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產兒日」系列醫學科普(4)
尹鳳蕊 郭紅仙,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兒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早產寶貝經過醫生們精心的治療,終於出院回家了,寶貝的父母在萬分欣喜中一定還有些許擔心,怎樣才能帶好早產寶貝呢?這就需要了解一些早產兒出院後管理和隨訪的知識。
首先要明確一定要在能夠提供早產兒保健服務的機構進行管理隨訪,在早產兒首次就診時建立管理檔案,對早產兒進行專案管理。
管理對象
出院後至36月齡的早產兒。
隨訪次數
(1) 低危早產兒:建議出院後至矯正6月齡內每1~2個月隨訪1次,矯正7~12月齡內每2~3個月隨訪1次,矯正12月齡後至少每半年隨訪1次。根據隨訪結果酌情增減隨訪次數。
(2) 高危早產兒:建議出院後至矯正1月齡內每2周隨訪1次,矯正1~6月齡內每1個月隨訪1次,矯正7~12月齡內每2個月隨訪1次;矯正13~24月齡內,每3個月隨訪1次;矯正24月齡後每半年隨訪1次。 根據隨訪結果酌情增減隨訪次數。矯正12月齡後,連續2次生長發育評估結果正常,可轉為低危早產兒管理。
出院後首次評估
出院後1~2周內應進行首次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餵養方式(乳類)、每天奶量、每次餵奶所需時間、哺乳過程中生命體徵變化、有無嘔吐腹脹等、排尿排便次數和性狀、體重增長、生活節律、併發症的治療和轉歸等。
矯正6月齡內隨訪
隨訪主要內容為:①詢問既往信息;②全身檢查,體格生長監測與評價;③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監測和評估;④特殊檢查:早產兒視網膜病(ROP)篩查、聽力篩查以及其他必要輔助檢查;⑤餵養、護理、疾病預防及早期發展促進指導;⑥異常情況的早期識別和處理。
早產兒營養狀況評估指標
① 體格發育指標:恢復出生體重時間,體重增加速度,階段性體重,頭圍、身長的增長,體格發育指標在生長曲線中的百分位數水平及其變化,體重Z評分變化。② 也可以直接採用生長發育曲線評估。③ 必要時應用代謝指標評估:血清BUN、白蛋白、前白蛋白等。
與此同時,要注意維生素D及鐵元素的添加。生後即可補充維生素D800-1000 U/d,3月齡後改為400 U/d,直至2歲。維生素D可來自食物、日光照射及維生素D製劑等。生後2周開始,每日元素鐵2~4 mg/kg.d,直至校正年齡1歲,鐵劑可來自強化鐵配方奶、母乳強化劑、食物和鐵製劑等。引入輔食時間一般不早於校正年齡4個月,不遲於校正年齡6個月。
早產兒晚期併發症隨訪
(1)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
(2) 暫時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監測甲功,調整優甲樂劑量;
(3) 早產兒腦損傷:複查顱腦B超、顱腦核磁MRI、腦電圖EEG,反覆評估;
(4) 先天性心臟病:複查超聲心動圖,評價心功能;
(5) 貧血:監測血色素,補充鐵劑;
(6) 早產兒代謝性骨病:可測25-OHD3,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神經心理行為發育監測、篩查與評估
(1) 發育監測。
(2) 每次隨訪時詢問早產兒發育史,觀察和檢查早產兒的運動、語言、社會交往及適應能力等發育水平,對小兒早期發展綜合評價,為家長提供諮詢指導。
(3) 根據小兒年齡及個體情況,應用DDST、Gesell、0~6歲兒童神經心理髮育檢查、Wechsler智力量表(幼兒及兒童)、CDCC、學前50項智能篩查等方法,對小兒進行智力發育評估。
(4) 應用52項神經發育檢查、Peabody運動發育評價量表,對運動發育異常小兒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制定運動指導方案,進行家庭訓練。
轉診與結案
對隨訪中發現的診斷不明、治療無效、神經心理行為發育可疑或異常兒,及時轉至相關專科或上級醫療機構就診。
體格生長及神經心理行為發育評價正常的早產兒,實際年齡滿24月齡時可以結案;暫時不能結案者管理至36月齡時結案。結案後的早產兒轉入兒童保健系統管理。
附圖:1. 我國常用的幾種生長曲線及其特點
2. Fenton 早產兒生長曲線圖
3. 生長曲線中的發育評估及診治建議
附1:我國常用的幾種生長曲線及其特點
附2: Fenton 早產兒生長曲線圖
附2: Fenton 早產兒生長曲線圖
附3:生長曲線中的發育評估及診治建議
(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