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2020-12-11 課題研究指南

定性研究方法包括人種學研究、民族志研究、現象學研究、案例研究、紮根理論、批判性研究、歷史研究等。其中案例研究法是一個對於教師來說教容易掌握的教育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及其要素

案例研究(Case Study)也叫做個案研究,是質性研究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它的主要特點是注重對某一現象的具體實例(即個案)進行細緻的研究,而不重視將研究成果推廣。

案例研究具有四個要素

研究現象:具有研究價值的事件、人物等。

研究個案:個案是現象的一個具體實例。

研究中心:調查中心是個案的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資料收集和分析也應該圍繞它或它們進行。研究中心可以是一個人、一段時間、一個事件或一個計劃的一部分。

分析單位:分析單位是個案的最小單位,一個個案可以由多個分析單位組成。

一個案例一般會有多個方面,如果重點放在其中的幾個方面,則該案例就會更容易駕馭,使得研究更有意義。確定分析單位和樣本則有助於收集資料,使研究者從資料分析中得出更有意義的概括。[1]比如《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的個案研究》,則現象是課程實施;研究的個案是該市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研究中心是制約通用技術課程實施的因素,分析單位是該省的高中學校。

案例研究法多用於研究那些發生在當代但卻無法(或不便於)對相關因素進行控制的事件。案例研究適合於以下三種情形:一是需要回答「怎麼樣」和「為什麼」的問題時;二是研究者幾乎無法控制研究對象時;三是關注的重心是當前現實生活背景下的實際問題時。[2]比如新疆的少數族裔群體圖瓦人,他們的群體生存狀態和習慣有別於其他民族,當研究圖瓦人的教育狀況的時候,則比較適用於案例研究法。首先,使用案例研究法可以研究圖瓦人教育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並分析為什麼是這樣;第二,該類事件是研究者無法控制的(一旦控制使得研究失去了真實性);第三,該類事件發生在當代,是現實生活背景下的實際問題。

二、案例研究的功能

1、描述

研究者描述一種現象並使之概念化,研究人員尋找能把描述性資料作為理順的構念以及能把這些資料與文獻中報導的其他研究成果相結合的構念。構念是指從觀察現象中得出的概念並能用來解釋這些現象。研究者對情景和環境進行再現式的一系列的陳述,通過這些陳述使讀者認識到這種情境中的意義和意圖。研究者尋找現象中所表現的主題來加深他們的描述。主題就是個案的顯著特徵。

2、解釋

這類研究的目的是對研究現象進行解釋。研究者從某個或者某些個案中尋找模式,如果個案研究中的一種變化與另一種變化系統的聯繫起來則為關係模式。如果兩者有因果關係,則為因果模式

3、評估

研究人員進行個案研究並作出判斷。研究者對某些特定現象進行個案研究,並對這些現象作出評價。

三、案例研究法的流程

1、分析所要研究的問題

研究者在確定研究問題之後,首要的是要分析所研究的問題。案例研究適合於回答「怎麼樣」和「為什麼」的問題,所以在研究的一開始就要準確地分析所要研究問題的形式。首先確定研究問題的基本內容,檢索文獻,縮小研究內容,聚焦到一兩個關鍵的話題,不可奢望面面俱到;查閱並分析這一兩個關鍵話題的相關文獻,看是否能夠能夠得到對研究內容的支持,使得研究問題清晰起來。

2、選擇和確定研究的案例

案例可能是一個單獨的人也可能是相關的事件或群體,對分析單位的界定要依賴於所要研究的題目。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從眾多事件、人中挑選合適的案例,選擇案例的首要要求是適切的。選擇案例的方法主要包括典型事例、極端事例。選擇典型事例的基本原因是該事例跟絕大多數事例極其相似,研究它就可以更好的推廣到其他典型的案例中,例如,選擇一個典型的校長,就會排除年紀較大的和年紀較小的人;選擇極端案例是因為它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比如突出成就或者是突發事件。選擇案例的抽樣方法還包括選擇強化案例、獨特案例、代表性案例、關鍵案例等。

