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散文詩集之——回憶總是美好的

2021-01-07 學而思法

回憶總是美好的

人,總是很奇怪的,過去的總是比現在想要,失去的總是最好的。

所以,人們總說,回憶是美好的。

童年往事,常常都珍藏於自己回憶裡的寶匣裡;懵懂的少年,才是最好最真實的自己;沒成功的初戀,不知為什麼卻成了自己刻骨銘心的愛……

因為,回憶回憶總是美好的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月如梭,時間總是飛逝而過,而美好的事物也隨之而過。留下的不都是耐人回味?不可磨滅?以至於永恆的記憶嗎?點點滴滴的甜蜜,回憶起的美好,也許你不刻意,但偶爾回憶也很幸福,永存在心,也許是你床底下的那本枯黃的日記。

也許,有人會質疑。你說得不對。我的回憶就是痛苦的的,因為我的至親離我而去。

但,就因為你回憶到至親的美好,所以才讓你更加痛徹心扉。不可否認,美好的回憶也許會伴隨著痛苦與悲傷,因為痛苦之中也夾雜著許多的美好,所以回憶本質上還是美好的……

人的一生,一切悲哀,都會被詩情與智慧去塗染,它們必將成為深深沉沉、令人激動的美麗。那些美好人生歷程也會串成一曲曲歡快的旋律,懸掛在心裡,在悵忙的回憶中,輕輕地吟唱著……也許人類的記憶是非常會偽裝的,也許你的回憶其實並沒那麼美好。但,不管以前好與不好,只因回憶太美好,讓人想了想又想,想了想又想……

