們做會議紀要來舉例,如果你寫「請產品經理儘快提交產品的測試版,並給幾個帳號讓測試人員登陸儘快完成測試。」,這裡面的「儘快」「幾個」就是很模糊的概念,儘快是有多快呢?提供幾個帳號能滿足需求呢?所以必須要給出明確的數字信息——「請產品經理在7月22日前提交產品測試版,開通5個帳號給到測試人員,並在7月30日前遞交測試報告。」

作者杉野幹人在《子彈筆記術》中還提到了很多實用的技巧和方法,能夠幫助你在寫郵件、會議備忘錄、企劃案時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做筆記釋放你的負面情緒

在職場上,做筆記除了整理工作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之外,還是一個很好的減壓方法。日本作家赤羽雄二在《零秒思考》一書中提出:你可以通過做筆記來釋放負面情緒。

那怎麼做筆記呢?簡單來說,就是運用A4紙整理思維碎片:將一張A4紙橫放,左上角寫主題,右上角寫日期,然後根據主題信息一步步反問自己深挖原因。

我們舉個例子。

今天你給老闆匯報工作,結果老闆當著同事的面嚴厲的批評了你。你非常氣憤,怎麼辦?

這時候,為了發洩心中的不滿,你就可以採用《零秒思考》中提到的方法,拿出一張A4紙,通過不斷的反問自己整理思路,發洩負面情緒。

---他罵我是因為我工作做的不好還是因為他本來心情不好,我正好撞在槍口上?(就是他心情不好!當然,也可能是我PPT做的確是有點問題,才導致他以此為由藉機發洩的。)

---他這麼罵我為什麼我會覺得很憤怒?(畢竟我是在他手下工作2年多的老員工,當著那麼多同事的面罵我,一點面子都不給,讓我覺得很難堪。)

---他有沒有罵過別人?因為什麼罵他?(當然有,大多情況都是因為工作上的事兒,不過肯定也有他心情不好故意的。)

---他罵完我之後會怎麼想,我會不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以後會不會給我穿小鞋?(這個應該不會,畢竟老闆平時還是很nice的,而且我跟他也沒什麼私人恩怨。)

---我以後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被他罵?(首先得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不能讓他挑到明顯的錯誤借題發揮,然後下次找個他心情好的時候去匯報工作。)

你看,是不是通過「反問——思考」這種形式讓自己的怒氣漸漸被平息了?如果我們不把上面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就只會在「老闆罵我,我很憤怒」這個層面上不斷的原地打轉。因為不能正確識別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就無法把自己從負面情緒中拖出來,甚至會因為不知道如何發洩而長久鬱結於心。所以,把心情轉換成語言,記錄下你整個思考的過程,緩解和釋放你的負面情緒。

通過做筆記解決問題

大多數人做筆記還只停留在學生時代——老師講什麼我就記什麼,原封不動的照抄下來。但是在職場上,我們工作上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取得成果。真正的職場高手,從不做無用功,就算是做工作筆記這種日常的行為,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就像《麥肯錫筆記思考法》的作者大島祥譽一樣,他也認為做筆記的意義就是:定義真正的問題,整理問題的結構,找出事實並根據事實得出解釋,在筆記上寫出能夠解決問題的行動。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解決問題。

如何能解決問題?假如你不能對關鍵性問題進行理論思考,反覆推演,那麼只憑表面現象來判斷問題是絕對不行的。所以在《麥肯錫筆記思考法》中作者提出,使用「筆記思考法」來解決問題。

筆記思考法是什麼呢?作者在書中提到,他在麥肯錫工作時,他們內部按照解決問題的流程分別使用三種筆記:

「橫線筆記」:收集信息時使用;「方格筆記」:把握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整理思路時使用;「麥肯錫筆記」:在實際發表成果、建立表格時使用。

具體怎麼做呢?作者大島祥譽提出要按照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總結成果」來使用筆記。

