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學生都知道寫筆記很重要,也曾經寫過筆記,但做筆記的效果卻不明顯。好像寫筆記既花時間,似乎又沒有什麼幫助,感覺筆記寫了也是白寫,還不如不寫。
事實上,一般人寫筆記的習慣只是在抄筆記,那就是老師在黑板上寫什麼,你就跟著抄什麼;課本寫什麼,你也就跟著抄什麼。雖然是在做「筆記」,實則自己只是個抄寫的「工具」。把知識抄了一遍,這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並沒有兩樣啊!
當我們在抄筆記時,大腦是把從課本上看到的文字,用手抄到筆記本上而已。當你一邊看課文一邊抄的過程中,大腦的運作只是看到什麼就抄什麼,只要不抄錯就可以了,當時大腦並未思考課文的內容。一邊看課文一邊抄就跟前文中一邊讀一邊畫線的學習方法一樣,都會阻礙大腦思考。
抄筆記的過程就像是餐廳的服務
員記錄菜名一樣,當你看著菜單叫服務員寫菜名時,你一邊點菜,服務員就一邊把你點的菜抄在一張紙上面;你說糖醋魚,服務員就抄糖醋魚;你說紅燒魚,服務員就寫紅燒魚。你說什麼他就抄什麼。接著他會在菜單的上方寫個2,代表你坐在2號桌,然後他就把抄好的菜單撕下來交給廚房,廚師就根據菜單來做菜。上菜的時候,廚師會在盤子上個2號夾子,代表是2號桌,接著,服務員會拿下夾子,再將菜端到你的桌上,這樣也就不會端錯了。
當服務員把菜單交給廚師時,五分鐘後,你問他是否還記得你剛才點了哪些菜。他極有可不記得了。剛剛只是抄菜單怎麼會記得?
既然抄筆記是無效的,那要如何做筆記呢?那就要先通過思考與分析,當你分析出文章的框架,然後必須以默寫的形式來做筆記。為何必須以默寫的形式來做筆記呢?默寫做筆記有無上的價值,因為你可以默寫出筆記,這就表示當下記住了,將來就不需要重複多次地複習,自然就提高了學習效率。如果你是一邊看課文一邊抄,也就是抄的筆記,當下又沒有記住,只好一遍又一遍地複習你所抄的筆記,以免忘記。如果說「勤能補拙」,那麼這種一邊讀一邊抄,再一遍又一遍的複習是多麼「笨拙」啊!
既然做筆記不可以用抄的,必須用默寫來做筆記。那要怎樣才能默寫做筆記呢?接下來,我們就講一下做筆記的步驟。你只要確實按照下面步驟的各項要求去操作,就可以默寫做筆記了。
1.瀏覽。快速瀏覽文章,取得基本概念。這要求我們先快速地將文章看一遍,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瀏覽時必須留意文章的前言及標題、圖解、圖表,還有文中的黑體字、斜體字,最後再留意文章的結論。通過瀏覽的過程,可以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2.分段。將文章分段,將相關信息歸納為一段,也就是給文章的內容分類。分段本身就是一種主動學習的過程。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作者的分段,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把有關的信息歸納為一小段。
3.定標題。找出段落的主旨、段落的主要內容,就是該段落的標題。定標題時可以用自己的話,用詞要精簡扼要,注意標題要貼切、恰恰好,太大的標題會模糊不清,太小的標題會鑽牛角尖。只有精準貼切的標題,才能指引資料的內容。
4.挑關鍵詞。找出文段中的關鍵詞。關鍵詞找出來,整句話自然就可以回想起來。關鍵詞是最好的線索,可以幫助你回憶整句話。你只要挑對關鍵詞,就可以幫助自己節省大量學習時間。
5.分析作者的寫作框架。作者當初寫這篇文章時,一定先有一個寫作的框架,也就是寫作的提綱,再根據這個寫作框架來寫文章。只要你能夠分析出作者的寫作框架,就會融入作者的思考路徑,作者的思想就成了你的思想,你就變成了「作者」,當然你就可以將作者的文章消化吸收,變成長期記憶了。
6.默寫做筆記。當你分析出作者的寫作框架,並且找出標題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標題與關鍵詞之間的關係,整篇文章的框架都已經清楚地找到,這時你就可以通過回想的過程,以默寫來做分析式筆記。因為是以默寫做筆記,當下能夠記住,考前就容易複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