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公益課堂
主題:早產兒康復常見誤區及評估的重要性
講解老師:林海松(杭州貝蓓康復中心創始人)
課程內容:
一、國內外康復差異?
二、評估評的是什麼?
三、早產兒中遠期發育風險?
溫馨提示:因本期公益課內容較多,考慮到早產家長的閱讀時長有限,我們分三期文字版呈現給大家。本期為第二期,如您更方便聽音頻,也可以直接來到本篇文章結尾掃描二維碼收聽課程回放。
從國內外康復差異中發現早產兒康復常見誤區》,主要內容:通過案例,解讀國內外康復差異,同時認識到國內康復的誤區。(點擊文字可直接查看文章詳情)
現在國內的,早產兒康復的流程是怎麼樣的呢?大部分的情況下,發現孩子某方面好像有點落後了,或者經過朋友親人的提醒,覺得確實不太對頭啊。就去做一個評估,評估後發現確實落後了。
那麼有了這個發育評估是不是就可以去康復了呢?大部分康復機構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誤以為發育評估就是康複評估。
其實發育評估和康複評估是2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下面我們看到這些評估量表,格裡菲斯,貝利,這兩個評估量表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
但是,你要知道發育評估,它的局限性在哪裡?
如果孩子相對於同齡兒童來說有什麼方面的落後,發育評估是有價值的,但是評估後就要去康復嗎?不是!
比如一個人去看醫生,他咳嗽很厲害,甚至咳出血了,那這個評估能不能作為我們馬上治療的依據呢?不行!為什麼?因為咳嗽有很多原因呢,過敏可以咳嗽,抽菸會引起咳嗽,咽炎可以咳嗽,肺炎可以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等……他咳嗽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哪一個呢?所以醫生會讓你去做進一步檢查。
所以,發育評估相當於我們去醫院看的普通門診,下一步再看看可能是哪方面,然後要化驗,根據化驗單確定什麼原因,如何治療。
發育評估,只是告訴我們2個方面,有沒有落後?落後了多少?但是也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發育落後,可能會怎麼樣?具體我們該從哪裡入手?
康複評估它的價值在哪裡,主要是3個方面,為什麼落後了?可能會怎麼樣?第3步就是該怎麼辦?
注意,我寫的是「該怎麼辦?」並不是一定要去康復,我們應該怎麼去思考問題,然後才是怎麼做?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金錢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
ICF國際上通用的康複評估的框架,以下通過案例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康複評估的意義所在:
案例1,環境因素,
舉個例子,讓大家理解一下康複評估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早產兒,他的爸爸媽媽太忙了,就讓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又怕孩子爬到外面去,就給這個孩子限制在一個椅子上,老是坐著看電視。
如果是這個原因造成的發育落後,大家覺得我們需要把小孩拉到康復中心康復嗎?肯定不需要。
最主要的幫助對象是誰呢?怎麼去改變這個爺爺奶奶的習慣,了解爸爸媽媽不能參與到寶寶的陪伴和照顧的原因?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社會支持因素能夠幫助到他?
案例2:個人因素
比如說,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我們首先想到這個孩子是不是需要口技訓練呢?錯了!這是個非常錯誤的觀點。
我們評估後,發現這個孩子的媽媽非常焦慮。因為孩子是試管嬰兒,而且懷孕期間和丈夫經常吵架。生下孩子以後呢,婆婆一看是個女孩。又是早產,又怕花錢,感覺想放棄。可以想像,孩子的媽媽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啊!
如果這個孩子語言發育落後的主要原因來自媽媽的焦慮,而且孩子檢查報告沒有明顯的腦損傷。這個時候,我們要幫助的主要對象就是孩子的媽媽。
我們會建議孩子媽媽去看心理科,結合運動、音樂處方等,讓她儘快從焦慮抑鬱中擺脫出來。那麼孩子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即使落後很多,結合一些康複方法也能很快康復。
這個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那麼康復的目標又不一樣了。我們要分別從呼吸、營養等方面,為他的心臟的功能提供幫助。而不能片面地以運動為主的康復。因為心臟功能不好,他直立位的下肢活動就很受限,耐力受限。反之,肌肉收縮無力,心臟功能會越來越衰退。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ICF框架,我們又對康複評估做了進一步細化,分別從家族史、生理、感知區、環境四個方面進行一個各學科結合的整體評估,四個方面缺一不可。
很多人把發育落後都歸結早產的因素,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落後幾個月了,不問背後原因是什麼?
案例4:家族史
比如有的孩子語言發育落後,但是他的家族裡爺爺爸爸說話都晚,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康複評估呢?