2、收集研究的相關資料

收集研究的相關資料包括:文件、檔案記錄、訪談、直接觀察、參與性觀察和實物檔案。1、文件,主要是指書面信息,主要包括信件、公報、會議記錄、布告、報告、報紙、文章等內容;2、檔案記錄,主要包括公共事業檔案、服務記錄、組織記錄、地圖和圖表、調查資料等;3、訪談,可以分為深度訪談、焦點訪談、正式化訪談等,訪談問題一般是開放式的,儘量由受訪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4、直接觀察,直接觀察的對象可以是環境、課堂的教學、其他人的談話內容等,直接觀察主要形式是錄音或者錄像,或者做筆記;5、參與性觀察,是研究者深入某些事件的細節和某些群體的內部,與直接觀察的區別是研究者並非局外人,參與式觀察主要是親自與對方進行交流;6、實物證據,包括物理或文化的人工製品,包括技術裝置、工具或儀器、藝術品以及其他實物證據等。

3、對研究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

當收集好研究的相關資料之後,就要對資料進行處理和分析。研究分析以理論假設為基礎,整合質性資料和量化資料,並注意檢驗與之相反的解釋。常用的分析技術是:1、模式匹配,將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模式與建立在預測基礎上的模式相匹配,當實證基礎上的模式與預測基礎上的模式相匹配,則該案例研究更具有說明力。2、建構性解釋,通過建構一種關於案例的解釋來分析案例研究的資料。3、時序分析,時間序列用於探討一定時間內各種事件之間的關係,探討的是「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而不是觀察時間上的發展趨勢,可分為簡單時間序列、複雜時間序列和大事年表三種類型。4、邏輯模型,邏輯模型需要將觀察到的事件與理論預測到的事件相對比。5、跨案例聚類分析,跨案例聚類分析的常用方法是編制文檔表格,構建一個總體框架來呈現但案例的資料。

四、案例研究的優點和缺點

案例研究的優點在於它可以幫助研究者解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的一個或小量研究對象,而且他綜合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並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的數據,發揮各種研究方法的優勢。當研究者無法對研究對象進行控制的時候,實驗法等無法發揮作用,案例研究是最好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的主要缺點是很難把研究成果推廣到其他情況。案例研究的強調研究的深度而非研究的覆蓋面;強調特殊性而非普遍性;強調過程而非結果;強調整體角度而非孤立角度;強調自然環境而非人工環境;強調多種研究方法而非單一研究方法。[3]而且在匯報案例研究的時候,很難遮蓋被研究的個人或組織的身份,這就會有出現道德問題的風險。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難於把握,容易受研究者的科研水平制約。

五、案例研究的範例

陳向明的《王小剛為什麼不上學了——一個輟學生的個案調查》堪稱個案調查中的一個典範。下面是這個研究的一個部分:

(四)輟學後的心情

王小剛不再念書以後心情不好,他說他覺得很「謳氣」、「不好受」、「慚愧」:「我的心情不太好(他看起來很傷心的樣子)。當初不應該走。我覺得謳氣,心裏面實在不好受。今天我不知道他們(指金校長等人)叫我來幹什麼。我看見了同學,沒有進教室。我一看到他們就慚愧,很慚愧……我想見到他們,又不想見到他們。經常也見到他們,路過這兒也見到他們。想見到他們,看見他們心裡又不好受。」「不好受」的原因之一是同學們現在都在念書,而他自己卻不知道將來幹什麼:「退學不好,同班的同學有的就考上學校了,我的機會就失去了……見了他們,他們問我你打算去哪兒?我現在就沒什麼打算……有時候星期天和他們玩,也覺得不舒服。他們都上學……我也不問學校的情況,只是玩,去河裡,下河去撈魚……我呆在家裡不滿意。因為我呆在家裡一年多了,他們明年就要考高中了。我覺得有點慚愧。」除了感覺』『不好受」和『慚愧」以外,小剛還覺得被人瞧不起,很「憋氣」:「村裡有人說這麼小小的年紀就不上學了,這真是太壞了。我覺得被別人看不起,自己憋氣。」

