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各異的火山巖硯式鹽槽。中國網李南攝
形態各異的火山巖硯式鹽槽。中國網李南攝
中國網9月24日訊 「千年古鹽田是洋浦最早的工業,當地政府正為古鹽田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鹽田村的解說員24日上午對中國網記者說。洋浦千年古鹽田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量500噸,是我國最早的日曬製鹽場,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
據悉,漢朝時期福建莆田的鹽工遷居至此,利用火山噴發後留下的黑色的火山巖——玄武巖石攔腰截斷,磨成硯式鹽槽。每當海水退朝後,鹽工們用竹耙把海灘泥沙澆上滷水,在鹽槽裡曬上一天,純天然的海鹽就「出爐」了。這種古法曬制的海鹽,被當地人稱為「老鹽」,白如雪,細如棉,鹹中帶甜,一般用來烹飪鹽焗雞等菜餚。
此外,這種海鹽還有降火美容的功效。解說員告訴記者,當地人每逢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只要含一含老鹽,很快就能消腫。把老鹽和上芝麻油,敷於面部,輕輕按摩,能去除皮膚角質和毛孔髒物,令人容顏煥發。
目前,在鹽場「煮海為鹽」的主要是村裡的老人。當地政府計劃將其打造成古鹽田公園,展示曬鹽技藝,吸引更多年輕村民學習並傳承這項千年的技藝。(記者 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