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管理與隨訪

2020-11-17 戰支特色醫學中心科普

——「世界早產兒日」系列醫學科普(4)


尹鳳蕊 郭紅仙,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兒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早產寶貝經過醫生們精心的治療,終於出院回家了,寶貝的父母在萬分欣喜中一定還有些許擔心,怎樣才能帶好早產寶貝呢?這就需要了解一些早產兒出院後管理和隨訪的知識。

首先要明確一定要在能夠提供早產兒保健服務的機構進行管理隨訪,在早產兒首次就診時建立管理檔案,對早產兒進行專案管理。


管理對象

出院後至36月齡的早產兒。

隨訪次數

(1) 低危早產兒:建議出院後至矯正6月齡內每1~2個月隨訪1次,矯正7~12月齡內每2~3個月隨訪1次,矯正12月齡後至少每半年隨訪1次。根據隨訪結果酌情增減隨訪次數。

(2) 高危早產兒:建議出院後至矯正1月齡內每2周隨訪1次,矯正1~6月齡內每1個月隨訪1次,矯正7~12月齡內每2個月隨訪1次;矯正13~24月齡內,每3個月隨訪1次;矯正24月齡後每半年隨訪1次。 根據隨訪結果酌情增減隨訪次數。矯正12月齡後,連續2次生長發育評估結果正常,可轉為低危早產兒管理。

出院後首次評估

出院後1~2周內應進行首次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餵養方式(乳類)、每天奶量、每次餵奶所需時間、哺乳過程中生命體徵變化、有無嘔吐腹脹等、排尿排便次數和性狀、體重增長、生活節律、併發症的治療和轉歸等。


矯正6月齡內隨訪

隨訪主要內容為:①詢問既往信息;②全身檢查,體格生長監測與評價;③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監測和評估;④特殊檢查:早產兒視網膜病(ROP)篩查、聽力篩查以及其他必要輔助檢查;⑤餵養、護理、疾病預防及早期發展促進指導;⑥異常情況的早期識別和處理。

早產兒營養狀況評估指標

① 體格發育指標:恢復出生體重時間,體重增加速度,階段性體重,頭圍、身長的增長,體格發育指標在生長曲線中的百分位數水平及其變化,體重Z評分變化。② 也可以直接採用生長發育曲線評估。③ 必要時應用代謝指標評估:血清BUN、白蛋白、前白蛋白等。

與此同時,要注意維生素D及鐵元素的添加。生後即可補充維生素D800-1000 U/d,3月齡後改為400 U/d,直至2歲。維生素D可來自食物、日光照射及維生素D製劑等。生後2周開始,每日元素鐵2~4 mg/kg.d,直至校正年齡1歲,鐵劑可來自強化鐵配方奶、母乳強化劑、食物和鐵製劑等。引入輔食時間一般不早於校正年齡4個月,不遲於校正年齡6個月。



早產兒晚期併發症隨訪

(1)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

(2) 暫時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監測甲功,調整優甲樂劑量;

(3) 早產兒腦損傷:複查顱腦B超、顱腦核磁MRI、腦電圖EEG,反覆評估;

(4) 先天性心臟病:複查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

(5) 貧血:監測血色素,補充鐵劑;

(6) 早產兒代謝性骨病:可測25-OHD3,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監測、篩查與評估

(1) 發育監測。

(2) 每次隨訪時詢問早產兒發育史,觀察和檢查早產兒的運動、語言、社會交往及適應能力等發育水平,對小兒早期發展綜合評價,為家長提供諮詢指導。

(3) 根據小兒年齡及個體情況,應用DDST、Gesell、0~6歲兒童神經心理髮育檢查、Wechsler智力量表(幼兒及兒童)、CDCC、學前50項智能篩查等方法,對小兒進行智力發育評估。

(4) 應用52項神經發育檢查、Peabody運動發育評價量表,對運動發育異常小兒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運動指導方案,進行家庭訓練。

