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評估評的是什麼?

2021-02-23 小超人大未來

小超人公益課堂

主題:早產兒康復常見誤區及評估的重要性

講解老師:林海松(杭州貝蓓康復中心創始人)

課程內容:

一、國內外康復差異?

二、評估評的是什麼?

三、早產兒中遠期發育風險?

溫馨提示:因本期公益課內容較多,考慮到早產家長的閱讀時長有限,我們分三期文字版呈現給大家。本期為第二期,如您更方便聽音頻,也可以直接來到本篇文章結尾掃描二維碼收聽課程回放。

從國內外康復差異中發現早產兒康復常見誤區》,主要內容:通過案例,解讀國內外康復差異,同時認識到國內康復的誤區。

(點擊文字可直接查看文章詳情)

現在國內的,早產兒康復的流程是怎麼樣的呢?大部分的情況下,發現孩子某方面好像有點落後了,或者經過朋友親人的提醒,覺得確實不太對頭啊。就去做一個評估,評估後發現確實落後了。

那麼有了這個發育評估是不是就可以去康復了呢?大部分康復機構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誤以為發育評估就是康複評估。

其實發育評估和康複評估是2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下面我們看到這些評估量表,格裡菲斯,貝利,這兩個評估量表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

PEP-3,可能有些家長不知道。它主要是測早產兒的發育風險,包括行為和語言,以及情緒行為的發育風險,目的是發現孩子在社交以及情緒方面存在的問題。

但是,你要知道發育評估,它的局限性在哪裡?

如果孩子相對於同齡兒童來說有什麼方面的落後,發育評估是有價值的,但是評估後就要去康復嗎?不是!

比如一個人去看醫生,他咳嗽很厲害,甚至咳出血了,那這個評估能不能作為我們馬上治療的依據呢?不行!為什麼?

因為咳嗽有很多原因呢,過敏可以咳嗽,抽菸會引起咳嗽,咽炎可以咳嗽,肺炎可以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等……他咳嗽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哪一個呢?所以醫生會讓你去做進一步檢查。

所以,發育評估相當於我們去醫院看的普通門診,下一步再看看可能是哪方面,然後要化驗,根據化驗單確定什麼原因,如何治療。

發育評估,只是告訴我們2個方面,有沒有落後?落後了多少?但是也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發育落後,可能會怎麼樣?具體我們該從哪裡入手?

康複評估它的價值在哪裡,主要是3個方面,為什麼落後了?可能會怎麼樣?第3步就是該怎麼辦?

注意,我寫的是「該怎麼辦?」並不是一定要去康復,我們應該怎麼去思考問題,然後才是怎麼做?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金錢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

ICF國際上通用的康複評估的框架,以下通過案例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康複評估的意義所在:

案例1,環境因素,

舉個例子,讓大家理解一下康複評估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早產兒,他的爸爸媽媽太忙了,就讓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又怕孩子爬到外面去,就給這個孩子限制在一個椅子上,老是坐著看電視。

如果是這個原因造成的發育落後,大家覺得我們需要把小孩拉到康復中心康復嗎?肯定不需要。

最主要的幫助對象是誰呢?怎麼去改變這個爺爺奶奶的習慣,了解爸爸媽媽不能參與到寶寶的陪伴和照顧的原因?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社會支持因素能夠幫助到他?

案例2:個人因素

比如說,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我們首先想到這個孩子是不是需要口技訓練呢?錯了!這是個非常錯誤的觀點。

我們評估後,發現這個孩子的媽媽非常焦慮。因為孩子是試管嬰兒,而且懷孕期間和丈夫經常吵架。生下孩子以後呢,婆婆一看是個女孩。又是早產,又怕花錢,感覺想放棄。可以想像,孩子的媽媽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啊!

