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獨立性教育: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學會獨立處理問題

2020-09-07 babystar育兒號

父母有時候很難弄清楚什麼時候需要幫助孩子解決衝突,什麼時候可以讓你的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問題,閱讀文章,獲得你想要了解的方式。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得到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熱心幫助孩子的同時,我們可能有點過於接近孩子,從而獲得了「直升機父母」的可怕頭銜。多倫多的家庭治療師詹妮弗將這個詞定義為介入並為你的孩子做他們本應該自己做的決定。大多數父母都是出於好意,試圖保護孩子不受失敗或壓力的影響,但後果可能很嚴重。科拉裡說:「我看到孩子們的焦慮情緒急劇上升,情緒控制也越來越困難。」「當事情沒有按照他們的意願發展時,孩子們會崩潰,因為父母已經為孩子消除了正常的、健康的不良經歷。如果你把一切都解決了,當你孩子的冰淇淋掉到地板上時,這可能會成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很糟糕的事情,他們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但是,為孩子挺身而出和阻礙他的獨立之間的界限並不總是那麼明顯。薩斯卡通的母親安吉拉·麥肯齊和她10歲的兒子格雷格艱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顯得很艱難。「他不再是我的寶寶了,」她說。「我知道我需要給他自己的聲音,幫助他度過難關,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但這並不容易。」


最近,格雷格從曲棍球比賽中回到家裡,精神崩潰。起因是他在嘗試了一個新位置後,他覺得教練和球員都因為他犯了一個錯誤而對他不滿。「我不願意看到他那樣,所以我的第一反應是打電話給教練,」她承認。然而,我考慮了一下,和孩子商量了一下,決定讓格雷格去跟教練談談,要求回到原來的位置。「我說他必須嘗試自己表達意願,但如果他需要我,我會在那裡陪伴他,後來這件事情進展得很順利。」

在幫助孩子為一場艱難的談話做準備時,科拉裡建議嘗試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排練該說什麼。此外,角色互換,你是孩子,他是老師或朋友,這樣他就能從另一個人的角度聽到事情的聲音。幫助他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因為這些對話最好在沒有聽眾的情況下進行。和你的孩子分享解決衝突的技巧——保持話題,保持你的聲音冷靜,用「我」來陳述——也會有好處。

如果你的孩子和老師有問題,你可以發個信息,詢問他們那天是否可以私下交流,這樣可以提醒老師,他或她需要提供這樣的機會,但仍需要讓孩子自己承擔溝通的責任。「這會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會陪在他身邊,支持他。而不是去「救」她,」科拉裡說。


有時候,父母介入是必要的,尤其是當孩子嘗試過卻沒有解決辦法的時候。科拉裡認為,如果孩子的權利受到侵犯,有些事情是完全不公平的,或者有人攫取了太多的權力,你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痛苦,你也應該採取行動。如果是課堂上的問題,在上一級指令之前先跟老師談談。科拉裡建議,父母在決定是否參與時,應該問自己以下這些指導性問題:這是我孩子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會有人在這個過程受傷嗎?我的孩子能從中學到什麼嗎呢

比如:當一個男孩在公交車上對格雷格說粗魯的話和刻薄的話時,麥肯齊採取了行動。起初,我的兒子讓他停下來,試圖無視它,同時,向司機和老師報告了這件事。然而,老師只是對孩子說了幾句話,那個孩子還在繼續這樣做。我終於受夠了,給他父母打了個電話,讓他們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雖然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但麥肯齊很高興我為他打了這個電話。

「何時推動,何時保護是一場持續的鬥爭,」科拉裡表示。「但是,如果你能注意到這一點,你就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教育過程中已經成功邁進了一步。」

英文原文:

https://www.todaysparent.com/kids/school-age/how-to-help-kids-solve-their-own-problems/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做了中文翻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學會獨立很重要,性教育也不能少
    孩子學會獨立很重要,性教育也不能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再迴避!孩子學會獨立很重要,性教育也不能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國外,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獨立生活能力。
  • 如何引導孩子的獨立思想,父母都應該知道這些…
    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是具有批判精神、一個自由的、有個性的人。而個性的一定是獨特的,獨特了總是會和平庸發生衝突。父母鼓勵孩子發展自由的個性時,要善於引導孩子理解和接納不同的人或事物,健康的批判精神應該是視野開闊的,是有高度的,所以應該是具有寬容、大氣的特質。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
    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儘早具備獨立的能力,有人甚至提出要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寄宿制的學校,並且認為,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獨立的定義。
  • 希望孩子獨立?廈門網友:那就快停止包辦,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變得獨立又勇敢。但是這不是孩子一下子就能擁有的能力,更多的是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培養。就像很多媽寶男都是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包辦的結果,先不說家長個人的控制欲問題,但就是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替孩子做,所以孩子長大之後就沒有自理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睿智燈塔專家說正確引導很重要
    「獨立解決問題」聽起來好像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獨立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卻是要從孩子就開始培養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一旦遇到不會做的事情,就會尋求家長的幫助,甚至會直接選擇讓家長幫助他完成。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總以為孩子是懶,不想自己動手或者不願自己動腦去處理。
  • 兒童性教育,家長們該怎麼教?
    今天,一條生活館推薦這本《給爸爸媽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導書》。為中國父母量身打造,解決0~6歲孩子的性教育問題。這本書提煉了世界上主流的兒童性教育理念,融合中國特有的社會風俗和價值觀念,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簡單生動地傳遞出來。
  • 父母從三個方面下手,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現實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當孩子遇上困難時,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願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長此以往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 總為孩子叛逆而發愁?德國心理學家表明:越叛逆,越獨立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對2~5歲兒童的追蹤觀察表明,成人後,童年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被調查者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被調查者相比較,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 兒童性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
    《和孩子談談性》,這本書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功底,把它作為這個月主題的開篇,是想讓大家先從整體上對性教育構架有一個全面了解,這本書提綱挈領的介紹了孩子在0-12歲不同年齡段,父母應該如何跟他們進行性教育。從很基本的認識身體的各個部分,到小寶寶如何誕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學會了思考,會有更多疑問隨之而來,也會向大人提出更多更尷尬的問題。
  •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優秀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很關鍵
    孩子是否具有獨立思考意識和能力,關乎孩子未來取得成就的大小。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現成的知識和技能,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獲取這些的能力。讓孩子學會思考,父母可以這樣做:1、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也都有自主地和別人交流的願望,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學會大膽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 一套讓孩子學會獨立的秘笈
    雖然我們也知道不應該用催促和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要做個溫柔和藹的父母,學會不嘮叨。別插手》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它是一本手把手教育孩子獨立的工具書,從最能支撐起孩子獨立思考的三個方面出發,給大人和孩子提供溝通技巧和訓練方法。利用這本書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思考模式時,大人也能學會怎麼與孩子溝通。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
    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你沒有從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而兒童的餐桌禮儀就是從讓他學會獨立吃飯開始的。孩子獨立吃飯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呢?孩子獨立吃飯02 正確看待孩子的「反覆練習」很多父母希望孩子立刻就能學會獨立吃飯,因為幫孩子收拾「殘局」真的很磨人。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 獨立的孩子更優秀,請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沒有鍛鍊的機會,他會變得事事依賴父母,而且時間一久孩子不僅僅是行為上依賴父母,行動上也會變得依賴,因此培養孩子獨立是非常重要的,獨立性強的孩子更優秀。我們怎樣讓孩子越來越獨立呢?5—6歲的兒童應該會根據天氣變化,自己增減衣服並學會自己繫鞋帶,能夠按類別整理自己的物 品。這說明什麼呢?孩子在不同時期他的能力發展水平不一樣?家長應當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放手給 孩子去做該做的事。千萬不要怕孩子受累,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機會,導致孩子長大後難以獨立。案 例中的豆豆媽如果長期都不給豆豆機會自己動手,豆豆以後做事都會依賴父母,她的獨立性就比較 差。
  • 魏道道:兒童性教育刻不容緩 公益直播助力父母答疑解惑
    孩子的健康成長,一直全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而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性教育,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已經成為社會和家庭教育的焦點。國內專業性教育專家,道此一遊董事長魏道道認為,家長在兒童性教育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積極普及性教育,引導兒童樹立性教育的正確價值觀,顯得至關重要。
  • 如何面對未來?要學會獨立生活
    池田大作說過,即使是孩子,也有人格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前提必須明確,孩子決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的人格是構成社會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人格必須用充沛的愛來培養。孩子出生後便是獨立的個體,隨著他逐漸長大,應該學會獨立生活,並從實際中和心理上斷奶,這是一個人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引導和教育不可或缺。
  • 獨立撫養者媽媽帶兒子,性教育必需要重視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獨立撫養者媽媽。曾奇峰老師提出單親媽媽的叫法不夠準確,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是單親的,不論另一方是否與孩子一起生活,他也是有雙親的。所以單親父母,更準確的叫法是獨立撫養者。本文也使用這個更準確的詞來替代原來單親媽媽的叫法。
  • 如何恰當培養孩子獨立性格?學會這些引導方法就夠了
    想必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什麼時候應該和父母分房睡?這是因為很多父母既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卻又擔心太早分房睡會讓孩子感到孤獨害怕,致使其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而英國知名兒童心理學家、倫敦兒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創始人瑪戈特·桑德蘭博士,在她的著作《育兒科學》裡指出,和父母同睡到五歲左右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冷靜,心理健康。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
    她認識到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有些不妥,應該讓孩子獨立思考一下,然後引導她如何解答,這樣孩子才會記住。 一次,孩子又叫媽媽幫她答題,媽媽讓段雪雁先思考一下,她卻說:「我不會想,你還是把答案告訴我吧。」孩子的媽媽後悔自己沒有從最初就教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 兒童獨立性教育: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自信、有能力?
    埃德蒙頓的心理學家珍妮•威廉士看到,許多父母用一種「養育孩子以度過一天」的方法來應對緊張的時間:他們擔心的是此時此刻需要做什麼,而不是這些日常選擇的長期影響。「我甚至可以說,在某些時候,所有的父母都會這樣做,」她說。
  • 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培養孩子獨立的十點建議
    讓孩子獨立去處理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為他們的行為後果負責。有關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決定。3、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讓孩子多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孩子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單獨吃飯、睡覺、洗自己的小手帕,幫助父母擺碗筷,收拾家務。