可是,一個人不能總生活在回憶中,哪怕是幸福快樂的回憶,也只能偶爾想想,否則,太多思念過去,看不到未來的美好,更會讓自己置於孤單和寂寞。

但願,美好的回憶永遠伴隨在你的心間……只因回憶裡,我把最美好的自己,給了回憶……

北峰野夫寫於臺山

2018/3/15

相關焦點

  • 陝西知名散文詩作家晨耕散文詩集《遙遠的歌謠》出版
    (官華、張國強、胡立成)日前,陝西當代知名散文詩作家晨耕先生《遙遠的歌謠》,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繼《晨耕散文詩選》《綠韻》之後的又一本散文詩精品合集,是由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金光大道》《豔陽天》的作者浩然先生生前1995年題名,著名作家程海先生、耿翔先生題字;著名作家楊煥亭先生、周養俊先生做序力薦的一部散文詩集。
  • 散文:回憶我的小學老師張斯蘭
    昨日與一眾發小歡聚,他們說起張斯蘭老師,引發我溫暖的回憶。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在一個廠礦子弟小學讀書。張老師非常滿意,總是豎起大拇指誇讚。張老師教我們寫作文,先從看圖作文開始。她循循誘導大家「開門見山」,「言之有物」,「前後呼應」。孩子們順著她的思路七嘴八舌往下續展,故事編得有聲有色。張老師指導我們看課外書。當時課外書稀少,許多經典名著還屬「禁書」之列。她從小學圖書館借出50多本小人書,每人一本。但特別對我不同,分攤給我的書都是難得一見的短篇小說。
  • 席慕蓉詩集|《初相遇》《山月》——我曾踏月而來,只因你在山中
    席慕蓉,臺灣著名女作家,畫家今天和大家分享兩首臺灣女作家席慕蓉的散文詩。其實她也是一位畫家。因此她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席慕蓉的詩歌散文,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質樸純淨。《初相遇》是我國著名女詩人席慕蓉的散文詩,收錄在詩集《無怨的青春》中另一篇《山月》選自她的另一本詩集——《七裡香》。
  • 時間之詩,或人間之詩 ——南書堂詩集《漫步者》讀札
    南書堂詩集《漫步者》讀札 陳樸 詩歌是對時間流逝的控制,亦是對空間放大或縮小的無形之力,這漫長的過程,就是人間萬象出現、消失或隱匿的過程。讀南書堂詩集《漫步者》,對於眼睛是一個享受文字的過程,而對於心靈則是一個悟透人間的過程。南書堂是一位純粹的詩人,已過知天命之年的他可能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無疑是一位嗜詩如命的詩人,這本詩集中詩人沒有在語言的層面上進行太多掙扎,更多是在探尋生命的複雜性和世界的變化性,以及表現生命的自然狀態和命運規律,這是一位成熟詩人要走過的必然之路。
  • 泰戈爾詩集推薦
    泰戈爾詩集推薦當《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創作的詩集,它包括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首次出版於1916年。這些詩的基本題材多為極其常見事物,不外乎小草、落葉、飛鳥、星辰、河流等等。由於詩人忠實於自己的思想,具有敏銳洞察自然、社會的能力和一支善於表達心曲的妙筆。這些形似隻言片語的小詩 就蘊涵了豐富的思想、深奧的哲理,表現出一種清新明快、優美雋永的風格。
  • 我們那短暫而又漫長的生命:余光中散文精選
    余光中後人親自審定經典篇目,精選了余光中先生50年散文精華,包括名篇《聽聽那冷雨》《逍遙遊》《假如我有九條命》《萬裡長城》等精粹,極具閱讀和收藏價值
  • 金培付的《抄鳥蛋》中國散文年會上獲獎
    近日,由《海外文摘》《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等單位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大會評選出十佳散文獎、散文(集)等級獎、精銳散文獎等4個獎項。我市作家金培付的散文《抄鳥蛋》在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上榮獲散文類單篇作品二等獎。
  • 回歸本真之美——讀劉衛的詩集《大地的乳汁》
    在《大地的乳汁》詩集中的第一首詩歌《出走的村莊》,她這樣寫道:孩子不認識莊稼和牲口切菜,刀法純熟攙扶老人,動作麻利他們看見我,目光悽迷仿佛屋脊上長出的青苔被陽光腐蝕城鎮化席捲農村,這在很多地方已是常見之事,見怪不怪。
  • 徐志摩的最後一部詩集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1921年赴英國留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 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也一直是廣受爭議的1915年,18歲的徐志摩與15歲的張幼儀奉長輩之命成婚
  • 薦書|西渡詩集《天使之箭》
    著有詩集《雪景中的柏拉圖》《草之家》《連心鎖》《鳥語林》《鐘錶匠的記憶》,詩論集《守望與傾聽》《靈魂的未來》《讀詩記》,詩歌批評專著《壯烈風景》。部分作品譯成法文,結集為《風和蘆葦之歌》(法國Éditions Fédérop,2008)。曾獲劉麗安詩歌獎、《十月》文學獎散文獎、東蕩子詩歌獎批評獎、昌耀詩歌獎等。
  • 回憶總是那般的美好!
    文/詩詞歌賦匯在我們的認知世界裡,回憶總是美好的。有時,一朵花,一撮小草,都會不經意的勾起我們心底深處的那根弦。上闕:我站在亭臺之上,此時的情景讓我想起了去年的這個時候,不禁思緒萬千,於是我端起了一盞濁酒,吟唱了一曲新詞,就在我驀然思索之時,只見那遠處的夕陽已經西下,唉,如此美豔的夕陽何時才會回來啊?通過對夕陽西下實景的描述,表現出了詞人對美好事物的依依不捨,同時也寫出了對美好事物的無盡嚮往之情!
  • 孫百川:遇見|散文
    散文之窗:本是甘美飽滿的淺秋,明瓜暗果對應著天高雲淡,還有那桂花不時傳向遠方的幽香,按理說,人間美好的遇見就在秋裡,就在秋的溫良恭謙讓這種高潔的詩意裡。然而,我們的遇見似乎與靈魂無關,頂多只能算識相,稍微高級一點的認知叫識趣。
  • 趙麗宏詩集《疼痛》出版,65歲詩人以詩歌「向死而生」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孫麗萍)著名散文家、詩人趙麗宏日前推出最新詩集《疼痛》。這本布紋封面上烙印著黑色英文字體「疼痛」的薄薄詩集,集中了65歲詩人近年來創作的50餘首新詩,探討痛苦與死亡,在沉寂已久的中國詩壇引發關注。  趙麗宏現為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
  • 散文詩《沉默的火焰》獲中國散文獎
    《海外文摘》雜誌社執行主編蔣建偉發表了《2020年中國散文工作報告》。本次年會共評選出散文精銳獎等4個年度獎項。河南南陽市詩人、散文作家武建華的散文詩組章《沉默的火焰》(共20章)榮獲二等獎。武建華(左三)在「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頒獎大會主席臺上領獎武建華的散文詩組章《沉默的火焰》共計20章。
  • 詩集《白楊絮語》印象和賞析
    詩集《白楊絮語》的意象和淺析最初聽說薛校長的新詩集名為《白楊絮語》,很是疑惑
  • 自傳體詩集《流水悠悠》之後記
    自傳體詩集《流水悠悠》之後記文/劉文水(流水)這本小冊子終於跟讀者見面了。我做夢也想不到,我還能寫書,而且還是詩歌專集。一個只讀過一年半初中,連勾股定理都沒有學過的我,要想登上文學殿堂,那簡直猶如是窮鬼登天梯。
  • 2019部編人教版七上語文第七課《散文詩二首》預習與複習資料彙編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省長樂市(今福州市長樂區)人 ,現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系列作品,共三部)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
  • 泰戈爾詩集經典名句(精選98條)
    59、人總是要犯錯誤、受挫折、傷腦筋的,不過決不能停滯不前;應該完成的任務,即使為它犧牲生命,也要完成。社會之河的聖水就是因為被一股永不停滯的激流推動向前才得以保持潔淨。這意味著河岸偶爾也會被衝垮,短時間造成損失,可是如果怕河堤潰決,便設法永遠堵死這股激流,那只會招致停滯和死亡。  60、我更需要的是給與,不是收受。
  • 水手之後——香奴讀龐白散文詩集《唯有山川可以告訴》
    總之,龐白,從海上歸來,身後總之,龐白,從海上歸來,身後是已經遠去的狂瀾浩渺,而當下的世界之於他,新鮮又似曾相識。他寫到:空氣中瀰漫著的年邁氣息,不能攔阻腐朽裡源源不斷泛出的年輕喜悅。(《山中》)正因如此,水手之後的龐白,從絕不能偏離航線、絕不能有任何疏忽的掌舵者,被自己釋放為「自由人」,那麼他的現實生活狀態和理想天平的側重都有了無法從眾的呈現。
  • 書訊|《馱起故鄉前行——彭繼文詩集》:寫給故鄉的情詩
    紅網時刻4月24日訊 (記者 魏瑋)近日,湖南永順作家彭繼文的詩集《馱起故鄉前行——彭繼文詩集》由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本書中作者用真誠質樸的文字記錄了他對家鄉的深情,對時景的抒懷,對身邊人事的感觸。詩歌創作多以故鄉為主題,綿延沉默的大山,彎彎的鄉村山道,肥壯的水牛,滿園的雞鴨,滿倉的穀物,金黃的山菊花,貨送的杜鵑花,小河撈蝦,對故鄉往事的回憶和美麗風景的書寫構成了彭繼文詩歌創造的主要畫面。相較於其他詩人不同,彭繼文並不僅只停留於客觀描寫,也在描寫景色的同時自覺地運用批判的眼光和理性的精神,對當下鄉村生存的運命進行著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