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在家,請回想一下不久前你離開家時房間的樣子:
地板上有沒有積滿灰塵,沙發上是否有堆積如山的過期雜誌,衣櫃裡是否凌亂不堪,廚房灶臺上是不是油漬斑斑……
如果是這樣,那麼小心了,你的人生可能危機四伏。
關於斷舍離,總是被現代人提及,但是,究竟如何正確的進行「丟丟丟」,過上真正的極簡生活?
日本作者衝幸子的《少而美的極簡生活》一書給我們帶來了東方禪學與歐洲極簡整理術共64條心靈富裕法則,可以讓我們在邊學邊幹中,重拾清淨知足的生活。
01 掃除,是淨化心靈、磨礪心性
屋亂即心亂,所謂掃除,就是打磨自己的內心。
禪語說:「一掃除,二信心」。
意思是在修行中,信心的產生需要潔淨的環境。
在修行僧們居住生活的禪寺中,掃除被視為與坐禪同等重要的修行……6
除了一日三次用抹布擦淨正殿和其他各殿的每個角落,強風多塵的日子裡更要多擦拭打掃一到兩次。
此外,院落也要根據天氣情況隨時灑掃。
如此細緻周到的打掃,無論是正殿還是院落,都極其乾淨整潔,幾乎不見一塵一土,走廊地板甚至光可鑑人。
因為禪寺的修行僧們認為:
掃除的目的不僅僅是去除汙垢,更是磨礪心靈。
在他們看來,人剛出生時,本來是純潔無垢的。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內心慢慢沾染上了塵埃,比如貪慾、憤恨、執念、嫉妒等。
一旦任其發展,就會像汙垢一樣包裹全身,成為身體乃至心靈揮之不去的煩惱和雜念。
為了避免內心沾染塵埃,必須時時打掃。
02 消除內心負擔的減法整理術
在一些問卷調查中,很多人都將掃除列為最討厭的家務活中的第一名。
「掃除很痛苦」,這一想法究竟是從何而來呢?
答案顯而易見。
一是東西太多。打掃起來既要挪來挪去,又要拿著抹布到處擦拭,卻是很煎熬。
二是汙垢堆積。因為某些人嫌麻煩疏於打掃,汙垢越積越多,最終變成了難以清除的頑固汙垢。
梁漱溟曾經說過,人一輩子首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關係。
打掃房間是頻繁多次、刪繁就簡的過程。
勤於擦拭,避免堆積;減少物品數量,不被物困,才能真正從繁重的掃除工作中解放出來。
在減少汙垢方面,書中給我們帶來了三大法則:
1.變髒之前擦拭;2.變髒後立即擦拭;3.保持乾淨。
這是一切掃除的基本思維方式,將其付諸實踐,必定能讓掃除變得輕鬆,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也是能夠過得簡單舒適的重要技巧。
此外,還有輕鬆掃除的四大準則:
1.工具和洗滌劑越簡單越好。即在日常保潔中,用抹布、撣子、海綿、吸塵器以及洗滌劑這基本5件套就可以。
2.養成給汙垢做減法的習慣。即在使用「減少汙垢三大法則」外,再做到「隨用隨洗」即可。
3.不要同時且長時間的重複同一動作。即頑固如果一次刷不乾淨,就分好幾次刷,軟化汙垢才是重點。
4.規定掃除的地點和時間。即掃除時要遵循「一次一個地方,一次五分鐘」的原則。
03 做好心靈大掃除,擁有清潔簡約的生活
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買買買,讓我們不僅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世界中,還生活在以網絡為代表的高度信息化社會之中。
但是,面對塞得滿滿當當的家和信息擁堵的大腦,我們反而深陷物慾橫流的煩惱之中,內心感受得不到豐盈。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物質無法帶來真正的富足。
一兩百年前,電腦手機尚未問世,沒有飛機,也沒有新幹線,四季遷徙,秋收之時,儘管物質並不豐富,內心卻著實富足。
有一句話叫做:「無一物中無盡藏。」
意思就是無一物之中蘊藏著無限可能,而能帶來這一可能性的正是不持有多餘的物品,將自己從對物質的執念中解放出來。
放下執念,制定丟棄規則,一天減少一件,買一件丟一件,如此,看著乾淨整潔的房間,不僅心情會變得愉悅,同時也是對心靈的掃除。
《少而美的極簡生活》一書,既有掃除房間汙垢的妙招,也有打掃心靈的方法。
如果你也深陷物慾橫流的煩惱中,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