轉診與結案

對隨訪中發現的診斷不明、治療無效、神經心理行為發育可疑或異常兒,及時轉至相關專科或上級醫療機構就診。

體格生長及神經心理行為發育評價正常的早產兒,實際年齡滿24月齡時可以結案;暫時不能結案者管理至36月齡時結案。結案後的早產兒轉入兒童保健系統管理。


附圖:1. 我國常用的幾種生長曲線及其特點

2. Fenton 早產兒生長曲線圖

3. 生長曲線中的發育評估及診治建議


附1:我國常用的幾種生長曲線及其特點


附2: Fenton 早產兒生長曲線圖


附2: Fenton 早產兒生長曲線圖


附3:生長曲線中的發育評估及診治建議

(配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減少患兒的傷痛我們一直在路上,早產兒的生長隨訪和評估
    常人很難想像早產兒家庭面臨多大的壓力,治療過程承受的心理壓力、經濟、孩子日後的康復等等問題,大多數早產兒都健康的活了下來,這中間有家長、醫生共同努力、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才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早產兒出院之後,更是需要專業的建議,需要定期評估、嬰幼兒的可塑性很強,出現問題若能及早發現並幹預,效果很好。若孩子錯過了最佳時機,後面需要家長、醫生付出更多的精力、包括治療費用。
  • 90%以上早產兒能追上正常寶寶的腳步,一定要堅持規範隨訪和訓練
    1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從同濟醫院了解到,該院早產兒隨訪門診近兩年來的數據顯示,堅持規範隨訪和康復訓練,90%以上的早產兒都能追趕上正常寶寶的發育。未遵醫囑定期回訪雙胞胎兄弟發育滯後大雙(化名)和小雙(化名)是一對雙胞胎兄弟,在媽媽肚子裡待了7個半月就早產,出生時體重不到1500克。
  • 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深圳舉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深圳市衛計委、中國知名新生兒領域等多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出席該論壇,討論並關注中國早產兒的健康管理問題,並呼籲全社會關注早產兒健康事業。  2018年11月17日是第八屆世界早產兒日,據世衛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
  • 愛「早到天使」 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深圳舉行
    愛「早到天使」 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深圳舉行    11 月 17 日,《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 早產寶寶 醫院喊你定期隨訪
    因此,早產兒出院後還要定期到醫院隨訪,並重點關注營養、體格發育、神經系統發育和早期遺留問題。  評價早產兒發育要用矯正年齡  早產兒通常出院後兩周開始隨訪,隨後3~6個月每月一次,以後根據小兒發育情況及體檢狀況決定後續頻率,多數情況為12月內每3個月一次,1歲後半年一次,直至兩歲。
  • 精細化全程管理幫助早產兒跨過生命首道難關
    11月17日是第十個世界早產兒日。新生兒科NICU是早產兒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入學時」有的超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不足1公斤,有的胎齡不到26周,在這裡,早產兒學會自主呼吸,學會吸吮乳汁,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護下克服呼吸、感染、餵養等重重難關,成長達到矯正胎齡足月兒的水平方才獲準「畢業」,安全健康地回到父母身邊……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新生兒科NICU通過精細化全程管理
  • 我國早產兒發生率明顯上升 與母親年齡等多方面有關
    第八屆「世界早產兒日」 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舉行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今年的11月17日是第八屆「世界早產兒日」,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主辦、深圳市寶安區婦幼保健院承辦的首屆中國早產兒健康管理高峰論壇當天在深圳舉行。
  • 關注早產兒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最好的人生開端
    尤其對於有可能發生腦癱但尚未出現症狀的高危早產兒,尚未形成規範化的隨訪及早期幹預的優化管理體系。有相當一部分的產院、兒童保健門診和社區,缺乏對早產/髙危兒進行早期神經發育評估和幹預的能力。作為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兒童發育專業委員會早產兒優化發展工程的實驗基地,上海健高兒科門診部也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先後開展多次義診、諮詢活動等,普及早產兒/高危兒護理及治療的各種知識。  綜合國內外最新檢測技術及早發現孩子神經發育異常  健高兒科專家指出,對於早產兒/高危兒的出院後管理必需要做到「三早」,即早隨訪,早發現和早幹預。
  • 衛計委:我國早產兒發生率約7% 為新生兒死亡首因
    國家衛計委介紹,2012年5月《全球早產兒報告》顯示,全球早產發生率>10%,每年新增1500萬,佔全球活產兒的11.1%,每年死亡早產兒110萬,佔新生兒死亡的36%。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減少早產的發生、降低早產兒死亡率和殘疾率。
