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武漢】前線日記(三)孫園園:用關愛和細心重建我們心中的...

2020-12-18 澎湃新聞

【心系武漢】前線日記(三)孫園園:用關愛和細心重建我們心中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2020-02-26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月23日,我們第五護理組再次進倉工作,或許是因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了我們的進倉頻次稍微加快,再加上隊裡、組裡的瑣事,大大減少了我進倉前的休息時間,讓我感到了些許疲憊。但當我進入工作狀態,看到身邊忙碌的戰友和眼中飽含希冀的患者,讓我立刻忘記身在異鄉的不易和久經抗疫一線的辛勞,頓時振奮了精神,迅速投入工作。

為了讓進倉工作越來越規範化,越來越得心應手,我們把交接的大小事宜挨個梳理一遍,包括患者的資料和狀況、班次流程、變動環節等,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彼此之間配合默契。我們細心整理、歸檔、上報每一個表格,接班的戰友一目了然,目的就是為了讓患者更放心、更安全,也讓我們的戰友更省心、更幸福。

由於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我們空餘出更多與患者交流的時間,噓寒問暖和心理疏導也逐漸成為我們工作的重要部分。當患者看到我們,就好像看見了希望。每當我說到自己是山東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說「山東人真好」,這讓我充滿了動力。有位小患者和我說她想家了,我就開導她,跟她說:「你都是小大人了,雖然暫時見不到爸爸媽媽,但是你更要堅強,不要讓他們擔心你,這樣爸爸媽媽也就會欣慰一點,你的病也會早一天康復起來。」小女孩幸福地笑著說:「美女阿姨,我會堅強的,謝謝您。」

我們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來自山東各個城市,共聚武漢,與武漢的百姓們堅守在疫情阻擊的一線陣地上,雖然之前素未謀面,但我覺得我們親密得就像一家人,我要用我的關愛和細心重建他們,哦不,是我們,用我的關愛和細心重建我們心中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2020年2月24日