首先可以排除掉大概率上不會說話的可能性,但是家族上語言、聽力、神經系統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考慮到語言的問題會導致讀寫能力障礙,我們將這個因素告訴家長,並給予家庭指導,這樣家長才更理解該怎麼做才能最好地幫助孩子。
早產兒裡有很多睡眠的問題,不容易入睡,或者晚上容易驚醒。導致睡眠問題的原因非常多,但也有一些很難被發現的。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早產兒,他爸爸說孩子晚上不睡覺,找不到原因很苦惱。直到一年之後才查到是大腦深處的一個隱藏癲癇灶導致的。腦電圖根本看不到,用了最先進的核磁才查到,後來配合藥物治療,情況才得到控制。案例6: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是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環境。比如,早產兒出來,家庭意見不合,爸爸不想康復,想省錢。媽媽焦慮,很小的事情看得很大。於是,家裡雞飛蛋打,這種不好的家庭環境,孩子都是可以感知到的,對他以後的情緒發育會產生負面影響。
還有很多家長,爺爺奶奶認為這個孩子太不容易了,本來命都活不下來,好不容易活下來了,給他穿得很多,室內溫度總是恆溫恆溼。為了讓孩子多吃點奶,面前給他放個手機……這樣過度的溺愛,相當於,給他的大腦造成了二次傷害。
我們再次強調,早產兒除了在早期生命比較脆弱的時候給予穩定的支持,回到家後,儘量把他當成一個正常的孩子來看待,但是我們目前普遍的現狀是正常的孩子也帶出很多問題。
下面我們關注下大腦神經的科學,我們國內大部分康復機構不太重視這一點。他們說搞康復的,只關注功能,大腦神經系統那是醫院的問題。
表面上,寶寶發育落後是行動、語言、視覺等身體器官發育的落後,實際上這些功能都是受大腦控制的。
但是,作為一個康復師,關於大腦功能的基本的概念是一定要懂的。
大腦為神經系統最高級部分,大腦皮層是人類思維產生的主要部分;
小腦屬於後腦的一部分,在腦幹的上面一點,負責肌肉的協調、神經反射和身體平衡;左半腦控制人的具體行為,如演講、寫作、語言和運算;
右半腦控制人的想像、空間思維、音樂、直觀感受。
額葉:控制一個人的個性、情感、計劃行為,包括分辨是非、抽象思維。
頂葉:與觸覺和四肢活動相關,與枕骨連接處控制著說話和語言理解能力。
枕葉:與視覺相關。
顳葉:在腦的兩側,與耳朵齊平,負責聽覺和短時記憶。
案例7:核磁報告顯示左側側腦室后角有損傷,那麼這孩子不僅要注意運動的問題,以後還可能和視覺和學習能力有一定關係。案例8:核磁報告顯示側腦室顳葉的損傷,和運動有一定關聯,同時要小心這個孩子未來聽覺和在學習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我們要面向未來,尤其告知爸爸媽媽非常重視的家庭環境的改造,椅凳要怎麼改造?要讓孩子做哪些家務?要怎麼去培訓他?再有名的治療師和權威的機構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案例9::左側腦損傷導致不能說話。孩子不能說話,可能會去發生情緒的問題,怎麼去解決啊?去教給孩子怎麼用圖片表達自己。甚至有更高科技的方法,電子表達系統,讓機器幫助他表達自己:「我要吃飯,我很喜歡去看電影……」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覺得,有些損傷可能造成孩子不能講話,但是不代表他沒有溝通能力。1、運動發育落後真的只是肌肉的問題嗎?
案例10:這個小朋友,他媽媽一平放下他,他就會哭。他媽媽說小的時候帶他非常辛苦。看過視頻後,非常容易判斷:這個小朋友的發育落後不是肌肉問題造成,他是一個前庭覺的發育異常造成。所以,重要的不是給他馬上訓練,而是把他的感知覺能力調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程度,他的問題就解決了。案例11:這個小朋友,經過很長時間的運動康復效果一直不好,從視頻上可以發現他分不清立體和平面,實際上他是視覺的問題。因此他的發育落後實際上是視覺問題引起的,做運動康復當然很難起到效果,運動不僅僅是肌肉的問題。2、語言發育落後真的只是嘴巴的問題嗎?
這也是非常常見的一個誤區,語言發育落後,很多康復機構一上來就說他是口腔肌肉的問題?語言的問題真的只是嘴巴的問題嗎?
案例12::這個小朋友,在他13個月的時候曾經來過我們這裡,當時的主要問題就是餵奶餵不進去,到很多醫院看過沒找到原因。後來找到我們,我們去到他家裡看一下,因為家裡面能夠看到更真實的情況。他媽媽餵奶都要跑到角落裡衝奶粉,這個孩子只要奶瓶挨著嘴邊,馬上就要哭了,他媽媽就強制性地餵進去,否則堅決不吃。他的爸爸媽媽嗅覺一直都很敏感,當時診斷這個孩子嗅覺太敏感了。我認為這個孩子餵奶的問題解決了,他發育應該就能跟上。但是沒有想到解決了他的餵養問題,接下來他還有發育的問題,通過視頻,看到他走路的樣子不是很靈活,而且我們發現他的眼神也不那麼靈活。他不僅運動落後,語言也是全面的落後,這就提醒我們,這個孩子可能有更複雜的病因在裡面。最後我們診斷他可能有異常的腦電波。所以,我們馬上建議這個家長去做腦電波。
康復師不是醫生,但是康復師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能看到更多細節。康復不能代替醫生的角色,但能填補醫生無法顧及到的領域。
最後這個孩子確實發現了腦電圖的異常,這樣一下子就解釋得過去,為什麼那麼不願意喝奶?為什麼發育這麼落後?
那接下來該怎麼辦?顯然不是簡單地做康復,首先康復要非常小心,但要防止異常腦電圖激發成癲癇的發作,另外配合營養的支持、藥物的治療。
3、家長的過度保護也是造成發育落後的重要因素
案例13:這個小朋友,他的頭非常扁。
這個非常容易判斷,很明顯是家長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家長擔心外面太冷了,讓孩子床上多躺躺,結果頭型睡成這樣,後果很嚴重。
這種扁頭型,首先影響視覺、口腔穩定性、脊柱的穩定性,後期會造成脊柱的後凸,駝背等姿態的問題,還可能會影響他的學習。
所以,這個小朋友康復的方案除了關心他的頭型和發育的問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對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養育理念及時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行為上的指導,否則孩子即便養活了,以後也會有很大的麻煩。
這就是康複評估的魅力所在,它不僅需要各個學科的支持,各個專業的團隊合作,才能做得更精細更精準,效果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