對王小剛輟學做出反應的不僅僅是「村裡人」,還有他的父母、同學、老師和學校領導。王小剛認為他父母覺得他學習不好應該怪自己:「我決意不來(上學),沒有告訴爸爸媽媽(老師打我的事)。講了也沒用,因為家長不會因為老師打你而怎麼樣。總覺得你是學習不好。爸爸知道了是老師打我也不行,會認為我學習不行,不會責備老師……我和他們談,他們怪我學習不好。」王小剛認為學校對他退學的原因也不會理解:「學校不知道(老師打人的事),……我不會告訴他們……學校不會理解我…校長不知道。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責備我們,校長也不知道……如果現在他們來問我,我也不會告訴他們。沒有必要。已經不上(學)一年多了,告訴也沒有用。」小剛也沒有告訴其他同學或老師這件事,因為「我想別人會說,你背不出來,別怨老師打你!你不好好學習,怨誰啊?」[5]

內容來自孫濤老師的《實用中小學教育研究方法》

相關焦點

  • 韋編|案例研究法的發展與應用
    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是一種經典的實證研究方法,或許你曾在諸多文獻中看到過它的身影,又或許你曾經通過它研究過某個課題,但你真的了解它嗎?什麼是案例研究法?01案例研究法的源頭可追溯至1870年,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認為:「法律條文的意義在幾個世紀以來的案例中得以擴展。這種發展大體上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案例來追尋。」之後「案例法」在法律、醫學教育、商業教育領域逐步應用、發展。
  • 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
  • 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範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所謂行動研究法充分肯定實踐者在認識實踐和在知識產生中的作用,充分肯定實踐對理論、思想的檢驗作用,鼓勵人們從實際問題出發,提倡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的參與協作,共同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探索新理論。這種以教育實際工作者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方法,一般被稱為行動研究法。確切地說,行動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的主題而進行系統研究,它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一種研究方法。
  • 初中數學課題研究,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一、研究工作主要進展根據課題組的研究計劃,課題組全體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課題組成員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學習「幾何畫板」在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理念,如何將這一科技軟體與現代教學結合,有效的輔助教育教學,服務於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數學課堂,從而實現科學信息技術與教學改革有機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學習「幾何畫板」的功能,並達到熟悉掌握。
  • 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
  • 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法、個案研究法的應用比較
    隨著近年來基層教師參加教育科研的人數和學校教育研究課題數量的劇增,我們發現許多課題研究的方案中存在一個嚴重的通病:在研究方案的「研究方法選用」內容中
  • 許文建"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稅務籌劃的方法與應用研究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每年特邀一批批優秀教育工作者及科研單位開展各項科研課題研究工作,實踐出一批批成果。500強、上市公司、國企等財務總監、財務顧問崗位上所總結的經驗以及多年的教育教學、科研課題的研究成果,發現任何一個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都與涉稅問題息息相關。
  • 小課題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對於文獻研究法而言.無論對哪一種文獻進行研究,其研究的過程都是相似的,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準則。一般而言.文獻研究的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1.確定研究目的和問題。研究目的和問題不間,文獻收集、描述的範圍必然不同,文獻分析的重點也必然不同。所以文獻研究法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確定自己研究的目的和問題。同時還要明確文獻研究法在這項研究中是當作輔助性的研究方法,還是作為一種獨立的研究方法來使用,因為這會直接影響文獻收集、整理、解讀及分析的側重點和方法。
  • 訪談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一些影響受訪者和訪員行為的常見問題缺陷[3]三、訪談法的流程訪談法的一般流程是:1、確定研究問題與訪談目的當確定了研究問題後,研究者就需要根據研究的目的確定哪些研究內容需要使用訪談法來進行研究四、訪談法的優點與缺點訪談法的優點在於它的靈活性,訪談法使研究者易於得到預設之外的信息,擴展研究的廣度。
  • 問卷法在教育課題中的應用