原標題:《【心系武漢】前線日記(三)孫園園:用關愛和細心重建我們心中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前線日記——一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1月26日,遼寧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啟程,137名醫護人員深入抗擊疫情最前線展開工作。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導《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通過遼寧醫務工作者的戰「疫」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
  • 前線日記——我當爸爸了!
    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前線日記》系列報導。通過戰「疫」一線工作者的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nbsp&nbsp&nbsp&nbsp前線日記——我當爸爸了!
  •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趙一波醫生在武漢抗疫前線發來的聲音日記
    前線聲音 | 20200202那天,我220斤2020年2月2日20點20分,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趙一波發了一條朋友圈:「8斤4兩,謝謝大家關心,一切平安」。這可不是他家添丁進口來報喜,而是說自己來到武漢之後體重飆升的份量。
  • 馳援武漢揚州婦幼滿月日記
    工作之餘大家也不忘互相關心,在生活工作等各個方面給予隊員間最大的關愛。她們都是平凡的人。脫下防護服,她們也許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路人,我們仍舊不知道她們是誰,可是她們有夢想,她們努力做好每件事,讓無數個平凡的人共同戰勝「疫情」;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出一道光,照亮武漢的每個角落,溫暖武漢的每個人!
  • 春暖花開,英雄回家 ——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援鄂英雄孫園園、於...
    下午4時許,孫園園、於孟泉順利抵達區賓館二號樓,區委書記劉啟明、副區長楊文敏等區有關領導以及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院長李學成和職工代表早已等候在此。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員「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優秀品質,是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學習的榜樣!希望他們把馳援武漢、迎難而上、衝鋒在前的抗疫精神發揚光大,立足本職崗位,講好抗疫故事,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弘揚幹事創業正能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再創佳績、再立新功,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武漢日記2020》走紅:用鏡頭賦予我們勇氣
    原標題:《武漢日記2020》走紅:用鏡頭賦予我們勇氣   ■ 觀察家   疫情終將散去,這些被記錄下來的卻會成為印記,或將在無意識中改變你我,改變中國。   1月23日10點,武漢關閉離漢通道。16天過去了,那裡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日記:穿上紙尿褲 我們依然是美少女
    在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戰鬥著一群白衣天使,他們是迎向危險病毒的逆行者,也是肺炎病患們的守護神。網友「牛牛媽媽」是一名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從小年夜起,她自願從武漢同濟醫院腫瘤科調去發熱門診。也是從那天起,她開始在小紅書發布「抗疫日記」,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 心系疫情,NUK在行動 |10萬包溼巾,用微光,溫暖小天使的明天
    >心系疫情,NUK在行動 |10萬包溼巾,用微光,溫暖小天使的明天2020-03-05 11:40:3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NUK在行動10萬包嬰兒溼巾馳援武漢  一批又一批的口罩、防護服、酒精等防護物品抵達疫區,而在這時,德國NUK也在時時關注,作為歷史深厚的嬰幼兒知名品牌,前線的一切也牽動著每個NUK人的心。  2月20日,還沒有正式復工的NUK品牌,線上緊急召開會議,決定啟動「支援武漢物資計劃」。
  • 大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在武漢首演
    》在武漢首演 劉漢文 攝   中新網武漢10月18日電 (梁婷 梅鵬程)抗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17日晚在武漢琴臺大劇院首演,重現武漢戰「疫」。《天使日記》聚焦抗疫最前線的醫護人員群體形象 劉漢文 攝  《天使日記》聚焦抗疫最前線的普通護士、醫生和他們的親人,以及普通患者、市民,以護士長「蘭之念」的戰「疫」日記串聯劇情,塑造了以「蘭之念」「方醫生」「黃鶴」等為代表的醫護人員群體形象,再現了白衣天使們向死而生,把醫院當戰場、待病人如親人的感人事跡。
  • 抗疫日記救治工作將暫時告一段落,希望我們最後一位危重患者能順利...
    這位年輕的外科醫生曾三次請戰,即便是患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成天悶在防護服裡就是一大挑戰,但他仍毫無畏懼,接到援鄂通知後便立即奔赴前線。到了武漢,看著這座曾經無比熟悉的城市,看著醫院的患者和前線的醫護人員,王小文心中五味雜陳。利用休息的間隙,他將自己在前線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一一記錄下來。
  • 抗疫日記⑮救治工作將暫時告一段落,希望我們最後一位危重患者能...
    編者按:2月13日上午11時45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60人組成的醫療隊整裝集合,前往抗擊疫情的最前線——武漢。醫療隊成員主要來自附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傳染病或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室,他們將作為重慶市派出的第八批醫療隊馳援武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區。
  • 關愛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夏令營紀實
    武漢大學第二附屬小學學生徐文聰的父母都在抗疫最前線,寄宿在叔叔家的他不但跟著叔叔學習、鍛鍊,還學會了做蛋糕。徐文聰說,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下,自己度過了一個特別的假期,經歷了一學期的居家網課;也見證了黨和國家的凝聚之力,可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我們,自始至終都受著保護,並被保護得很好。這是一段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
  • 腳下沾滿泥 心中裝群眾——— 一位交通駐村黨員幹部的幫扶日記
    很多事情我們做起來覺得微不足道,但是對於老百姓卻是解決了他們的大難題。作為一名駐村黨員幹部,只有多走近群眾,把群眾服務好,多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求真務實、踏實做事,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在感悟感想中,戴瑩在自己的駐村日記裡,又增添了這樣兩段話。
  • 前線日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遼寧省委網信辦與人民網遼寧頻道聯合推出系列報導《前線日記——遼寧醫療隊的故事》。通過遼寧醫務工作者的戰「疫」經歷和故事,共同感受這場嚴峻鬥爭中的遼寧擔當、遼寧力量。 前線日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記錄者:遼寧省腫瘤醫院醫務部 朱新江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晴,襄陽市保康縣人民醫院。
  • 上海中山醫院「戰疫巴林特應急小組」走進武漢前線、服務上海市民
    這是由上海市總工會主辦、市醫務工會和中山醫院工會協辦的「3·5學雷鋒日」主題活動,為職工服務抗疫專題線上心理諮詢活動,由中山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季建林教授領銜,陳華副主任醫師、葉塵宇副主任醫師、劉文娟主治醫師主持,以及應急心理關愛「巴林特小組」組員俞梅蓉、李迅、李麗、張新萍、王曉丹、吳桑文等協助,全員上線,按照報名者預約時間進行電話連線諮詢。這是「中山巴林特」外延的再次衍生。
  • 武漢大學師生「抗疫日記」(上):家國有難,當挺身而出
    但緊接著,輔導員老師細心耐心的關愛、及時搜集反饋我們的需求,學校學院一系列的生活供給,讓我切身的體悟到「封城不封愛」,從寒假初期學院發放口罩,學院給我的「壓歲錢」紅包,食堂免費三餐供應,陸續還有秋梨膏、酸奶等,自強超市送貨上門……這些讓我逐漸意識到,疫情無情、珞珈有愛,學校是最安全的地方。
  • |香香|武漢|中日友好醫院|新冠肺炎疫情|...
    一位名叫「香香」的日本姑娘9日在神奈川縣橫濱市家中用視頻錄下這段話,希望將她對中日友好醫院同事的這份牽掛傳遞出去,祈願在武漢抗疫前線奮戰的所有醫務人員平安。在中日友好醫院,香香(右二)與同事們一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香香本名叫巖崎春香,由她自己繪製的系列預防新冠病毒中文漫畫在社交網絡上備受關注。
  • 寫下67篇日記的查醫生出書了,系國內首部援鄂醫生抗疫日記
    從除夕夜馳援武漢到3月31日回滬,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68天裡,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寫下67篇抗疫日記。如今,這些日記被編撰成《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也是目前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4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仁濟醫院獲悉上述消息。
  • 前線日記|結婚紀念日這天 我揣著一顆感恩的心踏進武漢
    連日來,來自仁壽縣中醫院的護士韓婷,在忙碌間隙用文字記錄下了救援隊支援武漢的點點滴滴。10號凌晨00:20到達駐地酒店,累癱了……2020.02.10 20:40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踏進武漢。作為一個四川人,我們經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湖北省當時給了我們鼎力支持,也是災後重建的援建單位之一。
  • 錦州醫科大學:雲端戰」疫」思政課從前線走進學生心中
    他們將情感鏈條有效融入思政課,使思政教育更好地從線上走入學生心中。在武漢協和江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雷神山醫院醫生辦公室、隔離病房、辦公區……7名醫務人員變身老師,通過一個個真實而催人淚下的故事,生動闡釋了戰「疫」中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效率、中國擔當,同時全面分析中國抗「疫」過程中彰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硬核」優勢,是中國人民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的信心和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