1.發現問題:用橫線筆記

運用橫線筆記,將收集到的信息按照「Where(問題所在)」「Why(原因)」「How(對策)」三種意義進行區分。

舉個例子,我們發現產品APP最近這一個月的使用率和打開率在下滑(問題),我們分析了競爭對手的產品和自己家產品,發現競爭對手最近在大力進行活動推廣和宣傳,並且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回報(原因),於是我們優化產品頁面,進行主題促銷活動,更換最新產品信息(對策)。

利用橫線筆記整理收集到的信息,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2.提出假設:用方格筆記

把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事實」「解釋」「行動」分成3組整理。比如,在麥肯錫經常使用的就是「空雨傘」圖表:天空有烏雲(事實)→看樣子要下雨(解釋)→應該帶雨傘(行動)。這一步驟中的關鍵在於,不要將不同的問題和信息分到一起。

舉個例子,我們根據上面產品APP的使用率和打開率在下滑的問題,提出「增加資金進行活動推廣是否能吸引用戶使用APP」的假設。我們的產品APP使用率下滑,用戶開始流失(事實),希望通過活動促銷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APP(解釋),我們需要做活動吸引用戶,留住用戶(行動)。

3.驗證假設:用橫線筆記

為了驗證假設,需要我們帶著這個假設再去現場調查,此時用到的是橫線筆記。作者提到,在去現場調查之前一定要在橫線筆記上列出提問列表,做好準備,避免遺漏問題。

比如,針對上面「增加資金進行活動推廣吸引用戶」的假設,我們需要做一些問卷調查發放給用戶。根據2W1H的方式列出想要了解問題:用戶經常使用產品的哪幾個功能?用戶對APP內什麼類型的內容感興趣?用戶對產品頁面、流程、色彩方面有哪些建議?如果連續打卡21天能得到獎勵用戶是否願意參加?等等。

還可以內部人員開會,通過不斷對假設問題進行追問的方式,一步步發現問題根本所在。

4.總結成果:用麥肯錫筆記

在驗證解決辦法的假設之後,就要開展總結概括。用麥肯錫筆記,從上至下,依次將「主張」「理由」「事實」全都概括出來,按照「金字塔結構」推算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考,讓混亂的思路變得清晰。

比如上面的問題,如何提高產品APP的用戶粘性?

主張——引入或者製作更多更高質量的內容;導出這一主張的理由——1.APP本身就是知識學習型工具,內容為王;2.用戶需要在APP學到知識和技能;作為根據的事實——1.調查問卷用戶反饋;2.用戶在官方社群中關於產品使用的提問;3.在APP每一個課程內容下方用戶的留言。

總結

普通人做筆記只是為了記住或者提高工作效率,而職場高手做筆記是為了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因為正如大島祥譽說的,我們可以通過做筆記整理腦中思路,更加深入地思,在用筆在筆記上做記錄的這個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做筆記只是一種形式,我們需要將這些做筆記的方法融入自己整個思考的過程。如果每次我們都能把遇到的問題按照上面這些做筆記的方式思考並記錄下來,形成習慣,久而久之,我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相關焦點