    問卷法適合於以下情況:當需要調查的樣本分布的範圍比較廣時需要使用問卷法,郵寄問卷可以避免大量費用的浪費;當調查的數據是標準化數據時適合使用問卷法;當被試非常容易理解研究者提出的問題而不需要研究者過分地講解時適合使用問卷法。
  • 小課題研究方法專題
    ,歡迎關注☺▽請點擊文章標題可以直接打開閱讀▽▼研究方法專題☞小課題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小課題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小課題研究方法:測驗法☞小課題研究方法
  • 小課題研究中的問題和策略
    小課題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迫切需要解決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中, 選擇研究範圍比較微觀、研究內容比較具體、研究切口比較小、研究周期比較短、容易操作且有興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務的課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課題研究方式。它具有指向「自我性」、時限「及時性」、形式「靈活性」等特點, 根本目的在於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 有效地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 案例研究法及其相關學術規範
    然而,究竟什麼是規範的案例研究,國內外學者有不同的理解。那麼,如何定義案例研究法?怎樣確定案例研究法的適用範圍?案例研究設計中有哪些規範性要求?這是一些需要從理論上釐清的基礎性問題。本文試圖結合中外學者的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步的梳理,並且結合本人在研究中運用案例研究法的經驗和體會,從方法論的角度對這一研究工具進行簡要的綜述。
  • 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小課題研究,是需要靠合適的研究方法來解決研究問題的。那麼,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小課題研究方法有很多,由負責人要根據選題需要,篩選有效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僅供參考。
  • 課題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在課題論證中,要體現用什麼方法來完成研究。由於多數課題研究難度比較大,單一的研究方法無法解決問題,要求負責人結合研究課題需要,採用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不過選用研究方法,得知道研究方法有什麼。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下課題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 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二、教師參與教育科研課題應關注的問題1、要重視過程。因為,教師的科研意識是在教育科研的過程中展現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特點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論成果,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規範,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實踐。在教學中自覺地發現問題,然後進行自我探索、監控、評價,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2、要注重應用。
  • 小課題研究案例2:捕捉問題,形成小課題
    》……在「發現就是成功」的觀念引導下,我們的廣大教師睜大雙眼以敏銳的目光在教育教學的細節中搜索問題、發現問題,提煉小課題。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感受就是:「大膽嘗試,就會成功。」作為一線教師在長期的看似簡單、重複,其實紛繁複雜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其實有很多「問題」和「想法」,我們把這些以前僅是停留在嘴邊、頭腦裡的「想法、問題」作為一項小課題來研究、探究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試一試」,在嘗試中改進工作,在實踐中檢驗「真理」。
  • 能否把中小學教師從「課題研究」的空中樓閣中「解放」出來
    綜上,課題實驗研究是一項科學性、綜合性、長期性的系統工程。只有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的教師,在付出大量的時間與心血的基礎上,才可能實打實地進行實驗研究,進而取得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而且,單個一所學校尤其是小規模教學點,供於研究的樣本資源有限,又怎能保證其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價值?
  • 問卷調查法在教育研究中應用的關鍵:問卷編制
    問卷調查法在教育研究中應用的關鍵:問卷編制
  • 教你做課題系列93:中小學課題研究中選題的基本類型
    學科教學難題解決類中小學每個學科教學中都會存在一些難題, 這些難題的成因複雜多樣, 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這些學科教學難題是困擾教師們的棘手問題, 也是重點問題。例如, 「基於常規課堂教學中的中學生個性化寫作困難成因及對策的案例研究」這一課題, 正是中學語文教研組對於語文學科教學難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