如果這個孩子語言發育落後的主要原因來自媽媽的焦慮,而且孩子檢查報告沒有明顯的腦損傷。這個時候,我們要幫助的主要對象就是孩子的媽媽。

我們會建議孩子媽媽去看心理科,結合運動、音樂處方等,讓她儘快從焦慮抑鬱中擺脫出來。那麼孩子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即使落後很多,結合一些康複方法也能很快康復。

這個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那麼康復的目標又不一樣了。我們要分別從呼吸、營養等方面,為他的心臟的功能提供幫助。而不能片面地以運動為主的康復。因為心臟功能不好,他直立位的下肢活動就很受限,耐力受限。反之,肌肉收縮無力,心臟功能會越來越衰退。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根據ICF框架,我們又對康複評估做了進一步細化,分別從家族史、生理、感知區、環境四個方面進行一個各學科結合的整體評估,四個方面缺一不可。

很多人把發育落後都歸結早產的因素,是不對的。我們不能只關注孩子落後幾個月了,不問背後原因是什麼?

案例4:家族史

比如有的孩子語言發育落後,但是他的家族裡爺爺爸爸說話都晚,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康複評估呢?

首先可以排除掉大概率上不會說話的可能性,但是家族上語言、聽力、神經系統方面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考慮到語言的問題會導致讀寫能力障礙,我們將這個因素告訴家長,並給予家庭指導,這樣家長才更理解該怎麼做才能最好地幫助孩子。

早產兒裡有很多睡眠的問題,不容易入睡,或者晚上容易驚醒。導致睡眠問題的原因非常多,但也有一些很難被發現的。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早產兒,他爸爸說孩子晚上不睡覺,找不到原因很苦惱。直到一年之後才查到是大腦深處的一個隱藏癲癇灶導致的。腦電圖根本看不到,用了最先進的核磁才查到,後來配合藥物治療,情況才得到控制。

案例6: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是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環境。比如,早產兒出來,家庭意見不合,爸爸不想康復,想省錢。媽媽焦慮,很小的事情看得很大。於是,家裡雞飛蛋打,這種不好的家庭環境,孩子都是可以感知到的,對他以後的情緒發育會產生負面影響。

還有很多家長,爺爺奶奶認為這個孩子太不容易了,本來命都活不下來,好不容易活下來了,給他穿得很多,室內溫度總是恆溫恆溼。為了讓孩子多吃點奶,面前給他放個手機……這樣過度的溺愛,相當於,給他的大腦造成了二次傷害。

我們再次強調,早產兒除了在早期生命比較脆弱的時候給予穩定的支持,回到家後,儘量把他當成一個正常的孩子來看待,但是我們目前普遍的現狀是正常的孩子也帶出很多問題。

下面我們關注下大腦神經的科學,我們國內大部分康復機構不太重視這一點。他們說搞康復的,只關注功能,大腦神經系統那是醫院的問題。

表面上,寶寶發育落後是行動、語言、視覺等身體器官發育的落後,實際上這些功能都是受大腦控制的。

但是,作為一個康復師,關於大腦功能的基本的概念是一定要懂的。

大腦為神經系統最高級部分,大腦皮層是人類思維產生的主要部分;

小腦屬於後腦的一部分,在腦幹的上面一點,負責肌肉的協調、神經反射和身體平衡;左半腦控制人的具體行為,如演講、寫作、語言和運算;

右半腦控制人的想像、空間思維、音樂、直觀感受。

額葉:控制一個人的個性、情感、計劃行為,包括分辨是非、抽象思維。

頂葉:與觸覺和四肢活動相關,與枕骨連接處控制著說話和語言理解能力。

枕葉:與視覺相關。

顳葉:在腦的兩側,與耳朵齊平,負責聽覺和短時記憶。

案例7:核磁報告顯示左側側腦室后角有損傷,那麼這孩子不僅要注意運動的問題,以後還可能和視覺和學習能力有一定關係。案例8:核磁報告顯示側腦室顳葉的損傷,和運動有一定關聯,同時要小心這個孩子未來聽覺和在學習上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所以,我們在做早期幹預的時候,是圍繞未來發生的風險,而不是基於現在的能力

。我們要面向未來,尤其告知爸爸媽媽非常重視的家庭環境的改造,椅凳要怎麼改造?要讓孩子做哪些家務?要怎麼去培訓他?再有名的治療師和權威的機構都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案例9::左側腦損傷導致不能說話。孩子不能說話,可能會去發生情緒的問題,怎麼去解決啊?去教給孩子怎麼用圖片表達自己。甚至有更高科技的方法,電子表達系統,讓機器幫助他表達自己:「我要吃飯,我很喜歡去看電影……」所以,家長千萬不要覺得,有些損傷可能造成孩子不能講話,但是不代表他沒有溝通能力。

1、運動發育落後真的只是肌肉的問題嗎?