  • 如何做讀書筆記?超實用的做筆記方法
    那怎樣才能記住書中的內容,怎樣更好的理解書的意思?推薦閱讀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像是對《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輔助和延伸,學會閱讀後,還要學會如何做筆記。為了寫出精練而深刻的讀書筆記,你應該在讀完一本書以後認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頁哪一行,思考怎樣撰寫讀書筆記,然後嚴格地篩選需要摘抄的內容,儘量提煉自己的感想,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這部分和那部分講的雖然是同樣的內容,但剛才重讀的時候感覺這部分更容易看懂。」
  • 如何做筆記?你的筆記做對了嗎?
    不知道在課上的你們有沒有好好聽講,記筆記呢?畢竟筆記對之後的複習很重要啊!下面就讓小馬帶你看一看,如何如何記筆記!不論是日常讀書、上課,還是準備考試筆記都是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加深理解、複習回顧知識的重要工具。而在一場幾乎完全靠自己的考研備考中,筆記的地位就更加重要了,前期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提取重點,後期幫助我們鞏固複習、整理框架。
  • 如何做讀書筆記?
    總覺得一本書自己好像讀過,但是什麼都沒有記住。 明明完整的讀完了一本書,結果為什麼是這樣呢?是讀書方式不對嗎。那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讓我們讀過書之後,記住書中的內容呢? 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做法是寫讀書筆記,他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詳細的介紹了他是如何做讀書筆記的。我覺得他的方法很容易操作,值得借鑑。
  • 真正會做筆記的人,都是考場上的高手
    上學的時候我們就被老師教導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比如上課、聽講座的時候把重點內容記下來,閱讀的時候做讀書筆記,做題的時候還要有錯題本。我們都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有助於我們加深記憶,是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有力武器。但是,你真的會做筆記嗎?是不是覺得自己做的筆記一團亂?
  • 超級實用的做筆記方法
    很多同學在上課時,不會記筆記,課堂內容一下課就忘,做筆記又跟不上課堂老師的節奏。我根據多年學習經驗,整理了幾種有效實用的做筆記方法。筆記筆記,不是什麼都記。要明白做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整理歸納,方便複習。一、筆記內容記什麼?
  • 如何做好語文課堂筆記?學生做課堂筆記都有哪些好處
    小編在給同學們講講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也不做好筆記,所以老師講的知識很快就忘記了,接下來小編教你如何做好語文筆記。大多數語文教師對他們的學生不擅長做筆記而只喜歡抄筆記這一事實感到非常無助。在一個學期中,只有少數學生仍然可以留下他們精心錄製的筆記,而且相當多的學生找不到自己的筆記,不是抄一點丟一點,或者他們根本不記筆記。
  • 讀書不會做筆記,筆記做了不會用,3個工具教你有效做筆記
    沒做筆記,想不起來。01理解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對你為什麼要做筆記有很多的作用有些人做筆記只是簡單的摘抄,或者在書上畫下重點。時間長就忘記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不能顯性的知識是很難被記住的,收集很多知識也沒有用,只是在囤積。總之,不做用囤積知識的方式去做筆記,有效的做筆記就是讓知識流動起來。
  • 職場達人和普通職員的最大差別是因為做工作筆記的方法?
    但是日本的一位作家美崎榮一郎卻說:職場達人和普通職員最大的差別在於做工作筆記的方法。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作者認為大家做著相同的工作,之所以會拉開差距,因為善於做工作記錄和總結的人,一直在不斷成長。人們是善於遺忘的,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聽完一個演講的20分鐘後,大部分人會忘掉演講內容的47%,78天之後會忘掉78%的內容。在演講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不做筆記的學生只記得10%的內容,而做筆記並且回顧筆記的學生,會記住80%的內容。
  • 做筆記=抄書?手把手教你高效做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可謂是考研人的重中之重。一個好的筆記不僅能夠減少你的記憶負擔,更能夠提升你的複習效率。並且,做筆記時一定要記得留白,以便在後續的複習中可以隨時添加新的知識點進來做補充。我們做筆記的最終目的就是理解知識點,形成自己的邏輯框架進行記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在考場上可以瘋狂輸出。
  • 做筆記=抄書?不會看書做筆記怎麼成為合格考研er!