  • 2017超低出生體重兒和超早產兒管理國際論壇在京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22日消息(記者車麗)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產兒日,根據WHO發布的《早產兒全球報告》顯示,每年有1500 萬名嬰兒出生過早,每10名新生兒就有超過1例早產,而中國早產兒數量居世界第二。
  • 關於早產兒的呼吸管理 歐洲RDS指南這樣說...
    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仍然是早產兒的一個重要問題,其管理水平直接關係到早產兒的存活率和遠期預期。2007年歐洲發布了首個RDS管理指南[1],並先後在2010年[2]、2013年[3]、2016年[4]做了3次修訂,建立了標準的證據體系,為早產兒RDS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近期,英國貝爾法斯特大學David Sweet 教授接受了採訪。
  • 出生時重540克的早產兒活下來了 得益於廣醫三院早產兒救治系統...
    小月月出院1周後回院隨訪(居中為月月媽媽)。在相關文獻中,這類早產兒成功哺育的報導很少,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降生的超早產兒、超低出生體重兒月月(化名),經過醫護人員的救治,月月連闖幾道生死關,在出生後的第88天,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體重達到2205克,順利出院。據了解,月月不僅刷新了廣州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紀錄,在救治期間未出現任何嚴重併發症更是堪稱「生命奇蹟」。
  • 溫醫大附二院:全程護理為早產兒保駕護航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其中,我國每年約有180萬名早產兒出生。近五年來,我國早產兒及小於28周早產兒入院人數逐年增加。如何科學護理早產兒,讓早產兒安全度過危險期,對醫院護理部來說是一種考驗。
  • 渭南市婦幼保健院:一救二護三促進、護航早產兒健康成長
    ,各器官尚未成熟,所以更需要特別的關愛,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作為他們的「臨時媽媽」,用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進行個體精細化管理,保證早產兒的健康成長。早產兒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和醫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出院後隨訪也是保障其健康成長的重要措施。
  • 每個早產兒的餵養方案不完全一樣,追趕生長不是短期內能完成的
    一 早產兒出院並不意味著治療、管理的結束, 而是新的治療、管理模式的開始 近年來隨著我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餵養建議」和「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的逐漸普及,較多醫療機構在早產兒院內營養支持策略方面已有顯著改善
  • 早產兒救治的和睦家路徑
    門推開了,一對父母抱進了一位寶寶,她虎頭虎腦,甚是可愛,坐在推車裡更是一點兒不怯場,一個勁兒地伸手打招呼……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看上健康可愛的寶寶,其實是一位早產兒。11月17日,北京和睦家醫院(下稱和睦家醫院)舉辦了兒科醫療團隊見面會暨世界早產兒日紀念活動,上述場景便是活動上發生的一幕。
  • 守護「早到的天使」,國婦嬰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寶寶分泌物顏色好像有些不對……」今天,正值「世界早產兒日」,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下簡稱「國婦嬰」)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正式開通。作為首位「吃螃蟹的人」,早產兒媽媽高女士迫不及待地通過手機屏幕,詢問餵養困惑。據悉,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公眾號,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菜單目錄,即可諮詢。這也是上海首家開展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的醫院。
  • 守護「早到的天使」:早產兒常見併發症與治療
    (1) 呼吸系統:由於早產肺發育不成熟,出現新生兒肺透明膜病、肺出血、肺部感染、呼吸暫停等,需要在新生兒監護病房積極治療,早期可能需要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嚴格呼吸道管理。後遺症期可能留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 中福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開通上海首個早產兒網上諮詢平臺
    今天,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下簡稱「國婦嬰」)早產兒隨訪和諮詢網上平臺正式開通,早產兒家屬僅需關注「國婦嬰掌上醫院」公眾號,進入「網際網路醫院」菜單目錄,即可諮詢。國婦嬰也成為上海首家開展早產兒網上諮詢門診的醫院。
  • 要重視對早產兒神經系統的幹預
    早產兒處於神經發育後遺症的高度危險中,包括認知和運動等方面。認知發育是指孩子的思考和學習能力,運動發育則指寶寶的運動能力,如坐、站、走等。因此,早產兒特別是胎齡小於34周或出生體重小於2公斤的早產兒,不論有無腦損傷,出院後都應被納入優化的管理程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