案例10:這個小朋友,他媽媽一平放下他,他就會哭。他媽媽說小的時候帶他非常辛苦。看過視頻後,非常容易判斷:這個小朋友的發育落後不是肌肉問題造成,他是一個前庭覺的發育異常造成。所以,重要的不是給他馬上訓練,而是把他的感知覺能力調到一個比較合適的程度,他的問題就解決了。案例11:這個小朋友,經過很長時間的運動康復效果一直不好,從視頻上可以發現他分不清立體和平面,實際上他是視覺的問題。因此他的發育落後實際上是視覺問題引起的,做運動康復當然很難起到效果,運動不僅僅是肌肉的問題。

2、語言發育落後真的只是嘴巴的問題嗎?

這也是非常常見的一個誤區,語言發育落後,很多康復機構一上來就說他是口腔肌肉的問題?語言的問題真的只是嘴巴的問題嗎?

 

案例12::這個小朋友,在他13個月的時候曾經來過我們這裡,當時的主要問題就是餵奶餵不進去,到很多醫院看過沒找到原因。後來找到我們,我們去到他家裡看一下,因為家裡面能夠看到更真實的情況。他媽媽餵奶都要跑到角落裡衝奶粉,這個孩子只要奶瓶挨著嘴邊,馬上就要哭了,他媽媽就強制性地餵進去,否則堅決不吃。他的爸爸媽媽嗅覺一直都很敏感,當時診斷這個孩子嗅覺太敏感了。我認為這個孩子餵奶的問題解決了,他發育應該就能跟上。但是沒有想到解決了他的餵養問題,接下來他還有發育的問題,通過視頻,看到他走路的樣子不是很靈活,而且我們發現他的眼神也不那麼靈活。他不僅運動落後,語言也是全面的落後,這就提醒我們,這個孩子可能有更複雜的病因在裡面。最後我們診斷他可能有異常的腦電波。所以,我們馬上建議這個家長去做腦電波。

康復師不是醫生,但是康復師因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能看到更多細節。康復不能代替醫生的角色,但能填補醫生無法顧及到的領域。

 

最後這個孩子確實發現了腦電圖的異常,這樣一下子就解釋得過去,為什麼那麼不願意喝奶?為什麼發育這麼落後?

 

那接下來該怎麼辦?顯然不是簡單地做康復,首先康復要非常小心,但要防止異常腦電圖激發成癲癇的發作,另外配合營養的支持、藥物的治療。

 

3、家長的過度保護也是造成發育落後的重要因素

案例13:這個小朋友,他的頭非常扁。

這個非常容易判斷,很明顯是家長的過度保護造成的。家長擔心外面太冷了,讓孩子床上多躺躺,結果頭型睡成這樣,後果很嚴重。

這種扁頭型,首先影響視覺、口腔穩定性、脊柱的穩定性,後期會造成脊柱的後凸,駝背等姿態的問題,還可能會影響他的學習。

所以,這個小朋友康復的方案除了關心他的頭型和發育的問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就是對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養育理念及時進行知識的更新,和行為上的指導,否則孩子即便養活了,以後也會有很大的麻煩。