    問題或許不是出在記憶力上,而在於是否掌握了正確的「看書+筆記」思路。尤其在考研的初期複習階段,掌握看書和做筆記的正確姿勢可以讓你克服迷茫,順利贏在「起跑線」上。如何做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陣線如此之長的考研來說,一個好的筆記不僅能夠減少你的【記憶負擔】,更能夠提升你的【複習效率】。大家做筆記時一定要先明確筆記目的:筆記是為考試而服務,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記憶關鍵內容!倘若忘了這一根本目的,那麼再精美的筆記也是本末倒置。
  • 做筆記的正確步驟
    雖然很多學生都知道寫筆記很重要,也曾經寫過筆記,但做筆記的效果卻不明顯。好像寫筆記既花時間,似乎又沒有什麼幫助,感覺筆記寫了也是白寫,還不如不寫。事實上,一般人寫筆記的習慣只是在抄筆記,那就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什麼,你就跟著抄什麼;課本寫什麼,你也就跟著抄什麼。雖然是在做「筆記」,實則自己只是個抄寫的「工具」。把知識抄了一遍,這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並沒有兩樣啊!當我們在抄筆記時,大腦是把從課本上看到的文字,用手抄到筆記本上而已。
  • 筆記也抄了,但結果卻沒有什麼作用,看看學霸們是如何做筆記
    很多人讀完書、聽完課,抄寫完筆記之後,就會發現,讀也讀了,筆記也抄了,結果什麼都沒記住,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這其實就是不會記筆記的表現,下面就來說說學霸們是如何做筆記的。首先要明白一點,真正的筆記,絕不是單純複製書中的重點內容,而是必須有自己的理解。
  • 一個筆記本+一套筆記術,職場精英是如何用記筆記倒逼自己成長的
    ——世界知名心理治療師,薩提亞先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記筆記?上學時記筆記是為了加深記憶,工作後記筆記是為了記住重要的事情。為了保持記憶,我們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會用盡各種手段。比如用不同顏色的筆,加重點號等等。但是我們做過筆記之後,真的記住了嗎?
  • 如何做一份高質量的課堂筆記?
    一個好的課堂筆記是對一堂課的最崇高敬意有研究表明,在學習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不做筆記的學生只記得10%的內容,而做筆記並且回顧筆記的學生會記住80%的內容。甚至不少人認為做筆記是非常主觀的一件事情,完全是因人而異,不需要專門去給學生進行培訓或者講解如何做筆記的。由於家長和老師的,不夠重視,不少的學生被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認為做筆記不重要,因此呢,也一直沒有掌握做筆記的要領。
  • 如何做筆記?怎樣利用筆記?你的筆記發揮應有的作用了嗎?
    關於複習當中的做筆記問題,要點總結:1、筆記的終極目的,是幫助複習,輔助記憶,不要為了做筆記而做筆記。2、不要把做筆記當做任務,而是當做思考、總結、歸納的過程。3、做筆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適合自己,自己覺得好用,就是可以的。4、做筆記,就是把厚厚的書變成薄薄的筆記,把長長的課,變成短短的句的過程。5、做筆記,還是沙裡淘金,去蕪存菁,提煉主幹,展現邏輯的過程。
  • 你的筆記沒有用?如何做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想必每門課程都做了不少筆記吧?筆記做了那麼多,對學習是否有用呢?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筆記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一是它可以讓同學們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二是筆記可以方便自己對舊知識的複習……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要做筆記,但你真的知道怎樣做筆記才有效嗎?
  • 世界名校學生都在用的做筆記方法
    就算你記憶再好,記住一個月,長時間不看還是會忘記。而做筆記就是幫你快速複習,一遍遍加深記憶,把短期記憶強化為長期記憶。做筆記的誤區學生上課把老師黑板的內容一字不差的摘抄到筆記,結果考試考不好。學習看書時把重點抄了一本本筆記,每次用的時候總是記不起來。做筆記的重點不是摘抄,而是建立聯繫。做筆記的本質是:把新的枯燥的知識和大腦已有事物建立聯繫,大腦對這種熟悉又陌生的知識記憶最快。做筆記的方法有哪些?
  • 讀書筆記:李柘遠(LEO)《學習高手》
    2.縮略詞記憶法:將長單詞分成幾部分進行記憶,把一句話中的關鍵記住,剩餘部分自己進行填充和複述。3.聯想記憶法:聯想接近記憶法:就是用相互接近的事物進行想像;相似聯想:主要是通過聯想一個外形相近的具體圖像,來記憶一個新的知識點;歸類聯想:就是相同類別進行分類。
  • 《做筆記秘籍·6種高效做筆記的方法》
    但是一哥覺得一份好的筆記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學習,試想一學期下來,看到自己漂亮的筆記本記載著自己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努力學習的過程,同學們肯定會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傳統做筆記的形式大家都比較熟悉,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美國課堂裡做筆記的幾種常見方式,希望能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做筆記,提升學習效率!
  • 做筆記的方法
    給大家提供一些供認的做筆記方法,再欣賞一波小可愛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