這就是康複評估的魅力所在,它不僅需要各個學科的支持,各個專業的團隊合作,才能做得更精細更精準,效果才會更好。

相關焦點

  • 科學的營養與生長評估,保證早產兒健康成長
    李介民主任醫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兒童保健康復專科 隨著圍生醫學和新生兒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小胎齡、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得以存活, 但近年來,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EUGR)的現象引起廣泛關注,許多早產兒的營養狀況偏離目標。
  • 早產兒的營養與生長評估,這些要點必須要知道!
    李介民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隨著圍生醫學和新生兒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小胎齡、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得以存活,但近年來,早產兒宮外生長遲緩(EUGR)的現象引起廣泛關注,許多早產兒的營養狀況偏離目標。
  • 早產兒媽媽學習班:出院後生長發育評估與幹預手冊
    拿什麼呵護你,我的早產兒? 其實,早產兒出院並不是治療的結束,而是院內治療向家庭護理轉變,家庭護理結合規範隨訪促進早產兒追趕性生長發育的新徵程。 小編提醒:所有早產兒都需要進行隨訪、監測生長發育、健康檢查以及發育篩查。
  • 減少患兒的傷痛我們一直在路上,早產兒的生長隨訪和評估
    常人很難想像早產兒家庭面臨多大的壓力,治療過程承受的心理壓力、經濟、孩子日後的康復等等問題,大多數早產兒都健康的活了下來,這中間有家長、醫生共同努力、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早產兒出院之後,更是需要專業的建議,需要定期評估、嬰幼兒的可塑性很強,出現問題若能及早發現並幹預,效果很好。若孩子錯過了最佳時機,後面需要家長、醫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包括治療費用。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逐年上升,早產兒餵養、護理需要注意什麼?
    當時在產床上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掉,轉回到病房也在哭,由於NICU是不能進去的,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見到自己的孩子。婆婆、媽媽都勸我不要哭,月子裡哭對眼睛不好,但是我的眼淚就是不爭氣地往下掉。一、什麼是早產兒早產兒是指出生胎齡<37周的新生兒。通常情況下,早產兒與足月兒有明顯的差別,出生時的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其各臟器的成熟度越差,可分為低危早產兒和高危早產兒。
  • 早產兒要早期幹預 究竟幹預什麼?
    早產兒的早期幹預是以促進早產兒各個能區的發展並規避其發育風險為首要目的一種療育手段。是從專業角度,根據療育專家對孩子的發育情況進行的全面評估,然後跟據評估結果制定有計劃、有目的的能區促進方案並實施,最終使早產兒實現追趕性成長。
  • 早產兒成年後更易抑鬱焦慮,常用早產評估法遭質疑
    早產兒成年後更易抑鬱焦慮,常用早產評估法遭質疑 澎湃新聞記者 陳明明 綜合新華社報導 2017-03-31 14:14
  • 泰安市中心醫院順利舉辦「早產兒腦損傷早期評估與幹預新進展研習...
    2020年11月28日,泰安市中心醫院舉辦了山東省繼續教育項目「早產兒腦損傷早期評估與幹預新進展研習班」。來自北京三院的韓彤妍教授、山大二院薛江教授、山東省齊魯醫院李文教授分別給大家帶來了題為《以時間為主線的早產兒腦發育》、《部分水解蛋白 奶粉在新生兒疾病中的應用》以及《早產兒餵養新進展》的講座,泰安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史寶海、副主任姚國以及新生兒科王燕也分別作了題為《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診治進展》、《早產兒腦損傷研究新進展》以及《aEEG在新生兒監護室的應用進展》的講座。
  • 早產兒管理與隨訪
    (2) 高危早產兒:建議出院後至矯正1月齡內每2周隨訪1次,矯正1~6月齡內每1個月隨訪1次,矯正7~12月齡內每2個月隨訪1次;矯正13~24月齡內,每3個月隨訪1次;矯正24月齡後每半年隨訪1次。 根據隨訪結果酌情增減隨訪次數。矯正12月齡後,連續2次生長發育評估結果正常,可轉為低危早產兒管理。
  • 關愛早產兒 親寶寶特推早產兒專屬「智能育兒助手」
    近日,家庭育兒場景品牌親寶寶進入了新一輪產品升級,旗下核心產品「親寶寶APP」特別推出早產兒專屬版本的 「智能育兒助手」,同時增設Fenton早產兒生長曲線功能,幫助早產兒家長更準確地評估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據悉,專屬早產兒版本是親寶寶APP在2020年度產品戰略性升級的第一步。
  • 給早產兒「袋鼠抱」有什麼好處?
    專家呼籲,要正確餵養早產兒,片面追求營養和追趕性生長,可能引起早產兒的肥胖和成年期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另外,醫生建議對早產兒給予「袋鼠抱」。    Q 醫護人員都建議給早產兒「袋鼠抱」,「袋鼠抱」好處在哪裡?
  • 音樂有助早產兒大腦發育
    臨床上,許多胎齡過小的早產兒大腦發育不太成熟。瑞士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為早產兒譜寫的特定樂曲有助他們的大腦發育。
  • 世界早產兒日:關注早產兒健康成長
    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市婦幼保健院開展早產兒關愛活動,為已經出院的早產兒進行健康檢查,幫助早產兒健康成長。市民龍女士的寶寶是胎齡28周的早產兒,出生時只有1200克,自主呼吸困難。市婦幼保健院及時採取幹預措施,維持寶寶的呼吸功能、防止感染,同時保證營養供給,全面監測寶寶發育情況。經過兩個多月的住院治療,寶寶順利出院,目前已經5個月大了。
  • 早產兒投保,這些事你應該知道
    因此,由於風險較高,給早產兒買保險也成了難題。什麼是早產兒?注意:預產期和足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預產期一般是按懷孕40周算的,所以說沒到預產期出生的寶寶,不一定是早產兒。早產兒是指胎齡<37周出生的新生兒。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讓早產兒追趕成長
    ,但臨床發現,存活早產兒的遠期預後並不是那麼樂觀,已經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早產兒後遺症該如何進行幹預?就此,記者採訪了海南現代婦女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紅怡。  談到早產兒的遠期預後,最令家長擔心的就是腦癱。王紅怡表示,早產兒容易發生腦損傷,是引起早產兒神經發育後遺症的主要原因。腦損傷導致的傷殘類型除腦癱外,還包括智力低下、癲癇、視聽障礙等。  除此之外,早產可能引發的還包括眼睛和肺的問題。
  • 早產兒餵養的注意事項,餵養早產兒的預防措施是什麼?
    大多數早產兒身體單薄,皮膚薄而有光澤,輕微哭泣,肌肉無力,體溫低,呼吸困難,各種疾病的感染率顯著增加。除了保持體溫和避免感染,還應特別注意早產兒的護理,他們也必須得到額外的護理。餵養早產兒的預防措施是什麼?你的母乳會適應環境的需要。研究發現早產兒母親在早期餵養的母乳比後期餵養的母乳含有更多的營養成分,脂肪含量也有所不同。
  • 研究顯示音樂有助早產兒大腦發育
    【新華社微特稿】先前研究顯示,胎齡過小的早產兒大腦發育不太成熟。瑞士一項研究顯示,為早產兒譜寫的特定樂曲有助他們大腦發育。日內瓦大學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發現,它每年接診大約80名胎齡24周至32周的早產兒,其中多數寶寶能倖存下來,但半數成長過程中出現神經發育異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困難。為此,醫院聯合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希望從音樂中找出能促進早產兒大腦發育的良方,理由是胎兒聽力系統發育較早,經由音樂予以早產兒適當刺激或許能起作用。
  • 早產兒喝什麼奶粉好
    作者:寶寶知道 二又寶媽早產兒喝什麼奶粉好?早產兒相對足月的寶寶來說,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需要媽媽更多的關心。尤其是在營養方面,家長不能大意。早產兒奶粉的選擇就至關重要。早產兒奶粉有哪些?早產兒喝什麼奶粉好?
  • 早產兒定期進行發育檢查十分必要
    早產兒隨訪監測包括:神經運動系統評估:健康的早產兒傾向於出生後1-2年趕上同年齡正常足月兒的神經運動發育,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同齡足月兒的差距應逐漸減小。科學研究證明嬰兒年齡越小大腦生長發育越快,可塑性越強,對腦損傷的代償能力越好。嬰兒早期最強的可塑性和代償能力的發展需要豐富的環境刺激。
  • 引起早產兒的原因是什麼?臨床表現是什麼?
    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孩子早產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症狀 1、早產兒的皮膚發皺有肌肉少、脂肪少、頭大手和腳皺痕少,等症狀,男性早產兒表現是睪丸在外腹股溝中,女性小陰唇分開且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